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天津卷新高考作文集锦

2020年天津高考卷考场佳作精选

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高考《论语》理解阅读练习题汇编1

天津市南开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河西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    ), 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歌与音乐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    ), 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    ) 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

(改编于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行云流水    融会贯通    精妙B.风流云散    水乳交融    精细

C.风流云散    融会贯通    精细D.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精妙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微七音。《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徽之声”是微音的变调,声调激扬。

B.《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赋”“比”“兴”。

C.古代文人常用“号”命名作品集。比如袁枚,号随园,作品集故日《随园诗话》。以此相同方式命名的作品集还有很多,比如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归有光的《震川文集》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运用5G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新型关系。

以往用户只能依靠打电话或是登门询问的方式去图书馆查找自己想要的文献。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也有一些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检索查找该图书馆是否有自己想要的文献。若围书馆能够融入5G技术,无疑将进一步拉近用户与图书馆间的距离。依托5G技术,图书馆能够建设网络书籍信息查阅系统,及时更新馆藏书籍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查阅渠道,用户足不出户便能查阅到自己想要的馆藏文献;同时依托5G技术,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形式也会大大丰富,如图书馆可以与教育融合,建设用户在线教育系统,为用户提供远程教育等,使得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实现自我发展。

运用5G技术也能够改善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方便馆员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首先,5G技术的融入能够促进馆员自身发展。在5G时代,馆员必须积极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必须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5G技术也将使得馆员与用户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结合5G技术支持下的云计算或者大数据平台中不同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相关阅读情况的分析,面对不同用户,馆员也能够更加精准地为用户推荐相关书籍或者检索某类型信息,进而满足他们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取材于王辉《5G时代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研究》)

材料二

 

图书馆主页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图(单位时间使用:人数)

(取材于新疆农业大学白克尔吾马尔《图书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材料三

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应该积极调整服务模式,重视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利用。图书馆员应积极学习大数据技术和工具使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原有的向导式和指南式的用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需要向知识型、服务型转变,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更智慧的学科分析与知识服务,并进一步扩大用户服务范围,提升用户服务质量,获得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可。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趋向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个性化态势。大数据技术出现前,不全面、不细致的数据无法使图书馆获得用户的准确资源需求。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用户与资源之间的联系,寻找用户行为规律,精确分析不同环境、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隐性需求,融合推荐、可视化等技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匹配不同的资源,让资源精准配送到每一位用户。

后信息时代下读者资源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特点以及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无时空与地域限制的特点,都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分析技术可通过对用户使用轨迹、用户偏好,用户社交关系捕捉到用户行为、用户心理甚至用户情感等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提取进而挖掘有价值的用户需求。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应以数据驱动服务和发展,以用户需求指导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优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图书馆的各系统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困难,信息孤岛问题一直制约着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图书馆应该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独立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迅速、准确、全面地提供给用户。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为图书馆带来一场变革,建设全新的开放、互联的智慧型图书馆。

(取材于高雅奇《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与研究》)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图书馆能够融入5G技术,将使用户与图书馆间的距离进步缩小。

B.5G技术的融入能够促进馆员自身发展,也将使得馆员与用户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

C.图书馆主页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不平衡,绝大多数用户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D.在图书馆主页数据库使用情况中,“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利用率不到“中国知网”的30%。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各高校中,图书馆主页数据库的使用方便了学生的检索、借阅,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B.5G时代的到来,迫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进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C.图书馆与教育融合,可以使用户在线上接受远程教育,实现自我发展,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教育负担。

D.运用5G技术,可改善图书馆与用户、馆员与用户的关系,构建智慧型图书馆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6.下列做法不符合“智慧图书馆”特点的一项是(   )

A.图书馆给老人提供纸质的借书卡片,方便查询,实现借阅。

B.学生如果借阅某一图书馆的图书失败,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查询其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以实现成功借阅。

C.馆员利用智能书车(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进行高效率归架。

D.民众通过图书馆相关公众号或者客户端实现网站检索,借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与其不逊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退而责其女日:“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删改)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锺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练,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鳟知其及祸;及成,果以富得罪出亡。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臭,不可遍,聊举数人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俭示康》,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奢则不逊,俭则              固:鄙陋,寒酸

B.俯仰命益,如此者再            再:再次

C.远罪家                      丰:使……足

D.不可遍数                      数:列举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慈子逆                    风飘飘吹衣

B.君子寡欲则不役物           不拘时,学于余

C.人莫非                      外无期功强近

D.聊举数人训汝                秦亦不城予赵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B.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C.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D.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10.下列句子全都是司马光崇尚俭约原因的一组是(   )

①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②俭,德之共也

③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④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⑤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⑥以约失之者,鲜矣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应提倡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第二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则既揭示了论点“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

B.第一则材料用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让人分别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与吝啬。

C.第二则材料用正考父、季文子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以俭立名的道理,用管仲、公叔文子、石崇、寇莱公之例来论证“以侈自败”的道理。

D.两段选文虽然都是家训,材料丰富,都采用了事例论证与引用论证,内蕴深厚,但两文叙议侧重点有别,文字风格迥异。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2)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两则家训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樊侍御之金陵

[明]谢榛

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

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

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

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注]①二水:指秦淮河与长江。②经国者:管理国家的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没有直抒离别意,而是起笔不凡,实写作者所见金陵景象之雄浑开阔。

B.颈联中“冰雪”“风尘”具有象征意味,刻画了一个清贫廉洁、忧国辛劳的官员形象。

C.本诗以反问句作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一读难忘。

D.本诗虽为送别诗,但一洗寂寞悲伤之态,没有缠绵悱侧之情。

15.请任选个角度赏析颔联。

16.同为送别诗,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较,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在《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绘了秦始皇为加强地理防务派遣得力的将领与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形。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方叶

①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鄰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鸟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鱼捉蟹,在烟波白浪里弄潮。溪船最大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敏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对于山里人来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企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争相奔向水边。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者,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浣衣担水的村姑、小孩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尽管那时我并不请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忧惚迷离,浮想联翩。

③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泊往往离不开平静的流水,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之中怎么好停泊哩。惟凤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当然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这时,把舟楫系在江凤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囂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的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的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乌啼随凤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狄, 渑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山塞前。那“烟波钓徒”的妙境,也常常令我们想起来就禁不住心醉神驰。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的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④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江南水乡,河湾湖汊纵横交错,溪流水道密如蛛网。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 “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遣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凤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⑤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仁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了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己,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⑥是的, 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18.请选出对本文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两项(   )

A.全文以“泊”文化为线索,从第②段到第⑤段,先写“泊”的意境,再写“泊”的客观状态,最后写“泊”的精神境界,构思缜密新巧,达到了“情中景,景中情”的佳妙境地。

B.本文语言清丽柔婉,典雅优美,骈散句互用,长短句相间,灵动含蓄。作者善于化用古典语词和句子,并把现代语言和古典诗词相结合。

C.“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 杯清茶, 盏薄醪, 人如天地沙鸥”化用了古人的诗句,运用排比和比拟的修辞,打写作者在自然怀抱中闲适悠然、自由随性的愉悦之情。

D.泊,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种凄幽、 空灵、宁馨素洁的美。于是,“泊”成了一种心境,置身其间,既可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

E.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江南的湖光水色曾被作为背景写入题材各异的文学作品中,涵养繁荣了中国文化:而美丽的江南也由此平添了文化气韵。

19.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0.请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21.文章第⑤段谈到“泊”是一种精神境界,写到唐代诗人张继的人生际遇,又写到宦海浮沉的苏轼的人生智慧,这样写的用意何在?不从年代上考虑,可否将涉及这两人的内容交换一下位置,并简要分析。

 

 

七、语言表达

22.下面是某校高中生根据方叶的 《泊》拟写的一首小令,请你从所给的两题中任选题作答。

天净沙·泊

乌篷渔歌夕霞,

桨声灯影清茶,

秋月烟波蒹葭。

飞鸿影下,

朱门怎可为家?

1. 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语言)对这首小令加以简评,要求100字左右。

2. 请你以李明的名义,给散文《泊》的作者方叶(某诗刊编辑)写一封信,推荐这首小令。要求100字左右。(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3.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一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太极拳”申遗成功。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 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拳术。

______,但是传播并不限于中国。目前,世界范围内,太极拳有着数量不少的受众,因此,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它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流派。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不仅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②________“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传统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八、名著阅读

24.“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下面是“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前来探望的一段情节,请结合宝钗的言行分析其形象特点。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教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这会子可好些?” 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25.结合《论语》中的几则,说一说儒家崇尚的“君子”有哪些特点?

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②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忱何惧?”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⑤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九、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里有太多的声音记录了一个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的中国:有太多的声音记录了团结互助、自信乐观的中国人民;有太多的声音记录了平凡而又不凡的瞬间。哪一种声音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钟南山的鼓励,还是“承包一年家务”的承诺?是武汉阳台上的感谢声,还是登顶珠峰的祝贺?是嫦娥五号发射的轰鸣,还是日常训练的跑步声?是消防员大合唱,还是亲人的叮咛?

走过2020年,你对“中国之声”又有什么新的体验、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D

6.A

 

7.B

8.B

9.C

10.D

11.D

12.(1)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

(2) (他)用两石米煮成稀饭,仅仅(能)够让大家都能吃上,他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吃,脸上从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

(3)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13.颜之推提出的“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原则和司马光“俭素为美”的主张,在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今天仍然是我们应当遵循的。

启示我们在现代生活中①依然要提倡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鼓励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不能过度超前消费。③建设节约型社会其起点就是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的社会意识。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B.“再:再次”错误,应为两次。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B.两个“于”,都表被动;

C.代词,他,指寇莱公/结构助词,“的”;

D.连词,表目的/介词,把,拿。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中“俭者……也”“吝者……也”均是判断句,“者”“也”后都应断开,排除AB;“施则奢”“俭则吝”均是主谓结构,作动词“有”的宾语,中间和后面均应断开,排除D。

画线句的意思是:节俭,是指合乎礼数的减省节约;吝啬,是指面对穷困急难也不救济。现在肯施舍的人常常奢侈无度,奉行节俭的人却又吝啬小气。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选择全都是司马光崇尚俭约原因的一组。

①“吾心独以俭素为美”是司马光崇尚俭约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C

③“吾不以固陋为病”是司马光崇尚俭约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

⑤是《颜氏家训·治家》的例子,与司马光无关。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D.“文字风格迥异”错误,两则材料都质朴沉稳,通俗易懂,文字风格并不迥异。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者也”表判断;行,推行。

(2)得,能够;厌色,厌烦的表情。

(3)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恶,粗劣的;足,值得;“未足与议也”省略句,应为“未足与(之)议也”。

 

参考译文: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所以一家之中父辈不慈爱则子女就不会孝顺,兄长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讲道义妻子就不会温顺。如果父辈慈爱而子女仍忤逆不孝,兄长友爱弟弟仍傲慢无礼,丈夫讲道义妻子仍不守礼节,那(后面这三种人)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就要用刑罚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了的。

孔子说:“一个人生活奢侈就做不到恭顺,生活俭朴则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能,但只要他有骄傲和吝啬的缺点,那么其他的一切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节俭,是指合乎礼数的减省节约;吝啬,是指面对穷困急难也不救济。现在肯施舍的人常常奢侈无度,奉行节俭的人却又吝啬小气。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裴子野有远亲故旧饥寒不能自救的,都收养下来。家里一向清贫,有时遇上水旱灾,(他)用两石米煮成稀饭,仅仅(能)够让大家都能吃上,他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吃, 脸上从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京城邺下有个大将军,贪欲积聚得实在太狠,家僮已有了八百人,还发誓要凑满一千。每人早晚的饭菜,他只以十五文钱为标准,即使有客人来,他也不增加一些。后来将军犯事被处死,籍册没收家产,仅麻鞋就有一屋子,旧衣藏了几个仓库,其余的财宝多得无法说。南阳有个人,深藏广蓄,个性极为吝啬,冬至后女婿来看他,他只准备了一铜瓯子的酒,还有几块獐子肉。女婿嫌他太吝啬,一下子就吃尽喝光了。这个人很吃惊,只好勉强应付添上一点。就这样添了两次。女婿下来后,他责怪女儿说:“你丈夫太爱喝酒,才让你老受穷。”等到这人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财产,以至造成哥哥杀死弟弟的惨剧。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删改)

一般的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把它当作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恭顺,不如固陋。’ 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唉,(真)奇怪呀!”

御孙说:“节俭是人们共同的道德,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共同,就是相同。说的是有道德的人都是从节俭中来的。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一般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使罪恶远离,使家庭富足。所以说:“节俭是共同的道德。”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恋羡慕富贵,走不正直的路,招致祸患;一般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胡乱浪费,败家丧身。因此,(如果奢侈),有地位的人必然贪赃受贿,居住在乡间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古时候正考父用粥饭维持生活,孟僖子(由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给三位国君作过相国,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鳝推知他必然会遭到祸患,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石崇拿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为这个被处死在东市。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人们没有非议他。(他的)子孙习染了他的家风(仍然豪华奢侈),(导致)现在大多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声名,因为奢侈而自取败亡的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来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风气习惯。

(节选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俭示康》,有删改)

 

14.A“实写作者所见金陵景象之雄浑开阔”中“实写”理解错误。首联所写并非实际所见金陵之景,而是诗人的一种想象。

15.①想象(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亦可)秋日,明净高远的蓝天下,载着友人远去的帆船慢慢消失在长江和秦淮河的尽头;友人到达六朝古都金陵已是春天,满眼萋姜芳草,这是诗人想象之景,表达诗人对友人深挚的友情。

②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秋帆”句紧承首联的送别。“春草”句为后文写“樵渔”做铺垫。六朝古都里作者独选“春草”这一意象,赋予具有蓬勃生命力而又低调卑微的春草以象征意义,象征底层人民。

16.①本诗除了对友人的不舍外,还有对朋友廉洁品德的赞美;②对朋友忧国忧民的赞许;③对朋友多为底层劳动人民发声的勉励(嘱咐)。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别之时安慰劝告友人不要因离别而悲伤,同时表达了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近如比邻、心意相通的乐观、豁达之情。

 

17.信誓旦旦    齐彭殇为妄作    迷花倚石忽已暝    玉簪螺髻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誓”“殇”“暝”“簪”“弩”等。

 

18.ACA.“先写‘泊’的意境,再写‘泊’的客观状态”理解错误,应为先写“泊”的客观状态,再写“泊”的意境;C.“比拟”的修辞手法有误,文中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19.内容上:①以具体的场景诠释了“泊”宁静、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表达了对“泊”的意蕴的钟情。

③描绘了静美、凄幽、灵动的画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④引起下文,为后文从不同角度阐释“泊”的多重意蕴做铺垫。

20.①比喻,把暮色降临之后,已然停驻的货运木船比作栖息的鱼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天劳作停息之后水边的宁静。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了劳作天的船工轻松自在面又快乐惬意的休息场景,辅以村姑、小孩沉醉其中,凸显画面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③比拟(拟物)“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流”字使用得自然贴切又别具情致,化抽象为具象,形象生动得写出了船工的欢声笑语和自然界的声响融为一体,表现出夜幕垂落之时,人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美。

21.(1)以古人的人生态度说明“泊”是一种精神境界,使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意蕴。

(2)这两部分内容不能交换位置。张继赶考落第,没有沉溺于沮丧,而是不以为意,以自然美景清心滤思,熔铸成不朽的诗篇,张继“泊”的境界是命运多舛之后的休憩与等待。苏轼则是于宦海浮沉中砥砺精神,以无畏的精神去迎接人生中更多的艰辛,苏轼的“泊”的境界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进发。较之张继,苏轼的“泊”具有更丰富与高远的境界。

22.这首小令的意象、意境与散文基本契合。韵律和谐。前三句采用视听结合、意象叠加等艺术手法,营造出澄静寥廓(清幽静美、宁静温馨、宁馨素洁等等)的意境,表现作者沉醉于自然山水,内心闲适悠然。最后两句“飞鸿影下”破空而来,使画面静中有动,沟通古今,情感转向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示例:

尊敬的方编辑:

您好!

我今天给您写信是向您推荐的一首小令,它是一位高中生根据您的《泊》拟写的。

小令依托《泊》先选取九个意象,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泊前、泊中、泊后三幅画面:“渔舟唱晚”“夜泊品茶”“月笼蒹葭”,清幽静美,寥廓空灵,使人沉醉其间,顿生闲适洒脱之感。后文以“飞鸿影下”揭示主题,“飞鸿”如“沙鸥”,不以“朱门”为家,而托身于“天地”之间,自在、洒脱,实乃“泊”的最高境界!

恳请加以指点,希望能得到您的青睐!

祝:

工作顺利!

 仰慕您的人:李明

2021XX

23.①太极拳源于中国    ②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4.①宝钗不急于看宝玉的伤势,而是先将一丸药交给袭人,吩咐袭人晚上怎样为宝玉敷治,表明她的冷静与行为得体;

②看到宝玉比先前好一些, 她说到“就是我们看着,心里.....表明她对宝玉关心,说“我们”而不言“我”,还略去“心疼”二字,又自悔失言,这些都表现了温柔、贤良、端庄的大家闺秀风范;

③她认为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不听人劝说,实则还是希望他走上“正途”,走上封建统治阶级的仕宦之路。这表明宝钗是讲仕途经济的。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教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宝钗不急于看宝玉的伤势,而是先将一丸药交给袭人,吩咐袭人晚上怎样为宝玉敷治,可见宝钗处事冷静,行为得体。

根据“‘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说的过于亲近,暴露了她内心深处对宝玉的关心。她颇有心计,深藏不露的她不允许自己犯这样的错误,所以立即打住,脸却红了,可见宝钗温柔、贤良、端庄,但又谙于世故,善于掩饰,城府极深。

根据“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可知她认为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不听人劝说,实则还是希望他走上“正途”,走上封建统治阶级的仕宦之路。可见宝钗是讲仕途经济的。

25.①君子知错能改;②君子善于自省;③君子安贫乐道,谨言慎行,见贤思齐;④君子重义轻利;⑤君子严于律己,不苛责于人。

参考译文:

①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如同日蚀月蚀;他犯了过错,所人都看得见;他改正了错误,所有人都仰望着他。”

②司马牛问如何为君子,孔子回答道:“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接着问道:“不忧不惧,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吗?”孔子说:“时常内省而能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的呢?”

③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④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⑤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