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丰台区2021年高三年级语文一模及答案解析

2021北京平谷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丰台一模议论文、记叙文标杆文

丰台区2021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原卷版)

2021年北京朝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红楼梦》相关知识与习题合集

石景山区 2021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

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一.试题(共12小题)

1.(2020春•东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疫之为病,历史悠久。据《中国疫病史鉴》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其中不乏十分严重的情况。中医人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疫情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疫病的呢?

       受传统文化与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很长时期为其发病的怪异所迷惑,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种蒙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进而出现疫病是由自然界“疠气”所为、与鬼神毫不相干的认识。如《礼记》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的记述,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素问•本病论》认为因天地气交异变,破坏了四时节序,影响万物生化规律,进而致疫病发生。明末清初的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疠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湿热蕴蒸致病的毒气。上述疫病之源往往自口鼻而入,因而疫之致病多犯肺系与脾胃。

       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虛的人更容易感染。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疫病的呢?

《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

       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自然界存在着“同气相求”的规律,因而疠气加身,每有内应。若改变体内环境,消除其立身之基,同样可使疫毒之邪无法容身。就临床所见,许多疫毒无论寒温,都与体内的湿邪有关,每以内湿作为其生存土壤。通过化湿、燥湿或利湿等方法以清除湿邪,进而使毒无所依而难为害。

(取材于朱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医对疫病发生的认识是逐渐清晰、逐渐深入的。

B.中医认为疫气与一般致病因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气。

C.中医认为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

D.疫病病源往往从口鼻进入,所以病症多表现在肺部或脾胃。

(2)根据材料一,下面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认为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

B.中医防疫思想中的“避毒”,类似现代的“隔离”。

C.中医在预防疫病时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

D.中医在治疗疫病时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

材料二

 

       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精神。

饮食:食饮有节

       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所谓“食饮有节”,第一,要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饮食。也就是顺应自然,吃应季、应节的食物。第二,饮食要有节奏。也就是饮食有规律,且要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第三,饮食要有节制。就“食”而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即便吃饱,也只吃到七八分饱。就“饮”而言,不论是饮酒、饮茶、饮水,都不宜过多。

起居:起居有常

“起居”主要指子午卯酉的起居,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的生活作息。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此外,依据子午流注,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只有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如果此时不休息,胆气则不行。所以子时必须深度睡眠,即晚上11点前要入睡,才能保证子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卯时太阳升起,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5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气生发。另外,此时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排大便。

       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如果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到了酉时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人的肾精,是生命的本源,就像是水,它可以滋润万物。所以此时需要补充肾精,使肾水不要枯竭、不要静止。

运动:不妄作劳

“作劳”就是“劳作”,对养生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过分,运动量不宜太大。以现代观念可以理解为少做无氧运动,多做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容易让人大汗淋漓、精疲力尽。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有: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太极奉、八段锦、五禽戏等也属于有氧运动。

       精神:形与神俱

       养生真正的上等药物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是生命的最精微的物质,“气”是生命的原始能量,“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

       养生最根本的要求还是回到神与精、气的和谐交融。内心安定、平和,少欲知足,就能减少情绪变化对精气神的消耗与伤害,生命就能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生机活泼的状态。

(取材于张其成的文章)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wèi),朦胧、迷糊之意。

B.辟秽(bì huì),指躲避污秽之物。

C.邪(qū),文中指除去邪恶的病气。

D.养(yí),指休养、保养。

(4)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同学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表格中呈现了他某日的生活片段,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从中医角度指出他的哪些行为有可能对健康不利(写清序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序号

行为

上午没有网课,10点起床

因为起得晚了,没吃早饭

吃完午饭,玩电脑游戏,一直到下午网课开始

下午课后去公园慢跑

晚饭后,陪妈妈去超市,嫌戴口罩憋闷,偷偷把口罩摘掉

写完作业,玩电脑游戏,凌晨1点睡觉

2.(2020春•西城区期末)阅读《<呐喊>自序》选段,完成各题。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样的文章,以(yǎn)_______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 _______呐喊几声,聊以慰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_______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无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________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1)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敷(yǎn)      

(2)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不惮

不恤

不免

B.不免

不惮

不恤

C.不免

不恤

不惮

D.不恤

不免

不惮

(3)下列各句与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狂人日记》)

B.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药》)

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明天》)

(4)“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刚强勇毅、勇于担当,下列《论语》中的句子,能体现这些特点的一项是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B.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D.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3.(2020春•丰台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目前世界各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或焚烧。填埋处理简单便于操作,但很容易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垃圾焚烧的主要特征。据有关资料表明,垃圾焚烧厂的用地面积仅仅是垃圾填埋厂的1/20﹣1/15;垃圾在填埋厂中一般需要7年到30年的分解时间,焚烧处理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一般来说,填埋垃圾可减少大约30%的容量,焚烧却可减少90%.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30年了,从最初引进小型的垃圾焚烧厂,发展到了现在规范化、规模化的焚烧发电厂。《中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69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50亿千瓦时,年垃圾处理量超过1.05亿吨,占全国城镇垃圾清运量的35%以上。

       垃圾焚烧最重要的一个程序是将厨余垃圾(湿垃圾)分离出来。在没有垃圾分类之前,混合大量厨余垃圾(湿垃圾)的混合垃圾焚烧发电效率较低,每吨垃圾发电400﹣450度。不含水分的垃圾焚烧效率最高,每吨发电可达600﹣800度。因此,从能量转换率来看,把厨余垃圾(湿垃圾)分离出去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而且焚烧厨余垃圾(湿垃圾)容易产生二噁英,同样污染环境。焚烧垃圾的温度需要保持在850℃之上,才能避免二噁英的产生。但厨余垃圾水分较多,焚烧时温度不容易达到高温,因而会产生较多的二噁英。此外,混合厨余垃圾的垃圾焚烧后也会产生较多的残渣,为15%﹣20%,但不包含厨余垃圾的垃圾焚烧后只产生1.5%﹣2%的残渣。因此混合垃圾焚烧后如不处理,也会污染环境。如果把厨余垃圾分开,则可以把它送到再生资源中心进行专门处理,在卸入受料机后,厨余垃圾中可利用的有机物经过处理,不到14小时就会转化成土壤调理剂产品;污水中的油脂会被提取后最终加工成生物柴油;不可利用的部分最终才被运送到焚烧厂发电。

       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5年提供的数据,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千克,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在增长。在全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50%以上。而垃圾分类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材料二

       德国并非是最早开始对垃圾问题进行治理的国家,但其成功治理垃圾问题的模式却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德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视垃圾问题的管理,在此之前,整个德国的垃圾堆放场数量高达5000个。而到2007年9月,德国的垃圾填埋厂仅剩160个,垃圾处理方式由传统填埋为主逐渐变为以焚烧和生物处理技术为主,这也是德国目前处理垃圾问题的主要方式。

       德国垃圾治理模式的重要保障是德国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垃圾处理法》是德国垃圾治理法律中的核心部分,对垃圾处理从源头到分类、处理、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做了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来看现有德国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其对每个公民的举止行为做出的严格约束,让每个人都在这种约束下参与到环保中去。其次,德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经验丰富,而且实行效果显著。建筑垃圾、矿山垃圾、工业垃圾、城市垃圾是德国垃圾的主要分类。而居民家中的垃圾又可分为不同类别,如可回收物品、普通垃圾、大件的垃圾以及公共垃圾等。在垃圾的收集环节中,一般配有黄色、蓝色、棕色和绿色4种颜色的垃圾桶。每种颜色的垃圾桶代表着一类垃圾。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德国人从小就培养了良好的习惯,他们会将分类好的垃圾主动投放至所在居民区的指定垃圾回收点。在垃圾处理的环节中,有相应的垃圾回收公司会到所有指定垃圾回收点进行集中收集并做分类处理,在实现部分垃圾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使用率的同时,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垃圾处理主要包括可回收物质、可生物降解物质和参与物质三种方式。

       也正是由于德国这些卓有成效的做法,使得处于错误位置的垃圾,最终能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或回收循环利用,或降解处理,在实现其价值的同时,又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相较于“垃圾填埋”,下列对“垃圾焚烧”优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焚烧厂占地较少,节约土地资源。

B.垃圾焚烧处理所需时间短,操作简单。

C.垃圾焚烧处理能更显著地减少垃圾容量。

D.“垃圾焚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化发展。

(2)依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厨余垃圾分离出来,可以提高垃圾焚烧效率。

B.分离出去厨余垃圾后焚烧,就不会产生二噁英。

C.分离出去厨余垃圾后焚烧,只有少量残渣产生。

D.分离出去厨余垃圾,能提高资源的再利用价值。

(3)依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国垃圾治理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推广。

B.多年的垃圾治理,使德国垃圾填埋厂大幅减少。

C.德国垃圾分类的经验丰富,而且实行效果显著。

D.德国成功治理了垃圾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环保。

(4)依据材料一、材料二,针对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4.(2020春•通州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且距离第二近的行星,因此成为目前除地球以外人类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人类用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探测火星对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了解火星的气候、地质和资源,为今后在其上建立人类第二个家园做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探测火星的方式与探测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环绕探测、着陆探测、巡视探测、采样返回探测、载人登陆探测等五种。其中采用环绕探测方式可以对火星进行普查;采用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方式可以对火星进行区域性详查;采用采样返回探测和载人登陆探测方式可以对火星进行区域性精查。探测方式按前后顺序来说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先进行环绕探测,然后进行着陆探测、巡视探测、采样返回探测,最终进行载人登陆探测。

       目前,人类在探月的历程中,这五种探测方式都采用过,但每次发射基本上只采用其中的一两种探测方式。与月球探测相比,由于火星距地球的距离比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遥远得多。探测火星的难度也比探测月球的难度大得多,因此,至今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只采用过环绕探测、着陆探测、巡视探测方式。我国将在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并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探测任务。起点很高,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我国火星探测无论在巡视器上,还是轨道器上都有很多不同的有效载荷,可实现各种科学目标。

       我国很早就开展了相关研究,2016年6月初样方案就完成了,所以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届时,实施我国火星探测“绕”“落”“巡”一步完成,这一跨越式方案在全世界都是首次。

(取材于网络)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探测火星的意义”的一项是   

A.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且距离较近的行星。

B.对人类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变有很大的帮助。

C.能够帮助人类去了解火星上的气候、地质和资源。

D.为将来在火星上建立起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做准备。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般采用的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

B.人类采用过的探测火星方式主要有环绕探测、载人登陆探测等。

C.目前,人类在探月的历程中,采用过环绕探测等五种探测方式。

D.火地距离比月地距离要远,故探测火星难度比探测月球难度大。

材料二

       一次发射完成多种探测的好处是可以“少花钱,多办事”,但技术复杂,风险很大,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2003年6月2日,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升空。它是由欧洲的“火星快车”轨道器和英国的“猎兔犬2号”着陆器两部分组成。2003 年12月19日,着陆器与轨道器分道扬镳,其中欧洲轨道器之后进入环火星轨道,然后开始探测工作。着陆器在与轨道器分离后就失去了联系。后来发现“猎兔犬2号”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它的引导伞仍连着着陆器,主降落伞散落在附近,太阳能电池板没有完全展开,导致其无法与地球取得联系。

       2016年3月14日,欧洲的“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升空。但由于一个仅一秒的计算失误,着陆器提前将降落伞与防热罩分离了,导致着陆器硬着陆而撞毁。

       著名航天专家叶培健院士表示:我们若想实现超越,必须要“弯道超车”,利用现有的技术实现两步并一步走。在首次公布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同时,国家航天局还公布了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结果。到目前为止,探测器的安全着陆被认为是火星探测任务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这个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向火星探测迈进了一大步。

(取材于网络)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火星快车”轨道器与着陆器分离后进入环火星轨道,开始了探测工作。

B.“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因很小的失误,没有完成对火星的着陆探测。

C.欧洲对火星进行两次探测活动,着陆器与地面失去联系的原因是相同的。

D.直到今天,火星探测任务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是火星探测器的安全着陆。

材料三

       2020年3月10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联试任务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科学统筹,优化任务流程,合理调配力量,采用真实的飞控系统以及真实的航天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对各类方案、技术状态、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所有重大关键过程全部按照1:1全过程演练,为任务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7月至8月之间,将用我们国家新一代运载火箭里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进行发射。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以后。在明年2月将到达火星的引力势场以内,然后再经过火星的捕获到达火星。2020 年6月,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字“天问一号”公布。它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着陆巡视器将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略长一点,大概是24小时37分钟。火星车的设计寿命在火星上为90天,也就是地球上3个多月的时间。火星车将停留90个火星日,开展巡视探测、火星地貌特征研究等多项任务。

“天问一号”的工程目标是突破火星制动捕获而进入、下降和着陆,长期自主管理,远距离测控通信等,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其科学目标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等进行科学探测。

       据了解,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共分为两部分,今年即将执行的首次火星探测将验证相关的关键技术。之后,我国还计划在2030年再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执行采样返回任务。

(取材于网络)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有关“天问一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后,明年2月将到达火星。

B.“天问一号”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和巡视三种探测。

C.“天问一号”火星车将停留90个火星日,即地球上3个月时间。

D.“天问一号”的工程目标是探测火星的土壤特性和水冰、大气。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将首次完成火星探测“绕”“落”“巡”一步完成的跨越式方案具备哪些优势。

5.(2020春•房山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量子理论的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且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处理数据不像传统计算机那样分步进行,而是同时完成,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适于大规模的数据计算。传统计算机要分解一个129位的数的质因数,需要1600台超级计算机联网工作8个月;而如果用量子计算机,只需1台,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得到结果。

       对于目前多变的信息,量子计算机能够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新的有用的信息。量子信息的处理,先需要对量子计算机进行储存处理,之后再对所给的信息进行量子分析。运用这种方式能准确预测天气状况,目前传统计算机预测天气状况的准确率达75%,但是如果运用量子计算机进行预测,准确率能进一步上升。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所有的电子器件都在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作为传统计算机物质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由于晶体管和芯片受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的减小是有相应的限度的。而每个量子元件尺寸都在原子尺度,由它们构成的量子计算机,其体积相比传统计算机会大大缩小。

       量子计算机由于具有不可克隆的量子原理,不会遭病毒攻击而导致电脑瘫痪、个人信息被窃取。还有,当量子计算机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故障时,输入的原始数据会自动绕过,进入系统的正确部分进行正常运算。

       由于存有一定的科技上的难题,所以,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但是,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追寻着这个梦想。

(取材于360百科、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下面对“量子计算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量子计算机能够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

B.量子计算机是可以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

C.量子计算机的认定,只需看其处理和计算的信息是不是量子信息。

D.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完成传统计算机需要分步进行的数据处理工作。

(2)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要分解一个129位的数的质因数,1台量子计算机几秒钟即可完成。

B.运用量子计算机来预测天气状况,其目标应设定为准确率超过75%。

C.量子计算机因不受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相比传统计算机会大大缩小。

D.量子计算机的神奇处在于整个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够进行正常运算。

材料二

       30多年前,物理学家费曼提出利用量子构建计算系统。如今,科学家正在验证这一设想。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发起了一次线上分享会,探讨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路线和前景。

       分享会的主讲者之一、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张辉认为,量子计算并非“玄学”,在激光、超导等领域,人们已经广泛应用了量子的特性。不同的是,此前的应用多在宏观层面,而量子计算则要在微观层面上实现控制,这其中有着很大的难度,是影响量子计算机面世进程的一个因素。

       与超级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有何特别之处呢?

“如果用超级计算机实时规划最优路线,极限是控制几百辆汽车。未来的智慧交通要同时计算几十万辆车的出行路线,在理论上量子计算机能做到。”张辉说。

       经典计算机用0和1储存与处理数据。量子计算机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基本计算单元﹣﹣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0和1,即允许“叠加态”共存。这让其拥有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举个例子,假如在800万本书里找一个单词,经典计算机一本本地搜索,而量子计算机则分身为800万台计算机同步搜寻。因此有人说,在量子计算机面前,现在的计算机显得非常原始。

       当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量子计算当作未来技术制高点,国内外知名的IT公司纷纷涉足量子计算。“全球量子计算创业公司超过百家,2019年是量子计算发展高光的一年。”张辉说。

       量子计算机会不会把经典计算机挤下舞台?分享者认为,两者不是对抗关系,量子计算机不会全面替代经典计算机。经典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能处理绝大部分日常任务,未来两者应该兼容、融合。

(取材于2020年4月8日《人民日报》)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的“科学家正在验证这一设想”与材料一中的“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追寻着这个梦想”所表达的意思大体一致。

B.材料二中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线上分享会中探讨的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路线系指将量子计算机做成材料一中所说的物理装置。

C.材料一中说,“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其原因之一是材料二中谈到的量子计算要在微观层面上实现控制,难度很大。

D.材料一中的分解一个129 位的数的质因数的例子中,量子计算机之所以能远胜于超级计算机,主要原因是材料二中提到的它有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

(4)根据材料二,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量子计算机的基本计算单元是量子比特,量子比特可以既是0、又是1。

B.量子计算机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使之可分身为很多很多台计算机同步工作。

C.2019年是量子计算发展高光之年,所以全球逾百家公司纷纷介入量子计算。

D.将来,如果有一天量子计算机面世,经典计算机也应该不会被彻底抛弃。

材料三

       12月6日,从合肥高新区传来好消息,该区企业本源量子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目前,绝大多数量子计算机研发团队仍在使用商用仪器设备自行搭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产生成本昂贵、兼容性差、功能冗余、难以集成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安徽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半导及超导量子比特进行创新利用与研发,研制了一套精简、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它可以将所有量子计算控制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台机器内。这也是我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院士表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是迈向量子计算机重要的一小步。他介绍:“量子芯片能够进行运算,需要把运算数据输进去,还要操控程序怎么编,编完以后怎么让它运行,这就需要外围有一套测控系统,这就是这个体系。”

       此次正式推出的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能够提供量子芯片运行所需的关键信号,还可处理量子芯片传回的信息,执行对量子计算机程序的编译。它将主要应用于量子芯片的测试研究与量子计算机的原理搭建,提供量子芯片的运行环境与接口,提供量子芯片所需的信号生成、采集、控制与处理,可以应用于精密测量、基础科学研究、雷达探测等领域。

(取材于央广网、《新安晚报》)

 

(5)下列有关本源量子研制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推出的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的意义与价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规避了使用商用仪器设备自行搭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B.大大加快了量子计算机研制的步伐,让人们看到了量子计算机很快就要诞生。

C.作为一套外围测控系统,能够为量子芯片进行运算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

D.能够为量子芯片运行提供关键信号,处理回传信息,编译量子计算机程序。

(6)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一说,就目前来看,研制量子计算机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各是什么。

6.(2020春•延庆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到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历时十年,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已实现“落”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航天活动始终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虽然起步晚,但中国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保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动摇、不摇摆、不冒进,这是中国航天战略的特色。在突破关键技术的“中国创造”中,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

       十年间,中国航天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突破了载人飞行、交会对接、月面软着陆等重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等学科发展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应用。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这是中国梦想的新起点。从嫦娥登月到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从憧憬中的载人探月到火星探测,中华民族的梦想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取材于赵薇、白瑞雪、田兆运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航天工程起步晚,只能走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道路。

B.中国航天走的是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C.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微电子、新材料、天文学等领域产业化发展。

D.中国已经完成载人探月梦想,正准备火星探测任务。

材料二

       1月3日,飞行约40万公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背面。正因为背对地球,要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所以,嫦娥四号任务实际上是“两器一星”,包括了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其中先期发射的中继星就是为了实现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

       此外,月球背面并不像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也是难题。月面不同纬度所面临的热控和能源设计是相互约束、相对矛盾的。如果降落到低纬度地区,光照条件好、能源获得充足,但对于热控是巨大的挑战;如果降落在高纬度地区,热控压力大大减少,但太阳能获取又受到影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纬度确定在40度﹣50度的范围内。

       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高度为倾斜下降,8公里之后就改为垂直向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克服了陆区周边地形起伏的问题。嫦娥四号在技术上也进行了创新,最关键的是自主能力的提升。在动力下降过程中,原有的控制系统故障预案变成自主实现;在月面工作期间,可以自主休眠、自主唤醒,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嫦娥四号的成功落月,表明我们具备了全月球到达的能力,基本上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在科学任务方面,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成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还将实施两次采样返回任务,将首次采用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式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

(取材于冯华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概括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

B.嫦娥四号飞行了40多万公里,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

C.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说明我国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

D.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表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

(3)下列对“嫦娥四号月背着陆方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期发射中继星,解决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难题。

B.确定在中纬度着陆,可以保证光照条件、能源获得,减少热控压力。

C.全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采用垂直方式下降,提高了着陆精准性。

D.采用全自主动力模式,使探测器能自主实现原有的控制系统故障预案。

材料三

       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此次探测将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目前火星车已经准备好。中国火星探测起步较晚,但起点高、效率高,在首次任务中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在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根据地球与火星位置关系,每26个月火星会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这也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点发射火星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缩短抵达的时间。2020年就将迎来一个窗口期,大约1个月时间。

       面对探测火星的种种难题,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完成了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自主导航、表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为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奠定了技术基础。火星探测的科学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探测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其二是火星本体科学的研究,其三是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

(取材于欧阳自远的主题讲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社评高瞻远瞩,激发读者逐梦前行的家国情怀;材料三的讲座着眼未来,增强读者的大国自信。

B.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同时还将首次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

C.中国确定于2020年探测火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抓住这次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否则发射就只能再等两年。

D.火星探测是中国统筹规划、合理部署的一项航天活动,旨在探测研究火星,探讨其长期改造等,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

(5)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火星探测确定在首次任务中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的条件。

7.(2020春•海淀区八一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理性的,是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它将外在的、社会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的心理欲求,力求达到社会的和谐统一。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压抑了个人的诉求。道家提出的“逍遥游”力求自然无为,追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消极避世性。

       儒家强调实践理性,提出以道德规范和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道家则强调“逍遥游”,提出精神自由,无拘无束,自然无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儒道两派在人生观上形成了约束和自由,理性和非理性的鲜明对比。然而,无论哪一方都存在片面性,都无法独立存在,这也就需要儒道互补。二者的互补是以实践理性为基础,从理性到超理性的一种自由的人生态度,同时这也是人生态度的最高境界。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的核心要求是“仁”,孔子给“仁”下了定义,把“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仁”的出现使得旧制度更具人性化和人道化,它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例如《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人应该奋发图强,力求进步,事在人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调以天下立心,积极进取。儒家将强烈的人的主体意识渗透到社会之中,充分体现了儒家注重人为的高贵品格。

       道家追求“圣人不仁”,老子以“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提出“道法自然”。宇宙万物的生息运转只在一个自然之中,无须以“仁”强加作为,强调一切顺应自然,顺应“道”,超然物外。道家的“自然无为”观点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呈现,他将政治生活看作是“牢笼”,向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生活。这是典型的道家文人的心态,通过恬静的生活来自娱,泰然处之。

       对理想人格的不同追求,使得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国士人的性格基础。儒家强调社会关怀和道德义务,主张要求个体的进步和完善,以此来担当起国家乃至社会的重任,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道家则反之,强调放弃社会责任,推崇“游”的人生态度,放弃功名、放弃利益、乃至放弃一切,只为追求人的理想而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格理想,一种“事在人为”,一种“无为而治”,彼此对立,又相互补充,给迷途中的人们提出了选择,指明了道路,像是一种力的平衡,使得中国士人出世和入世具有良好的平衡点。

(取材于张子玉《儒道互补的由来及其社会意义》)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援木求鱼

踌躇满志

沂水弦(xuán)歌

讷(nè)言敏行

B.世外桃源

春秋笔法

见(xiàn)素抱朴

音声相和(hè)

C.截然不同

游刀有余

曲肱(hóng)而枕

仁者乐(yào)山

D.攻成弗居

淋漓尽致

挟山超海(xiá)

靡(mǐ)不有初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生态度方面,儒家重理性,道家强调逍遥游。

B.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强调事在人为。

C.道家追求“圣人不仁”,主张“道法自然”。

D.儒家消极避世,道家压抑个人诉求。

材料二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也是儒道思想交替的历史,它体现在文学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同一个人的思想和著作中既有儒家的思想也包含道家的思想。《论语》强调的“立功,立德,立言”就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积极进取思想,然而孔子也提倡“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显然孔子的思想也不全是儒家,其中也包含着道家思想。这类文人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如李白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虽超然物外,不为名位所累,但也有报国的雄心,“愿斩单于头,长驱静铁关”便是最好的证明。同样,陶渊明的“隐”也是由于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可奈何,他并不是真正的远离凡俗,否则也不会对世外桃源向往了。由此可知,在同一个人的思想和作品中,也兼融儒道,如果坚持一种思想便会走向极端,只有两者融而发展,才能达到完整的人格。

       在同一时代也出现了两种思想同时存在的现象。盛唐在经历了汉时儒学主导和魏晋玄学主导之后,出现了两家思想同时存在,没有哪一家占有绝对统治的现象。盛唐时期,由于国力强盛,便开始对外征战来扩充疆土,这种趋势也让盛唐诗人们具有立功塞外,投笔从戎,吞并四海之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都体现了盛唐诗人们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思想,与儒家所倡导的忧国忧民,积极入世的思想相一致。盛唐时期还有另外一派的诗歌题材,即山水田园诗派。由于国力强盛,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时,便会转而追求精神生活。这些诗人纵情于山水之中,吟咏山水花鸟虫鱼,追求淡泊名利,驰骋自然的闲散超脱的心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种对自然静宁的追求就是道家天地与我合一思想的体现。由此,在盛唐便有了儒道思想的互补。也正是两种思想的同时存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使得诗歌的发展不至于太过单调枯燥。

       在我国文学的文论发展史上也出现了儒道思想互补的情况。我国文论围绕“言志”和“缘情”两方面发展,儒家主张的言志要求文学作品应有所寄托,道家主张的缘情要求文学作品的创作要依情而发。在文学作品中它们也分别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注重文章内容的实用,还是形式的华美,这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一直不断交替。魏晋以前评价作品都是以言志来衡量,孔子评价《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儒家思想的体现。魏晋时期,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这是道家重情的思想,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唐初,后来陈子昂主张汉魏风骨,一扫魏晋六朝重形式的浮靡文风。韩愈提出“文以载道”,显然是儒家言志的回归。到了宋朝,这种思想达到极致,二程甚至提出“作文害道”的思想。明清时期的评论家,又回归了老庄的赤子之心,重视情感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李贽的“童心说”是这一思想的代表,“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与老庄的赤子之心可谓如出一辙。

(取材于朱哿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既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有道家思想的存在。

B.儒道思想的同时存在,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内容。

C.“言志”侧重形式的华美,“缘情”侧重内容的实用性。

D.无论是文人,还是一个朝代的文学,抑或是文论的发展都存在儒道互补思想。

(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对下列诗句体现的儒道思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儒家

B.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道家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儒家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道家

(5)综合两则材料,概括唐代出现儒道两种思想并存现象的原因。

(6)《红楼梦》也渗透着儒道等思想,请分别写出一个具有儒家、道家思想的红楼人物,并结合情节简要说明理由。

具有儒家思想的红楼人物及理由。

具有道家思想的红楼人物及理由。

8.(2020春•海淀区中关村中学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在当年的设计师贝尔格朗主导的蓝图下,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完善,巴黎的地下水道系统被建成为将生活污水、厕所粪便和街区雨水全部通过同一水道排放的“一切归一”下水道系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考验。

       巴黎地处盆地,地势起伏,一年200天有雨,还有一条塞纳河穿城而过。贝尔格朗因地制宜地运用“流水不腐”的原理,“以水扫街”,“以水排污”,不仅建了饮用水和生活卫生用水两套供水系统,还设计了主要依赖坡度的自流水清理,辅以水力驱动的机械化清理和人工清理方式等。

       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而且,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还有数字可以说明这一排水体系的发达: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

       1910年1至4月,一场历时3个月的塞纳河洪水让巴黎近一半的地铁、下水道和街区陷于瘫痪。这说明,对于濒临江河湖海的城市来说,纵然有强大的排水系统,有时也难以应对老天爷变化无常的脾气。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还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雨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截至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

       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是贵重的戒指掉进了下水道,是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的。因为下水道里也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码。你所需要的,只是打个电话,而且这项服务同样是免费的。

(选自2013年5月15日《中国建设报》,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巴黎下水道博物馆能成为“著名旅游项目”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黎的下水道系统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

B.像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一样著名

C.它凝聚了巴黎工程师们几代人的智慧才干

D.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考验

(2)根据“材料一”,下列内容不属于巴黎工程师们“因地制宜”的一项是   

A.巴黎地势起伏,多雨,塞纳河穿城而过

B.运用“流水不腐”的原理,“以水排污”

C.设计了主要依赖坡度的自流水清理等

D.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塞纳河

(3)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水道,道在何方?

B.国外的排水系统工程

C.巴黎给我们的启示

D.巴黎排水系统的智慧

材料二

       在灾害频发的古代,古人也面临着洪水侵城的威胁,为了保护一方安宁,充满智慧的古人建设了多种排水设施,有些历经千年时至今日仍在护佑着所在的土地。

       早在战国晚期的《管子》一书中就对都城选址以及排水系统的重要性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足见古代城市建设者更倾向于将天然河流湖泊与人工开沟渠相结合,共同组成城市水系,缓解供排压力。

       考古学家曾在裴李岗文化遗址内发现了将近9000年前的排水系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今最早的排水系统。虽然这个排水系统非常简陋,但的确有排水的效果。在此遗址上的一些住房外有相连的小沟,有两条排水沟依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延伸,沟为斜直壁,下部内收,底近平。9000年前的人就已经知道利用自然的地势来达到排水的效果,是挺令人惊讶的。

       比较系统的排水设备是在河南淮阳平粮台发现的,这里的一座距今4000余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堡中,南城门的路面上埋有排水的陶质管道。这些管道口有榫口,可以套接,至今仍有5米多的管道得以保存。除此以外,城址南门中间的路面下设有三组陶质排水管,剖面呈倒“品”字形,水管节节相套,两端有高差,更有利于城内排水。

       随着古代城市人口的稠密与农业经济的发展,简单的陶管排水已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因此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石砌涵洞。齐都临淄首先以淄河与系水两条河流作为天然排蓄水管道,再于城内建筑周围设卵石铺成的斜坡散水以及地下三角陶质排水管道。而最精妙的则是北部城墙下的石砌涵洞。整个涵洞由天然青石垒砌而成,东西长43米,南北宽7﹣10.5米,深3米,共分进水道、过水道和出水道三部分。不仅如此,进、出水道均呈外窄内宽的喇叭口形,上面分三层砌筑15个方形水孔。过水道穿过城墙,与进、出水道口相接。更值得一提的是,过水道和出水道内部石块交错排列,每个小孔并不直通,这样水可通过石隙流过,人却不能通过,因而具有排水御敌的双重功效。

       到了西汉时期,长安城在秉承过往城市排水经验的同时还组建了由城壕、明渠、暗渠排水,昆明池等池苑和天然河流调洪蓄水的完整给排水网络。其中城壕和明渠组成的排水干渠总长达35公里。且作为城内主要排水设施的两侧路沟与城内的排水渠相连,或直接流入城壕,再汇入附近的天然河流。此外还为路沟和水渠构筑了以砖石砌筑,宽达2米,上部拱形券顶的涵道。城中宫殿、官署等建筑则依靠渗水井和陶质排水管道,部分区域还设置了双排管道。建设者还别出心裁地增设了横向砖壁,以便在雨水经过时拦下较大杂物,以免造成堵塞。而为防止西内苑以砖石结构为主的排水暗渠淤塞,还分段安装了多道铁质闸门:第一道闸门先由铁条构成直棂窗,拦阻较大的垃圾杂物,第二道闸门则布满细小的菱形镂孔,以便滤出较小的杂物。此外,闸门拆卸自如,方便疏通。

       时至宋代,为保持地下水脉通畅,我国江西赣州也有一处值得称道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福寿沟始建初期,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立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后因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则由福沟而出”,“纵横纡曲,条贯井然”,分别将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

       从外部看:福寿沟与赣州老城内的“三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连通,俨然一个活的水系。每逢春夏暴雨时,它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而江水回灌时,这数十口池塘又成为了天然的蓄水池。从内部结构看:福寿沟还在其出水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倾息”。

       据水利专家解释,无论水位高低,水窗均有作用。一旦水位低于水窗,水流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而水位高于水窗时,水流则借江水冲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因此,自福寿沟建成后数千年内,赣州老城区从未出现大内涝。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开始仍然要对福寿沟进行清理、修复与不断地改建。一直到了 1957年,福寿沟修复工程才算是完成。1964年的东门口还新增了一个出水口,使五道庙一带的水由东门排出。至今,总长约12.6千米的福寿沟仍是旧城区的主要排水干道,旧城区现有9个排水口,其中福寿沟水窗6个仍在使用。

       无论是古代的长安城还是赣州的福寿沟,其设计思路都在明清时期的故宫排水系统中有所体现。故宫排水可谓是集百家之所长,是古代排水系统建设的巅峰之作。

       首先,从紫禁城来看,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差约2米。其高度差对城内的排水工作有重大意义。

       其次,明内城护城河、大明濠、太平湖组成了天然河流汇水供水的第一道防线,而西苑太液池和后海则是第二道,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则是第三道,三道防线彻底保证了外围雨水及山洪不会流入城内。

       最后,最重要的城内排水系统更是机关重重。紫禁城的排水分为明暗两套系统。明排水是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其中,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就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而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内外金水河中。内金水河作为紫禁城的内河,位于西北角楼偏东的南河帮上,以一石砌券洞为进水口,并设有控水闸,可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则可以关闭。通常水流至此,再至东华门南隅的水闸流出,与外金水河汇合,从而将城内水流排出城外。

       今天,游人在高高的城墙下漫步而过,也许不会想到,青砖灰瓦的深处,藏着的是古人精巧绝伦的水利设计,其先进程度,让现代人汗颜。

(取材于2016年07月14日《北京青年报》,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迄今:指至今、到现在。体现出文本准确、严谨的语言特点。

B.别出心裁: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指增设的“铁质闸门”。

C.纡曲:指迂回曲折。形容福寿沟形似篆体、迂回曲折的走向。

D.精巧绝伦:精细巧妙,无与伦比。表现出对古人智慧的赞美。

(5)根据“材料二”,下列排水设施不能体现古人智慧的一项是   

A.战国《管子》一书对都城选址的合理化建议。

B.近9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的排水系统。

C.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的排水陶质管道。

D.宋代福寿沟分区排水干道系统及十二处水窗。

(6)结合“材料一”及“材料二”,简述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及我国古代的排水设施给予我们当今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有哪些启示。

9.(2020春•海淀区交大附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C.正襟危坐:这里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

D.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B.“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

C.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载道”转变为“言志”。

D.20世纪散文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取材于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3)根据材料二,不属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散文发展特点的是   

A.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火爆,散文发展偏于沉稳平静。

B.散文水平远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

C.散文格局更为宏大,且理性精神和思辨精神更为充沛。

D.散文的叙述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结构方式也更加多样。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散文多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

B.杨朔散文“以小为美”,与“五四”时风格相似。

C.史铁生的散文均属于理性思辨的“大品散文”。

D.周晓枫的《黑童话》没有使用“三段式”结构。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取材于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5)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台湾散文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当代散文的精神内核与“五四”时期的散文相同。

B.文化乡愁是梁实秋等老一代作家创作的不变主题。

C.诗情哲理类散文是台湾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D.台湾杂文承袭了“五四”杂文特别是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6)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热潮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B.余光中的散文,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C.林清玄散文中瞬间与永恒的辩证统一培养了他的东方美学观念。

D.从根本上来讲,台湾散文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7)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10.(2020春•丰台区十二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居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改变图省事、图省钱的习惯。

D.民间环保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的工作中,没尽到职责和义务。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B.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C.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D.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

B.材料二用数据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减弱了。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致。

D.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减少行政干预。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经济处罚是对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

B.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迫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

C.在上海,产生垃圾者若未能将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有可能会被追责。

D.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

(5)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

11.(2020春•海淀区师达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对提高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更是我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基础、打造专门法院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实现了由知识产权弱国向知识产权大国的跨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中国将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高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表现出长期政策决心,这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例如,我国目前已成立了25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凭借其快速预审、确权、维权为一体的协调联动方式,切实解决了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此外,保护中心的建设与国家和地方的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双创示范基地等有效对接,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看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新领域、新业态发展不断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保护的工作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组织协调平台和机制作用未充分发挥,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不够;保护的工作链条尚未理顺,纠纷受理、仲裁调解、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等环节之间缺乏高效衔接机制。

       总之,我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效果与社会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各界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依然强烈。

       期待与呼声是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清晰认识。从发展阶段和客观需求来看,中国现在有动力、有决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只是需要时间进一步把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应继续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创造出更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让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取材于佘颖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其他各国学习的典范

B.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环节缺乏高效衔接机制

C.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仍然不健全

D.我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效果不能满足社会期待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从高速转向高质,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B.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C.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商品销售环境

D.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我国创新发展

材料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4年来,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走出了一条上扬的曲线。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肯定,也充分证明我国终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保护之路。

       2019年是我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发力之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更是取得了如下新成效:

       更趋完善的法规为打击侵权假冒夯实法律基础。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修订后的商标法大幅提高商标侵权的赔偿数额;10月22日,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将实行。随着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商标法修正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健全,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更加严厉的惩治措施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氛围。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破获案件1.3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余名;全国法院共受理侵权假冒伪劣犯罪一审案件1.1万件,审结8300多件,与去年相比大幅上升;检察机关发挥批捕起诉、立案监督职能,批准逮捕侵权假冒涉案人员1万余人……我国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

       更大力度的专项整治为知识产权保护织密保障网。2019年以来,各部门、各地区联手出击,从1月到8月,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9万件。其中,中央宣传部联合多部门开展“秋风2019”专项行动,收缴侵权盗版出版物149万件;农业农村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检查企业37.3万个;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查处案件2.1万件;药监局开展芬太尼类药品专项检查和中药饮片专项整治,检查企业和医疗机构25万家次……我国重拳出击,快速制止了一系列一般性的违法行为。

       行政执法与司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这一体制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和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材于李心萍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各段中画横线的相关数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能够清楚说明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在提升

B.第三段:意在说明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和赔偿制度逐步完善

C.第四段:表明中国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大

D.第五段:显示中国使用大力度的专项整治来保护知识产权

(4)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安机关打击侵权犯罪,抓捕犯罪嫌疑人

B.法院负责受理侵权假冒案件,批捕侵权人

C.农业农村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D.药监局开展药品的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

(5)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优势。

12.(2020春•海淀区民族期末)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四书”、“五经”为其渊;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名,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在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还有就是孔子的“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他称赞舜“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子思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以“诚”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孟子提出了“性善”和“仁政”说。仁政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荀子提出的是“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到了汉代的董仲舒以儒家为中心,吸取黄老之学以及阴阳、名、法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文化专制方针,确立了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理学系统。朱熹特别强调“天理人欲之辨”,认为人性有两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仁义礼智的天命之性,这是天理,即孟子所谓性善;另一方面,人又具有饮食男女的气质之性,这是人欲,即荀子所谓性恶。二者是对立冲突的,主张“革欲复理”。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的本位论,“道生万物。”“ 甲”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是按自己的样子为法则的。老子还有其朴素的辨证思想:关于对立统一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关于量变质变,“  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于否定之否定方面,“   丙  ”。以“静观”“玄鉴”为特征的直觉认识论。还有其特有的政治哲学,包括无为而治,所谓“小国寡民”,“不得已”而用兵。“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这样,统治才能稳固。

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外化发展影响极大。例如,它的天地观,经过孔子的发挥,成为魏晋玄学,又影响到宋明理学;它的无为观,应用于西汉政治,成为历代之统治术;它的玄德观,经孔子发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它的用兵之道,经过孙、吴的发挥,成为变化莫测的军事理论;它的柔雌观,成为诡辩家的理论基础,造成了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甚至中华武术、内家武功以及历代气功家,也无不从中受益。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决定,也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抵制和左右,从而沿着适应中国文化特点的轨迹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宣传忠孝观念的中国佛教伦理道德学说。佛教的一套心性修养途径也为唐以来儒家学者所吸取,并熔铸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佛教从出世的角度论述了孝的极端重要性,从人生解脱角度阐发了禁欲主义思想,还从认识论和人性论相联系的角度提出了知、智慧是人心之体、人的本性以及一整套的修行方法。佛教以大慈大悲、利己利他作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这种道德训条和儒家的“恻隐之心”、性善论相通,和我国的国家本位与民本思想的文化传统相近,因而在历史上影响颇大。

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和谐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开放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这也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转载于worlduc(网址)世界大学城节选)

【注】三玄:《周易》、《老子》、《庄子》。统绪:头绪;系统。

(1)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各成体系又相互作用,构成了东晋以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B.儒家思想体系从宏观上来看,在《大学》八条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C.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外化发展影响极大。他的玄德观经过孔子的发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

D.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以大慈大悲、利己利他作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这与我国儒家文化传统相近,因而在历史上影响颇大。

(2)将下列文句依次填入段甲、乙、丙三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感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事必作于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3)下面对文章中引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的思想里体现了“礼”是与“德治”相结合的。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体现了孔子的礼治德化与政令刑法相辅相行的思想。

C.“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中的“仁”是除了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的另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D.“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和称赞舜“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都体现了孔子所主张的中庸之道。

(4)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卷(zhì)

 百家争名

B.渊(sǒu)

相辅相成

C.礼乐不(xìng)

经世致用

D.音声相合

(chù)百家

(5)下面典籍中不属于“四书”“五经”的一项是   

A.《中庸》

B.《周易》

C.《老子》

D.《春秋》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2小题)

1.【分析】(1)C.“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

(2)B(A.“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过于绝对,原文第三段只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虛的人更容易感染”,但并无证据表明正气足就不会感染。

C.“在预防疫病时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错误,根据第五段“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这些药物不全是口服药物。

D.“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错误,最后一段“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可见,“直接消灭”无中生有。)

(3)A.“蒙昧”在文中的含义不是朦胧、迷糊,而是指昏昧;愚昧。

(4)①②③⑤⑥均对健康不利。不利于人体内阳气升发与排便,打破了饮食规律,不利于身体获得营养和能量,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疫情期间,防疫要“避毒”,会造成干扰身体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还会造成胆气不行。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