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上海高三二模静安区作文范文《偏见与科学》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上海2021年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上海2021长宁区高三二模试卷

2021届高三二模作文题汇总(16区全)

上海市2021浦东新区语文二模 ( 含答案)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选择题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论述类文本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人物传记类古文阅读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游记、书序类文言文汇编

2021届上海初三二模古文汇编


2021届上海闵行二模作文范文

2021届上海闵行二模作文《方正与圆融》范文

上海市崇明区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高考复习“书”“序”类文言文解题策略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作文题目汇编

2021高三二模作文黄浦范文《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2021高三二模作文浦东新区范文《论年轻人的价值追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你这是偏见。

你说我是偏见是基于你的立场对我进行判断我认为你对我的评判,也是出自偏见。

你不相信科学吗你刚才的话违背了科学常识,就不要跟我饶舌了。

科学是你家的宠物吗我没有觉得我前面表述的观点违背了科学常识。

以上的争吵很难有结论,对于思想交流意义不大。如何让两个意见不一致的人尽量接近,得出双方能接受的观点请写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 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求社会之同,存个体之异66分

你相信你理越辩越明吗?

回答或许正负参半,可回望人类历史,争吵似乎并没有带来一致和统一。正如春秋诸子百家吵了上百年也未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见的碰撞未必能达成和解。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黑赛在《玻璃球游戏》中曾指出:若无相同的经历与遭遇,世上鲜少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理解自然衍生出不同的意见,也就成了他人眼中的“偏见”。

可社会本身持有的是“求同存异”的观念,如何能让两个意见不一致的人尽量接近,得出双方能接受的观点呢?首先应避免的,反而是大众常运用的方式一一争吵。邱晨曾在一次辩论中说:“辩论未必从自身自然立场出发,可何时让我们无比坚信自身立场是正确的呢?是对方辩友发言的那一刻。”我深以为然。争吵的本质是顺服与归顺,因此当你想说服他人时,只会固化自身己有的观念,而非接受他人的意见。

我们应该做的是倾听与适当的妥协。直视他人的观点,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从而接纳改变。诗言:云去山更青,云共山高下。培养出谦虚采谏,善于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与尊重他人的观点,放平“云”“山”之位,才能得出双方能接受的观点。

可问题只局限于此吗?我不以为然。在愈加自我的现代人身上,团体与统一性被深切地削弱了,两个意见不一致的人,也是两个界线分明的自我,这个问题也在问,如何使两个迥异的自我个体接纳他人,达成由独我向众我的思想转变,尽量使个体目光向社会目光接近,以达到包容的特质。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四字蔽之,也是先前提到的“求同存异”,探求思想相通之处,寻求共同之道,便能构建个体间的沟通,使灵魂相近。

当然,并非意见不同的人一定要祈求相互之间的接近,并非所有的意见都有被采纳的价值,求同虽为社会所趋,但求异是保持个体独立不可或缺的条件。

顺流而下是人的社会性,不随波逐流是人的个体性。纵使对我们而言,社会中每个人的观点都是自身成长环境与个体特性的融合,因而带有“偏见”,社会也因个体组成带有社会性的观点“偏见”,但只要我们在偏见中寻同求可纳,并坚持自身独将之异,便可达成统一与辩证的结合,共铸和平的交流与众人能接受的统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