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2020年北京语文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高考精品讲义集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北京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统一检测高一语文2021.1


考场中诗词散文里的端午节

2021年北京卷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2019-2020北京高一(下)学期期末名著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古诗、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古诗阅读汇编

2021初三人大附中零模测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19-2020年北京语文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

1.(2020春•东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日:“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隋炀帝。义(yi):安定。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缘

一面之

B.至其家

年益寿

C.然自乐

心悦神

D.不可缺

相待

(2)对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或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十分鲜美,落花纷纷。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理解】因为外面的世事变迁、朝代更替,桃源人叹惋,从而看出他们与世隔绝久远。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村中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3)【甲】【乙】表达了陶渊明和唐太宗的共同理想:                                               。陶渊明的美好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实现。而【乙】文给我们启示的是: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                                                              ,陶渊明的理想就有可能实现。

 

 

 

 

 

 

 

 

 

 

2.(2020春•西城区期末)阅读《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回答以下各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

不必

B.其中往来种

盗窃乱贼而不

C.大之行也

不足为外人

D.率妻邑人来此绝境

不独子其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对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经历的事情,桃花源中的人都感叹惋惜。理解:桃花源中的人已经与外界隔绝多年,听到渔人的讲述后,因为没听说过汉朝和魏晋而惋惜不已。

【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理解:渔人再寻桃花源却不得,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也间接地表明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世界。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理解:在大同社会中,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都表达了古人对                (填四字短语)的向往和追求。二者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桃花源记》主要运用叙述和                   的表达方式,《大道之行也》则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

(4)有同学读完以上两篇文言文之后,不禁感慨道:“桃花源就是大同社会的样子啊!”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对他这句话的理解。

 

 

 

 

 

 

 

 

3.(2020春•海淀区期末)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乙】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便

生取义

五入

锲而不

B.才

豫南

情达理

融会贯

C.答之

百废

匠心

交通工

D.扶

所志

披靡

欣欣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黄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乙】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

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翻译:到了郡城,渔人去拜见了太守,报告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理解:渔人希望太守能派人探个究竟,所以向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村中的生活情状。

(3)找出《桃花源记》中所展现场景与链接材料中相对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各自形成的原因。

【链接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节选自《礼记•礼运》)

 

 

 

 

 

 

 

 

 

 

 

 

 

 

 

 

4.(2020春•东城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风摇其巔,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渴:指袁家渴(以条溪水的名字)。幽幽然:水细流的样子。:连词,或者。泓:深潭。水深而广。鲜:苔藓。纡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箭:小竹。庥:庇荫。

(1)下列词语中的“布”与“影布石上”一句中的“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之怒        B.局谋篇       C.星罗棋         D.任人摆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醉翁之不在酒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3)【甲】、【乙】、【丙】三段文字中都有表示方位的词,它们的意思不尽相同。【丙】文中“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中的“西南”意思是   

(4)依次给【甲】文中划线句断句,【丙】文中划线句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5)某同学为【甲】【乙】选文中的两句话配了图画,请你指出画面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图1错误:   ,理由:   

图2错误:   ,理由:   

(6)【甲】【乙】【丙】三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5.(2020春•门头沟区期末)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文段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乙】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文段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未果,病终   

故人不独其亲   

(2)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乙】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断绝了来往。

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6.(2020春•延庆区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善学者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庸:归功于。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节:树枝和干的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说:同“悦”。从容:有“自然“的意思。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

其远而无所极邪

如获

B.人不独亲其亲

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名马

C.后尽其声

抱茅入竹去

不以为

D.不知旨也

请循

莫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虽有嘉肴》的论证过程,请你补齐内容。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   ”(原文)。作者开篇用   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说起,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举“学”与“教”所产生的“   ”(原文)和“   ”(原文)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再得出本文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2019-2020年北京语文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

1.【分析】【参考译文】

【乙】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答案:

(1)CA.缘:沿着,顺着/缘:缘分;B.延:邀请/延:延长;C.怡:高兴/怡:高兴;D.诚:确实/诚:诚意。

(2)CA.翻译有误,应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B.理解有误,桃源人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3)使百姓安居乐业;圣君(明主);贤臣。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