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赤壁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促织》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鸿门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六国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与妻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B.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者也                                         贼:小人

D.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保:使……安定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犹其有四体

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其斯之谓与

C.不学《礼》,无以立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

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实现,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

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

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6.下列对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7.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可之掌上

①治:治理           ②运:运动

B.今人见孺子将于井

①乍:刚刚           ②入:掉进

C.恻隐之心,仁之

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②端:萌芽,发端

D.若火之然,泉之始

①始:开始           ②达:到达

 

 

二、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其他

9.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若火之始

10.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恶 ①非其声而然也

②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③君子去仁,乎成名

1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然 ①非恶其声而

②若火之始,泉之始达

③不以为

④夫子喟叹曰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无让之心,非人也

②今者出,未也,为之奈何

③未尝稍降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含义。

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徐公不君之美也

若入前为寿

④以所为,求若所欲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4.请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2)无侧隐之心,非人也。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荀子·札论》)

  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

B.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通“徼”,求取。

D.若火之始,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

1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有是四端也

A.若火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

C.人皆有不忍人

D.治天下可运掌上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2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有不慊于心,则                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

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揠:拔起

C.今日                            病:生病

D.苗者也                            耘:除草

2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C.“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D.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以上特点。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删改)

[注] 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②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B.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敏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C.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D.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首领的位置传给尧。

C.“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

D.“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立即趋前”。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原因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2)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27.孟子为何不主动到朝廷见齐王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公孙丑上》)

28.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主张用_________来治理人民,孟子主张用________来治理人民。

29.孔孟提出治国理念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自贼者也,意思是“自己残害自己”。贼:伤害、残害。

故选C

2.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的能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声旁的字或者声旁),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项,“内”同“纳”,结交。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意思是: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

B项,“要”同“邀”,求取。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意思是: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求取声誉。

C项,“然”同“燃”,燃烧。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

D项,不含通假字。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意思是: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故选D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