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上海高一上学期期中古诗阅读汇编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2021年上海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2021年上海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各区现代文阅读汇编

2020、2021上海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上海高二上学期期末论述、游记、书序文言文阅读汇编

上海市奉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青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评估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评估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评估语文试题

上海市交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上海高一上学期期中古诗阅读汇编

__________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0·上海杨浦·复旦附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诗(其八)

阮籍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注释:①灼灼:阳光灿烂。②隤:落下。③回风,旋风。④当路子:掌权有势的人。⑤磬折,磬是古代一种乐器,形似曲尺,磬折是说像磬一样弯着腰,很恭敬的样子。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

2.这首诗写了三类形象,分别寄托了阮籍怎样的生命情怀?

 

(2020·上海上外浦东附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①次:停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②客路:旅途。③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④风正:顺风。悬:悬挂。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一夜将尽。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⑦洛阳:今属河南。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此句谓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

3.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

4.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真切地表现了风景的特点,以及在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

B.这首诗是作者在南方漫游,路过北固山时写下的,诗篇表达了他淡淡的乡愁和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

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昼夜的交替、季节的更换,使作者从自然界中感受到勃勃生机,由此产生了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异地的青山绿水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可惜大雁远在洛阳边无法带回书信,抒发了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5.请赏析颔联中“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

 

(2020·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闻砧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6.如果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本是(    )

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萃》

7.可以用来评价本作品语言风格的一项是(    )

A.清新雅致B.平实质朴C.沉郁顿挫D.雄浑壮丽

8.本作品以砧杵声写游子思乡之情,短短几句,翻转数重,请加以赏析。

 

(2020·上海交大附中高一期中)小明觉得《春江花月夜》很难背,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诗歌,完成题目。

《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节选)

程千帆

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名篇之一。当代出版的选本很少有不选它的,而分析评价它的文章,也层见叠出。A)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②这篇杰作虽然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凡乐府皆见收录的《乐府诗集》保存下来了,但由宋到明代前期,还是始终没有人承认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更不用说承认它是一篇杰作了。从晚明以来的批评家对这篇杰作的艺术特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涉及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

B)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许多人长期研究之后,清末王闿运在这个基础上,大胆地指出了这篇作品之于四杰歌行,实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陈兆奎所辑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条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这为后人经常引用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语,将张若虚在诗坛上的地位空前地提高了。

④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在昆明写了几篇《唐诗杂论》,其中题为《宫体诗的自赎》的一篇,对张若虚这篇杰作,作了尽情的歌颂。闻先生认为:“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诗篇的第十一句到第十六句,比起篇首八句来,表现了“更夐(xiòng,远)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寂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对于第十一、十二、十五句中提出的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对于第十七句以下,展开了征夫、思妇的描写,则认为“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闻先生因此赞美说:C)“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D)将近四十年之后,李泽厚对上述闻先生对此诗的评价,进一步作出了解释。他不同意闻先生说作者“没有憧憬,没有悲伤”的说法,而认为:“其实,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李先生的说法,比起闻先生来,显然又跨进了一步,将这篇诗的含义说得更明确,更能揭示它的哲学和美学的价值。

⑥与此同时,它也难免有被误解的地方。如王闿运和闻一多都将张氏此诗归入宫体,现在看来,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不能不加以澄清的误解。宫体的_____是“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闺闱之内”,始作者则是为太子时的萧纲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宫廷文人如徐攡、庾肩吾诸人。宫体和另外大量存在的爱情诗以及寓意闺闱而实别有托讽的诗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在描写肉欲与纯洁爱情所使用的_____以及由之而形成的_____也是有区别的,不应混为一谈。而王闿运与闻一多的意见恰恰是以混淆宫体诗与非宫体的爱情诗的界限为前提的。

⑦王闿运与闻一多所受教育不同,思想方法亦异,但就扩大了宫体诗的范围而导致了对《春江花月夜》的误解来说,却又有其共同之点。这就是对复杂的历史现象理解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原载《文学评论》1982年04期,有删改)

附: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_________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9.文中四处划线句,有明显语病的一处是(        )。

A.AB.BC.CD.D

10.以下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

A.杨炯B.骆宾王C.王勃D.陈子昂

11.在新诗创作方面,闻一多与徐志摩同属(   )。

A.湖畔派B.新月派C.七月派D.九叶派

12.请为第⑥段的空格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

A.风格   手法    内容B.内容   语言   风格

C.主题   手法    风格D.风格   语言   主题

13.从全文看,第③段援引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内容的用意是。

14.第④段划曲线的句子“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在文中的意思是。

15.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晚明以前,只有《乐府诗集》认可《春江花月夜》是一篇杰作。

B.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很高,但没能揭示它的哲学和美学的价值。

C.王闿运与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在于扩大了宫体诗的范围。

D.《春江花月夜》经历了“不被理解”到“逐渐被理解”再到“被误解”的过程。

16.李泽厚先生认为,《春江花月夜》有着“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的少年式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小明发现刚学过的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中的数篇课文也有这一特点。下列篇目中,与这种艺术风格差异最大的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B.《峨日朵雪峰之侧》

C.《致云雀》D.《哦,香雪》

17.闻一多先生说:“(张若虚)对于第十一、十二、十五句中提出的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张若虚提出的是哪几个问题?请按顺序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春江花月夜》中的“捣衣砧”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沈佺期《独不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也化用了这个意象。

19.思归怀人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主题。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诗经》《楚辞》中的诗句,表达了思归而不得的感伤之情。

20.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个“生”字,化静为动,传神地描绘出月光照耀万里的澄澈、阔大的景象。

B.诗人描写月下景物时,用“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突显其空灵的特点。

C.“月徘徊”等四句用拟人手法写月光,烘托出了思妇内心的愁绪。

D.结尾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了一种旷远高妙的诗歌境界。

21.闻一多先生认为,《春江花月夜》中有着强烈的宇宙意识。请参考第④段中的相关引文,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诗“宇宙意识”的具体表现。

 

(2020·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一期中)比较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2.两首诗均以____________为题材。

23.下列对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句,描写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B.范诗“昼出耘田夜绩麻”句,勾勒出初夏时节农事的繁忙。

C.翁诗满眼春色,范诗夏意正浓,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两首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翁诗清新自然,范诗质朴平实。

24.两首诗结构有何不同,请加以赏析。

 

(2020·上海奉贤·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②徙倚:徘徊,来回地走。③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25.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

C.《古诗菁华》D.《律诗集萃》

26.关于诗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结构是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且写景都是工整的对句。

B.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阑珊的落晖之中。

C.此诗描写山野秋色,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带有闲逸的情调。

D.首联“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7.赏析颔联和颈联写景的精妙之处。

 

(2020·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8.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   )

A.《古诗纪》B.《草堂诗余》C.《玉溪生诗》D.《宋诗选注》

29.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将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第三句是作者想象之景,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把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致。

C.“巴山夜雨”的意象重复出现,创设了双重时空,营造了缠绵曲折的意境。

D.本诗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30.“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2020·上海金山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被黍离离,彼稷之秘。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秦,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31.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对其所表现出的情感评价为“思无邪”,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

B.《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间创作的歌谣;“雅”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32.该诗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3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极具感染力,对此,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020·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一期中)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4.从诗歌体裁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

35.选出对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寸光阴不可轻”这句诗中的“轻”是“轻视,轻松放过”的意思。

B.“池塘春草梦”化用东晋诗入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表达了诗人朱熹对南国早春的歌咏。

C.这是一首劝学诗,诗歌形象生动地劝诚世人不要虚度我们拥有的每一寸光阴。

D.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秋声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

36.请结合全诗分析“春草”“梧叶”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2020·上海市东格致中学高一期中)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37.本学期课内我们所学过和《新晴野望》同题材的诗歌为________

3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写出经过雨水冲洗,原野格外空旷开阔,空气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

B.颔联写千家万户环绕渡口而居,村边的绿树与溪口相连,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雨后新晴野“望”的具体内容.

C.颈联紧扣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描写田野外的碧水和近山背后突兀而出的青峰。意境清幽明丽,生机勃勃。

D.尾联写农人在田间忙碌,使人仿佛呼吸到了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田野增添无限生机,丰富诗歌的内容。

39.请适当运用想象描述颔联和颈联的景象,并谈谈景象和诗歌思想情感间的关联。

 

(2020·上海高桥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注)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②云峤:耸入云的高山。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40.“定风波”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

4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C.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D.上片即景生情,下片以酒助兴,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

4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

 

(2020·上海海洋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43.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4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孤独寂寞的心态写照。

B.颔联中“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C.颈联中“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D.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以人们采菱而归的热闹景象,反村出诗人的孤独寂寞。

45.简析颈联写景特点。

 


参考答案

 

1.古体

2.①寒鸟,周周、蛩蛩,都知道如何保全自己,写出了阮籍自我保全的思想;②燕雀,是平凡的鸟,写出了阮籍要平凡度日的思想情怀;

③黄鹄,是不平凡的鸟,写出了阮籍不愿振翅高飞,甘心平凡度日的情怀。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体裁的能力。

古代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以来出现的讲求对仗和格律的格律诗,一般分为绝句和律诗;除此之外,均为古体诗形式。本诗不讲求严格的格律和对仗,全诗有14句之多,故属于古体诗。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天寒冷的时候,飞鸟走兽尚且知道互相依存,周周鸟就“衔羽以免颠覆”,衔住自己的尾巴是羽毛以免跌倒,“蛩蛩负蹷以求美草”,蛩蛩就要肩负者蹷来求得它的所需要的甘美的野草。在危险、艰难、痛苦的环境之中即使是一个飞鸟、一只走兽它们都知道要仔细地顾及到如何保全自己。可见,每个人都要有所顾及,为自己留下一个退身保全的地步。

我宁与燕雀一起飞翔,因为燕雀是很平凡的鸟,而我也不要随黄鹄一同高飞。沈约解释这两句诗说:“苦斯人者不念已之短翮,不随燕雀为伴侣,而欲与黄鹄比游。黄鹄一举冲天,翱翔四海,短翮追而不逮,将安归乎?为其计者,宜与燕雀相随,不宜与黄鹄齐飞。”意思是说,一个人真是应该安贫守拙,平凡度日。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3元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