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上)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方平,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初,王拱辰议榷河北盐,方平见曰:“河北再榷盐(注),何也?”帝曰:“始立法耳。”方平曰:“昔周世宗以盐课均之税中,今两税盐钱是也。岂非再榷乎?”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事具《食货志》。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又独上数千言,大略以为:“祥符以来,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取士、任子之法坏,命将养兵,皆非旧律。大商豪民乘隙射利,而茶盐香矾之法乱。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帝览对甚悦。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奉先可损乎?”对曰:“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又请差减锡赉,以乾兴为准,费省什七八。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其见称重如此。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曰:“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若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帝怃然。数请老,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立,加太子太保。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赠司空,遗令带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谥曰文定。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尝荐轼为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榷盐:又称“榷盐制”“榷盐法”。原指汉武帝时所实行的政府垄断食盐产销制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B.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C.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日/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D.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
B.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属于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C.赠,赠官,古代朝廷在功臣死后为其追封官职。另外,古代对有功之臣已去世的父母及妻子等授封荣典,也叫封赠。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如“卫灵公”为美谥,“周幽王”为恶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方平颖悟绝伦,文章典雅。他读书基本上过目不忘,受到宋绶、蔡齐等的颂扬;起草的诏书被皇帝批复有三代圣贤的风范。
B.张方平政治敏锐,心怀百姓。针对王拱辰的专营河北盐务的主张,张方平针锋相对,指出其做法实为两次专营。
C.张方平耿直敢言,言辞犀利。宋神宗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他上书指出当时朝廷,社会存在的问题。
D.张方平不惧权贵,坚持本色。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用“民犹水也”与“兵犹火也”两个例子极力陈述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的弊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
(2)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尧叟字唐夫,解褐光录寺丞、直史馆,迁秘书丞。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人免暍死。会加恩黎桓①,为交州国信使。初,将命者必获赠遗数千缗,桓责赋敛于民,往往断其手及足趾。尧叟知之,遂奏召桓子,授以朝命,而却其私觌②。又桓界先有亡命来奔者,多匿不遣,尧叟悉捕亡命归桓,桓感恩。先是,岁调雷、化、高、藤、容、白诸州兵,使辇军粮泛海给琼州。其兵不习水利,率多沉溺,咸苦之。海北岸有递角场,正与琼对,伺风便一日可达,与雷、化、高、太平四州地水路接近。尧叟因规度移四州民租米输于场,第令琼州遣蜑兵具舟自取,人以为便。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未几,会抚水蛮酋蒙令国杀使臣扰动,命尧叟为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赐金紫遣之。事平,迁兵部,拜主客郎中。河决澶州王陵口,诏往护塞之,遂与冯拯同为河北、河东安抚副使。有言三司官吏积习依违,乃诏尧叟与冯拯举常参官③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尧叟请以秘书丞直史馆孙冕同领其事,凡省去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五千余道,又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五年,郊祀,进给事中。真宗幸澶渊,命乘传先赴北砦按视戎事,许以便宜。大中祥符初,东封,加尚书左丞。诏撰《朝觐坛碑》,进工部尚书,献《封禅圣制颂》,帝作歌答之。祀汾阴为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五十七。
《宋史·陈尧叟传》,有删节)
(注)①黎桓: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②私觌:使臣以个人身份见所使国国君。③常参官:官名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祀汾阴/为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
B.祀汾阴/为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
C.祀汾阴为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
D.祀汾阴/为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褐,平民或贫贱之人穿的粗布衣服。
B.郊祀,古代君王为祈福而在郊外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C.进,指升官,与《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字意思相同。
D.肩與,即轿子,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尧叟治病有方,挽救百姓性命。针对岭南病人不吃药的风俗,他撰写了《集验方》并刻于石上,并采取种树凿井等措施,使人免于中暑而死。
B.陈尧叟革除时弊,取得实际效果。他让使臣以个人身份见所使国国君的规矩得以废除;稍作变通,便解决了渡海运粮导致士兵沉水溺亡的问题。
C.陈尧叟办事干练,善处积压事务,对于三词官吏的历史遗留问题,他受命协同相关人员解决,处理了大量积压案卷,裁减了几十个多余的官员。
D.陈尧叟一片忠心,深得朝廷信任,真宗巡幸澶渊时,允许他自行处事;他奉诏撰写《朝觐坛碑》,献上《封禅圣制颂》后,真宗还亲自作诗应和。
8.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令琼州遣蜑兵具舟自取,人以为便。
(2)乃诏尧叟与冯拯举常参官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B.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C.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D.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官名,唐睿宗时开始成为正式官职,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政、财及监察大权,所辖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宋朝成为虚衔。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千古流传。
C.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其别称还有曲子词、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京聚兵山东之时,辛弃疾担任掌书记。辛弃疾和义端有交往,并劝他归顺了耿京,后义端叛逃,辛弃疾杀了义端。
B.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任司农寺主簿时,适逢滁州战乱,民生凋敝,他出台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和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櫂歌》。他的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D.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曾经写文章祭祀辛弃疾;德祐初年,又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
(2)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
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B.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C.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D.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代用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如“从弟”“从兄”“从子”“从父”等。
B.劾,古代官员和百姓检举官吏罪状的行为,与《苏武传》“劾大不敬”中“劾”的意思相同。
C.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还可指供奉祭祀名人的处所。随着佛教的传入,后来佛教寺院也俗称庙。
D.闾,《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文中泛指百姓聚居之处。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不畏奸邪,依法施政。在担任吴县知县时,他坚持原则,绝不妥协,依法打击地方豪强,震慑了邪恶势力。
B.张克戬英勇抗敌,善用谋略。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侵犯河东,张克戬在太原全力抵抗,先除敌人内应,后以奇兵致胜。
C.张克戬誓死报国,忠贞不移。靖康元年,汾州又遭兵燹,孤城无援,已入绝境。金人送来劝降信,他不拆看就直接烧掉。
D.张克戬忠义干云,令人敬仰。十月初二,汾州城破,张克戬身穿朝服壮烈殉国,连敌人都为之奉尸礼葬,拜祭立庙。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zhān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 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王随,字子正,河南人。登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同州。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迁淮南转运使,父忧,起复。时岁比饥,随敷属部出库钱,货民市种粮,岁中约输绢以偿,流庸多复业。擢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一日,帝谓宰相日:“随治南京太宽。”王旦曰:“南京,都会之地,随临事汗漫,无以弹压”。改知扬州。再加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仁宗为太子,拜右庶子,仍领府事。周怀政诛,随自陈尝假怀政白金五十两,夺知制诰,改给事中、知杭州。乾兴初,复降秘书少监,徒通州。以州少学者,徙孔子庙,起学舍,州人喜,遗子弟就学。母丧,起复光禄卿、知润州,徒江宁府。岁大饥,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一升。随置不听,曰:“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以邀高价也。”乃大出官栗,平其价。复给事中,为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秦卒有负罪逃入蕃部者,戎人辄奴畜之,小不如意,复执出求赏,前此坐法多死。随下教能自归者免死,听复隶军籍,由是多来归者。又建请增蕃落卒,给废陷马地,募民耕种。坐事,徒河南府。入为御史中丞,同知礼部贡举,迁尚书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明道中,为江淮安抚使,还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请与同列日献前代名臣规谏一事。议者谓非辅弼之职,其事遂寝。自薛居正后,故事,初相无越迁门下侍郎者,学士丁度之失也。顷之,以疾在告,诏五日一朝,入中书视事。为相一年,无所建明。与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同执政,数争事。会灾异屡发,谏官韩琦言之,四人俱罢。随以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阳。薨,赠中书令,谥章惠,后改文惠。
(节选自《宋史•王随传》)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
B.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
C.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
D.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也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父忧指父亲去世,在古代为官者需离任守孝三年,子遭父丧也可称为丁内艰。
C.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与“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扬州”范围基本相同。
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与“下车”意思有所不同,下车意为“官吏初到任”。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随进士及第,入仕为官。他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官职,先后担任将作监丞、通判同州以及淮南转运使等职务。
B.王随孝顺父母,受到封赏。他在父母去世时,都回家守孝;曾经因向皇帝陈述照顾父母的想法,受到皇帝的嘉奖赏识。
C.王随为官清白,兴教办学。他在周怀政被杀后坦白自己曾借钱给周怀政,因此被贬任通州;建造学舍,赢得当地百姓爱戴。
D.王随体贴民情忠心尽责。他在凶年大量出售官菜,平抑当地粮价;向朝廷建议请求拨给荒废的陷马地,招募百姓耕种。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随置不听,曰:“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也。”
(2)随下教能自归者免死,听复隶军籍,由是多来归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改)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B.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C.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时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兵,“鼓”用以止众。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他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被提拔为融州知府后,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
(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少与兄源俱以儒学知名。举进士,调正平县主簿。改知伊阳县,有能名。用大臣荐,召试,为馆阁校勘。会范仲淹贬,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洙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宰相怒,落校勘。赵元昊反,大将葛怀敏辟为经略判官。洙虽用怀敏辟,尤为韩琦所深知。顷之,刘平、石元孙战败,朝廷以夏竦为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副之,复以洙为判官。洙数上疏论兵,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又请减并栅垒,召募土兵,省骑军,增步卒。时诏问攻守之计,竦具二策,令琦与洙诣阙奏之。帝取攻策,以洙为集贤校理。洙遂趋延州谋出兵,而仲淹持不可。还至庆州,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因发庆州部将刘政锐卒数千赴救,未至,贼引去。夏竦奏洙擅发兵,降通判濠州。当时言者谓福之败,由参军耿傅督战太急。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未几,上奏曰:“方今非独四夷之为患,朝政日弊而陛下不寤,人心日危而陛下不知。故臣愿先正于内,以正于外。惟深察秦、隋恶闻忠言所以亡,远法汉王不讳危乱所以存。日新盛德,与民更始,则天下幸甚。”仁宗嘉纳之。改太常丞、知泾州。感疾,沿牒至南阳访医,卒,年四十七。洙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尤深于《春秋》。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B.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C.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D.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试,古代选拔官吏的特殊方式,是指皇帝召见面试,即科举考试中的殿试。
B.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到了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C.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后多指帝王居地;诣阙,到天子的宫阙。
D.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沿牒,官员随选补之文牒而调迁。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洙以儒学知名,学优而仕。他少时就与哥哥尹源因儒学而闻名,后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后来改任伊阳知县,才干出名。
B.尹洙以边防为重,深谋远虑。赵元昊反叛后,尹洙请求减少栅垒,从当地召募兵员,减少骑兵,增加步卒,并给皇帝献上攻守的计策,受到重用。
C.尹洙以时势为重,及时调兵。当任福在好水川战败时,他没有征得上级夏竦同意,就调任庆州部将刘政锐率兵前往支援,因此而被降为濠州通判。
D.尹洙内刚而外和,文简有法。他性格刚正,但为人和缓,博学而有见识;针对格调柔弱的文风,他与穆修振兴古文,文章简练而有法,文集颇丰。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洙数上疏论兵,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
(2)惟深察秦、隋恶闻忠言所以亡,远法汉王不讳危乱所以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乾德五年春,加右仆射。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春,又幸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普以隙地私易尚食蔬圃以广其居,又营邸店规利。卢多逊因召对屡攻其短,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普恩益替,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以分其权。未几,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会诏下亲耕籍田,普表求入觀,辞甚恳切。籍田礼毕,太宗欲相吕蒙正,以其新进,藉普旧德为之表率,册拜太保兼侍中。旧制,宰相以未时归第,是岁大热,特许普夏中至午时归私第。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二女皆笄,普妻和氏言愿为尼,太宗再三谕之,不能夺。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已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祖吉守郡为奸利,事觉下狱。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曰:“郊赦可特勿货祖吉。”普奏曰:“败官抵罪,宜正刑辟。奈何以吉而隳陛下赦令哉?”太宗善其言,乃止。真宗咸平初,追封韩王。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
B.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
C.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
D.太祖尝与语/奇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即节度使,三国时东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至唐以后为领兵之官。
B.籍田,帝王亲自耕作的小块农田,帝王亲耕是古代吉礼,寓意为重视农耕。
C.午时,天干计时的十二时辰之一,又称为日中、日正,亦泛指中午前后。
D.笄,指女子十五岁。古时候女子年满十五岁须束发插簪,是女子成年之礼。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颇得重用。后周时,他已被推荐到朝廷任职;北宋建立后,他分别在太祖、太宗时期担任过重要职位,一度官至宰相。
B.赵普深受恩遇。他生病时,皇帝曾亲自看望,也曾派人专门安抚慰问;皇帝还曾为他打破惯例,允许他提前退朝避暑热。
C.赵普曾遭疏远。他私扩住宅,经营客店谋利,又被人多次批评,皇帝对其恩宠渐淡,后来下诏分其权,不久将其调出京师。
D.赵普刚毅善言。宋初宰相大多沉默寡言。他却敢于发声,坚持己见,太祖不愿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员,他仍一再执著推荐。
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卢多逊因召对屡攻其短,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
(2)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曰:“郊赦可特勿贷祖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昙庆,吴兴武康人,侍中怀文从父兄也。父发,员外散骑侍郎,早卒,吴兴太守王韶之为之诔焉。昙庆初辟主簿、州从事、西曹主簿、长沙王义欣后军镇军主簿。遭母忧,哀毁致称,本县令诸葛阐之公解言上。服释,复为主簿。义欣又请为镇军记室参军。出为余杭令,迁司徒主簿、江夏王义恭太尉录事参军、尚书右丞。时岁有水早,昙庆议立常平仓以救民急,太祖纳其言,而事不行。领本邑中正、少府、扬州治中从事史、始兴王睿卫军长史。元凶弑立,世祖入讨,劭遣昙庆还东募人,安东将军随王诞收付永兴县狱,久之,被原。世祖践阼,除东海王神抚军长史,入为尚书吏部郎、江夏王义恭大司马长史、南东海太守、左卫将军。大明元年,督徐兖二州及梁郡诸军事、辅国将军、徐州刺史。时殿中员外将军裴景仁助戍彭城,本伦人,多悉戎荒事。昙庆使撰《秦记》十卷,叙苻氏僭伪本末,其书传于世。明年复征为东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贈本官昙庆谨实渍正所莅有称绩。常谓子弟曰:“吾处世无才能,政图作大老子耳。”世以长者称之。
史臣曰: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而田家作苦,役难利薄,亘岁从务,无或一日非农,而经税横赋之资,养生送死之具,莫不成出于此。穰岁粜贱,粜贱则稼苦;饥年籴贵,余贵则商倍。常平之议,行于汉世。元嘉十三年,东土潦浸,民命辣矣。太祖省费减用,开仓廩以振之,病而不凶,盖此力也。大明之末,积早成灾,虽敝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死已倍之。若常平之计,兴于中年,逐切扶患,或不至是。若笼以平价,则官苦民优,议屈当时,盖由于此。
(摘编自《宋书·沈昙庆传》)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贈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B.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C.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D.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贈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叙述死者生前功德表示哀悼,也可作文体,如贾宝玉为悼念晴雯作的《芙蓉女儿诔》。
B.辟,官府召见并授予官职。文中表示官职任命的词有:除、征、加、出、入。
C.从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的佐吏,与“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中“从事”意有别。
D.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了调节粮价,备荒救灾而在全国各地设置的粮仓,始建于西汉。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昙庆恪尽孝道。深受时贤赏识。其父早逝,母亲去世时,他悲痛万分,哀毁至极,获得时人称赞,当时县令诸葛阐之向上报告他的孝行。
B.沈昙庆直面水早,解救受灾百姓。他在担任尚书右丞时,恰逄百姓遭遇水旱灾害,他提出设立常平仓库赈灾的建议,最终解救受灾百姓。
C.沈昙庆独具只眼,善于任用人才。他发现协助戍守彭城的裴景仁将军来自北方,熟悉北方事务,就让他撰述《秦记》十卷,后来这本书广为流传。
D.沈昙庆谦虚谨慎,颇受百姓称赞。他历经几代国君,辗转各地做官,在任上声名远传,但却对后人说自己无才,只是忠厚而已,世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2)若常平之计,兴于中年,遂切扶患,或不至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牟子才,字存叟,井研人。子才少从其父客陈成,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见者成异之。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又从李方子,方子,朱熹门人也。嘉定十六年举进士。入对,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陈备边三策。理宗顾问甚悉;将下殿,复召与语。
翼日帝谕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左丞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迁校勘俄宗勉卒,嵩之独相,亟请外,通判吉州,转通判衢州。后入为国子监主簿兼史馆校勘,逾年,迁太常博士。升兼侍 讲。御史徐经孙劾府尹厉文翁,不报,出美,子才奏留之。文翁改知绍兴府,又缴其命。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词,子才曰:“故事,文书行不过百刻。”即为书行。帝曰:“谪词皆褒语,可更之。”子才不奉诏,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断,词不可改。丞相欲改则自改之。”乃已。明堂礼成,帝将幸西太乙宫款谢,实欲游西湖尔,子才力谏止。以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前是例兼提领江、淮茶盐,子才以不谙财恳免。至郡,首教民孝弟,以前人《慈竹》《义木》二诗刻而颁之,间诣学为诸生讲说经义。修采石成舰百余艘,造兵仗以千计。召入对,权工部侍郎。宣坐赐茶,问外事甚悉子才具以田里疾苦对,帝颦蹙久之,即兼侍读,寻摧权礼部尚书:每直,辄召对内殿,语至夜分,或 就赐酒果。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输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传》)
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翼日帝谕/宰相曰/人オ如此可/峻擢之/左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相史需之怨子才言已/遽曰/姑迁校勘/
B.翼日帝谕/宰相曰/人オ如此/可峻擢之/左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相史需之怨子才/言已遽曰/姑迁校勘/
C.翼日帝谕/宰相曰/人オ如此可/峻擢之/左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相史需之怨子才言已/遽曰/姑迁校勘/
D.翼日帝谕/宰相曰/人オ如此/可峻擢之/左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相史需之怨子才言已/遽曰/姑迁校勘/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B.孝弟,即孝悌。“孝”是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顺从父母,“悌”是指朋友同辈之间的友爱。
C.东宫,古代宫殿的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于东宫的储君,即太子;汉代也代指太后。
D.致仕,即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宋有完善系统的致仕制度。
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牟子才专心学业,师从众人。他少时跟着父亲寄居在陈成家,陈大奏音乐大摆宴席,他却闭门读书,师从魏了翁、杨子漠、虞刚简等人;后来考中进士。
B.单子才坚持原则,绝不协。伯玉被降官一年多,含人院都没有形成文书,他按照惯例很快就写了贬官文书,皇帝让他更换文书中的措辞,他坚决不改。
C.子才清廉不贪,关注教育。他以集英殿修撰身份担任太平州长官,无贪腐之心而不愿意任领江、淮茶盐等多财的官职;在任上,抽空到学府为学子们讲解经义。
D.子才颇具才华,深受赏识。皇上给他座位他喝茶,详尽询他地方政事,每次当值,他总被皇上召入内殿对答,常说到深夜,有时还赐给他美酒果子。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陈备边三策。
(2)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与子书以言其志:“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注]①栗里:地方名。
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B.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C.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D.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柳先生传》是陶潜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B.“箪瓢”出自《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和“瓢”分别是装饭和装水的容器。
C.“束带”在古代指整饰衣冠系上腰带,文中意思是整饰衣服,迎接上司时整饰衣服表示庄重。
D.“长吏”,指年纪比较大的官吏。古代的“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5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自幼志趣高雅,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
B.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C.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兮辞》。
D.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陶潜,但陶潜却不予理会。在陶潜前往庐山的途中,王弘便让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上邀请他。
5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庄字端已,阆州阆中人。庄在蜀,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权司理掾。转运使雷德骧以威望自任,尝巡按至境,官属皆出迎候。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时契丹掠赵、深,边将无功,庄上书以为“周世宗诛樊爱能、何徽二将,遂取淮南,克巴蜀。愿陛下申明纪律,无使玩寇。”又言:“缘边寨栅,戌兵既寡,戎人易以袭取,咸请废罢,以益州兵。”会诏建方田,庄复上言:“大役兵师,虑生事于边鄙。”上善之。真宗即位,迁度支,充河东转运使。上章言:“庆、邠、延州、通远军,咸处边要,请武干如姚内斌、董遵诲者任之。”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咸平二年,命巡抚江南。使还,言池州、兴国军得良吏,余无足称者。且言:“朝廷所命知州、通判,率以资考而授,至有因循偷安,无政术而继得亲民者;其素蕴公器有政绩者,偶缘公坐,则黜司冗务,真伪莫辨,侥幸滋甚。自今望慎选其人,勿以资格补授,有政绩者加以恩礼。
是年秋,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俄傅潜得罪,庄因上言:“显、潜皆非材,致误边事,请行严诛,以肃群议。”未几,徙知宣州。会诏百辟上封直言,庄条列四事:一曰去暴征,二曰省烦刑,三曰择吏职,四曰敦稼政。疏奏,诏令开陈其所宜行先后,庄对甚悉。改司封郎中。郊祀,改光禄卿,求归上都,以便医药。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
B.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
C.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
D.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
5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方田,即“方田均税法”,指宋代改革田赋制度的措施,目的是解决以往各地田赋不均等弊端。
C.郎中,官名,侍从君主左右,职掌侍卫。后为尚书省等的属官。宋代以后也可称呼医生为郎中。
D.郊祀,是指君王带领大臣依据礼法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南郊祭地,北郊祭天。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庄很有操守,不阿谀奉承。当时非常有威望的转运使雷德骧来巡察时,其他下属官员都前往迎接,只有裴庄依旧在官署处理事务,慢吞吞地在路边谒见他。
B.裴庄善于识人,有军事才干。裴庄曾经向朝廷建议边防要地要用像姚内斌、董遵诲那样勇武干练的人,而那些因为被疏远而放任外地心怀怨恨的将领都不能用。
C.裴庄实事求是,一心为国。裴庄巡抚江南后,如实上奏巡查情况,并将当时没有治政方法仅凭资历授任官职的现象指出来,希望朝廷改变现状,重用有政绩的人。
D.裴庄直言不讳,有政治智慧。裴庄不仅在奏章中就赋税、刑法、官职、农业等方面直陈己见,而且对下诏让他开列这四个方面事情先后次序的问题,回答很详尽。
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素蕴公器有政绩者,偶缘公坐,则黜司冗务,真伪莫辩。
(2)显、潜皆非材,致误边事,请行严诛,以肃群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子舆,字希孟,密州营人。曾祖甲,以义勇为乡人所推。唐末,淄、青、徐、充皆南结吴人以拒梁。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周世宗平淮南,始去兵即农,厚自封殖。子舆少业文词,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北海主簿。历大理评事,知临海县,改光禄寺丞。使西蜀决狱还。淳化中,雷有终为江、浙、荆湖茶盐制置使,奏子舆为判官。转太子中允,改著作郎,江、淮、两浙制置茶盐,就转太常博士。真宗即位,迁殿中侍御史。因入对,与三司论列利害,以子舆为长。转度支员外郎。子舆以每事上计司,移报稽滞,求兼省职,乃命为盐铁判官。仍领制置,增岁课五十余万贯。成平三年,就命兼充淮南转运使。子舆精于吏事,久掌茶盐漕运,周知利害,裁量经制,公私便之。所至郡县,以公事申请者,文牒纷委,顷刻待报,子舆皆即决遣,曾无凝滞。明年,表求代,诏许自择。子舆以卞衮、刘师道名闻,即命衮与师道为转运使。召子舆,拜右谏议大夫、户部使。五年二月,方奏事便殿,俄疾作仆地,命中使掖之以出,至第卒。以子道宗方幼,命三司判官朱台符检校其家。子舆止一子,而三女皆幼。道宗寻卒,家寓楚州。子舆妻刘还父母家,子舆旅榇在京师。景德中,官借船移柩,还葬其里,鬻京师居第,以钱寄楚州官库,以备三女资送。从其从弟之请也。
(选自《宋史·王子舆传》)
5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
B.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
C.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连复/嗣其事/
D.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
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祖,即曾祖父,是祖父的父亲。《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
B.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解褐:指解去官吏所穿的衣服,过上平民的生活。《晋书》中有安期解褐于秀林,渔父摆钩于长川。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奏章,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子舆出身军人之家。曾祖父王甲担任过八砦都指挥使,祖父王徽和父亲王班也先后担任过此职。
B.王子奥有才能。王子舆年少时学习文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担任北海主簿、大理评事等职。
C.王子舆精于官事。他掌管茶盐和漕运,裁断量度管理节制合情合理,对州县公事,裁决果断不拖延。
D.王子舆受到皇帝重用。皇帝允许王子舆入朝询问,王子舆与三司辩论表现优秀,被任命为盐铁判官。
6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
(2)方奏事便殿,俄疾作仆地,命中使掖之以出,至第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祖言,仕唐黎阳令。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谓曰:“此卿故乡,所谓昼锦者也。”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节选自《宋史•王祐传》)
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B.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C.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D.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指国都。国都还可称为“京国”“京华”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京”“师”两字单用也可以指国都。
B.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皇帝登上帝位也可称作“践祚”“践阼”“登极”“登庸”等。
C.六师,周天子所统六军之师,后也作为军队的统称。《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中即指皇帝的侍卫军队。
D.昼锦,出自《汉书•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昼锦”指功成名就后的富贵还乡之举。
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祐擅长文辞,当时知名于世。桑维翰看到他的文章,称赞其文辞华美;入宋后,曾任知制诰和史馆修撰之职,他的文章也受到宋太宗的肯定。
B.王祐为官干练,善于排忧解难。宋太祖征讨太原时,军需物资运输不畅,王祐坐镇潞州后,运输线路畅通无阻,再也没有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
C.王祐正直无私,敢于仗义执言。宋太祖让王祐取代符彦卿镇守大名,王祐却极力为符彦卿申述无罪,并劝谏太祖切勿猜忌大臣,勿蹈历史覆辙。
D.王祐通晓历史,富于远见卓识。宋太宗时,王祐知制诰,以宇文融排挤张说最终身败之事规劝卢多逊不要排挤赵普,后来果真赵普再次入朝。
6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秉忠,字仲晦。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邠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B.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C.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D.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即位前如果为太子,自然居于东宫,也就没有潜邸;如果非以太子身份继位登基的,则称其即位之前原来的住所为“潜邸”。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己未”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6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仕后又弃官隐居山中,后来又当过和尚。后被世祖召见,携海云禅师一起人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称颂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虽然身居高位,但平常饮食起居,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6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天祥,父怀德,尚书秉直之弟也。岁癸酉,太师、国王木华黎从太祖伐金,天祥随秉直迎降于涿。木华黎命怀德就领其黑军隶帐下﹐署天祥都镇抚,选降卒长身武勇者二百人,使领之。招徕丁壮,得众万余,从取霸州、文安等二十余城,所至皆先登,诏赐以银符。甲戌,略地高州,拔惠和,金源等十五城,惟大宁固守不下。天祥获金将完颜胡速,木华黎欲杀之,天祥曰:“杀一人无损于敌,适驱天下之人为吾敌也。且其降时尝许以不死,今杀之,无以取信于后,不若从而用之。”乃以为千户。复合众攻其城,怀德先登,为流矢所中,殁于军。乃以所统黑军,命天祥领之。庚辰,至真定,木华黎使天祥攻城,天祥因请曰:“攻之恐戮及无辜,不如先往谕之。苟其不从,加兵未晚。"木华黎许之。天祥往见守将武仙,谕以祸福,仙悟,乃降。引兵南屯邢西遥水山下。仙兄贵以万人壁于山上,负固不下。天祥携完颜胡速及黑军百人,由鸟道扳援而上,尽掩捕之。仙惊曰:“公若有羽翼者,不然,何其能也!”遂下邢、磁、相三州。从战黄龙冈,破单、胜、兖三州。木华黎围东平,久不下,怒吾也而不尽力,将手斩之,天祥请代攻。木华黎喜,付皮甲一,又与己铁铠并被之。鏖战不已,木华黎使人止之曰;“尔力竭矣,宜少休。”复以金鞍名马与之。癸未冬,徇西夏,破贺兰山。还,遇贼,射伤额,出血,目为之昏。庚寅,朝太宗于卢朐河,乞致仕,不允。戊午秋九月,以疾卒,年六十八。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矛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晚虽丧明,忧国爱民之心,未尝忘也。
(节选自《元史·史天祥传》
6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B.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C.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D.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7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官名,起初掌管文书,后来权势渐大。隋朝时设置六部,尚书是各部的长官。
B.癸酉,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可纪年、纪月、纪日。
C.太宗,帝王庙号。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宗”,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高宗”。
D.金,王朝名,由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所建,在历史上曾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
7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天祥虑事周全,主张任用降将。金朝将领完颜胡速被史天祥抓获,木华黎想杀掉他,史天祥认为这样做不可行,建议任用完颜胡速,木华黎同意了。
B.史天祥为人仁厚,克敌兵不血刃。木华黎命他攻打真定,他担心伤及无辜,采取先礼后兵之策;他会见守将武仙,以利害得失相劝,武仙选择投降。
C.史天祥主动请缨,作战不遗余力。他主动请求代替吾也而攻打东平,他在战场上竭尽全力,连续作战﹐战斗结束后,木华黎告诫他作战也要注意休息。
D.史天祥能征善战,受到他人肯定。他率军参与攻打霸州、文安等二十多个城池的战斗,皇帝赏赐他银符;他率军击败了武贵,武仙称赞他本事大。
7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兵南屯邢西遥水山下。仙兄贵以万人壁于山上,负固不下。
(2)庚寅,朝太宗于卢朐河,乞致仕,不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天倪,字和甫,燕之永清人。父秉直,读书尚气义。天倪始生之夕,白气贯庭。成童,姿貌魁杰。及长,好学,日诵千言。大安末,举进士不第,乃叹曰:“大丈夫立身,独以文乎哉!使吾遇荒鸡夜鸣,拥百万之众,功名可唾手取也。”木华黎见而奇之。既以万户统诸降卒,因进言于木华黎曰:“金弃幽燕,迁都于汴,已失策矣。辽水东西诸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宁以扼其喉襟,则金虽有辽阳,终不能保矣。”木华黎善之。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众谓城坚不可击,天倪使攻其西南角,劲卒屡上屡却,天倪先登,守者辟易,遂破其城。丁丑,徇山东诸郡,部卒有杀民豕者,立斩以徇,军中肃然;己卯,从木华黎徇河东,至绛州,其团楼甃以石,牢不可破。天倪命穴其旁,地虚,楼陷,遂拔之。庚辰,还军真定,武仙降。木华黎承制以天倪为金紫光禄大夫、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仙副之。天倪乃言于木华黎曰:“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钞掠,非王者吊民伐罪意也。且王奉天子命,为天下除暴,岂复效其所为乎!”王曰:“善。”下令:敢有剽虏者,以军法从事。乙酉,师还,闻武仙之党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以叛,天倪直捣其巢穴,尽掩杀之。仙怒,谋作乱,乃设宴邀天倪。有知其谋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从,遂为仙所杀。天倪之赴真定也,秉直密戒之曰:“观武仙之辞气,终不为我用,宜备之。”天倪曰:“我以赤心待人,人或相负,天必不容,愿无虑。”天倪死时,年三十九。
(节选自《元史·史天倪传》)
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
B.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
C.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
D.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
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谓,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
B.幽燕是古地方名称,唐代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所以有幽燕之称。
C.金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D.路是宋元时代的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天倪自幼好学,少有大志。他每天诵读上千字的文章;他不愿凭文章取得功名,希望像祖逖那样闻鸡起舞,统率雄兵,立功疆场,博取功名。
B.史天倪作战勇猛,富有谋略。不顾众人的劝阻,率兵围攻城池坚固的大名并率先登城。围攻降州坚固的团楼时,他设巧计挖陷团楼并最终攻下。
C.史天倪爱护百姓,军纪严明。他率兵攻打山东诸郡时,斩了私杀百姓生猪的士兵示众;劝谏木华黎下令禁止士兵掠夺百姓的财物,被采纳。
D.史天倪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在知情者的劝阻下和父亲的暗中告诫下,他明知武仙可能会谋反,仍然坚信自己的赤诚待人会感动上天,最终赴约被害。
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钞掠,非王者吊民伐罪意也。
(2)闻武仙之党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以叛,天倪直捣其巢穴,尽掩杀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天倪字和甫,燕之永清人。曾祖伦,少好侠。金末,中原涂炭,乃建家塾,招徕学者,所藏活豪士甚众,以侠称于河朔。父秉直,读书尚气义。天倪成童,姿貌魁杰。及长,好学,日诵千言。举进士不第,乃叹曰:“大丈夫立身,独以文乎哉!使吾遇荒鸡夜鸣,拥百万之众,功名可唾手取也。”木华黎见而奇之。既以万户统诸降卒,从木华黎略地三关已南,至于东海,所过城邑皆下。因进言于木华黎曰:“金弃幽燕迁都于汴已失策矣辽水东西诸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宁以挖其喉襟则金虽有辽阳终不能保矣。”木华黎善之。先,伦卒时,河朔诸郡结清乐社四十余,社近千人,岁时像伦而祠之。至是,天倪选其壮勇万人为义兵,号清乐军,以从兄天祥为先锋,所向无敌。进兵真定,所属部邑无不款附。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众谓城坚不可击,天倪使攻其西南角,劲卒屡上屡却,天倪先登,守者辟易,遂破其城。徇山东诸郡,部卒有杀民豕者,立斩以徇,军中肃然。从木华黎徇河东,至绛州,其团楼甃以石,牢不可破。天倪命穴其旁,地虚,楼陷,遂拔之。庚辰,还军真定,武仙降。木华黎承制以天倪为金紫光禄大夫、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仙副之。天倪乃言于木华黎曰:“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钞掠,非王者吊民伐罪意也。且王奉天子命,为天下除暴,岂复效其所为乎?”王曰:“善。”下令:“敢有剽虏者,以军法从事。”师还,闻武仙之党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以叛,天倪直捣其巢穴,尽掩杀之。仙怒,谋作乱,乃设宴邀天倪。有知其谋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从,遂为仙所杀。年三十九。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四》)
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弃幽燕迁都/于汴已失策矣/辽水东西诸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宁以挖其/喉襟则金虽有辽阳/终不能保矣
B.金弃幽燕/迁都于汴/已失策矣/辽水东西诸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宁以挖其喉襟/则金虽有辽阳/终不能保矣
C.金弃幽燕迁都/于汴已失策矣/辽水东西诸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宁以挖其喉襟/则金虽有辽阳/终不能保矣
D.金弃幽燕/迁都于汴/已失策矣/辽水东西诸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宁以挖其/喉襟则金虽有辽阳/终不能保矣
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塾,即私塾。中国旧时私人办理的学校,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主要承担机构。
B.祠,文中的意思是“祭祀”。祠,也可以指祠堂,是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C.河东,文中指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南部;唐以后泛称今山西全省。
D.庚辰,指庚辰年。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天倪家世深厚。他在乱世中建立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离不开祖上奠定的基础;史家仗义疏财,能审时度势,有美好声望。
B.史天倪弘扬家风。他继承了祖上仁义的秉性,在为木华黎出谋划策和自己行军作战的过程中表现出体恤百姓的一面,值得赞赏。
C.史天倪禀赋过人。他容貌俊伟,长大后勤奋学习,也曾想走科举之路,无奈应试失败,最终在军事上展现出他的才能和胆识。
D.史天倪有勇有谋。史天倪进攻真定,取得重大胜利,真定元帅固守城中,史天倪先包围大名,再采用掘土的办法,取得胜利。
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劲卒屡上屡却,天倪先登,守者辟易,遂破其城。
(2)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钞掠,非王者吊民伐罪意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良弼,字辅之,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簿,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闻宪宗崩,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从其议。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诛之。升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证。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初挺荐王文统可大用。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二十三年卒,追封韩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赵良弼传》)
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B.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C.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D.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B.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良弼富有才干。在世祖即位前他就得到召见,应答称意;世祖北还时他陈奏应办的政务,件件都有依据。
B.赵良弼洞察时局。他曾多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不能有丝毫犹豫,获得世祖赞许。
C.赵良弼行事果敢。他为陕西、四川宣抚司参议时果断施策,并在浑都海反叛朝廷时,逮捕并处死其党羽。
D.赵良弼坚持正义。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图谋不轨,良弼誓死不妄言,却未能消除世祖疑心。
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
(2)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君祥小字双叔。年十四,随兄茶丘见世祖于上京,帝悦,命刘秉忠相之,秉忠曰:“是儿目视不凡,后必以功名显,但当致力于学耳。”令选师儒诲之。帝尝坐便殿,阅江南、海东舆地图,欲召知者询其险易,左丞相伯颜以君祥应旨,奏对详明,帝悦,酌以巨觥,顾谓伯颜曰:“是儿,远大器也。”至元十年,从元帅孛鲁罕袭淮东之射阳湖,俘其男女牛马。十一年,入朝。帝命伯颜伐宋,朝议以宋之兵力多聚两淮,闻我欲渡江,彼必移师拒守。遂命右卫指挥使秃满歹率轻锐二万攻淮安,以牵制之,君祥以蒙古汉军都镇抚从行。时君祥奉使伯颜军中,宋黄州制置使陈奕降,其子知涟水军,伯颜遣三十骑往招之,因令君祥入奏,帝曰:“卿可急还,陈知府降,即偕来也。”及与俱入朝,宴劳甚厚。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师进,次临平山,距临安五十里,洪都统来报曰:“宋丞相陈宜中、殿帅张世杰皆已逃去,惟三宫未行,宜早定计,以活生民。”伯颜遂令洪都统护宋三宫,令君祥随之。宋降,升武略将军。十九年,授枢密院判官。二十四年,乃颜叛,从世祖亲征。每驻跸,君祥辄以兵车外环为营卫,布置严密,帝嘉之。凯还,加辅国上将军。成宗即位,诏裁减久任官,知枢密院暗伯等奏:“君祥在枢密十六年,最为久者。”帝曰:“君祥始终一心,可勿迁也。”大德九年,擢司农。十年春,改江浙行省右丞。秋,改辽阳右丞,请于朝:宜新省治,增巡兵,设儒学提举官、都镇抚等员,以兴文化,修武备。事未成,会武宗即位,征为同知枢密院事。至大二年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一》)
8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颇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
B.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
C.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
D.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
8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之一,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的特定庙号。例如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庙号就是元世祖。
B.便殿,即别殿,古时候指帝上休憩闲宴的地方,别于正殿而言。正殿即主殿,指位置处于正中的主要殿宁。
C.元帅,指军事统帅,最初只是对“将帅之长”的称呼,不是固定官号,从南北朝起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
D.三宫,含意颇丰,既可指诸侯夫人的宫室,义可指紫薇、太微、文昌三星座,文中是皇帝、太后、皇后的合称。
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祥面相不凡,受世祖器重。君祥十四岁时入朝觐见元世祖,世祖让刘秉忠为他相面,秉忠夸赞他目光不凡并选择良师教导他。
B.君祥作战有方,功勋卓著。他先与孛鲁罕袭击淮东的射阳湖,俘获大量百姓及牛马,后又招降洪都统,宋朝投降后,升为武略将军。
C.君祥忠于职守,深受信任。他随世祖征讨乃颜,恪尽职守,被加封为辅国上将军:成宗裁减官员时,因君祥对朝廷始终一心,故没有调动其官职。
D.君祥积极进言,大胆革新。他曾向朝廷建议更新行省衙署、设儒学提举官等,以期振兴文化、整顿武备,可惜事未完成,便被调离。
8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命伯颜伐宋,朝议以宋之兵力多聚两淮,闻我欲渡江,彼必移师拒守。
(2)每驻跸,君祥辄以兵车外环为营卫,布置严密,帝嘉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英,字邦杰,益都人。性刚果,有大节,膂力绝人,善骑射。袭父职,为莒州翼千户。父子皆善用双刀,人号之曰刀王。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元贞元年,从左丞董士选讨大山贼刘贵,擒之。延祐二年,宁都贼起,行省命英率各万户军讨之。贼势甚张,英屡战皆胜,斩获不可胜数,积尸盈野,水为塞不流。行省平章李世安,遣英迓江浙平章张闾所领军于闽境,至木麻坑,擒贼蔡五九。又追贼至上虎嶂,遇贼三千余人,尽歼之。至顺二年,行省命英招捕桂阳州贼张思进等二千人。英至,布以威信,皆相率请降。元统元年,授怀远大将军、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至元三年,李志甫起漳州,刘虎仔起潮州,诏命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儿讨之。方贼起时,英已致仕,平章政事伯撒里谓僚佐曰:“是虽鼠窃狗偷,非刀王行不可。其人虽投老,必可以义激。”乃使迎致之。英曰:“国家有事,吾虽老,其可坐视乎!”据鞍横槊,精神飞动,驰赴焉。及贼平,英功居多。至正中,毛贵陷益都,英时年九十有六,乃谓其子弘曰:“我世受国恩,美官厚禄,备尝享之。今老矣,纵不能事戎马以报天子,尚忍食异姓之粟以求生乎!”水浆不入口者数日,遂卒。毛贵闻之,使具棺衾以葬。将敛,举其尸不动,焚香祝曰:“公子弘请公归葬先茔。”祝毕,尸遂起,观者莫不惊异。山东宣慰使普颜不花及宪司请恤典于朝,有曰:“不食寇粟,饿死芹泉,有夷、齐之风,为臣之清者也。”芹泉,谷名,英所居也。
(选自《元史·王英传》)
8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B.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C.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D.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9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的意义相反、相同、相关的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成年之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袭,世袭,即世代承袭。古代多指帝位、爵位、官职、领地等世代相传。
C.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
D.卒指庶人之死。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崩”或“驾崩”,诸侯、皇室成员等之死谓“薨”,士之死谓“不禄”,庶人之死谓“卒”。
9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英是位元朝将领,他性格刚毅,为人果敢,力大无比,箭法了得,善用双刀,被人们称为“刀王”。
B.至顺二年,张思进等人在桂阳起事,王英奉命前往招降抓捕,到达后,他广布威信,贼寇都相继乞降。
C.李志甫、刘虎仔两人举事时,王英虽已退休,但不忘为国分忧,毅然披挂上阵,积极平叛,战功显赫。
D.家乡沦陷后,96岁的王英,不愿变节苟活,决意不食寇粟,最终绝食殉国,其忠义之举感动世人。
9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势甚张,英屡战皆胜,斩获不可胜数,积尸盈野,水为塞不流。
(2)今老矣,纵不能事戎马以报天子,尚忍食异姓之粟以求生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耶律楚材,字晋卿。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处之左右。帝西讨回回国,祃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气,见于盛夏,克敌之征也。”庚辰冬,大雷,复问之,对曰:“回回国主当死于野。”后皆验,楚材日见亲用。帝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取货财,兼土地。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太宗即位。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楚材议请肆宥,帝从之。咸得卜以旧怨,尤疾楚材,谮于宗王曰:“耶律中书令率用亲旧,必有二心,宜奏杀之。”宗王遣使以闻,帝察其诬,责使者,罢遣之。属有讼咸得卜不法者,帝命楚材鞫之。奏曰:“此人倨傲,故易招谤。今将有事南方,他日治之未晚也。”帝私谓侍臣曰:“楚材不较私仇,真宽厚长者,汝曹当效之。”帝南征,下汴梁。楚材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甲辰夏,楚材薨于位,年五十五。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皇后命近臣麻里紥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后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93.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B.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C.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D.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9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是庙号,庙号是古时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起源于商朝。
B.庚辰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以此循环纪年。
C.琴阮,我国传统弹拨乐器,形似月琴,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
D.《元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清代钦定为“正史”。
9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律楚材博学多识,能够未卜先知。太祖征伐回回国,盛夏下雪三尺,楚材说是克敌好征兆,冬季打雷,他认为回回国王将死于野外,后皆应验。
B.耶律楚材匡佐蒙古进谏治国之道。太祖征伐西夏法度未定,长吏残暴,楚材谏言禁止郡里的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C.耶律楚材宽宏大量,不计个人恩怨。咸得卜曾诬告楚材图谋不轨,后有人举报咸得卜犯法,而耶律楚材说不会计较个人私仇,趁机报复咸得卜。
D.耶律楚材尊孔崇儒,兴盛文化事业。元兵攻下汴梁后,楚材优待孔子后代,征召名儒给太子、大臣子孙讲解圣人学说,设立编修所和经籍所等。
9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楚材议请肆宥。
(2) 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庭小字劳山,本金人蒲察氏,金末来中原,改称李氏。至元六年,以材武选隶军籍,权管军千户。从伐宋,围襄阳,宋将夏贵率战船三千艘来援,泊鹿门山西岸。庭时将步骑,自请与水军万户解汝楫击之,斩其裨将王圮、元胜。宋襄阳守将吕文焕以万五千人来攻万山堡,庭单骑横枪入阵,被二创,裹创力战,败之。九年春,进攻襄阳东堡。文焕麾下有胖山王总管者,骁将也,庭设伏诱擒之,以功授金符。十年春,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十三年春,至临安,宋主降,伯颜命庭等护其内城,仍令庭与唐兀台等防护宋主赴燕。世祖嘉其劳,大宴,命坐于左手诸王之下、百官之上,仍谕之曰:“刘整在时,不曾令坐于此,为汝有功,故加以殊礼。”继有旨:“汝在江南,多出死力,男儿立功,要在西北上也。今有违我太祖成宪者,汝其往征之。”庭至哈剌和林、晃兀儿之地,越岭北,与撒里蛮诸军大战,败之。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从帝亲征。塔不台、金家奴来拒战,帝亲麾诸军围之。帝问庭:“彼今夜当何如?”庭奏:“必遁去。”乃引壮士十人,持火炮,夜入其阵,炮发,果自相杀,溃散。帝问何以知之,庭曰:“见车驾驻此而不战,必疑有大军在后,是以知其将遁。”二十五年,乃颜余党哈丹秃鲁干复叛于辽东。庭整军战,俘斩二百余人,哈丹秃鲁干走高丽死。庭因奏:“今汉军之力,困于北征,若依江南军,每岁二八放散,以次番上,甚便。”帝可其奏。奉旨北征怀都,至野马川而还。庭感疾,疾稍间,扈从上都,特降旨存护其家。大德八年二月卒。追封益国公,谥武毅。
(节选自《元史•李庭传》)
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B.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C.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D.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9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乳名,小名。将原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小名音译或义译为汉文时,常常冠以“小字”来表示。
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河南省。古代常泛指中国。
C.金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以黄金打造,如金鱼符、金符牌等。也可指天赐予人君的符瑞。
D.太祖,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太祖指成吉思汗。
9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庭主动请缨,协同他人作战。朝廷军队包围襄阳,敌将夏贵率军前来支援,李庭主动请求与解汝楫率部进攻敌方援军,获得允许,他们在战争中斩杀敌方两员裨将。
B.李庭屡次建功,获得特殊礼遇。李庭奉命守护临安内城,护送宋主赴燕,均不辱使命,世祖特意举办宴会嘉奖他,把他的座位列于百官之上,并且称赞他是当世刘整。
C.李庭足智多谋,多次成功施计。在进攻襄阳东堡时,李庭设下埋伏,引诱并俘获敌军的-一名勇将;朝廷军队包围叛军,李庭带人夜闯敌营,扰乱敌军,敌军不战而溃。
D.李庭审时度势,提出合理建议。平定宗王余党哈丹秃鲁干后,李庭针对汉军疲于北征的现状,上奏朝廷,建议按江南军例,对汉军实行轮流执勒制度,得到皇帝许可。
10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车驾驻此而不战,必疑有大军在后,是以知其将遁。
(2)庭感疾,疾稍间,扈从上都,特降旨存护其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履谦,字伯恒,父义,善算术。履谦生六岁,从父至京师;七岁读书,一过即能记忆;年十一,教以推步星历,尽晓其法;十三,从师,闻圣贤之学。自是以穷理为务,非洙、泗、伊、洛之书不读。至元十六年,初立太史局,改治新历,履谦补星历生。同辈皆司天台官子,太史王恂问以算数,莫能对,履谦独随问随答,恂大奇之。新历既成,复预修《历经》、《历议》。二十九年,授星历教授。大德二年,迁保章正,始专历官之政。三年八月朔,时加巳,依历,日蚀二分有奇,至其时不蚀众皆惧履谦曰当蚀不蚀在古有之矧时近午阳盛阴微宜当蚀不蚀遂考唐开元以来当蚀不蚀者凡十事以闻。六年六月朔,时加戌,依历,日蚀五十七秒。众以涉交既浅,且复近浊,欲匿不报。履谦曰:“吾所掌者,常数也,其食与否,则系于天。”独以状闻。及其时,果食。众服其议。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嘉尚儒术。台臣言履谦有学行,可教国学子弟,擢国子监丞,改授奉直大夫、国子司业,与吴澄并命,时号得人。每五鼓入学,风雨寒暑,未尝少怠,其教养有法,诸生皆畏服。至治元年,拜太史院使。泰定二年九月,以本官奉使宣抚江西、福建,黜罢官吏之贪污者四百余人,蠲免括地虚加粮数万石,州县以先贤子孙充房夫诸役者悉罢遣之。福建宪司职田,每亩岁输米三石,民不胜苦。履谦命准令输之,由是召怨,及还京,宪司果诬以他事。未几,诬履谦者皆坐事免,履谦始得直,复为太史院使。天历二年九月卒。
(选自《元史·齐履谦传》,有删改)
10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其时/不蚀/众皆惧履谦/曰/当蚀不蚀/在古有之/矧时近午/阳盛阴微/宜当蚀不蚀/
B.至其时/不蚀/众皆惧/履谦曰/当蚀不蚀/在古有之/矧时近午/阳盛阴微/宜当蚀/不蚀/
C.至其时/不蚀/众皆惧履谦/曰/当蚀不蚀/在古有之/矧时近午/阳盛阴微/宜当蚀/不蚀/
D.至其时/不蚀/众皆惧/履谦曰/当蚀不蚀/在古有之/矧时近午/阳盛阴微/宜当蚀不蚀/
10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洙、泗、伊、洛皆为水名,本是孔子和程颢、程颐聚徒讲学之地,文中代指儒家学术源流。
B.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如“朝菌不知晦朔”。
C.日蚀即日食,古人习惯于将这种天象解释为上天对帝王“失德”的“谴告”。
D.国子监又称国子学、国子寺,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1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履谦早慧博学,悟解超人。他小小年纪就追随父亲学习,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通晓天文历算后,从师向学,笃志于儒家的圣贤义理。
B.齐履谦深究天文,实事求是。他参修新历及《历经》《历议》,被授任星历教授,继而专管历事,对待自然现象有理性态度,能把预测到的天象如实上报。
C.齐履谦品学兼优,教育有方。仁宗即位后崇尚儒术,齐履谦被任命为国子监丞,与吴澄一同接受任命,诲人不倦,学生都对他敬畏佩服。
D.齐履谦正直清廉,不畏权势。他奉诏任江西、福建宣抚使时,罢黜贪官污吏,免征粮食,解除劳役,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惧别人的怨恨报复。
10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掌者,常数也,其食与否,则系于天。
(2)未几,诬履谦者皆坐事免,履谦始得直,复为太史院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经,字伯常,家世业儒。金末,父思温辟地河南之鲁山。河南乱居民匿窖中乱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经母许亦死经以蜜和寒菹汁决母齿饮之即苏时经九岁,人皆异之。金亡,徙顺天。家贫,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二家藏书皆万卷,经博览无不通。往来燕、赵间,元裕每语之曰:“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宪宗元年秋月,世祖以皇弟开邸金莲川,召经,谘以经国安民之道,条上数十事,大悦,遂留王府。是时,连兵于宋,宪宗入蜀,命世祖总统东师,经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王不如修德布惠,敦族简贤,绥怀远人,上应天心,下系人望,顺时而动。”进七道议七千余言。乃以杨惟中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经为副,将归德军,先至江上,宣布恩信,纳降附。惟中欲私还汴,经率麾下扬旌而南。明年,世祖即位,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议。时经有重名,平章王文统忌之。既行,文统阴属李璮潜师侵宋,欲假手害经。经至济南,璮以书止经,经以璮书闻于朝而行。宋败璮军于淮安,经至宿州,遣副使刘仁杰请入国日期,不报。遗书宰相及淮帅李庭芝,庭芝复书果疑经,而贾似道方以却敌为功,恐经至谋泄,竟馆经真州。居七年,从者怒斗,死者数人,经独与六人处别馆。又九年,丞相伯颜奉诏南伐,帝遣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经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入宋,问执行人之罪,宋惧,遣总管段佑以礼送经归。经归,道病。明年夏,至阙。秋七月,卒,年五十三,官为护丧还葬,谥文忠。
经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思托言垂后,撰《续后汉书》等书及文集,凡数百卷。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拘宋十六年,从者皆通于学矣。
(节选自《元史·卷一五七》,有删改)
10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乱/居民匿窖中乱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经母许亦死/经以蜜和寒菹汁决母齿/饮之/即苏/
B.河南乱/居民匿窖中/乱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经母许亦死/经以蜜和寒菹汁/决母齿饮之/即苏/
C.河南乱/居民匿窖中/乱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经母许亦死/经以蜜和寒菹汁决母齿/饮之/即苏/
D.河南乱/居民匿窖中乱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经母许亦死/经以蜜和寒菹汁/决母齿饮之/即苏/
10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年,在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
B.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作为的君主的庙号。
C.麾下,“麾”指军旗。“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指部下。文中指部下。
D.阙,古代宫廷等门前两边的高的建筑物,后常指帝王所居之处,代指朝廷。
10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经出生儒学世家,饱读诗书。郝经家世代以儒学为业,幼时即才智过人,虽家境贫寒仍坚持读书,后得到迁徙地守帅的赏识和帮助,饱学诗书。
B.郝经主张德行天下,广布恩义。郝经在元世祖即位前,多次上书,主张统一天下不应依靠武力,应广布恩惠,关怀安抚远方民众,后得到世祖重用。
C.郝经奉命出使宋朝,历经磨难。郝经受世祖重托,出使宋朝,订立和平协议,但遭贾似道等人的迫害,先后辗转各地,被困异国十六年,才得以回国。
D.郝经坚守节操,光照后世。郝经困守宋朝时,坚守气节,求真务实,撰写《续后汉书》等书籍将学问流传后世。当初派去的随从都是精通学问的人。
10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裕每语之曰:“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
(2)既行,文统阴属李璮潜师侵宋,欲假手害经。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5 yua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