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上)

高考精品讲义集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考场文言文之《吕氏春秋》《列子》《韩非子》选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之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汉军皆走,相随入榖、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①萧:萧县。②榖():穀水(《汉书·地理志》:“毅水,东北至钱塘入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B.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C.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D.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

B.“诸候”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候从高到低分为公、伯、侯、子、男五个等级。

C.“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D.“帝”本指天帝、上帝,亦可指先王,春秋时期亦指修养和功德很高很大的人,秦以后成为“皇帝”简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成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

B.项羽怀有私心。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封诸将为候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C.项羽善于用兵。彭城之战,项羽把汉军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一直追赶到灵壁东的睢水边。

D.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项羽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战机。致使汉王借飓风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2)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见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日夜言太子短于王。平王囚伍奢,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伍胥遂亡,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子轸立,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取六与濡。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幕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即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盖疏子胥之谋。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思,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快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

注:①阖庐:亦作“阖闾”。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

B.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

C.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志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

D.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又称为东宫,是皇位继承人,我国古代都是嫡长子即皇后所生长子继承皇位。

B.太傅在文中是辅导太子的官,据载始设于西周,也是朝廷辅佐大臣,明清时多为虚职。

C.己卯为天干地支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十二地支顺序相配以纪年、日,六十为一周期。

D.舍人是贵族身边的亲信或门客等寄食之人的通称。如蔺相如就是赵宦者令缪贤的舍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洞察人心,看破公子内志。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看出公子光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就把刺客专诸推荐给他,之后专诸果然刺杀了吴王,公子光成为吴王夫差。

B.伍子胥扶保吴王,最终败楚复仇。伍子胥的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最终辅助吴王打败了楚国,楚昭王逃走,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首拖出,鞭尸三百,报了大仇。

C.伍子胥明晰时势,认为越国必为患。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之后,接受了勾践请降,伍子胥通过勾践忍辱负重、拉拢百姓的举动,判断出越国今后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

D.伍子胥直言进谏,招来杀身大祸。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和越国讲和,又在吴国进攻齐国时劝说先灭越国,但多疑的吴王却听信了太宰嚭的谗言,最终赐死伍子胥。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2)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议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游会稽,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

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9.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B.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C.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D.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如万乘之尊。

B.廷尉: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C.五刑:是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以后为笞、杖、徒、流、死。

D.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发展到后来,皇后、诸侯的死也称“崩”。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出息由环境决定的感慨。

B.李斯出生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李斯谏阻逐客,秦王采纳了他的谏言,不论国别选用人才。二十余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可没。

D.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受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文的句子。

(1)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汉九年,高帝徒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高帝,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B.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C.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D.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帝,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有黄帝、颛顼、帝喾、舜、禹,被后世追尊为帝。

B.太子太傅,古官职名,即太子的老师;商周始置,汉沿置,秩二千石,职次于太常。

C.崩,驾崩,帝王之死;崩的等级最高,诸侯王、妃子们死叫薨,再低一点的则叫殁。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通守变之道,及时制定朝廷仪礼。汉朝初建期间,群臣在朝廷上率性无礼,高帝担忧,叔孙通结合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定了新礼节。

B.叔孙通知稳定之理,力谏高帝不易太子。汉十二年,高帝打算让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谏力阻,终于使高帝放弃了初衷。

C.叔孙通识宗法之体,受命制定宗庙仪法。孝惠帝即位,大臣们不熟悉先帝陵园和宗庙的仪礼,叔孙通受孝惠帝之命,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

D.叔孙通守为臣之本,阻止孝惠帝自筑复道。为出行方便,孝惠帝欲建复道,因其在宗庙通道之上,叔孙通竭力阻止,最终孝惠帝只得作罢。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2)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强,能得人。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秦将章邯围魏王咎于临济,急。魏王请救于齐,齐王田儋将兵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于临济下。儋弟田荣收儋余兵东走东阿。齐人闻王田儋死,乃立故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将,以距诸侯。田荣之走东阿,章邯追围之。项梁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田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齐相角亡走赵;角弟田间前求救赵,因留不敢归。田荣乃立田儋子市为齐王,荣相之,田横为将,平齐地。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梁使使告赵、齐,发兵共击章邯。田荣曰:使楚杀田假,越杀田角、田间,乃肯出兵。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齐曰: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今田假、田角、田间于楚、赵,非直手足戚也,何故不杀?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齮龁用事者坟墓矣。楚、赵不听,齐亦怒,终不肯出兵。章邯果败杀项梁,破楚兵,楚兵东走,而章邯渡河围赵于巨鹿。项羽往救赵,由此怨田荣。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田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B.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田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C.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田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D.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田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指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的平辈男性中年幼于己者,亲疏远近当介于弟、族弟之间。

B.建国,既指古代天子封立诸侯王国,又指建邦之所居,即建立国都。文中指后者。

C.衔枚,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的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两端有带,形状如筷子。

D.手足,意指兄弟,谓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手足戚则指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儋凭借宗族势力,求得人心。他出身齐国实力不弱的田氏宗族,最早拉起造反大旗,自称齐王,并控制齐地。

B.田儋应时而动,刚勇果断。他借杀死犯罪家奴要报告官府得知为由,杀死狄城守令,迅速起兵以响应陈涉起事。

C.田荣不善合作,对形势有误判。先是拒绝曾帮他解围的项梁邀请一起追章邯,后是拒绝楚怀王的命令不肯出兵援赵。

D.田荣虽收儋余兵东走东阿表现勇敢坚强,但他对个人恩怨斤斤计较,不能以大局为重的性格却致使了最后的失败。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

(2)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曾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数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B.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C.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D.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经商,也指商人。我国古时四民制度,把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商人地位较为低下。

B.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候、功臣的领地或食邑,卿、大夫世代以封邑为食禄,拥有食税权。

C.大夫,先秦诸侯国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六亲,泛指亲戚,历代说法不一。此外,党、里、闾也都含亲族意。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年轻的时候,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即使常常被管仲占便宜,也始终对管仲很好。

B.管仲曾经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

C.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使管仲成为了自己的下属,给管仲施展抱负的机会,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D.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着重写他同鲍叔牙的友谊,虽是轶事,写来却娓娓动人,于细微处见精神。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3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指官职的调动或升官,本文取后者意。秦汉时贵右贱左,故称贬官为“左迁”。

B.赭衣,在古代是囚犯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景帝,这是用年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谥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

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3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汉二年,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汉五年,布使人入九江,得数县。六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周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之垓下。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筹之,东击荆,荆王刘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发兵与战徐、僮间,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或说楚将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不听。布果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甀。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给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

(选自《史记·黥布传》)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B.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C.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D.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3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大司马,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C.淮阴,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文中“淮阴”为淮河之北。

D.诸侯,源自分封制,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黥布幼时有人称他受刑之后才能称王,黥布成年被定罪,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兵败后)被番阳人所杀。

B.汉六年,英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导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就调动九江的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于垓下。

C.楚国想采用互相救援的计策赢得黥布,有人劝解不能采用此法,但是楚将不听,最终被黯布打败其中一支军队,其余两支溃散而逃。

D.皇帝大骂黥布为何要造反,黥布对自己的野心毫无隐藏直接表明自己想当皇帝。于是两军大战。黥布的军队被打败,逃到长江以南。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

(2)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 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C.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D.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缧绁,“缧”是捆人的绳子,“绁”是捆着或系着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C.太史,古代把家臣或小官的职位加一个“太”字表示国家的大臣,西汉太史令掌天文、历法、撰史。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左丘明撰《左传》时首创,一般用以记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 “节俭力行”“危言危行”,在齐国受到尊重,他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显于诸侯。

B.越石父是个贤才,晏子在沼泽中解救出他,然而越石父不但不感谢,反而要求绝交,晏子感到很惊讶。

C.文章选取晏子以囚犯为知己和以车夫为贤能两件事,写其知人和谦逊,表现齐国名相晏婴的风范和品质。

D.结尾为论赞,作者赞美了晏子成礼而去、犯颜直谏的品行,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情,寄寓了无限的感慨。

4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责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北,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 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4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郎中令、廷尉、太仆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东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柱,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为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4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泰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徒,是楚国特有的官名,因屈原曾经担任此职,后人用它来代指屈原。

B.宾客,可以指权势贵族豢养的门客、策士等,春秋、战国时期,也常用来指他国使者。

C.赋,古代文体。文中指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如班固的《两都赋》。

D.离骚,其含义,有“离愁”说,有“遭忧”说,有古乐曲说,本文取第二种说法。

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才高被小人陷害。他担任左徒职务,才华横溢,很受怀王信任,因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和陷害,被疏远。

B.屈原具有前瞻的眼光。在怀王将赴秦约之前,他预见到怀王此行危机四伏,劝说怀王不要前往,但不被采纳。

C.屈原高洁而不同流俗。他被降职,遇到渔父,质疑他的人生选择,但他追求高洁品格,宁可选择怀石投江而死。

D.屈原是楚国辞赋鼻祖。他死之后,因爱好文学擅长辞赋而著称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以他为著文做事的榜样。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二)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节选自《史记·荆轲传》)

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B.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C.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D.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在古代有多种意思。有时是古代高级官名,比如三公九卿;有时是古代对人的敬称,材料一中“荆卿”中的“卿”就是这个意思。

B.足下,古代上称下或同辈相称的敬辞,相当于“您”。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太子,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周时天子及诸侯之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

D.筑,是中国古代汉族弦乐器。因演出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故有“击筑"之说。

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军的势如破竹,燕太子丹恐惧害怕,委婉地向荆轲表达了希望荆轲刺杀秦王的要求。但面对荆轲需要樊於期头颅的要求时,却又显得仁慈不忍。

B.樊於期在听了荆轲的话以后,毫不迟疑,自刎而死。他这样做是为了感恩太子丹对自己的收留之情,并表示他自己很早就想这样做了。

C.荆轲喜欢读书舞剑,在卫并没有得到卫君重用。在榆次时,被聂盖怒目而视,离开榆次;在邯郸时,又被鲁勾践叱骂,默然逃走。

D.在燕国时,荆轲洒脱随性,燕国处士田光对他也非常好。常与狗屠和高渐离饮酒作乐,旁若无人。

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B.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C.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D.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5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子冠军,秦末楚怀王臣宋义的尊号。《裴駟集解》日:“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犹言公子也。上将,故言冠军。”

B.社稷之臣,称春秋时附庸于大国的小国,也称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C.辕门,指将帅的营门或衙署的外门。古代君王出巡,驻驾于险阻之地,以车作为屏障,翻仰两车,使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的门,称为“辕门”。

D.本纪,纪传体和编年体史书的体例之一,记载的内容都是帝王之事。《史记》中作者将项羽列入本纪,反映了司马迁对项羽的极度偏好。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义知兵法,颇自负。他成功预测武信君作战必败;与楚王议事,得到楚王欣赏,被封为上将军;他认为项羽谋略不及他。

B.项羽察大势,善作战。他对宋义先斗秦赵的作战策略不认可;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激发士卒勇气,以少胜多,取得巨大胜利。

C.楚王欣赏项羽。项羽诛杀卿子冠军后,名闻诸侯,怀王让项羽担任上将军,从此各路诸侯军一并归项羽统领。

D.诸将畏惧项羽。项羽诛杀宋义,诸将都害怕他;巨鹿之战后,诸侯将入辕门见项羽,没有不跪着上前的。

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曰丘,字仲尼。孔子贫且贱。长九尺有六寸。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益见老子云。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进曰: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反乎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适卫,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B.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C.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D.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等思想。

B.《春秋》是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己”是天干第二个,“丑”是地支第二个;天干地支可用来记年、月、日、时,文中的“己丑”是用来记日的。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的牛、羊、猪三种牲畜,少牢指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用的牛、羊两种牲畜。

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代理相国,治政颇有成效。他任大司寇时代理相国职务,弟子批评他没有君子的德行,他虚心接受并积极治理鲁国,三个月就使鲁国路不拾遗。

B.孔子游历诸侯,难以施展抱负。虽然齐景公欣赏礼待他,但齐国大臣却排挤谋害他;卫灵公虽然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却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重用他。

C.孔子适周问礼,后编修了《春秋》。他在鲁昭公时和南宫敬叔到周朝学礼;周游列国回鲁后,他根据鲁史编修了《春秋》,其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

D.孔子一生传奇,死后受到尊崇。他出身贫贱,曾离开鲁国十四年;他死后,汉高祖过鲁时曾祭祀他,诸侯卿相上任,常拜谒孔子墓后才去处理政务。

6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婴进曰:“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2)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稀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①。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越宗族。

[注]①青衣:县名。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作强请/乃许/

B.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C.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D.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

B.廷尉,位列三公,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事宜。

C.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各国都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

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深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

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

B.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

C.彭越拒绝出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派人责备他。

D.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彭越并未听从。

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1)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

(2)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原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原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原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原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66.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王位、皇位继位人。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唯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

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宫变徵分别是宫音徵音的变调,羽声声调悲凉,变徵声调激愤。

C.卿,既可指古代君对臣的称谓,又可指古代对人的敬称。

D.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又名“长短句”“诗余”,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据篇幅有长调、中调、小令之分,如《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6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文章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句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C.荆轲与狗屠、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欣然应允并帮助太子劝说荆轲。

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文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6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7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侯,古代爵位的一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最高为彻侯,后改称列侯。

B.朕,第一人称代词,解释为“我”。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本纪,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D.太史公,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为汉武帝所设,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

7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B.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C.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虽有与舜一样的双瞳子,但可惜为人过于残暴。

D.司马迁辩证看待项羽,既肯定他灭秦的功业,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

7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2)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甚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项羽后解,语在《羽传》。

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六岁薨,曰文成侯。

(选自《汉书·张良传》,有删改)

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B.夫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C.夫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D.夫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是古人小时候由父母或者族中长辈取的表示其德行或美好祝福的称呼。

B.结婚,现在指男女结为夫妻,古时则指结为儿女姻亲关系。

C.谥号,指古人死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或褒或贬的文字。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而《史记》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忠于国家。秦灭韩后,他散尽家财,想要找人刺杀秦王,连弟弟死了也没有厚葬。

B.张良善于进言。刘邦进入秦宫后,贪图享乐,想要留下来,不听樊哙的劝谏,后听从了张良的进言。

C.张良长于谋略。项羽想要攻打刘邦,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与项伯交好,之后和项羽暂时和解。

D.张良不慕名利。汉高祖分封功臣,虽然张良没有功劳,仍然想封给他三万户的封地,张良坚持推辞,最终被封为留候。

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2)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明经学,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天下。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练法令,号称详平。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其小妾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已更嫁。用长事发,丞相方进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其妾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与身犯法无异。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请论。”光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皆弃市,欲惩后犯法者也。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其妾,已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后拜为丞相。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光千户。时,傅太后居北宫,北宫有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顷之,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光奏言:“诏书‘侍中驸马迁巧佞无义,之贼也,免归故郡。’复有诏止。天下疑惑,无所取信,亏损圣徳,诚不小愆。臣请归迁故郡,以销奸党。”卒不得遣,复为侍中。光坐罢归。元始五年薨,年七十,谥曰简烈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

B.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

C.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

D.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

7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顷之,表示时间,指一会儿,古代汉语中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顷刻、须臾、旋、有间。

B.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郡也是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C.朝夕指早晚,古代的计时单位有更、鼓、漏、时、点、刻等,鸡鸣对应现代时间1到3点。

D.古代音乐有雅乐和俗乐之分,雅乐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俗乐是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博学多才,名声传遍朝野。他是孔子后裔,年未二十就精通经学;任博士时,受命审查冤狱、整治风俗、赈济灾民,所做之事符合旨意,由此知名天下。

B.孔光公正执法,反对诛杀小妾。淳于长犯罪被诛,丞相认为其已改嫁的妾应被株连问罪,但孔光反对,认为杀掉小妾名义不正。他的观点被皇上认为是正确的。

C.孔光经历数代,宦海数次浮沉。他从议郎一职步入仕途,担任谏大夫时被贬为虹县县令;汉成帝时任尚书令、丞相等职;汉哀帝时因进言被免去官职,回到故里。

D.孔光公正不阿,进言遣送傅迁。皇上将傅迁免去官职遣归故郡,后迫于傅太后之怒又留用傅迁。孔光认为这样做纵容太后,有损圣德,请求依然遣归傅迁。

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

(2)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捐之字君房,贾谊之曾孙也。元帝初即位,上疏言得失,召待诏金马门。初,武帝征南越,元封元年立儋耳、珠厓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其民暴恶,自以阻绝,数犯吏禁,吏亦酷之,率数年一反,杀吏,汉辄发兵击定之。元帝初元元年,珠厓又反,发兵击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使侍中、驸马都尉、乐昌侯王商诘问捐之曰:“珠厓内属为郡久矣,今背畔逆节,而云不当击,长蛮夷之乱,亏先帝功德,经义何以处之?”捐之对曰:“圣汉初兴,为百姓请命,平定天下。至孝武皇帝元狩六年,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然北却匈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以为八郡则天下断狱万数民赋数百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犹不能足。是皆廊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臣窃以往者羌军言之,暴师曾未一年,兵出不逾千里,费四十馀万万,大司农钱尽,乃以少府禁钱续之。夫一隅为不善,费尚如此,况于劳师远攻,亡士毋功乎!求之往古则不合,施之当今又不便。臣愚以为应弃珠厓。”上乃从之。捐之数召见,言多纳用。时中书令石显用事,捐之数短显,以故不得官,后稀复见。而长安令杨兴(字君兰)新以材能得幸,与捐之相善。捐之欲得召见,谓兴曰:“京兆尹缺,使我得见,言君兰,京兆尹可立得。捐之前言平恩侯可为将军,期思侯并可为诸曹,皆如言;言中谒者不宜受事,宦者不宜入宗庙,立止。相荐之信,不当如是乎!”兴曰:“我复见,言君房也。”捐之即与兴共为荐兴奏。石显闻知,白之上。乃下兴、捐之狱,令皇后父阳平侯禁与显共杂治,奏“兴、捐之怀诈伪,以上语相风,更相荐誉,欲得大位,漏泄省中语,罔上不道。《书》曰:‘谗说殄行,震惊朕师。’《王制》:‘顺非而泽,不听而诛。’请论如法。”捐之竟坐弃市。

(选自《汉书·贾捐之传》,有删改)

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北却匈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以为八郡/则天下断狱万数/民赋数百/

B.然北却匈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以为八郡/则天下断狱万数/民赋数百/

C.然北却匈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以为八郡/则天下断/狱万数/民赋数百/

D.然北却匈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以为八郡/则天下断/狱万数/民赋数百/

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之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其特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B.酒榷,中国封建政权实行的酒类专卖制度。官府控制酒的生产和流通,独占酒利,不许私人自由酿造。

C.京兆尹,是中国汉代官名,为三辅之一。主管今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地位相当于如今首都的市长。

D.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五庙,诸侯三庙,大夫二庙,士一庙。

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捐之出身名门,受到皇帝信任。元帝刚即位时,他上疏谈论政事的得失,多次受到皇上接见,得到皇帝的赏识。

B.贾捐之见识不凡,力劝朝廷收兵。元帝拟发兵平叛珠厓,贾捐之认为攻打不利于国家安定,以本朝故事劝谏朝廷罢兵。

C.贾捐之得罪当权,贬官不受重用。贾捐之多次批评执政的中书令石显,受到石显嫉恨,因而被贬官,不再受皇帝信任。

D.贾捐之勾通大臣,事发论那弃市。贾捐之暗地交通杨兴被石显发现,被逮捕入狱,由石显和王禁共同审理,被判死刑。

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民暴恶,自以阻绝,数犯吏禁,吏亦酷之,率数年一反。

(2)以上语相风,更相荐誉,欲得大位,漏泄省中语,罔上不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广汉字子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橡,护作平陵方上。建素来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敦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候。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逄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 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初,大将军霍光秉政,广汉事光。及光薨后,广汉心知上微指,发长安吏自将,与俱至光子博陆侯禹第,直突入其门,搜索私屠酤,椎破卢罂,斧斩其门关而去。地节三年,司直萧望之劾奏:“广 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宣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广汉竟坐要斩。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注]①平陵方上:平陵,汉昭帝陵墓。方上,陵墓的方顶。

(选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有删减)

8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B.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C.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D.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8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材,即茂才,“秀才”的别称。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会试取中者的称谓。

B.京兆尹,是中国汉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C.宾客,古时投靠在王侯、贵族、官僚、豪强等门下为主人奔走效命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

D.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每月得百二十斛。后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两千石。

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广汉治行尤异,为人称道。他担任郡吏、州从事,因廉洁、通达、敏捷、谦虛待士闻名。杜建纵容宾客谋取不正当利益,他坚决将其当众正法,受到京城百姓称赞。

B.赵广汉不惧豪强,精于吏职。他担任“京辅都尉”,在数月内诛杀原、褚家族中强横妄为的罪魁祸首,引起震动。他接见官员和百姓,有时通宵达旦,尤其擅长钩距之术。

C.赵广汉断案如神,善待劫匪。长安少年谋划抢持某人,还没有商议好,他就派人把他们一举擒获。皇宮侍卫苏回被劫,他兑现承诺,善待劫匪,为他们备办棺木。

D.赵广汉得罪贵戚,招来祸患。霍光死后,他带人搜查霍家私自屠畜卖酒的证据,砸破卢罂,斩断门闩,因此得罪当朝贵戚。萧望之弹劾他没有德政,赵广汉最终被处腰斩。

8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2)宜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广汉竟坐要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杨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同心辅政,上皆重之。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选自《汉书·魏相并吉传》,有删节)

8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B.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C.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D.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9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指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所问作答。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武库在古代泛指储藏器物的仓库,也用来指掌管兵器的官署。文中指的是后者。

C.宣帝是西汉皇帝刘询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

D.休告指官员休假或请求休假,文中指前者。类似的说法还有“休沐”“洗沐”。

9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相为人严毅,执政严厉。任河南太守时,禁止奸邪,豪强畏惧,有下属因害怕受责而主动离职。

B.魏相执政有声,百姓爱戴。曾有百姓在他被治罪时为他求情,甚至有戍卒愿意多服劳役替他赎罪。

C.魏相心系朝局,直言不隐。他担心霍家为祸朝廷,上书皇帝陈述危害,最终化解了霍家乱政阴谋,并罢免其中三人的侯爵。

D.魏相识高见远,善于图身。他从车千秋儿子的事担心自己会遭受非难;丙吉劝他谨慎自重,修炼才能,他便欣然接受,收敛威严。

9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2)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宫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9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9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9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9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郎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史:“妇杀我母。”史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史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竞论杀孝妇。郡中枯早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家,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会昭帝崩,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定国上书谏。后王废,宣帝立,大将军霍光领尚书事,条奏群臣谏昌邑王者皆超迁。定国繇是为光禄大夫,甚见任用。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思敬甚备,学士成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延尉,民自以不冤。”为廷尉十八岁,迁御史大夫。甘露中,代黄霸为丞相。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想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点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迢条责以职事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定国逐称笃,固辞。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

(节选自《汉书·于定国传》)

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诏/条责以职事/

B.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诏/条责以职事/

C.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诏/条责以职事/

D.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诏/条责以职事/

9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指丈夫的母亲,即婆婆。丈夫的妹妹称小姑,《孔雀东南飞》中“却与小姑别”的“小姑”便是此意。

B.卜筮,我国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方法,古代用龟甲占卜叫“卜”,用蓍草占卜叫“筮”。

C.《春秋》,儒家典籍,古代多有对《春秋》进行诠释的书,代表作品为“春秋三传”。

D.鳏寡,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鳏”指老而无子,“寡”指老而无夫。

9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公为官尽责,深受百姓爱戴。于公曾做县里狱史,执法公正,犯法的人经他判决之后都不怨恨,郡中人给他立了生祠。

B.于公相信孝妇,为此称疾辞官。东海孝妇蒙冤,于公据理力争,最终未能说服太守改变意见,他就在府上大哭,并借口有病离职。

C.于定国忠直敢谏,受到上级赏识。他上书劝谏昌邑王,后因霍光上奏皇帝而被越级提拔;因为他执法比张释之更公正,受到朝廷称赞。

D.于定国尊师重道,为人谦虚恭谨。他拜师手执经书,郑重行弟子之礼;敬重精通经术的士人,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也以礼相待。

10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2)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延年字幼公,明法律。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余,补军司空。始元四年,益州蛮夷反,延年以校尉将南阳士击益州,还,为谏大夫。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盖主、燕王谋为逆乱。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敞惶惧,移病,以语延年。延年以闻,桀等伏辜。延年封为建平侯。

见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数为大将军光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明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光纳其言,举贤良,议罢酒榷、盐、铁,皆自延年发之。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辄下延年平处复奏。言可官试者,至为县令,或丞相、御史除用,满岁以状闻,或抵其罪法,常与两府及廷尉分章。

昭帝末,寝疾,征天下名医,延年典领方药。帝,昌邑王即位,废,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张安世与大臣议所立。时,宣帝养于掖廷,号皇曾孙,与延年中子佗相爱善,延年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宣帝即位,褒赏大臣,延年以定策安宗庙,益户二千三百,与始封所食邑凡四千三百户。诏有司论定策功。

霍光后,子禹与宗族谋反,诛。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后数月,复召拜为北地太守。延年以故九卿外为边吏,治郡不进,上以玺书让延年。延年乃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居岁余,上使谒者赐延年玺书,黄金二千斤,徙为西河太守,治甚有名。五凤中,征入为御史大夫。延年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是时,四夷和,海内平,延年视事三岁,以老病乞骸骨,天子优之,使光禄大夫持节赐延年黄金百斤、酒,加致医药,延年遂称病笃。赐安车驷马,罢就第。后数月薨,谥曰敬侯。

(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

10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

B.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

C.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

D.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

10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代理官职。其它表示暂时代理官职的词有:摄、代、署、权、判、行等。

B.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退休的委婉语,意思同“移疾”。

C.酒榷,古代政府实行的酒类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

D.崩薨,古代称帝王、诸侯之死。另外大夫死曰不禄,士死称卒,庶人死称死。

1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延年通晓法令律法,因功受封。杜延年率领士卒进击益州叛军,又向汉昭帝报告上官桀等叛乱,上官桀等被诛杀,杜延年因功受封建平侯。

B.杜延年辅佐宣帝即位,忠于朝政。杜延年知皇曾孙德美,劝霍光、张安世立他为帝。宣帝即位,褒赏大臣,以定策安宗庙,下诏有司论功封赏。

C.杜延年善于处理政务,深受倚重。皇帝责备延年治边不力,他便选用优秀官吏,捕杀豪强,郡中太平。后来改任西河太守,治绩很有名声。

D.杜延年主持朝政公正,上下相宜。杜延年论事公平,使朝廷和谐。后向大将军霍光提出治国良策,议论废除专卖酒、盐铁,皆从杜延年发起。

10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延年以故九卿外为边吏,治郡不进,上以玺书让延年。

(2)延年视事三岁,以老病乞骸骨,天子优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0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C.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D.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10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表示一般的调动官职,在此处表示提拔之意,与“迁”相似。

B.擢,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擢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

C.辞,此处表示托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D.属,此处表示写作。通“嘱”时,可表示托付、看。现多用于生辰属性。

10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他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办案过程中,徐偃理屈词穷,故被百姓唾弃。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10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缘,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请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芫司隶,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缘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土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宣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逐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慕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0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1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1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的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面后快,后以牵连院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112.文中“王成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场景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霸生光焉。安国、延年皆以治《尚书》为武帝博士。安国至临淮太守。霸亦治《尚书》,事太傅夏侯胜,昭帝末年为博士,宣帝时为太中大夫,以选授皇太子经,迁詹事、高密相。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常称爵位泰过,何德以堪之!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贡禹卒及薛广德免辄欲拜霸霸让位自陈至三上深知其至诚乃弗用以是敬之赏赐甚厚。霸四子,光,最少子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为议郎。是时,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光以高第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上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加诸吏官,以子男放为侍郎,给事黄门。绥和中,上即位二十五年,无继嗣,至亲有同产弟中山孝王及同产弟子定陶王在。定陶王好学多材,而王祖母傅太后阴为王求汉嗣,私事赵皇后、昭仪及帝舅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故皆劝上。上于是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骠骑将军王根,皆引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方进、根以为:定陶王帝弟之子,《礼》曰:‘昆弟之子犹子也’,‘为其后者为之子也’,定陶王宜为嗣。褒、博皆如方进、根议。光独以为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又皇后、昭仪欲立定陶王,故遂立为太子。光以议不中意,左迁廷尉。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

1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贡禹卒/及薛广德免辄欲拜霸/霸让位/自陈至三/上深知/其至诚乃弗用/以是敬之/赏赐甚厚/

B.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贡禹卒/及薛广德/免辄欲拜霸/霸让位/自陈至三/上深知其至/诚乃弗用/以是敬之/赏赐甚厚/

C.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贡禹卒/及薛广德免/辄欲拜霸/霸让位/自陈至三/上深知其至诚/乃弗用/以是敬之/赏赐甚厚/

D.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贡禹/卒及薛广德免/辄欲拜霸/霸让位自陈/至三上/深知其至诚/乃弗用/以是敬/之赏赐甚厚/

1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

B.举,推荐、推举,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才,任以官职。

C.《礼》,“五经”之一。“五经”指《诗《书X礼》《易》《春秋》。

D.左迁,指提升官职。谪、除、转、调、徙、右迁等,都是指调动官职。

1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家境优越,受到父亲影响。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代子孙,关内侯孔霸的小儿子,他曾与父亲一起从事《尚书》研究。

B.孔光成绩优秀,精通经学。博士分三科选官,孔光以优秀成绩选为尚书,他经过多年研习,精通了汉代的制度和法令。

C.孔光仕途顺利,办事周密谨慎。孔光不到二十岁就被推举为议郎,他办事稳妥,皇上很信任他,诏书嘉奖,并升其职。

D.孔光有主见,行事据法理。在商议谁为皇位继承人时,惟独孔光认为中山孝王应立为继承人,并以《尚书•盘庚》等为说理依据。

1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常称爵位泰过,何德以堪之!

(2)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加诸吏官,以子男放为侍郎,给事黄门。

 

参考答案

 

1.A

2.B

3.D

4.(1)富贵以后不回故乡,就好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谁能知道他富贵了呢!

(2)汉军退却,被楚军驱赶,被杀的人很多,汉军士兵十多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为被汉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动了。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沛”作“过”的宾语,应在“沛”后断开,排除BD

“之”为动词,作“沛”谓语,应在“沛”之后断开,排除C

翻译为:汉王原打算到沛县,接取家眷向西逃跑。项王也派人追赶他到沛县,擒取汉王的家眷。汉王的家眷都已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周代诸候从高到低分为公、伯、侯、子、男五个等级”错误,周代诸侯由高到低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羽做事迟疑”“但没有抓住战机”无中生有。依据“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可知这时突然刮起大风,因而楚军大乱,汉王乘机逃走,不是项羽做事迟疑,没有抓住有利战机。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采分点:

1)“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如”,“像”;“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黑夜里”;“之”,代词,“他富贵了(这件事)”;“者”,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呢”。

2)“却”,动词,“退却”;“为……所”“杀”,均是被动;“挤”,动词,“排挤、驱赶”;“为”,“因为”。

参考译文:

项羽率兵向西进军屠掠咸阳城,杀死了秦国的降王子婴,焚烧了秦朝的宫殿,大火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劫取了秦朝的财宝、美女,往东而去。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建都成就霸业。”项羽看到秦朝宫殿都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心里又思念家乡,打算向东而归,说:“富贵以后不回故乡,就好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谁能知道他富贵了呢!”那个劝项羽的人说:“人说楚人好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到这话,把那个劝说的人扔进油锅里烹炸而死。

项王派人向怀王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或意图)。怀王说:“按约定的办。”于是项羽尊称怀王为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文武大臣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开始发动起义的时候,暂时封立诸侯的后代为王来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硬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带头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按理也应当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诸将都说:“好。”于是分封天下,立诸将做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的土地,在南郑建都。项王立自己为西楚霸王,统辖九个郡,在彭城建都。

这年春天,汉王部署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三万精兵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跑,前后相随掉进毅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十多万人。汉兵都向南逃跑到山里,楚军又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退却,被楚军驱赶,被杀的人很多,汉军士兵十多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汉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包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含,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非常混乱,队阵崩溃,四处逃散,这时,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到沛县,接取家眷向西逃跑;项王也派人追赶他到沛县,擒取汉王的家眷。汉王的家眷都已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5 yuan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