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赤壁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促织》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鸿门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六国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与妻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是者不          彰:明辨是非

B.常于成而败之      几:接近

C.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D.吾为其无用而之    掊:击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伐者无功

A.此五霸之B.十年春,齐师C.坎坎檀兮D.其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车用          剖以为瓢

B.我世世洴澼絖    吾其无用而掊之

C.足下          常几成而败之

D.自见不明        楚左尹项伯,项羽季父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凿户牖以为室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B.企者不                不学《礼》,无以

C.故有道者不            不以其道得之,不

D.自见者不              在明德

6.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

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二、其他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知 ①人者智

②与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之为知之

④则明而行无过矣

(2)当 ①其无,有车之用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③人君神器之重

④惴惴恐不

⑤今远离

⑥木兰户织

奖率三军

⑧安步以

与秦相较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为 ①埏埴以

之于未有

③窃大王不取也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鱼肉

⑤若属皆且所虏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

⑦不足外人道也

⑧庖丁文惠君解牛

(2)伐 ①自者无功

无道,诛暴秦

③斯亦根以求木茂

9.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跨者不行

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

(2)埏埴以为

古义:

今义:认为。

(3)自见者不明

古义:

今义:不明亮;不清楚;不懂。

(4)民之从事

古义: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5)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

今义:表示“多少分之几”。

10.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自者不彰

(2)其未易谋

(3)常于几成而

(4)是以圣人不欲

(5)不学

(6)终如始

11.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句式:

译文: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句式:

译文:

(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句式:

译文:

12.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句式:

译文:

(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句式:

译文:

 

三、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四、名著阅读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二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六章)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思想。

(2)结合材料,具体解释一下老子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

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漏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荀子·宥坐》)

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第八章》)

孔子和老子都不满足于纯粹的观赏自然,而是试图沟通水之美与人类道德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探求水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由此推衍出立身处世的准则。试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儒家和道家对人处于逆境时的态度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其无,有车之用。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依靠

B.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作

C.埴以为器            埏:揉和

D.者不长           矜:夸耀

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美        为:动词,是

B.前后相随,恒          也:语气词,表判断

C.不行                者:代词,……的人

D.不失所者久            其:指示代词,那些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善,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修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然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道德                    修:修饰

B.君子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

C.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

D.世之学老子者则儒学              绌:排斥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B.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即此意。

C.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D.老莱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道教认为老莱子是老子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化身。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就像是一条龙,自己不能了解他,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25.选文中,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老子《道德经》)

31.孔子和老子对待百姓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32.你更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C项,“复”是动词,弥补、补救;句子译为:补救众人犯下的过失。

故选C。

2.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例句中的“伐”是动词,夸耀。

A项,“伐”是名词,功劳,功业。句意: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

B项,“伐”是动词,讨伐,攻打。句意: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C项,“伐”是动词,砍伐。句意: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D项,“伐”是动词,夸耀。句意: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

故选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