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下)

高考精品讲义集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考场文言文之《吕氏春秋》《列子》《韩非子》选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上)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举上计吏。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御车到洛阳。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

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初平四年,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

建安三年,袁绍复大攻瓒。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山以断绍后。长史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而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乃却,筑三重营以自固。

建安四年春天,黑山贼首領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来救公孙瓒。未到以前,公孙瓒就秘密派使者带书信告诉公孙续说:“点火为号,我会从城内杀出,振神威,在那里决一死战。”袁绍的侦察兵截获这封信,按约定时间点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便出城交战。袁绍设下埋伏,公孙瓒于是大败,又退回守卫其中的小城。自己考虑一定没有全身而退的力法,点火自焚。

四年春,黑山贼帅张燕与续率兵十万,三道来救瓒。未及至,瓒乃密使行人赍书告续曰: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自计必无全,引火自焚。

(节选自《后汉书·公孙瓒传》)

1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B.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C.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D.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1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一年的俸禄,于是就用“二千石”来称呼郡守。

B.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治理才能出众而任官职的人。

C.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现在也指公元纪年。

D.《后汉书》是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瓒重情重义。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解送京城,公孙瓒改变身份侍奉太守;太守被流放,公孙瓒也愿追随前去。

B.公孙瓒果敢勇猛。在猝然遭遇比自己多数十倍的鲜卑骑兵时,他果断决策,冲向鲜卑骑兵,杀伤数十人,才得以幸免。

C.公孙瓒雄心勃勃。他相信童谣的说法,认为易州这个地方是成就霸业的风水宝地,于是迁都在这里,修建宫殿,以待时机。

D.公孙瓒智谋不足。被袁绍围困之后,无法突围,只得后退;秘密派出使者送信,却被袁绍截获,最终走投无路,自焚而亡。

1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

(2)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也。父统,善谶纬学。厚少学统业,精力思述。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注]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邓太后使中常侍承制问之,厚对以为“诸王子多在京师,容有非常,宜亟发遣各还本国”。太后从之,星寻灭不见。永建二年,顺帝特征,诏告郡县督促发遣,厚不得已行。到长安,以病自上,因陈汉三百五十年之厄,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凡五事。制书褒述,有诏太医致药,太官赐羊酒。及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以时政。四年,厚上言“今夏必盛寒,当有疾疫蝗虫之害”。是岁,果六州大蝗,疫气流行。后又连上“西北二方有兵气,宜备边寇”。车驾临当西巡,感厚言而止。至阳嘉三年,西羌寇陇右,明年,乌桓围度辽将军耿晔。永和元年,复上“京师应有水患,又当火灾,三公有免者,蛮夷当反畔”。是夏,洛阳暴水,杀千余人;至冬,承福殿灾,太尉庞参免;荆、交二州蛮夷贼杀长吏,寇城郭。又言“阴臣、近戚、妃党当受祸”。明年,宋阿母与宦者褒信侯李元等遘奸废退;后二年,中常侍张逵等复坐诬罔大将军梁商专恣,悉伏诛。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之法,而阉宦专政,言不得信。时大将军梁冀威权倾朝,遣弟侍中不疑以车马、珍玩致遗于厚,欲与相见。厚不答,固称病求退。帝许之,赐车马钱帛归家。修黄老,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千余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诏备古礼以聘厚,遂辞疾不就。建和三年,太后复诏征之,经四年不至。年八十二,卒于家,策书吊祭。乡人曰文父。门人为立庙,郡文学史春秋飨射常祠之。

(节选自《后汉书•杨厚传》)

(注)统:杨统,杨厚之父。

1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B.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C.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D.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1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秦汉时设置,为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B.蛮夷在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情况下,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C.黄老指黄老之学,为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

D.谥指谥号,臣下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由亲友、门生等所加,杨厚属于前者。

1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厚精研学问,深谙天象之学。他从小学习钻研学问,通晓图谶纬书,颇能解读天象的征兆,汉永初三年,太后采纳了杨厚的建议,星象不久就消失了。

B.杨厚陈述五事,特别蒙受恩典。召入京师后他陈述汉三百五十年的灾厄,应当显明制度改变法令,以及消除灾祸等五件事,得到朝廷的表彰、关心和赏赐。

C.杨厚上奏灾变,建议消灾之法。他多次事先向朝廷奏说灾祸的发生,也向朝廷建议消除灾祸而补救的方法,但是太监把持朝政,杨厚的话不能上达皇帝,

D.杨厚称病退职,研修黄老学说。他先后推辞了大将军梁冀的相邀和梁太后的征召,坚持称病而不前往;在家研修黄老学派的学说,教授学生,终老于家。

1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帝特征,诏告郡县督促发遣,厚不得已行。

(2)及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以时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

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曰贞侯。

(选自《汉书》)

(注)①亚父: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②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③端悫(què):正直诚谨。

1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B.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C.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D.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1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思是请求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后文的“就第”则指免职回家。

B.大司空,汉代称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

C.社稷,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的贞侯、成帝、哀帝和平帝都属于褒赞的谥号。

1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

B.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傅太后就不想他辅政,致使皇上没让傅喜担任大司马之职。

C.傅喜反对傅太后称尊,傅太后非常愤怒,皇帝不得已,就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傅喜,但傅喜没有顺从。

D.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在长安奉朝请。

1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崄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29.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B.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C.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D.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1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

1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蕃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

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为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

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璆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担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

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权、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

1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⑵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郡内比之东海于公。年九十五卒。

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章与囚同县,疑其故也。躬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不逆诈。’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意。帝曰:善。迁躬廷尉正,坐法免。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①,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②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永元六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有删减)

(注)①金城:即兰州,西汉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②封事:密封起来的奏章。

1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

B.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

C.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

D.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

13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杜律:唐代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的古诗又深受杜甫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格律有别致之处,故称“小杜律”。

B.斧钺:斧钺在上古代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统治权的象征。

C.部曲: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手下有营五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借指军队,也可以指部下。

D.理官:职官名,指治理狱讼的官吏;典理官就是掌管司法的官。

13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躬深受父亲影响。他出身士大夫世家,尤其是父亲郭弘善于断案,郭躬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

B.郭躬在秦彭案中明辨法理。公卿朝臣们在被召集来评定秦彭罪状时,都认可窦固所言,而郭躬却独自进言显宗皇帝,认为从法理看秦彭无罪。

C.郭躬精通朝中法令。他认为孙章传达诏书过程中出现错报的问题,不是故意而为,而只是失误。他也因此而被免去廷尉正的职务。

D.郭躬继承了家族“宽容公平、同情宽恕”之风。章和元年肃宗皇帝大赦天下,郭躬私下建议对未能享受皇上恩泽的在逃犯人也不加鞭笞,送去戍边,有益于国防。

13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2)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丹字仲公。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食邑,领尚书事,封高乐侯。月余,徙大司空。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封拜丁、傅,夺王氏权。丹上书言:“古者谅阁[注]不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愿陛下克已躬行以观群下之从化。”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称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称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与母丁后皆在国邸,自以定陶共王为称。

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丹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称尊号,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丹议独曰:“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浸不合上意。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将军中朝臣,皆对曰:“忠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遂策免丹曰:“以君尝托傅位,已诏有司赦君勿治。其上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归。”丹既免数月,上用朱博议,尊傅太后为皇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与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

博迁为丞相,复奏言:“丹恶逆暴著,请免为庶人。”奏可。丹于是废归乡里者数年。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节选自《后汉书·师丹传》)

[注]谅阁:指帝王守丧。依照当时的丧葬礼制,新君在居丧期要信默无言。

1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B.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C.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D.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1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邑,指依靠封邑的租税生活,在当时食邑状况与个人的功劳、政治身份等密切相关。

B.左将军是武官官职,古代官制多以左右显尊卑高低。《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曾担任此职。

C.尊号是古代表示对帝、后崇敬褒美之意的称号,与谥号死后所加不同,是生前所上。

D.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设公车令,汉制吏民可上书言事,由其接待,称“至公车上书”。

1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丹尊为太傅,敢于切直进言。汉哀帝想借给外家封官爵,来削夺王氏的权力,他上书直陈利害;董宏奏请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时,他直接上奏弹劾董宏。

B.师丹年老忘事,意见前后不一。皇帝向他询问改革币制之事时,他支持改革;但在奏书下达有司商议时,他忘记了自己之前所言,又同意公卿的意见反对改革。

C.师丹办事不周,遭告发被免职。他让手下官吏写奏书时,因官吏私自写下奏折的草稿引起泄密,被丁、傅子弟告发;后此事经廷尉裁决定罪,免除了他的职务。

D.师丹遵守礼制,引起皇上不满。在傅太后要上必称尊号时,他以不可乱尊卑反对此事,有违皇帝心意埋下祸端;后皇上采纳朱博称尊号的建议,又贬丹为庶民。

1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

(2)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永宁二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而圣子女伯荣骄淫尤甚,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曰:臣闻高祖与群臣约,非功臣不得封,故经制父死子继,兄亡弟及,以防篡也。今瑰无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稽旧制,不合经义。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书奏不省。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上书,指陈得失。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复上疏救之曰: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宸云:自赵腾死后,深用怨怼;且邓氏故吏,有恚恨之心。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鸠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B.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C.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D.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1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才,即秀才,是汉代察举制举荐名目之一,后来为避汉光武帝刘秀讳,改为茂才。

B.从兄,指的是堂兄,冠以“从”字,一般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从父等。

C.阙,是古代宫廷大门外的建筑。常用来代指朝廷,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D.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古代视之为“天下第一山”,因而历代帝王都登临封禅。

1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震学问渊博,受人推重。曾经师从太常桓郁,明晓经义,博览群书,儒生尊称他为“关西孔子",邓骘也征召举荐他。

B.杨震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他不接受私人的请托,没有听从老友要他置办产业的劝说,他的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

C.杨震为人刚直,嫉恶如仇。对王圣等人骄淫放纵的行为,他深恶痛绝;对刘瑰违反礼制承袭位的做法,他坚决反对。

D.杨震志虑忠纯,反陷害。他反对诛杀赵腾,上奏揭发樊丰等人竞修宅第、假托诏书之罪,却因此触怒权贵受到迫害。

1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刘平传》

1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1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就是年号。

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公正。

C.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

D.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

1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

B.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来受死,后果然如约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

C.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爬在孙萌身上,受了七处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

D.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书卜射钟离意称赞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

14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琼至,即拜议郎。三年,大旱。琼上疏顺帝曰:“广昔鲁僖遇旱,躬节俭,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梁冀被诛,大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注)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四年,以寇贼免。永兴七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注)五侯,东汉桓帝时五名同时被封侯的宦官。

1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B.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C.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D.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1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朝中央政府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任以官职,被任官职的人称为“孝廉”。

B.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所居住的地方,因所居住的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C.二千石,文中指官阶等级。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D.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助其夺取天下。

1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琼屡召不就,勉强做官。他出身官员之家,官府连年征召他,他没有答应;公卿向朝廷推荐他,他前往京城途中因称病被弹劾,最后做了官。

B.黄琼提议革新,关注选才。他认为以儒学取士有弊端,提议増加选官科目,得以施行;他对张盛的提议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对人才进行查验。

C.黄琼刚强正直,反对滥赏。皇帝打算褒扬大将军梁冀,胡广等人附和,把梁冀捧得很高,而黄琼提出理由,表示反对,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

D.黄琼不附权贵,惩治贪腐。梁冀请托黄琼任用的人,黄琼都不用,梁冀被杀,黄琼却因自己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他掌权后,下令惩治贪腐分子。

1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

(2)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延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籍。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理膺等曰: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今膺等投身强御毕力致罪陛下既不听察而猥受谮诉遂令忠臣同愆元恶遐迩观听为之叹息。夫立政之要,记功忘失。膺着威幽、并,遗爱度辽。今三垂蠢动,王旅未振,乞原膺等,以备不虞。书奏,乃悉免其刑。再迁,复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贫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废。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1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膺等投身/强御毕力致罪陛下/既不听察/而猥受谮诉/遂令忠臣同愆元恶/遐迩观听/为之叹息

B.今膺等投身强御/毕力致罪陛下/既不听察/而猥受谮诉/遂令忠臣同愆/元恶遐迩观听/为之叹息

C.今膺等投身强御/毕力致罪/陛下既不听察/而猥受谮诉/遂令忠臣同愆元恶/遐迩观听/为之叹息

D.今膺等投身/强御毕力致罪/陛下既不听察/而猥受谮诉/遂令忠臣同愆/元恶遐迩观听/为之叹息

1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与“察秀才”一样,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拜: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或“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文中还有表示官职调任升降的词,如:“转”指调动官职,“再迁”指两次提升。

C.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秦汉时,官员五日一“休沐”。到了唐朝,官员的休假制度改为每十天休息一天。如《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D.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1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膺为官威严。升任青州刺史时,当地的郡守县令听到李膺来青州的消息后大多弃官而走。

B.李膺名望极高。他受时人仰慕,荀爽把为他驾车当作荣耀,士人把被他接待叫做登龙门。

C.李膺有威慑力。他作战英勇,敌人非常怕他;他惩治奸恶,宫中大小太监都惧怕他。

D.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件发生之后,他没有像乡人劝说的那样逃走,最后被抓付诏狱,拷打致死。

1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三垂蠢动,王旅未振。乞原膺等,以备不虞。

(2)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钟离意字子阿。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肚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哋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车驾数幸广成苑,意以为从禽废政,常当车陈谏般乐游田之事,天子即时还宫。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尝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辶。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岀!”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赦之。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惟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会连有变异,意复上疏,帝虽不能用,然知其至诚。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遗言上书陈升平之世,难以急化,宜少宽假。帝感伤其意,下诏嗟叹,赐钱二十万。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157.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B.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C.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D.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15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邮汉代郡府属吏。职掌督送邮书,并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B.显宗,帝王谥号名。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胡,古代泛称北方边地和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

D.疏,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

1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离意富有仁德。会稽发生大瘟疫时,钟离意亲自照看病人;后来任堂邑县令时又同情防广,允许他离开监狱替其母亲办丧事。

B.钟离意不受脏秽。朝廷下诏将张恢贪污的财物分给大臣,钟离意分到珠宝,但他把珠宝放地上表示不接受,皇帝改用库钱赏赐给他和其余大臣。

C.钟离意敢于谏言。皇帝多次到广成苑打猎,钟离意认为这样做会荒废政务,经常挡住皇帝车马进行劝谏,皇帝每次当即回宫。

D.钟离意忠心可鉴。钟离意在遗书中向皇帝陈述太平盛世、宽以执政的道理,皇帝对他的心意既感动又伤感,下诏感叹,赐给他二十万钱。

160.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2)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生三日,遭天下大乱,弃之荆刺;数日兵解,母往视,犹尚气息,遂收养之。及长,好经学,博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

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会赦,免官。复举孝廉。

建初中,肃宗大会群臣,朗前谢恩,诏以朗纳忠先帝,拜为易长。岁余,迁济阳令,以母丧去官,百姓追思之。章和元年,上行东巡狩,过济阳,三老吏人上书陈朗前政治状。永初三年,太尉张禹荐朗为博士,征诣公车,会卒,时年八十四。

(选自《后汉书·寒朗传》)

1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

B.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

C.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竞而久系至今邪/

D.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

1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肃宗即东汉刘炟的庙号,古代的皇帝、皇后在去世后会因其生前所为,获得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庙号。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朗命运具有传奇色彩,出生三天就遭遇兵祸,被弃荆棘丛中,几天后,他母亲去探看他,他居然还活着,就继续抚养他。

B.寒朗善于调查案件,他抓住耿建等人的供词细节,弄清了忠、平冤枉耿建等人的事实,上书陈述了忠、平冤枉耿建等人的原委。

C.寒朗为了国家不畏生死,面对皇帝怒骂,他仍说出了官员处理案件时为了自保不惜关押众多无辜受牵连的人、明知案件有冤情却不敢言的事实。

D.寒朗深得民心,在济阳离任后,还被百姓怀念,皇帝出巡路过济阳时,还有三位老吏上书陈述寒朗的政绩。

1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2)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攻十日,破之。进围安邑王匡,数月未能下。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发诸将而并进大破之遂定河东。承制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斩破将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于是引军北至栒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年五十七,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有删改)

1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发诸将而并进/大破之/遂定河东。

B.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发诸将而并进/大破之/遂定河东。

C.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发诸将/而并进大破之/遂定河东。

D.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发诸将/而并进大破之/遂定河东。

16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历代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所以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B.癸亥,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在这里是纪日。

C.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除”。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6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禹聪颖好学,十三岁就能背诵《诗经》,他见到同在长安求学的光武帝,就知道其不是常人,并与其亲近交往。

B.邓禹治军严明,深得民心,他打败王匡的军队之后,百姓携老扶幼迎接他的军队,归附的人每天数以千计。

C.邓禹为人忠厚淳朴,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注重对儿子的能力教育,让他们各自掌握一门技艺。

D.邓禹德才兼备,很得皇帝的宠爱,光武帝多次赐诏赞美他,显宗即位后,准许他上朝时可以面向东站立。

1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

(2)帝嘉之,数赐书褒美。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勤字伟伯,魏郡繁阳人也。曾祖父扬,宣帝时为弘农太守。有八子,皆为二千石。赵魏间荣之,号曰“万石君”焉。兄弟形皆伟壮,唯勤祖父偃,长不满七尺,常自耻短陋,恐子孙之似也,乃为子伉娶长妻。伉生勤,长八尺三寸。八岁善计。初为太守铫期功曹,有高能称。期常从光武征伐,政事一以委勤。勤同县冯巡等举兵应光武,谋未成而为豪右焦廉等所反,勤乃率将老母、兄弟及宗亲归期,期悉以为腹心,荐于光武。初未被用,后乃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每引进,帝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厌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帝益以为能,尚书众事,皆令总录之。司徒侯霸荐前梁令阎杨。杨素有讥议,帝常嫌之,既见霸,疑其有奸,大怒,赐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以成仁邪?”使勤奉策至司徒府。勤还,陈霸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拜勤尚书仆射。职事十五年,以勤劳赐爵关内侯。迁尚书令,拜大司农。三岁迁司徒。先是三公多见罪退,帝贤勤,欲令以善自终,乃因宴见从容戒之,曰:“朱浮上不忠于君,下陵轹同列,竟以中伤至今,死生吉凶未可知,岂不惜哉!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诚。能尽忠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勤愈恭约尽忠,号称任职。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中元元年,,帝悼惜之,使者吊祠,赐东园秘器,赠赠有加。

(节选自《后汉书·冯勤传》

16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

B.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

C.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

D.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

17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祖父,爷爷的父亲。古代辈分常有:曾孙、孙子、儿子、父亲、祖父、曾祖父等。

B.豪右,指封建社会的富豪大族、世家大户,古代曾以右为尊,故称“豪右”。

C.奏,古代奏议体之一。臣属向帝王提交的用于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专用文体。

D.薨,古时对“死”的一种称呼,一般称诸侯王公之死,也可称士大夫或士之死。

17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勤得到信任。铫期随皇上征战时,把魏郡政事全部交给冯勤处理;后来又把冯勒推荐给皇上。

B.冯勤受到器重。冯勤被推荐给皇上后,马上得到皇上的器重,皇上对周围的人说冯勤是个好官。

C.冯勤富有才谋。光武帝认为冯勤有才能,把尚书省事务都让他总管,人称冯勤能胜任三公的职务。

D.冯勤功劳显著。冯勤任职十五年,因有功劳赐封为关内侯爵位,后升任尚书令等职,后又任司徒。

17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勤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厌服焉。

(2)先是三公多见罪退,帝贤勤,欲令以善自终,乃因宴见从容戒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述字子阳。父仁为河南都尉,述补清水长。仁以述年少,遣门下掾随之官。月余,椽辞归,白仁曰:“非待教者也。”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及更始立,豪杰各起其县以应汉,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入略汉中。述闻之,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虏掠暴横。述意恶之,召县中豪杰谓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刘氏久矣,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诸卿欲并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豪杰皆叩头曰:“愿效死。”述于是使人诈称汉使者自东方来,假述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乃选精兵千余人,西击成等。比至成都,众数千人,遂攻成,大破之。成将垣副杀成,以其众降。二年秋,述恃其地险众附,有自立志。于是自立为蜀王,都成都。十一年,帝[注]遣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述省书叹息,以示所亲光禄勋张隆,隆劝降。述曰:“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复言。十二年,述弟恢及子婿史兴并为大司马吴汉所破,战死。自是将帅恐惧,日夜离叛。帝必欲降之,乃下诏喻述曰:“将帅疲倦,吏士思归,不乐久相屯守,诏书手记,不可数得,不食言。”述终无降意。九月,吴汉又破斩其大司徒谢丰,汉兵遂守成都。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述及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以配岑于市桥,伪建旗帜,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选自《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注)帝:指光武帝,下同。

1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B.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C.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D.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1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印绶,指古代的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在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这里是前者的意思。

B.大司马,古代官名,职责是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C.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通俗称“圣旨”,也可称其为“懿旨”。

D.,在秦以前,指“我”“我的”,自秦始皇开始,专用做皇帝自称。如《离骚》:“朕皇考曰伯庸。”即“我的父亲叫伯庸的”。

1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述任清水县长史,跟随而来的其父属下认识到公孙述无须指导。后来太守还让公孙述兼辖五个县,他政事治理得很好。

B.宗成起兵响应汉室后,公孙述亲自带人去迎接他。后因宗成残暴抢掠,内心十分讨厌,又召集县中豪杰攻打宗成。说明他有正义感。

C.公孙述让人假称汉朝使者,授予自己管理益州的印绶,暗中又扩充军队。凭借地势险峻和百姓归附,最终称帝。证明公孙述有野心。

D.公孙述收到劝降信,决心不投降,即使弟弟公孙恢和女婿史兴都战死,部众出逃,诏书下达,他仍无投降的打算。

1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

(2)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或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攻十日,破之。进国安邑,数月未能下。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王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开进,大破之。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拜禹为大司徒。策曰: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于是引军北至枸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注]:①五教:也称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其中《尚书·舜典》中记载:“敬敷五教,在宽。”

1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B.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C.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D.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17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又称《诗经》,它与《尚书》《礼记》《春秋》《周易》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经典。

B.节,指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铜等制成。

C.大司徒,官名,周代掌管国家的土地与人民。汉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

D.食邑,是古中国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1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禹审时度势,作战进退有方。在安邑之战中,敌军全军出击时,他下令不妄动;敌军到达军营下时,他下令击鼓并进。

B.邓禹深政治,注重时局调控。在平定河东后,他积极向朝廷荐举李文任河东太守,并委任各县官吏以稳定局面。

C.邓禹德才兼备,深得百姓爱戴。听闻邓禹军队纪律严明,百姓都携老扶幼来归附,他所到之处,老人孩子都挤满了他的车下。

D.邓禹崇尚文明,做好家庭示范。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教养子孙注重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各自掌握一门技艺,他的做法可以成为后世楷模。

1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2)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建武末,上疏自陈。书奏,犹以前过不用。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

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居贫年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

1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

B.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

C.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

D.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

1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自上而下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B.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这里指国家。

C.建武,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D.即位,文中指君主登位,又叫“践极”“践祚”。

1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衍见解独到。王莽派廉丹讨伐山东,冯衍劝廉丹驻守大郡,抚励将士、招贤纳杰、寻求谋略,但是廉丹没有听从。

B.冯衍厌恶权贵。他担任狼孟长时,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

C.冯衍交友不慎。与外戚结交,皇帝惩戒外戚宾客,将他们绳之以法,罪重的判死罪、流放,其余的被贬谪。

D.冯衍追求美德。他痛惜大道衰落,感伤美德败坏,于是整理九州原野、往来五岳名山,萌生高尚脱俗的志趣,作赋自励。

1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

(2)“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见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恐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今或驱使医巫,外求方士,是不可不备。又公以后父而多通宾客,必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书奏,帝不悦,不省。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有诏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信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政事,世祖善焉。《琴道》余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有删改)

(注) 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què :诚实、谨慎。 ③谶(chèn) :指秦汉间巫师、方上端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顶兆。

18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恒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B.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恒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C.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恒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D.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枉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18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士,又称方术之士,是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求仙炼丹活动的人。

B.出,京城官员到地方任职,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地方官到京城任职为“入”。

C.肃宗,“肃”意为“整肃清明”,汉章帝的谥号,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合称“明章之治”。

D.巡狩,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义同“巡视”“视察”,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1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谭博学多才,不拘小节。他擅长写文章,喜好音律,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睿智通透,应对得法。他劝谏傅晏提防医巫、方士为害,同时遗散门客,保持廉洁谨慎;傅氏一家得以躲避灾祸。

C.桓谭不事谄媚,为人正直。他想和董贤结交,于是写信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董贤并未采纳,谭遂不往来。

D.桓谭著书立言,受到重视。他写作《新论》,议论当世的政事,世祖称好;未完成的《琴道》,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

18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钟离意字子阿。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车驾数幸广成苑,意以为从禽废政,常当车陈谏般乐游田之事,天子即时还宫。

时诏赐降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口:“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尝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出!”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赦之。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惟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会连有变异,意复上,帝虽不能用,然知其至诚。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遗言上书陈升平之世,难以急化,宜少宽假。帝感伤其意,下诏嗟叹,赐钱二十万。

(选目《后汉书·钟离意传》)

18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B.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C.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D.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19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邮,汉代郡府属吏。职掌督送邮书,并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B.显宗,帝王谥号名。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胡,古代泛称北方边地和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

D.疏,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书,也称“奏疏”。

19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离意富有仁德。会稽发生大瘟疫时,钟离意亲自照看病人;后来任堂邑县令时又同情防广,允许他离开监狱替其母亲办丧事。

B.钟离意不受赃秽。朝廷下诏将张恢贪污的财物分给大臣,钟离意分到珠宝,但他把珠宝放地上表示不接受,皇帝改用库钱赏赐给他和其他大臣。

C.钟离意敢于谏言。皇帝多次到广成苑打猎,钟离意认为这样做会荒废政务,经常挡住皇帝车马进行劝谏,皇帝每次只好当即回宫。

D.钟离意忠心可鉴。钟离意在遗书中向皇帝陈述太平盛世、宽以执政的道理,皇帝对他的心意既感动又伤感,下诏表示感叹,赐给他二十万钱。

19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2)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世祖即位,公孙述称帝于蜀。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建武四年冬,援至洛阳。见世祖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十一年,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如令羌在湟中,则为害不休,不可弃也。帝然之,于是诏武威太守,令悉还金城客民,归者三千余口。援奏为置长吏缮城郭,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遣援率中郎将马武等,将十二郡募士及驰刑四万余人征五溪。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改)

19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

B.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

C.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

D.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

19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宾客,贵族官僚所养的勇士谋臣等门客,亦指依附于世家大族的农民。文中指后者。

B.斛,一种量具,与“升、斗”同用来计量粮食的体积,三者之中“斛”的容积最小。

C.长吏,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文中指马援奏请设在金城用于安民的高级官员。

D.弛刑,即弛刑徒,指解除枷锁的刑徒。除从事各种劳役外,多被迫从军、戍边。

19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援年少有志,慷慨大方。他自小就拥有大志向,后来在陇汉间游牧的时候,显示出大丈夫气节,与人为善,尽散钱财。

B.马援理性冷静,善于识人。公孙述称帝后,隆重接待曾为同乡的马援,以示热诚友好之意,马援却认为此人不值得信任。

C.马援虑事周全,富有远见。当朝臣议论放弃金城时,马援认为金城城池牢固,土地肥沃,理应坚守不弃,得到皇帝认可。

D.马援忠贞爱国,老当益壮。武威将军刘尚攻打蛮夷失败,马援主动请兵,以老迈之躯率军出征五溪,第二年春大破贼兵。

19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

(2)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时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威,据有北道,攻破疏勒,杀其王,而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超从间道至疏勒,捕斩反者,疏勒复安。建初三年,超率疏勒、康居、于阗、拘弥兵一万人,攻占墨石城。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超发于阗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击莎车,追斩五千余级,大获其马畜财物,莎车遂降。龟兹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卒,年七十一。子雄嗣。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B.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C.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D.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19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指先辈。古代酹酒祭神,每由坐中尊长率先举酒以祭,后来就称位尊或年长者为祭酒。

B.兰台,皇室藏珍秘图书的地方;令史,官名,掌报表文书事。

C.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御乘奥车,是皇帝的高级侍从。

D.假司马,即代理司马之职;司马是官职。

19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超因为家中贫寒,年轻时曾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供养母亲。

B.班超口才好,博览群书,不以辛勤劳动为苦,早有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之志。

C.汉帝两次派遣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也不辱使命,终建不朽之功,被封为定远侯。

D.班超年老思乡,上书朝廷,皇帝被他的话所感动,于是调他回汉。

20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2)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谯玄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迭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望太守为之请。太守不忍,为请之,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卒。明年,天下平定,玄弟庆以状诣自陈。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时,亦有犍为①费贻②,不肯仕述,乃漆身为厉,阳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述破后,仕至舍浦太守。瑛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

(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

(注)①犍为:古地名,今四川乐山市附近。②费贻:人名,汉仪名士。

20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B.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C.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D.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20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名,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表示已经成人,并给自己起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

B.车,指交通工具;公车,一般是指为去京应试的人服务的皇家交通工具,文中的“公车”是指官署。

C.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大体上是每遇朝廷要举行大的活动,或王朝更替,或皇室婚丧嫁娶,或任命、降黜官员等,皇帝都要下达诏书。

D.阙,古代建筑,一般指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文中的“阙”代指朝廷大殿,人物到达的地点。“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谯玄自幼好学,厚道淳朴。汉成帝时被州里推荐到官署任职,表现优异而被提拔升职;后因直言天灾的异象不被接受,而仕途受阻。

B.谯玄通晓政务,善于理事。平帝时与各位大臣巡察地方,合理使用奖惩;在王莽夺位,国家混乱之际,能及时应变,化险为夷。

C.谯玄意志顽强,执着笃定。面对公孙述使者的劝诫,他丝毫不动摇,以先贤为榜样,宁喝毒药也不屈服,最终隐居乡间终老。

D.谯玄重视修身,特立独行。在世间战乱不止之时,依然教导后辈学习经史,为了不仕伪朝,装疯假病进行逃避,保自己的名节。

20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

(2)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铫期字次况,颍川郏人也。长八尺二寸,容貌绝异,矜严有威。父猛,为桂阳太守,卒,期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光武略地颍川,闻期志义,召署贼曹掾,从徇蓟。时王郎檄书到蓟,蓟中起兵应郎。光武趋驾出,百姓聚观,喧呼满道,遮路不得行,期骑马奋戟,瞋目大呼左右曰“跸”,众皆披靡。及至城门,门已闭,攻之得出。从击王郎将兒宏刘奉于巨鹿下期先登陷陈手杀五十余人被创中额摄帻复战遂大破之王郎灭,拜期虎牙大将军。时铜马数十万众入清阳、博平,期与诸将迎击之,连战不利,期乃更背水而战,所杀伤甚多。会光武救至,遂大破之,追至馆陶,皆降之。光武即位,封安成侯,食邑五千户。 时,更始将卓京谋欲相率反邺城。帝以期为魏郡太守,行大将军事。期发郡兵击卓京,破之,斩首六百余级。京亡入山,追斩其将校数十人,获京妻子。进击繁阳、内黄,复斩数百级,郡界清平。督盗贼李熊,邺中之豪,而熊弟陆谋欲反城迎檀乡。或以告期,期不应,告者三四,期乃召问熊。熊叩头首服,愿与老母俱就死。期曰:“为吏傥不若为贼乐者,可归与老母往就陆也。”使吏送出城。熊行求得陆,将诣邺城西门。陆不胜愧感,自杀以谢期。期嗟叹,以礼葬之,而还熊故职。于是郡中服其威信。建武五年,行幸魏郡,以期为太中大夫。从还洛阳,又拜卫尉。及在朝廷,忧国爱主,其有不得于心,必犯颜谏诤。帝尝轻与期门近出,期顿首车前曰:“臣闻古今之戒,变生不意,诚不愿陛下微行数出。”帝为之回舆而还。十年卒,帝亲临褪敛,赠以卫尉、安成侯印绶,谥曰,忠侯。

(节选自《后汉书·铫期传》)

20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击王郎将兒宏/刘奉于巨鹿下/期先登/陷阵手杀/五十余人被创中额/摄帻复战/遂大破之/

B.从击王郎将兒宏/刘奉于巨鹿下/期先登陷阵手/杀五十余人被创中额摄帻/复战/遂大破之

C.从击王郎将兒宏/刘奉于巨鹿下/期先登陷阵/手杀五十余人/被创中额/摄帻复战/遂大破之

D.从击王郎将兒宏/刘奉于巨鹿下/期先登陷阵/手杀五十余人被创/中额摄帻/复战/遂大破之

20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书,即檄文,文中指军中文书,主要用于征调、声讨、晓谕等。

B.食邑,因古代卿、大夫世代以皇帝所封赐的田邑作为食禄,故称。

C.幸,常指封建时代皇帝亲临。行幸,指皇帝出行;巡幸,指天子到各地巡视。

D.顿首,也称稽首,是古代最隆重的拜礼,也常用于书信结尾,表达敬意。

20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铫期志节闻名,深得皇帝赏识。光武帝听说他是有志向和节操之人,授予他官职;曾救光武帝于危难之中,深得重用。

B.铫期作战英勇,屡次立下战功。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血战巨鹿;为虎牙大将军时,打败了铜马军,又平定了卓京叛乱。

C.铫期以德服人,巧妙化解谋反。得知李陆想谋反,他召来其兄李熊询问,并将李熊和他母亲送出城,李陆深感惭愧,以自杀谢罪。

D.铫期谨慎周全,能防患于未然。皇帝曾微服外出,铫期以事变往往不能意料为由极力劝谏,皇帝便调转车头回去了。

20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玄后尝疾笃,自虑,以书戒子益恩曰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郑玄传》)

注:①啬夫:汉代掌管诉讼与收取赋税的人。《汉书》曰:“乡有啬夫,掌听讼收赋税。”②王父豫章君:范晔祖父范宁;

20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B.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C.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D.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2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齐田氏后,汉时外迁,以次第为氏,有第一至第八。

B.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有关传主的生平事迹。

C.秘书是指秘密书类,如宫禁藏书、谶纬图篆、机要文书等。

D.章句在于解释篇章字句,而不在阐发大义,亦泛指书籍注释。

2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玄虽曾为官,却不乐为吏。年轻时辞掉乡官俗务,常常到当地学校学习,哪怕遭到父亲极力反对,也不能阻止他外出求学。

B.郑玄人格清高,令人敬仰。颠沛流离中,以一己之品,感动贼军数万作出承诺,以一己之德惠及全县,其人其德,高山仰止。

C.郑玄虽一代大儒,结局却让人叹惜。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为避免郑玄落入曹操之手,逼玄随军,令玄客死他乡,令人叹惜。

D.郑玄面对圣文埃灭,志愿为往圣继绝学。面对纷繁芜杂的学术现状,他囊括重要典籍,网罗众家学说,删繁裁诬,为学者指明方向。

2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2)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芝,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賊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以郡主簿为兵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2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盜贼/入乱吏治。

B.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盜贼/入乱吏治。

C.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D.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2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的“字”是20岁行加冠礼时起的,“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

B.檄,即檄文,古代写在木简上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的官方文书,特指声讨的文告。

C.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迁,一般指升官,表平调或贬官在“迁”字前后加字,如转迁、迁调,迁谪、左迁。

2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孝敬母亲。他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亲人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贼寇见他是个孝子而未杀害他。

B.司马芝不徇私情。宫中的太监想托他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也很害怕他,所以就没有帮太监的忙。

C.司马芝为政有方。他担任河南尹时,抑制豪强,扶助弱者,建议君王要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明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D.司马芝品行方正。他与宾客谈论事情,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指出对方的不足,离开之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

2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之为掾,迁尚书郎。时欲广田蓄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灌,大积军粮,又通运槽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宣王善之,事皆施行。大将军司马景王新辅政,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甘露元年诏曰:“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於巴、蜀,武声扬於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二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迁征西将军,前后增邑凡六千六百户。景元三年,又破维于侯和。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於人面缚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十二月,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艾言司马文王曰:“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艾重言曰:“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徵艾。艾父子既囚,斩之。子忠与艾俱死,馀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於西域。泰始元年,晋室践祚。九年,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注)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21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B.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C.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D.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2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始”在文中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时,新君即位一般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B.食邑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C.践祚指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祚指即位登基。

D.征辟是中国汉唐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文中“辟之为掾”的“辟”即“征召”。

2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艾受人之恩,懂得回报。他年少失去了父亲,为人养小牛,同郡可做他父辈的官吏当时送给他家的很多财物,后他做了汝南太守时就去寻访报答。

B.邓艾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他认为土地虽好,但缺少水源,应当开凿河渠,大量储积粮食,撰写的《济河论》得到司马宣王的认可,建议得到实施。

C.邓艾深谙兵法,多次受赏。与姜维之战以及在平定巴蜀地区中都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封赏的食邑增加到二万户。

D.邓艾自以为是,居功自傲。进入成都后他与蜀士大夫的言谈被有识者取笑,也是后来钟会、胡烈、师纂等人告发他变乱的主要原因。

2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欲广田蓄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

(2)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橫,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豪尘禾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后乃纵遣之。畴得北归,率举宗族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

2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2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州牧,幽州的最高官员。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B.祖,出行时祭祀路神,引申为饯别送行。如《荆轲刺秦王》中的“既祖,取道”。

C.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D.三军,古代指步军、铁骑军和水军,后泛指军队,如《出师表》中的“当奖率三军”。

2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畴奉命出使,不辱使命。幽州牧刘虞想要向汉献帝表达效忠朝廷之心,田畴毛遂自荐,以私人身份前往,出边塞,走小路,最终完成使命。

B.田畴身逢乱世,拒不受官。为刘虞向朝廷表达效忠之心后,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他不肯接受,三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

C.田畴率众人山,因义复仇。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后,他因前往拜祭被抓,释放后,他率领族人和归附之人进入徐无山,发誓要为刘虞报仇。

D.田畴才能显著,助征乌丸。徐无山中,他制定有关法律和婚嫁礼仪,兴办学校;太祖北征乌丸,他献计献策,助其大获全胜,受到封赏。

2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2)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正多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教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2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B.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C.伦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D.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2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汉代推举孝悌、清廉之士的察举制与征辟相反,自下而上选拔官员。

B.士人,文中指读书人。在崇儒社会,读书人普遍把《礼记·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作为理想。

C.太祖,年号,此处当指曹操。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D.郡县,行政区划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实行郡、县两级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2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精通方药,谙熟于心。他治疗疾病,所配药汤剂并不多;且对所用药物,心中能估算出分量,不用再称量。

B.华佗医术高明,精于辨证。给病症相同的倪寻、李延治病时,他能准确辨别病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C.华佗医者仁心,主动救治。在路上偶然遇到患者,他主动前去救治,让患者饮用三升蒜泥和酸醋,治好患者。

D.华佗不畏强权,身死狱中。他为太祖治病,回家却延期不返,在郡县多次写信召而无果后,惹怒太祖,被拷问致死。

2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2)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只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客人事。盖亦嫌外懈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只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凡守九县,所在平定。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②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注)①擐(huàn):穿。②擿():挑出,揭发。③厕:侧。

2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 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B.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 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C.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 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D.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230.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B.蛮夷,在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古代居住中原地区的居民自称为“华夏”。

C.践阼,是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 男五种爵位。

2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盖志向远大,发愤图强。他胸怀壮志,勤勉苦学,逆境中奋起。后来随东吴孙氏政权南征北战,披甲上阵,立下赫赫战功。

B.黄盖治政严格,言出必行。他治理石城县,对官吏要求严格,先礼后兵,处罚有据,诛杀两位不奉公守法的掾吏,收到奇效。

C.黄盖威严刚毅,深得人心。黄盖容貌姿态威严刚毅,但善于关心照顾下属,所以每次有出兵讨伐的任务,士卒都奋勇争先。

D.黄盖有勇有谋,深谙兵事。赤壁之战时,他献策火攻,又利用苦肉计,保全了自己;武陵蛮夷叛乱时,他巧用妙计,以少胜多。

232.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

(2)诸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昼勤四体,夜诵经传。建安十六年,拜使持节。益州大姓雍闿等杀蜀所署太守正昂,与士燮相闻,求欲内附。骘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由是加拜平戎将军。时权太子登驻武昌,爱人好善,与骘书曰:“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传》曰:“爱之能勿劳乎?”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十一人。甄别行状,因上疏奖劝曰:“臣闻人君不亲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职。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方今王化未被于汉北,河、洛之滨尚有僭逆之丑。诚揽英雄拔俊任贤之时也。愿明太子重以经意。则天下幸甚。”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局天蹐地,谁不战票?自今蔽狱,都下则宜谘顾雍,武昌则陆逊、潘浚,平心专意,务在得情,骘党神明,受罪何恨?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渴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窃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一切罢省。”权亦觉悟,遂诛吕壹。骘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十上。权虽不能悉纳,然时采其言,多蒙济赖。赤乌十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七》)

2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

B.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

C.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

D.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

23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表,三国两晋时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

B.承制,古代指大臣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也称开府承制之官,此处指前者。

C.太常,我国古代朝廷掌管建邦之天地,神衹之礼等礼乐社稷宗庙礼仪等的官员。

D.负殿,指古代官吏考绩名列最下等。课其负殿,此处泛指考核官员的优劣功过。

2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步骘不怕困境,吃苦好学。他为了躲避此道混乱引发的灾难,虽然自己孑然一身,处境非常窘迫,但却坚持白天劳动,傍晚诵读经传。

B.步骘举荐贤才,用心良苦。他向孙登详细解释了贤才治国的重要作用,并从当今朝廷教化的普及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任用贤才的紧迫性。

C.步骘不惧危险,指陈时弊。他冒着自己受到责罚的危险,指陈中书吕壹等人吹毛求疵、作威作福,建议全部罢免裁撤那此编外的候补官员。

D.步骘耿直公正,深得信任。他公正评价丞相顾雍等三人的政绩,先后举荐那些屈居下位不得升迁的人。对他的建议,孙权都一一采纳。

2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

(2)但小人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一切罢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操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

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令天下蒙杰并起晋子姿才尤宜今目近郑宝者令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音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肃答然其计。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风驰鹜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

权即见肃,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注)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警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

周瑜病困,上疏曰:“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选自《三国志·吴志九》)

(注)桓文:即齐桓公、晋文公。

2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

B.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

C.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

D.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

2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字公瑾,二十四岁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B.足下,旧时交际用语,指上级称下级或同辈相称的称呼。后专用于同辈。

C.江东,又称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东晋及南朝各代的根据地所在。

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大夫之死称为“卒”,士之死称为“不禄”。

2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仗义疏财,深得人心。鲁肃家里很富裕,但他却将家中的钱财物品大量散发,用于赈济贫困,结交士人,乡里的人都很敬重他。

B.鲁肃交好周瑜,视为知已。鲁肃被周瑜看成是难得的人才,所以与他结交;周瑜病危时,鲁肃又被周瑜推荐给孙权,代替自己统率军队。

C.鲁肃深谋远虑,目光长远。鲁肃主张占据江东与群雄鼎立,将长江流域据为己有,等待机遇以号令天下等策略,得到了孙权的高度称赞。

D.鲁肃恩威并施,树大招风。他接替周瑜统率军队后,广泛施行威仪恩德,军队人马增加;也因此被张昭认为年轻疏狂,建议孙权罢免他。

2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

(2)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讫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迁。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摘之日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因众心,早图关中,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

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节选自裴松之《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

2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B.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C.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D.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24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驳,驳议,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其他有章、奏、表等。

B.建兴,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

C.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四面各有关口,故称“关中”。

D.注,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作补注。

2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云能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

B.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娶赵范的寡嫂,免受牵累;他反对刘备伐吴,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

C.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刘备就与赵云结交;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

D.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表示反对,但刘备没有听从。

2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2)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2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2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写诗抱怨,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而心怀怨恨。

2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以是知成败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允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选为舍人,徒洗马。后主袭位,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亮寻请祎为参军,允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献纳之任,允皆专之矣。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剌史,上疏以让费祎及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

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允尝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共期游宴,严驾已办,而郎中襄阳董恢诣允修敬。恢年少官微,见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许,曰:“本所以出者,欲与同好游谈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阔积,舍此之谈,就彼之宴,非所谓也。”乃命解骖,祎等罢驾不行。其守正下士,凡此类也。

延熙六年,加辅国将军。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九年,。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选自《三国志蜀书》

2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B.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C.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D.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2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称表字。《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时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的。

B.,在古代指官职调动,一般指升迁。如:“左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

C.延熙,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死亡”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死称“崩”“百岁”“千秋”等;王、公、侯、伯世爵之死称“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称“死”。

2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允为人公正无私,得到先主刘备和诸葛亮的赏识。先主死后,诸葛亮让他辅佐后主,他尽职尽责,经常劝谏后主刘禅。

B.后主刘禅想要采选美女填充后宫,董允举了古代天子的例子耐心劝谏,最终说服了后主刘禅,没有实施采选,后主对他也非常敬惧。

C.董允曾严厉斥责黄皓,黄皓因此害怕董允,不敢为非作歹;董允死后,黄皓无所忌惮,玩弄权术,把持朝政,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D.董允坚守正道、礼贤下士。他的下级官员来请教他,他立即取消与朋友约好的宴游,悉心与人交谈,态度谦虚恭敬。

2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于树下,共语白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日:“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2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B.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C.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D.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2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时汉族男子到20岁时行冠礼,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借指高官,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

C.功曹,亦称功曹史,官名,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D.侯,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统受人赞赏。司马徽和庞统交谈,对庞统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刘备会见庞统并和他长谈,庞统受到刘备的器重,与诸葛亮共事。

B.庞统足智多谋。刘备和益州牧刘璋在涪地会面时,庞统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采取了中计,并攻下了许多地方。

C.庞统耿直敢言。刘备在涪地大会将士,庞统直接指出刘备的言语错误,虽惹怒刘备,但仍然坚持原则,直言自己没错,不向刘备道歉。

D.庞统忠孝两全。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跟随刘备进军围攻雒县,被飞箭射中英年早逝,刘备悲痛惋惜。

2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2)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葛亮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2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5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卒,大夫死称做“卒”。古人对“死”的称呼有着严格的规定,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人死称“不禄”,平民百姓死称“死”,未成年的孩子死称“殇”。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2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26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117.A

118.B

119.C

120.(1)如今将士们没有谁不怀着解散的想法,还能坚守这里的原因,只是眷恋自己的妻儿老小,而依靠将军作为主帅罢了。

(2)袁绍的侦察兵截获这封信,按约定时间点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便出城交战

【分析】

1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昔为人子,今为人臣,要到日南去了。日南多瘴气,恐怕回不来了,就此永别祖先坟墓。”感情激动悲伤哭泣,拜了又拜这才离去,观看的人无不叹息。

“人子”与“人臣”对应,是一个结合紧密的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长辞”是动词,与“坟茔”是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且“慷慨悲泣”语意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8.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才能出众”错,孝廉洁指的是品行端正的人。

故选B

119.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修建宫殿”错,修建的不是“宫殿”是“营垒”。

故选C

1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所以,……的原因;顾,只是;恃,倚仗、依靠;故,缘故。

2)得分点:候,侦察兵;书,信;如期,按约定;举火,点火;遂,于是、就。

参考译文:

公孙瓒字伯珪,是辽西令支人。家中世代做郡守一类的官。公孙瓒因为生母低贱,于是就做了郡里的小吏。后来跟着涿郡卢植在缑氏山中学习,大致浏览一些书籍。被推荐为上计吏。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押送京城,依朝廷法令不许下属接近,公孙瓒便化妆换了衣服,称是服侍他的兵卒,赶车到洛阳。太守要流放到日南,公孙瓒在北芒上备下酒肉,祭祀祖先,说:“从前为人子,今为人臣,要到日南去了。日南多瘴气,恐怕回不来了,就此永别祖先坟墓。”感情激动悲伤哭泣,拜了又拜这才离去,观看的人无不叹息。上路以后,在半道被赦免。

公孙瓒回到郡里,被推荐为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曾带数十名骑兵出塞,突然遭遇鲜卑数百骑兵。公孙瓒就退到一个空堡垒中,对跟从他的人说:“今天不杀过去,就会死光的。于是自己手持两刃矛,冲出去后直奔鲜卑人,杀伤数十人,他的人也死了一半,才得以幸免。

初平四年,公孙瓒打败擒获刘虞,完全占有幽州之地,雄心更大。此前有童谣说:“燕国南面的边界,赵北面的边界,中间没有合在一起的地方大得像磨刀石,只有在这当中才可以避世。”公孙瓒自认为说的就是易这个地方,随即迁到这里。于是大量修建营垒,筑楼观数十座,临近易河,直通辽海。

建安三年,袁绍又大举进攻公孙瓒。公孙瓒派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各首领求救,而打算自己率领精锐骑兵直接出击,沿西山以切断袁绍后路。长史关靖劝谏说:“如今将士们没有谁不怀着解散的想法,还能坚守这里的原因,只是眷恋自己的妻儿老小,而依靠将军作为主人罢了。坚守日子长了,或许可以让袁绍自己退兵。如丢下这里冲出去,身后没有权威人物镇守,易京的危亡,立等可到啊。”公孙才作罢。袁绍逐渐进逼,公孙的军队日趋困难,于是后退,修筑三层营垒来加固防御。

建安四年春天,黑山贼首領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来救公孙瓒。未到以前,公孙瓒就秘密派使者带书信告诉公孙续说:“点火为号,我会从城内杀出,振神威,在那里决一死战。”袁绍的侦察兵截获这封信,按约定时间点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便出城交战。袁绍设下埋伏,公孙瓒于是大败,又退回守卫其中的小城。自己考虑一定没有全身而退的力法,点火自焚。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5 yuan 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