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字塔和尼罗河

王之栋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王之栋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38年生于北京市顺义县,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1966年外交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1968年下放到牛田洋解放军生产基地劳动锻炼,1971年分配到欧美司工作,1973年开始担任外交信使达19年之久,1992年任西藏自治区外办副主任,1996年任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


音频

正文


开罗西南郊16公里处的吉萨(GIZA),是绿洲的尽头,也是沙漠的边沿。然而,就在这里,矗立着胡夫王金字塔(Pyramidofkhu-fu)。金字塔、清真寺、尼罗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坟墓。他们认为人死可以复生。为了复生,保住灵魂,尤其保住灵魂赖以存在的躯体就十分重要。所以,每个国王从登基起,就为修好自己的坟墓下功夫。

胡夫王金字塔是几十万人工用30年时间修成的。它底部成正方形,每边长232米,高146.5米,相当于50层楼,约用230万块平均重量2吨半左右的石块砌成。

这么大的工程到底怎样竣工的,千百年来尚无定论。据说,因为金字塔多为方锥形建筑,很像中国汉字的“金”,才被我们的前人译为“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胡夫王金字塔南边没多远,是胡夫王儿子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顶部石头光滑完好;它前面不远,便是那炯炯有神的狮身人面像(Sphinx)。参观金字塔的游人通常在这里摄影留念,我们也不例外。在这里照相不是易事,一是等空当儿——如果照相的人多;二要选好角度,让父子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都进镜头。

胡夫王之子孟卡勒的继承人的金字塔最小。原因是这位继承人去世时,他的金字塔尚未完工。他的后人在赶造过程中可能偷工减料,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就难说了。 

左泽金字塔


在开罗参观金字塔,一般看这三个。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十余座,外形不尽相同。听朋友说,最古老的金字塔是左泽金字塔(Zozer),外形成阶梯状。不过,以开罗胡夫王金字塔的知名度最高,而且游人可以钻到金字塔里面观瞻。

因为很多人想进去看,就产生了一个给胡夫王金字塔换气的问题——里面空气已经几千年没有流通了,换气很有必要。究竟怎样换,专家一直没有解决的办法。

有人说金字塔设计、建造时国王室留出两个通风孔,但那是为了法老灵魂升天时用。况且,每年数百万游客中有那么多人想钻金字塔,靠两个通风孔换气显然徒劳。人们一直盼望解决这一问题。

埃及除世界第一奇迹金字塔外,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也驰名世界。这是因为,埃及国教是伊斯兰教,其信仰者达总人口92%之多。

艾资哈尔清真寺的中庭和高耸的宣礼塔,其中有一座是独特的“双尖塔”,上面有双亭双尖,是清真寺最壮观的宣礼塔。


开罗是伊斯兰世界的最大城市,有250余座清真寺。坐落在开罗旧城的艾资哈尔清真寺建于公元970年,历史悠久。它与艾资哈尔大学一起,是研究、传播伊斯兰教的权威学府,有“伊斯兰教梵蒂冈”之称。中国有数百名留学生在那里学有所成。

清真寺有高高的宣礼塔。每日凌晨和傍晚,宣礼塔高音喇叭传出《古兰经》,引导穆斯林信徒祷告。那洪亮的诵经声拖着尾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很喜欢听那声音,但是不明白内容。

我曾请一位在开罗学成阿拉伯语的好朋友在北也门萨那同声译过《古兰经》,大喇叭播出一句,他翻译一句。我听得很入神,得知那经文都是警句和祝福,对社会有益处。现在好了,听说《古兰经》在中国有了全本汉语译本。

开罗市民欢庆开斋节


每年伊斯兰的九月是“斋月”。之所以定为9月,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40岁那年的伊斯兰历9月从真主那里接受《古兰经》并开始传教。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盛事,把9月定为“斋月”。这个月宗教气氛最浓。

清晨3时许“把斋”,不吃不喝,下午5时左右“开斋”。夜晚最红火,大街小巷灯光灿烂,祈祷的人群川流不息,商店、餐馆、货摊,到处生意火爆。热闹景象直到次日“把斋”时分才静下来。

尼罗河穿开罗城而过,两岸景色宜人不说,主要是给城市增添了活力。我很愿意去尼罗河岸边,在那里,一边观赏,一边联想有关这条河的事。

游客乘船畅游尼罗河,欣赏两岸如画的风光。


埃及96%国土是沙漠。开罗年降雨量很少,几乎全是大晴天。然而,人在开罗没有干热的感觉。这内中原因主要是尼罗河自南向北穿越全城所致。尼罗河全长6671公里,流经埃及的部分属干流,水量大,对调解埃及全境气候,尤其是开罗的气候,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流经地形


不过,只有开罗这座都城得到大自然的厚爱,让尼罗河流经它的心脏,使它永葆青春的活力。尼罗河上游也流经肯尼亚、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和苏丹,但是未给它们的首都造下什么福。我只在苏丹首都喀土穆看到过尼罗河,且不在市内。尼罗河在喀土穆也不是穿城而过,没有像在开罗那样缓解当地的气候。加之,苏丹临近赤道,一年两个夏季,持续炎热,有“世界火炉”之称。

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喀土穆合流


20世纪70年代我去喀土穆时,为躲避“火炉”的折磨,只得借去郊外观看青、白尼罗河会合场景的机会,达到乘凉目的。也怪,青、白两种颜色的水合流很长距离,居然还是青白分明,中间保持分界,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堤坝隔开水流。

朋友们站在河边绿荫下,边谈笑边观赏,以青、白尼罗河相会之景作伴,倒也乐在其中:在凉风送爽、水波闪亮的另一番世界,把“火炉”带给人的闷热忘到九霄云外。

可是话说回来,总不能老待在那里啊,还得回到市内工作、吃饭、睡眠……据说现在好了,中国在苏丹的尼罗河畔开了纯净水厂,还种了大片蔬菜,不仅创造出可观的财富,也在改变着上游尼罗河边的面貌。

那青、白尼罗河汇流以后,水量剧增,流入埃及境内的阿斯旺。那里地势走低,落差加大,形成了大小瀑布。这便是所说的“尼罗河六瀑布”。

尼罗河上的命脉——阿斯旺大坝


在流经阿斯旺市的第一瀑布,埃及建起举世闻名的高坝和电站,更加受益于尼罗河。阿斯旺电站解决了埃及50%的电能,埃及的灌溉面积增加630多万亩,可说是平添了一个取之不尽的粮仓。

可是,这么一件好事,也曾有过非议:说沙漠环境的水分蒸发快,高坝湖根本积不满水,何谈发电;说尼罗河三角洲减少了河水泛滥带来的冲积土,将变成“不毛之地”,甚至说血吸虫病将在埃及蔓延。当相反的事实刚把这些人的嘴巴堵住,有人又产生新的悬念,说高坝水库巨大压力将引发地震,再次弄得人们忧心忡忡。这一担心的解除,恐怕要等待时间证明了。

那以后,我国修建长江三峡大坝时,似乎也有类似的担心。我曾怀疑,某种程度上这等担心是受了怀疑阿斯旺大坝之人的影响。好在今日已经平静,因为“高峡出平湖”了。




- END -

出处 | 《我这个外交官》 (出版于2005年8月)

作者 | 王之栋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刻意求新的总统就职典礼选举

中法通航纪实

戴高乐的最后一次宴请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金字塔和尼罗河

王之栋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