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国Telegram channel,欢迎订阅(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bit.ly/2Xg3NNF
陌上美国推特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 -1890.7.29) 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早期的作品受海牙画派的影响颇多,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和浮世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并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画风。名作有《十五朵向日葵》、《阿尔勒的卧室》、《黄房子》、《鸢尾花》和《开花的杏树》等。梵高博物馆是“荷兰风格派运动”建筑师杰里特·里特费尔德 Gerrit Rietveld (1888-1964) 设计,他非常注重几何造型和采光,利用日光透过天窗照进展厅,尽量减少室内灯光对艺术作品的影响,虽然很微小,但日积月累。梵高博物馆于1973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梵高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860余幅油画作品,梵高博物馆收藏了200余幅作品,包含梵高在荷兰时期,巴黎时期,阿尔勒时期,圣雷米时期,直至奧维尔时期的部分名作,这里的油画收藏量占梵高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还有梵高创作的500多幅素描作品,梵高与弟弟提奥生前一起收藏的550余幅日本浮世绘版画;还有影响过梵高的欧洲艺术家的作品,如蒙特切利、马奈、莫奈、修拉、劳德雷克、西涅克、毕沙罗、高更和贝纳尔等,以及受梵高作品影响的艺术家作品,如荷兰野兽派画家基斯·范·冬根和法国野兽派画家莫里斯·德·弗拉曼克等;还有梵高写给弟弟提奥和友人的书信 902封,形成了梵高博物馆的非凡收藏。
梵高的侄子文森特·威廉·梵高于1973年6月2日荣幸地陪同当时的荷兰女王朱莉安娜一起出席了梵高博物馆的落成剪彩仪式,并陪同女王一起观看了梵高的作品,他为女王当了一次梵高作品的头牌解说员,此光荣使命非文森特莫属!
梵高博物馆原设计是按每年接待六万人次,但是这个估算现在看来过于保守,随着梵高的名气如日中天,参观人数逐年猛增,原有的展览面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接待日益增长的参观者需求,于是梵高博物馆在1999年建造了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 Kisho Kurokawa 设计的椭圆形侧翼馆。
2015年,梵高博物馆决定对新侧翼馆进行扩建,加建一个透明玻璃新入口大厅,通过地下通道把两个展馆连接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接待观众的能力,这个玻璃新入口大厅的设计项目仍然由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操刀,延续了椭圆型的造型。新入口大厅把梵高博物馆主楼 (左) 与侧翼馆 (右)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堪称是美术博物馆建筑史上的完美结合,是东西方完美融合的典范,成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广场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梵高博物馆官网统计资料显示,1977年参观梵高博物馆的观众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02年观众数突破150万人次,2016年创纪录地突破200万人次。梵高的大部分作品之所以能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与梵高的弟媳乔安娜·梵高-邦格Johanna van Gogh-Bonger (1862-1925) 和侄子文森特一直妥善保管分不开的。是他们母子俩成就了这座梵高博物馆!让梵高作品得以在博物馆里永久地保藏和展览,我们后人才有幸能在梵高博物馆近距离欣赏梵高的杰作,真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梵高家谱之一:梵高的父母亲、弟弟提奥和弟媳乔安娜。这幅画描绘了一家人在结束了一天辛苦劳作后,围坐在低矮屋顶的房间里吃饭的场景。那盏昏暗的吊灯挂在简陋的梁上,映照出画面上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以及饱经风霜的农民脸,右边的女主人正在给一家人冲咖啡,就是这双在农田地里干活的手此时拿起盘子里的土豆充饥,梵高从农民丑陋的面容发现了人的尊严和美。梵高画了近40幅农民的头像习作,终于成功地以这幅《吃土豆的人》 作品展示了真实的荷兰农民形象,这是梵高创作的第一幅成名之作。梵高于1886年移居法国巴黎投靠在巴黎古皮儿画廊当经理的弟弟提奥。由于囊中羞涩,请不起模特,可能巴黎的模特儿还看不起这个刚从荷兰来的乡巴佬,所以他只好以自画像伺候,这就是为什么梵高会有许多自画像的缘由。梵高一直向往建立一个南方艺术家画室,供志趣相投的画家一起创作与交流,他在黄房子的右侧租了一栋楼,有4个房间,邀请已经在巴黎艺术界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入住黄房子一起合作绘画。在阳光照射下的黄房子与湛蓝色的天空相得益彰,立体感很强,黄房子左侧为一家杂货店。可惜黄房子在二战时被炸毁,不然世界上又将多一个梵高故居。梵高与房东签订了一年的合同,搬入了黄房子,他选择了式样普通的松木家具。床边的墙上挂着他的作品:比利时诗人布赫的肖像和军人米列耶的肖像;通过那扇虚掩的窗户,梵高看到了最美的艳阳,梵高是这样描绘卧室的:"这幅画要由色彩来当家……就是说要通过色彩,表现出休息或睡眠的氛围。"空荡荡的卧室表明了他的孤独和希望有人陪伴的愿望,家具都是成双成对,梵高一生漂泊,多么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啊!梵高创作的这幅《高更的扶手椅》,显示了他对高更的尊重,梵高自己用的是简单的木椅子。梵高和高更在阿尔勒一起绘画及交流创作体会。他们对艺术的观点不同,在与高更发生争论后的一个夜晚,长期的心理压抑,导致梵高的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用剃须刀自残了左耳,之后梵高被送进阿尔勒医院治疗,高更便离开了阿尔勒返回巴黎,人走椅空。为了欢迎高更的到来,梵高专门画了 "向日葵"系列的油画,用来装饰高更的卧室。他满怀激情地绘画,犹如一个马赛人乘热喝着浓味的普鲁旺斯新鲜鱼汤那样,因为向日葵很快就会枯萎,所以他必须快速作画。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花瓣,像闪烁着熊熊火焰,那样艳丽华美,那样优雅细腻,色彩单纯而强烈,粗厚有力的旋转笔触富有运动感。荷兰梵高美术馆收藏的黄色背景《十五朵向日葵》是复作,这幅《十五朵向日葵》的原作馆藏在伦敦国家美术馆。
这幅《鸢尾花》是梵高在离开法国南部圣雷米小镇的圣保罗精神病院之前所创作的最后一幅静物画。画面中灿烂的蓝紫色鸢尾花十分抢眼,它的花形犹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藏青色的鸢尾花束在鲜丽的柠檬黄背景下显得栩栩如生,与放置花瓶的台面,形成了对比,梵高偏爱黄色,他在这幅油画大背景中使用了厚重的颜料,画布要等一个多月才能干透!1890年的春天,梵高得知他最亲近的弟弟提奥和弟媳乔安娜生了一个儿子,并以梵高的名字文森特命名,非常开心,于是他画了这幅象征新生命诞生的杏花,作为贺礼送给自己的侄儿。杏花是春天里最早开花的果树,《开花的杏树》象征着新生命。与梵高一贯奔放的画风不太相同的是,这次他舍弃浓烈炙热的色彩,改用宁静的蓝色为主色调,也没有采用厚涂的笔触,画风偏向日本浮世绘版画,传递给人一种内敛而幽静之感。梵高在作品中描绘了法国奥维尔的一片麦田。大片金黄色的麦子被风吹得弯下了腰,一群乌鸦在麦田上飞翔,深蓝色的天空乌云密布,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麦田在乌云的倾压下,有种恐惧感,预示着灾难的风暴即将来临。三条道路伸往三个方向,道路的尽头是一片迷茫与阴森,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祥的预兆,或许可以理解为梵高在奥维尔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内心孤独与绝望。这幅《缠绕的树根》是梵高艺术生涯中最后一幅作品。梵高就是在1890年7月27日下午画完这幅作品后,往自己胸部开枪受重伤,并于29日临晨在奥维尔逝世,享年37岁。据荷兰媒体报道,在梵高去世130年之际,他生前的最后一幅画作《缠绕的树根》的创作地点,通过在一张老明信片中得到了确认。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馆长Emilie Gordenker和梵高弟弟提奥的曾孙Willem Van Gogh于2020年7月27日专程赴法国奥维尔出席了仪式,正式确认了这一遗址。从梵高所画的光线表明,这幅《缠绕的树根》画作是在下午结束时画的,它提供了更多和梵高自杀有关的信息。都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版画艺术家奥山儀八郎Okuyama Gihachiro(1907-1981)看到梵高在上世纪临摹了日本前辈浮世绘大师的画作,对梵高诠释浮世绘艺术敬佩有加。奥山儀八朗于1953年也勇敢地把梵高于1887年创作的油画《唐吉老爹肖像》翻译成日本的版画,他没有对梵高的原画作任何改变,非常中规中矩。唯一有创意的是他把自己的名字“儀八郎”植入了画面的左下角。
时隔66年,梵高在天之灵看到自己的《唐吉老爹肖像》油画被翻译成日本版画一定感慨万千吧!
《圣保罗医院后面的麦田收割者》1889
荷兰的美术教育从娃娃抓起
讲解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介绍梵高的《卡米耶·鲁林肖像》千里迢迢来一次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也不容易,热情的观众都希望在手机里保留几张梵高名作的照片。
据记载,梵高生前卖出的一幅作品《红色葡萄园》,当时以400法郎的价格成交,此画现收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在艺术史上,像梵高那样得到世人如此崇敬和热爱的艺术家为数不多。梵高在世时,从未感受过被崇敬和被热爱的滋味,他一直生活在孤独和被人鄙视的环境之中,所以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遗言是:" 痛苦便是人生。" 梵高不仅以他的绘画艺术而闻名,而且还是一位热情洋溢的书信作家。他阅读了大量的法国小说和美国小说,他书信里的文笔相当流畅,而且不失幽默。1987年3月10日,日本安田火灾和海事保险公司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3970万美元的天价拍得梵高的《十五朵向日葵》,这幅作品一时成了有史以来最贵的向日葵油画作品,震惊了全世界!日本人在推广梵高的艺术作品上绝对是有诚意的。《向日葵》从此确立了梵高在世界艺术界大师级的地位。
自3月中旬由于新冠疫情COVID-19暂停开放的荷兰梵高博物馆已于2020年6月1日重新开放,梵高的曾侄孙威廉·梵高亲自在梵高博物馆门口欢迎前来参观的第一批观众们。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梵高迷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走进这个永远充满魅力的艺术世界。虽然梵高短暂的生命之旅过早的结束了,但是他的艺术之旅却从未停止过,而且这一旅程将一直继续下去,永不止步。
最后借用这首《文森特》的歌曲作为尾声吧,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人们总能听到这首歌,它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放着,不离不弃地陪伴着孤独的梵高和他不朽的艺术画作,令人动容。
这首歌是美国著名民谣歌手唐·麦克兰 Don Mclean于1970年为纪念梵高而作,流畅的旋律,唯美的歌词,抒情的歌喉,重現了梵高十年艺术道路上的孤独。无名的墙上挂着无框的自画像,听起来让人感到心酸,禁不住热泪盈眶,这首歌感动了世界上热爱生活、永不言弃、心存希望的善良人们!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Email:hiusnews@gmail.com
【陌上美国】电报频道: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推特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Telegram加群(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bit.ly/35Jtpak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