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 王笑京:《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及部署》
报告:
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及部署
报告人:王笑京
专家简介: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东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一系列国家智能交通重大工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特等奖,2012年在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获“世界智能交通杰出成就奖”。
以下为王笑京的演讲实录(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整理,未经本人审核,有删减)
首先感谢中国公路学会,也感谢中咨集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和大家交流有关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及部署,刚才孙宏总介绍的时候也提了我们行业的困惑,包括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词——智慧交通,翻译是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按照中华大辞典上的翻译是智能交通,所以大家不要为名词困惑,要看实质。
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内容有这么几个,今天谈论技术发展,我们感觉应该围绕需求和短板,综合及平衡是智慧交通发展的主流趋势。大家现在老说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最后我谈一谈如何部署我们的一些智能交通项目。
首先说说今天的需求,大家注意从今年五一的出行和旅游来看,这个数据是网上公布的,时间的关系我们不用细说,我们有几个点要关注,第一是短时交通需求带来巨大的矛盾。第二个是供需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我们国家的特点是人多、需求大,交通出行执法尺度,旅游配套设施,是舆情关注的焦点。大家知道虽然我们的高速公路现在是世界第一,即便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我们的拥堵比2019年还多,特别是5月1日这一天。这不是我们交通行业自己说,是大数据采集来的。这种情况用智能交通能解决吗?用车路协同能解决吗?用自动驾驶能解决吗?这个疑问需要我们大家要去探讨。
我们国家真正的交通现状是什么呢?我们不能仅仅靠自己的宣传,我们要有客观的标准和社会的共识。那么我们用世界智能经济论坛交通和旅游竞争力报告,这个报告稍微早一些,是2017年发布的,用不同的指标去衡量我们国家交通运输的时候,其中涉及到我们交通的就是地面和港口的交通设施以及航空基础设施是短板。我们今天不能沾沾自喜,我们是一个巨大的国家,我们有14亿人口,我们西部地区,我们普通公路,我们旅游公路,我们基础设施其实并不是很完善。我们不能仅仅看到高速公路。
同时我们注意到去年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讨论“十四五”规划的时候,特别提出来了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而今年的创新大会、院士大会上,总书记仍然强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看一看“十四五”规划,今年人大通过了关于我们交通的建设,大家仔细看这个规划,现代化基础设施其中就提到了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没有智慧交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提到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改造。加强交通强国建设,所有的任务全部是建设。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短板在这里!给我们今天搞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提了疑问,我们今天谈到的东西全部都放入在数字中国这一阶段。大家注意这里面把我们列在数字化场景应用,你还不是建设。总书记曾经说过交通运输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后代要办的事情我们都办了。当然还有我们的城镇化建设,但是这里面特别强调城市交通、公共交通,这是我们国家国情决定的其实这侧面的回答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自动驾驶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我们综上所述,“十四五”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交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是我个人的理解,看文件我体会到的,即统筹发展、融合发展以及布局和供给的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而不是用一两个新名词搞创新。高质量发展实现的重点是什么?按照国家的规划,安全、数字化、设施智能化以及支持未来技术。绿色发展结构和能源要双管齐下,因为我们有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问题,这是总书记特别强调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国家规划的制定,给我们智慧交通、智能交通提出了方向,我们要按照需求和问题发展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而不是围绕名词。
首先我认为第一个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书记提过多次,这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尝试建立新型的交通治理结构。有人对交通提不提治理结构有说法,有些领导同志说不能这么提,对我们院校和科研院所来说,要按照交通的规律和特点研究新的控制概念、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在数字化环境条件下改变利益相关方的博弈方式,加大出行者在出行控制中的作用,转移创新评价的目标和指标。今天的滴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它的评价指标变了,不是交通原来的评价指标,借鉴网约车和外卖配送的经验转变体验模式。我们现在的社会对我们交通不满意,因为你的体验方式不对,为什么人家对滴滴满意,为什么对配送满意?我们交通管理和服务要嵌入社会治理结构中,我们面临数字中国,这个我们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后面是我原来谈过的,包括提高交通的组织化、自动化程度,提供出行的便利性(特别是显性的便利性)、提高交通运输、出行的可靠性,提高交通的安全性,还有一个我们国内解读的不多,要提高交通系统的弹性和经济性。
第二个我认为综合平衡是我们要考虑的,我这里给大家看一个综合智能交通发展的历史途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交通领域当中。我们今天关注的自动驾驶,其实在我们国家开展的也比较早,不是百度说的2015年、2014年才开始,清华仪器包括公路研究院2000年就开始了,它仅仅是一个方向,仅仅是一个探索的领域。真正能够使用的,大家可以看我们那些东西,现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到巨大的作用,那么我这里用一幅画把我们今天大家日常在用的智能交通系统都列出来。我们熟悉的智能交通、车载导航、网上购票,其中重要的就是智能物流,这是我们国家规划当中特别强调,去年800亿件快递包裹靠什么支撑,没有完善的智能物流是不行的,这个东西我们是世界水平,包括京东,包括顺丰都是世界水平。
智能交通在“十三五”期间众多的发展中最吸引眼球的,我认为就是两件事情:一是交通运输部重点抓的也是国家重点抓的,就是我们撤站。这件事情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我们已经建立了在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用户最多的单一体系、单一标准的不停车收费系统。二是我们建立了26000多个门架,这个门架给我们未来交通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的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而且这个基站我们在论证的时候,两次论证我都参加了预论证和最终论证。在那个(论证)上面我们提出观点,门架是作为基础设施来安排的,它的供电、通信除了完成今天的不停车收费以外,还可以完成很多任务,这些是增值的资产。以后我们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增值的和保值的资产建设,那些贬值的东西我们留给市场去做。现在我们路网中心正在考虑它的增值应用,在公路局的安排下,公路研究院也在制定相关的标准。
第三个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自动驾驶或者智能汽车。大家用这张图可以看,现在的试验厂遍布全国,有些地级市也在搞,而且我去了几个县级单位也在搞。但是对我们国家来讲,(自动驾驶)是世界上来说现在是最热的一个国家。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安全考虑的非常谨慎,他们在路上做了上千万公里的实验,都是在没有人的路上做。美国的国会把安全问题说的非常严谨,我作为旁听参加过他们的听证会,现在对安全问题基本上无解。而且现在美国ICE最新发布的观点,把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分开,所谓二级以前的根本不是自动驾驶。不要说我们中国已经装了百分之多少车,L2级美国明确了,那个就是辅助驾驶跟自动驾驶一点关系没有,自动驾驶要四级以上,四级的商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
我们看看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相关领域的动态,最想说,部分前沿领域技术,长期不能商用,包括我们今天说的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这个展示期在国际上已经超过了十年,其中很多我都参加过他们的展示。近一年来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国际上的学术交流通过各种方式并没有停。比如今年4月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第17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关注的焦点是平衡的、是综合的涉及交通运输各个方面。这个会开了四天,去年10月份美国举办了ITS的虚拟大会,大家可以看所关注的领域都在这里面。去年他们还开了一次欧洲的智能交通大会,这个欧洲智能交通大会,会议组织者提出的要点在这里面,我们特别要关注他们最后的总结,提出交通的弹性问题,这个作为智能交通特别强调。特别强调数字孪生条件下,如何进行数字建设呢,这是现实问题。第二基于数字化和协同化的出行,我们说的绿色出行也在里面,特别提到了未来出行。这个未来出行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在欧洲很难让大家放弃小型车,因为疫情以来大家从公共交通翻回小汽车。这个模式怎么转变呢?以及由于疫情的影响,使得我们整个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值得我们国家关注,因为我们搞信息技术的,其实交通的社会模型,数字化增长的模型以及相应的监管方案都发生变化了。这给我们智能交通发展提出新的问题,前面为什么说治理结构的问题我们要考虑,这是现实的问题,比自动驾驶来的快,而且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是用得上的。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注重绿色通行可持续发展,而且这里面要求与智能化融合发展。我们特别注意联合国2016年就发了一个报告,关于可持续的交通。大家注意去年欧盟发布有关智能交通的战略,把可持续和智能交通放在一起,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考虑协同发展的问题。绿色问题必须放在其中,我们国家也做了相应的研究,这里面提出三个要点:可持续、智能,有弹性。智能交通实现无缝、安全、高效,弹性交通要保证包容性和连通性,这三者如何有效的衔接,在这份报告里面只提出了问题,没有提出解决方案。这个东西需要我们考虑。
我们今天要告诉大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仍然是发达国家交通的重点,而不是智慧交通是重点。我们老说交通发展到这没有办法继续发展了,基础设施要缩减了,要发展智慧交通了。其实这话有一定的毛病,不能说都不对,交通管理仍然是重点。我们用了两张图这是欧洲所有的科技项目的总结汇总,19年公布的。排第一位是路网和交通管理,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甚至更后面才是自动驾驶。今天关注的车路协同、自动化交通是排在最后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排呢?这里顺便说一个,美国现在要搞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交通安全等等,当然这个要国会通过。
最后简单说一下,要部署高效实用的智能交通系统。这里面的观点不一定对,提供大家讨论。第一个实用性存在的问题,这种项目要慎重。我们以车路协同为例,国内外的车路协同,包括车车交互、车路交互。这个概念是2003、2004年提出的,美国宣布搞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也在场,在西班牙开第10届智能交通大会的时候由美国宣布的。这个一系列的实验基本我都参加了,包括在美国,在日本的我都去看过。国际上做了这么多实验,花了大量钱,只有日本的ETC2.0现在销售了500、600万,其它全是零销售。给我们提一个问题,其实国内的科技界也在做这件事情,2011年这个立项我参加了科技部的立项,但是至今成果没有转化。没有任何应用,没有任何成果,报奖报了很多,但是没有应用,其实是刚需提的不清楚。我们今天的高德也好,百度导航也好,把我们原来提出的刚需95%覆盖了。你还要建系统,当前的困境你没有办法只找应用,经济上不够,成本效应不行,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不要掉进同一个坑里我们中国的5G领先世界,为什么走美国、欧洲人失败的道路呢,仿造他们接着往下走?这个问题要提出来,给我们科技界、工程界提出来。其实国外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日本,我们大家要注意关注日本,他们对车路协同效果的评估是用真实环境数据支持的。真实运行条件下其实就是考核你制动时间和踩刹车的次数有没有变,他们之所以投资愿意干,因为这个数据变了,事故率降低了。真实条件下,事故率是下降了。我们现在没有一个数据,我们都是场景。特别是在试验厂中做场景,这是基本没有用。同时高速公路建设现在有一个问题,内卷。内卷这个词是农业提出来的,生产要素的不断的加入、效益不增加,现在变得我们就业、高校学生都用这个词,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我们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建设特别是监控也是内卷。我们用一幅历史上的图片,这是美国的,进步最快的是80年代末到2000年前后,这是效果变化最明显的,原来看不见,能看见了,用不上的能用上了。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特别是视频系统,不断的加入,对我们高速公路改进大吗?我们出行者无感,效益并不突出。你就是一米加上一个摄像机,也没有用!我前面说的需求问题,供给矛盾问题。
从需求侧推动交通智能化建设,是我们提出的问题,我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交通运输部去年组织智能交通联盟和公路院做了运营车辆智能化的路线图,最重要的是从需求侧提出来。我们到底对智能驾驶提出什么要求?我们到底要一个什么东西?要拿它改善什么东西?要你这个车干什么?而不是你给我什么,用什么。
小结一下,智能交通的发展需要遵循需求引导、问题引导,“十四五”规划为下一阶段智能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家看这个文件,仔细研究。要认真分析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动向和经验,以有用和有效益为导向,发展中国的智能交通产业,在实施路径和项目选择上要破除模仿和抄袭,根据需求和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的部署有关的建设内容。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谢谢大家。
▶李小鹏 | 《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员风采 | 创新赋能,智慧引领——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诚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jgxx@chts.cn
如需开白可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欢迎关注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
与信息化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