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如何信谣传谣的

阿司匹林42195 阿司匹林42195米 2020-08-25
来自专辑
新冠疫情 | 管中窥豹

作为谣言粉碎机的我,在新冠肺炎的大浪中湿了脚,接连转发了两个谣言。


第一个是1月30号世卫开会那天,我转发了一个假消息,后来发现是尼日利亚网站的假新闻。




反思一下我为什么信谣传谣了?


首先,谣言刚好契合我的内心想法。


听朋友说如果中国被列入疫区经济会倒退,所以我的内心有了倾向。看到顺眼的内容,就一拍即合、立刻转发。


其次,是虚荣,想抢先和朋友们汇报最新消息。


微信很容易让人有指点江山、激扬朋友圈的紧迫感,不是吗?


第二个谣言说美国撤侨飞机先飞到无锡送抗灾物资。



我被“美国先送抗灾物资”的故事感动了,不由得要转发一下正能量。


这次的新冠肺炎不仅是世界上一场前所未有的的大疫情,也是谣言滋生疯长的“信息疫情” -- 信息过载、真假难辨。


最近看到好多不实信息,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中文世界里的信息疫情吧。



第一类,翻译成中文后摇身一变


一个例子:


其实原文是为“医护人员”提供口罩,不知道怎么就改得很合乎中国人的想法了。


再一个例子:


其实图里的英文写得很明确啊!去世的是意大利Varese省的医协主席,而不是“意大利卫生部长”。这个省占总意大利人口的1.3%。


看来,以后要:

1,用微信自带的翻译功能,翻译图片上的外文。

2,尽量读源信息,少看二手货。


还有一点,凡是不写具体日期而只说“今天”的,大多可疑,因为每天都是“今天”。



二,不实信息让读者不再信任


比如:


查了一下,这个人不是医生,而是医生助理。


这个公众号,下次可能不敢再打开。人生已经很艰难了,没力气一条一条地分析真伪。


又比如,有个录像开头特意被人截短了,一闪而过,来不及看到标题。文字介绍是:


油管(YouTube)上有,原来是英国伯明翰大学拍的。



难怪画面质量那么差,日期是十年前的。



以前写过那些视频的真相,做个福尔摩斯挺好玩的。



第三类,不是谣言,但可能有误导


一个名人:


Eric ding(丁亮)其实是营养学博士,在哈佛做“访问学者”。



今年1月20号之前他的推特没什么人看。


那天他看到一篇(未被同行评审)的文章里有个惊人的数据后,发了一条推:“我的妈呀!新冠病毒的R0是3.8!!! 热核级别的全球大流行”。



这条推立刻火了!被转几千次,吸粉无数,丁亮成了网红“哈佛流行病学家”。


其实,文章作者已经把R0改成2.5了,丁亮现在已经删了那条让他成名的推。


《大西洋月刊》专门报道了丁亮是如何误导新冠信息的。



有文章写他暗示病毒是人造的,(事实请看批驳新冠起源的六个错误假说)。


一个女博士:


中文文章都只翻译原文的一部分,原文的中心思想是联邦政府的严格条文在面对重大事件不够灵活,不知怎么就变成受打压的吹哨人了。


事实是,女博士说“新冠病毒早已在美国立足”,是指发现前两例病人之间的几周(1/19-2/25)之中。


原文结尾是女博士认识到那些条例存在是有道理的,不能随便给病人做测试。



第四类,不要轻信微信里的“专家”



“像乙肝”不可能是医生说的,已辟谣


斯坦福医院怎么会那么民科?肯定是编的。



文章说是詹姆士医生的防疫新冠建议,其实他年近八旬,早就退休不行医了。


老爷爷的有些建议和医学共识背道而驰,比如推荐吃一种咽含片,比如推荐戴口罩囤口罩。


让老爷爷来指导防疫新冠,好比因为他年轻时玩过计算器,现在来指导我们用电脑一样。


事实是,老爷爷后悔给了建议,并承认:并没有证据咽含片能抑制新冠病毒复制、或保护病毒感染。



美国医生团体居然也转了老爷爷的“预防措施”。


网上还有加拿大一位公卫人士误以为“美国CDC掩藏数据”(事实美国CDC没有停止公布确诊人数)。看来上当的不止我一个人,立刻心情好多了。


为了避免被误导,专业网站上的信息是最靠谱、最可信任的来源虽然最近批过CDC(美国没有做好功课!


事实是,我们一边在社交网络上如饥似渴地寻找信息,一边对这些网站上的大量资料视而不见


同时,也要选择可信的自媒体,比如疫情之下,医生最推荐的公众号


最后,对于这个说法,推荐一篇辟谣文章(发炎人怎能跑火车):



总之,对非正规来源的信息要慎之又慎。人性的共同弱点是,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很容易相信,会忽视明显的漏洞,甚至视而不见。


请大家吸取我的教训,转发需谨慎。


因为有人说,思想就像内裤,不宜轻易露出来。


小孩送来的照片,去年啪地打开苹果耳机是时髦,今年啪地打开洗手液最时髦。



如果文章有用,请点击右下角“再看”,再扔几个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