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国「第一流量池」
| 零 湖南“五行”|
|明代《岳阳楼图》|
图|安正文作/上海博物馆 藏
滔滔北去的湘江,以及江畔的岳麓书院,江心的橘子洲;
还有,近代历史上一长串的风云人物,麻辣鲜香的湘菜美食,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秘境......等等等等。
那么,如果给湖南画一张肖像,该怎么去描绘呢?或者说,在全国各省之中,湖南有什么鲜明独特的气质?
祖先用 “五行”概括世间万物属性。比如,某地某人的一种属性有缺陷,就说“五行缺X”。如果用金、木、水、火、土来形容,湖南更偏向哪一种呢?
湖南不缺“水”:
她拥有曾是全国第一大淡水湖,现为第二大淡水湖的洞庭湖。
以这个大湖为枢纽,湖南形成了发达的水系,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除了发达的河湖水系,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让湖南拥有丰沛的降水量,年均降水量超过1400毫米。地表水,加上地下水,湖南的年均水资源总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六。
|洞庭湖与周边城市|
制图|©海右/大地理馆
湖南不缺“土”:
她的面积约21.2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十,相当于13个北京的大小。这片广袤的陆地上,耕地面积414.88万公顷、林地1221.03万公顷、草地47.48万公顷。肥沃的土地,让她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富饶之地。
|湖水-稻田-村落,洞庭湖平原典型景观|
图|baicaiht/图虫创意
湖南不缺“金”:
湖南的地下,尤其是东、南、西部丘陵山区之中埋藏着矿产宝藏,尤其是金属矿产。2021年,湖南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11种,其中金属矿产有39种。我们通过初中地理课知道,包括湖南在内的东南丘陵,是我国金属矿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冷水江的锑、水口山的铅锌名扬海内外。
|长沙湘江欢乐城,废弃矿坑改造的游乐园|
制图|©海右/大地理馆
湖南不缺“木”:
山峦起伏,气候暖湿,是草木生长的好舞台。湖南森林覆盖率接近60%,拥有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截至2021年,拥有林地1298.6万公顷,活立木储蓄量达6.18亿立方米。
|凤凰古城沱江两岸,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图|旅行摄影杨小蟹/图虫创意
那么,最后一个属性,“火”呢?
金木水土,这四种属性,很容易在自然界找到形象的载体,但“火”却很抽象。在大地理馆看来,恰恰是“火”,最能体现湖南的气质和性格。
通过长期观察、探索,地理菌发现:湖南的山河地貌、历史文化、人文物产,都能概括为一个字——火。红火的山河,火热的气候,火辣的食物,火爆的人气,热火朝天的综艺,如火如荼的经济,把“火”的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烟火夜色,大长沙美食城寨|
图|林山山/图虫创意
那么,湖南的“火”,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 壹 “凹”形舞台 |
拿起一张中国地图,我们可以这样找到湖南:
在北纬24度至30度、东经108度至114度之间,坐落着一块形似男人头部的区域,尤其是鼻子,栩栩如生:这就是湖南区域的基本轮廓。
北侧,也就是头顶,与湖北相邻,东侧,也就是脑勺,与江西相邻,西侧,也就是面部,与重庆、贵州相接,南部,也就是脖子,与广西、广东相邻。
再拿起一张带地形的湖南地图,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壮观的立体画卷。要是有机会在高空俯瞰,你会发现人头状的湖南,是一个不规则的“凹”字:三面合围,一面开口。
三面是山。西面,武陵山、雪峰山,像两道平行的屏风,守住了西门;南面,阳明山,以及南岭山脉的组成部分越城岭、都庞岭、九嶷山、骑田岭、大庾岭等,也几乎平行而立,给湖南的南部建了一道长城;东面,幕阜山、连云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岭组成了罗霄山脉,把湖南跟江西隔开。
这些山岭仿佛列队的士兵,走向整齐划一,呈南西—北东走向。群山列队,他们之间的空当成了河流发育的温床。受制于山脉的挟持,河流的方向也几乎是从西南方发源,齐刷刷地走向东北,其中4条最大的动脉是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它们从山中走出,进入低洼的洞庭湖平原,造就了八百里洞庭的浩渺。接纳四水的洞庭湖,又源源不断地将水流导向长江,汇入东海。
洞庭湖流域,几乎覆盖了整个湖南,以及湖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的部分区域,占整个长江流域的近15%,贡献了长江地表水资源的1/5。
湖南所有河流之中,湘江长度第二(次于沅江)、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由于它流经并孕育了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当仁不让地成为湖南的象征。湖南省的简称“湘”、代称“三湘”,由此而来。湘江上游有重要支流潇水,两江交汇,诞生了著名“潇湘”之景。江水,加上周边的山色,云遮雾绕,意境幽深,成就了传世的《潇湘图》山水画。
三面环山,北有大门,守门员是赫赫有名的长江,进门还有一个大池塘,就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跨越湖北湖南的云梦泽,水面退去,给多山的两湖,分别留下了一方沃土,这就是分居长江两岸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其中,洞庭湖平原占湖南12%的面积,却产出了湖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粮食。
这就是湖南的肖像:三面环山,北有大门,守门员是赫赫有名的长江,进门还有一个大池塘洞庭湖,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凹”。所以,洞庭湖平原,其实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从这里向内走去,湖南的西部、中部、南部,还有很多小的盆地、河谷,大部分的城市、村镇,就坐落其中。
根据地面起伏和形成过程,地理学家把整个湖南分成了六个地貌区。(注意:这里的湘西北、湘西、湘北、湘东、湘中、湘南,是地貌学家的命名,跟平时所说的行政区范围并不一致)
三面群山环绕,一面江湖守门,内部又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相互交织。正是这样的环境,催生了一个火热、火辣、火红、火爆的湖南。
| 贰 万物皆“火” |
气候,很火。
长沙,著名的火炉城市。如果把视野扩大,就会发现,整个湖南就是一个超大的火炉,内部又嵌套着更多小号的火炉。
首先,湖南所在,本就位于南方腹地,加上“凹”出的封闭地形,可以把南岭以北、长江以南的热流闷在罐子里。
其次,湖南山地多,平原少,平坦的洞庭湖平原,低洼易涝。大多数城市,不在山上,也不在低洼处,而是在山间的河谷或盆地里。如此选址,几乎让每一个城市都变成了半封闭的火炉。
湖南的很多城市,其实比长沙还要热,但长沙作为代表,被选为了火炉。
山河,很火。
如果有飞鸟的翅膀和眼睛,从高空俯瞰,湖南的颜色一定是绿的:青山、碧水、草木。但是,青绿只是外表,更深处的底色,是热烈的红。
山,是红的。在湖南,有山的地方,就有红色的岩石。
湖南有三张响亮的山地名片,张家界武陵源、南岳衡山、长沙岳麓山。但是,它们只是冰山一角。按照地貌学家的定义,山地在湖南的比例超过1/2,如果加上丘陵,则可以占到8成以上。层峦叠嶂的山地之中,最耀眼的是丹霞地貌,正所谓“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世界遗产“中国丹霞”之湖南艮山|
图|芒之吃吃菠萝慕斯/图虫创意
湘南的艮山,与广东丹霞山等一起组成了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丹霞家族。包括艮山在内,湖南有120多处丹霞地貌遍布全省各个角落。艮山丹霞,属于红砂岩家族。而湘西古丈县的红石林,则是喀斯特家族的另类(大多数喀斯特,也就是岩溶地貌,多是灰白色)。
|郴州高崎岭,碧水丹崖|
图|Martin_T/图虫创意
土,也是红的。
岩石之外的陆地是土壤的世界。按照土壤学的分类,湖南主要有两大类,红壤和黄壤,其中红壤是主要类型,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文化,很火。
从先秦开始,华夏文明就分出了两派,北方的中原文化,尚土、尊龙,南方的楚文化,尚火、尊凤。楚国的都城多在长江以北,经过跟中原互动、融合,火气不再那么热烈。而位于楚地南境的湖南,则把火的底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湖南的最高峰,酃峰,原本叫炎陵峰,因传说当地是南方炎帝文化发祥地而得名。炎,火上加火。
|南岳与湘江,山水相依|
制图|©海右/大地理馆
南岳衡山,虽然不以红色岩石著称,但它最高峰叫“祝融峰”。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南方主火,南岳在方位上,对应五行中的火。
器物,很火。
汉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的主色调,是火红色:漆器的红,丝绸的红,壁画的红,砖瓦的红。这些器物重见天日的那一刻,考古人员眼中,一定会感到红色带来的视觉冲击。
|马王堆的文物,像火一样红|
图|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的陶瓷,又红又火。
在景德镇瓷器登上历史舞台的几百年前,长沙铜官镇的窑火,已经在影响世界。1998年,德国人蒂尔曼·沃特法,在印尼苏门答腊海域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唐代阿拉伯商船“黑石号”,有6万多件文物陶瓷,其中56000多件产自长沙铜官窑。
铜官窑之前,还有岳阳附近的岳州窑,之后有衡阳附近的衡阳窑,益阳附近的益阳窑,怀化附近的怀化窑,醴陵附近的醴陵窖。
|长沙窑壶,“君生我未生”诗|
图|长沙市博物馆
近代以来,醴陵窑更是继景德镇之后,成为民国以来的国瓷代表,一度被称为“红色官窑”。时至今日,传承了历史技艺的醴陵,是一座现代瓷都。
花炮和冶金,火火火火。
产瓷的醴陵,跟江西的萍乡、邻居浏阳一起,组成了三大“花炮之都”,几乎承包了中国90%以上的烟花、爆竹产业。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你听到的每一声炮响,看到的每一缕烟花,都有可能来自湖南。
地标,很火。
大部分人第一次去湖南,少不了要在长沙站停留。这个地标的标志,像一把火炬,也有人说那是一根红辣椒。无论是哪种,都传递着湖湘大地的火热、火红。老长沙的地标代表,是火宫殿,它在长沙的地位,相当于夫子庙与南京,城隍庙与上海。无论名字还是建筑,里里外外,火火火火。围绕火宫殿衍生的美食,当然也都是火辣火辣的。
食物,很火。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湖南菜,一定是红色。湖南各地食物的口味很多,但最不能缺少的一定是辣。走出湖南之后,很多湘菜馆直接悬挂大红辣椒作为标志,服务员的制服上,也绣着大红辣椒。
湘军,更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火性的土地,孕育火爆的人群。这里的火爆,说的不是脾气,而是那种爽朗、勇敢的胆识和魄力,当地有一个更鲜明的词叫“霸蛮”。“霸蛮”的湘人群体,几乎撑起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湖南近代风云人物|
图|长沙博物馆
数次潮流中,湖南都有领军人物。从出塞收复西域,“湖湘子弟满天山”,到近代抵御倭寇,再到和平建设时期,湖湘儿女再入西域建设新疆,“霸蛮”、火热、奔放的性格,始终如一。到了今天,昔日,洋务的火、维新的火、革命的火,演变成产业的火,创新的火,网红的火。
而“湘军”的内涵,也从军事领域,延伸到各行各业,比如媒体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音乐湘军、娱乐湘军、体育湘军、工业湘军、互联网湘军......
| 叁 顶流岁月 |
数千年历史的积淀,21万平方公里土地,6000多万湘人,聚合成了信息时代最强的“流量之火”。回头再看湖南地图,对照这方土地的上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菌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这个火热的“凹”地,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
回顾湖南的历史,论文明发祥时间,它比不了中原,甚至楚文化的中心也在湖北、河南,这里也从来未出过全国性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仔细复盘,我们会发现:在过去的四五千年里,虽然发展有起有落,但她始终能够获得“顶级流量”。
传说中的炎黄时代,湖南是长江以南的偏远蛮荒之地,那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炎帝、舜帝、祝融、娥皇、女英等上古人物都跟这片土地有密切联系。按照司马迁的记载,舜晚年曾巡视九边,到达了今南岭山脉附近(“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有人考证,湖南的九嶷山就是舜最后的栖身地。
舜还被神话为湘水的神,也就是湘君,两位夫人女英、娥皇,则被称为“湘夫人”“湘妃”。南岳衡山的祝融峰,以及湖南最高峰酃峰,则在讲述火神祝融和炎帝的故事。大约4000-5000年前,炎帝、祝融、舜,这是上古时期,在湖南登场的顶流IP。这些事迹让湖南赢得了第一张文化名片——古道圣土。意思就是,上古圣人所居、思想发祥之地。
接下来是商周时期。
历史课本上,登场的青铜器国宝有两件最著名,一是出自中原的司母戊鼎(有人称为“后母戊鼎”),另一件就是出自长江流域的四羊方尊。两种器物,恰好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两大源流。后者,就出自湖南宁乡。
精美青铜器的出土,打开了后人的想象空间,有人说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已经到达了长江流域,有人说这是商朝时期诞生在长江流域的方国。而位于洞庭湖西岸,常德市境内的城头山古城,甚至可以将中国的建城历史推到距今6000~7000年。
所以,从史前到商周,湖南虽不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却占有重要一席。单就上述中的一座史前古城,一件绝世国宝,足以让湖南成为那时的流量担当。
先秦南方主角楚国,活动中心在湖北、河南,湖南是楚的边疆。不过,楚地流量最大的文人屈原,最知名的一段岁月是在湖南度过的。后来中原贾宜,也流落湖南。两位外地文豪的留驻,成全了湖南第二张文化名片——“屈贾之乡”。
在“湖南”还没有诞生的汉代,“长沙”已经登上历史舞台。长沙郡,管辖着今天的湖南核心区域,也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战略要地。汉代初期,这里分封了“长沙国”。2000多年后,长沙国故地马王堆汉墓横空出世。
汉末群雄逐鹿,东吴孙坚担任的公职是长沙太守。孙氏父子虽然是浙江人,但湖南,才是东吴的首个龙兴之地。乱世之中,长沙城先后归刘表、曹操、刘备、孙权所有,关羽与老将黄忠超曾在这里鏖战,也就是所谓“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屈原、贾宜、孙坚、孙策、曹操、刘备、关羽......能把这些顶流集齐的地方,放在中原也不多见。
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中心的湖南,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楚王马殷乱世之中割据一方,建立“南楚”,让长沙(时称“潭州”)当了半个世纪的“王都”。
由唐入宋,经济重心南移。流量宝地湖南,也迎来了从接纳外来大咖,到孕育本土明星的转折。楷书大师欧阳询、草书大师怀素、写《爱莲说》的周敦颐、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思想家王夫之,都是湘人。
外来大咖以范仲淹、朱熹为代表,范仲淹与岳阳楼、朱熹与岳麓书院,组成了超级CP。名扬天下的头部书院中,湖南就占了两个,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
这些文化景观,构成了湖南的第三张文化名片——“潇湘洙泗”,意思是,潇湘之地的湖南地灵人杰,堪比孔孟的故里,夫子生活的地方,在洙水和泗水之滨。
但是,古代的四千年的星空,仿佛只是序幕,为了接下来更绚烂的银河。随着炮声叩开古老的围城,湖南这座“凹”地,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睁眼看世界”的魏源,主持晚清大局的曾国藩、左宗棠,第一个流血牺牲的变法人士谭嗣同,辛亥元勋黄兴、蔡锷、宋教仁,民国第一位民选总理熊希龄.......开天辟地大事百年以来,湘籍革命家数量,更是冠绝全国。首批10大元帅,3位来自湖南,10位大将,6位来自湖南,此外,湖南还贡献了19位上将,73位中将。
这些文化景观,构成了湖南的第四张文化名片——“将帅之乡”。
和平年代,“流量池”湖南,势头延续。论规模体谅,论话语权,长沙难比北上广深,甚至比不上南京武汉成都重庆。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这里始终是爆款产品的诞生地。从球迷人手一份的体坛周报,屡屡制造收视奇迹的芒果卫视,到文和友、茶颜悦色。
比流量风口,湖南人从没拉下过。祖国的四面八方,“湘”字号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图|ShalLwE金老师/图虫创意
向北——
无论你是不是来自湖南,只要你去过北京火车站,抬头仰望,仿佛到了湖湘大地,因你那里有一座“湖南大厦”。每每去首都的心脏打卡,红墙的城楼中间,一定会遇到出自湖南的伟人。
向南——
一直向南,再向南,来到南海边画的那个圈。每个深圳人,都很难说出深圳的特产是什么,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深圳的湘菜很正宗。这座崛起速度最快的都市,生活着近400万湖南人。湖南人闯深圳,带来了湘菜,也把湘地的气质注入了这座沿海都市。
向西——
遥远的西域,距离长沙城3500公里之外。160多年前,湖湘子弟上天山,收复西域故土。70年前,一大批湖南儿女再上天山,投入边疆建设。
向东——
祖国的东方,上海滩,寸土寸金。众多的上漂之中,有一位湖南人于万军之中杀出重围。一个人,缔造了一个带货直播帝国。他,就是生于洞庭湖畔的李佳琦。
这就是湖南,穿越五千年文明长河,跨越五千里锦绣江山,这个神奇的区域,总能成为时代的顶流。她是金木水土俱全的自然宝地,也是“火性”十足的人文殿堂。
图|廖和乐/图虫创意
红火、热烈的湖南传奇,未完待续。
撰文| 萧璇子
|点击标题图片,发现更多新知|
▽
| 省区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