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短视频情结
微视回来了。
不过运营他的事业部由OMG改为SNG,可以看出腾讯对微视的定位趋向更为年轻化内容及社交平台。
回想9个月前,腾讯3.5亿美金入局快手,据媒体公开报道,马化腾称赞快手是个“非常贴近用户、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产品”。
再回想2013年秋天,作为腾讯旗下第一款短视频,微视刚上线的时候,很少在互娱领域露脸的马化腾亲自上阵推广,发了好几段短视频。想不到吧,小马哥居然是鼻祖级短视频播主。
据说他拍了当时腾讯广州新办公室滑梯等四个小视频。幸好当时短视频界风气还比较朴素,各种耳朵、尾巴、腮红未出现。放现在,不敢细想。
▼▼
如今站在短视频风起云涌这一年的尾巴上,回想那时,腾讯的布局真早,可惜也是布局得太早。
2013年,那个叫姜逸磊的上海姑娘还没考上中戏研究生。
▵两年后她才改名叫Papi酱,短短数月爆红,与她人气一起井喷的还有UGC短视频。
而短视频前一个风口,直播的现象级人物天佑,要到一年多之后才开始喊麦。
▼▼
5年后,微视卷土重来。
/ 01 /
自家有个素材库
都知道腾讯有钱,但认为腾讯做产品的优势只是有钱未免偏颇。互联网虽然烧钱,但不只烧钱这么简单。看看巅峰时万达做的电商就知道。
重新出道的微视有《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狐妖小红娘》这种神级队友IP。
▼▼
“产品要具有可传播性。”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是这么认为的。他对一款产品是否成功的判断在于用户拿到后是否愿意分享朋友圈。
而腾讯内容生态中的无数爆款将对微视的传播性起到关键推力。
微视属于PUGC,用户和专业内容制造者都会生产内容,腾讯平台的音乐、游戏、动漫、影视、明星、综艺都会成为他们的内容库。例如,用户在编辑短视频时,有无数歌曲可以挑选为背景音乐。
▼▼
微视也依托到了腾讯强大的AI技术,玩法多样,如各种手势识别,人脸识别玩法。
▼▼
在今年财富论坛上,马化腾谈到腾讯的AI技术非常自信:“人脸识别AI这方面我们的确很强。”在三大AI实验室之一腾讯优图实验室的支持下,微视的在人物动作捕捉、人脸识别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
/ 02 /
平台不缺流量,原创者不愁变现
小wifi采访过短视频创业者,短视频平台运营面临着两大问题:流量哪里来?原创者如何变现?
腾讯应该算流量变现的NO.1,旗下那么多app都可以作为推广期的端口。
另一方面,抖音和火山小视频的群众基础来自爆款综艺或网剧植入,而这类资源腾讯应有尽有。微视可以在腾讯的库海中好好挑挑,借此打开广泛的公众群众知名度。
▼▼
另两方面,微视还有一张王牌,95后00后的天下——QQ空间,QQ的用户越来越年轻化,十几岁的青少年对QQ空间的依赖远大于朋友圈,毕竟叛逆期谁愿意和爸妈在一个社交平台晒秀炫?QQ空间与短视频的用户非常吻合,拍了酷炫的微视直接分享QQ空间。
▼▼
▵前不久,微视挑选了8位音乐达人前往新加坡,观看并在QQ空间直播亚洲最大的电音节ZoukOut。
今年,各平台都提出了内容扶持计划,腾讯无疑最豪,三个一百亿(流量、资金、产业资源)占尽头条,其中企鹅号的短视频分到了10亿资金。微视的原创者们无疑是很有力的竞争者。
16年腾讯暂时关闭微视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放弃了这块业务,后来领投快手,大伙更笃定了这种想法,在有些领域把半条命交给合作方也是腾讯一贯风格。
撒了3.5亿美元的腾讯,依旧无法把半条命完全交给第三方,足见其对短视频社交的重视。
除了以PUGC为主的微视,腾讯另一款社交短视频应用DOV也在一月底悄然上线。
这款APP主打日迹、相机和信息三种功能,全力进攻社交,界面非常鲜亮。
▼▼
可见,腾讯不仅放不下短视频,还社交和内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QuestMobile的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短视频独立App用户已突破4.1亿人,较去年同期增长率达116.5%;2017年短视频使用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的5.5%,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刚刚达到1.3%。
用户越来越依赖短视频这种内容形态,内容作为核心产业的腾讯自然不可能错过任何一个内容生产的必经赛道。有钱有内容有IP有流量的腾讯外有快手护阵地,内有微视、DOV甚至更多发开中的产品等着突出重围。
前阵子和几个媒体讨论
“短视频第一阵营有没有定局?”
谁料没几天
就遇上撒币大战给直播平台重新刷了轮群众基础
短视频第一波热潮还没退
微视虽然起了个大早
赶得未必是晚集
短视频的江湖还长着呢
或者说
腾讯愿意入场
就还有得玩儿
/
文字 大卷
制图 黄大师 大卷
/
可能你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