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姚恒璐|对勋伯格《一个华沙的幸存者》的分析

姚恒璐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学习交流。


论文“勋伯格的管弦乐《一个华沙的幸存者》的结构途径”发表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4第3期上。最初在1990年3月以英文写作,是笔者在英国利兹大学留学期间硕士学位第一年的第二学期交的学期论文——学习序列音乐后的分析实践。当时Leeds大学公用的电脑全部是Macintosh(苹果系统的前身),使用的打字软件业是DOS系统,Windows系统尚未开发出来,所以文字的排版花去不少时间(原文版面占据了30页)。



文中提到作品采用了两个序列互补式的“配套性”原则(combinatoriality),在A、B两个十二音序列中,分别按照4个六音截段(segment),作为分析所入手的中介,A-1、A-2; B-1、B-2都是音级集合相同的截段,在集合理论中被称为6-15 (0,1,2,4,5,8), “不变性(invariance)是其最大的特点:A-1 = B-2;A-2= B-1(只是六音截段内部的顺序不同,但音集集合相同)。A-1+ A-2或 + B-1分别都等于一个完整的十二音列(twelve –tone row).同理, A-2+ A-1或 + B-2也是一样完整的十二音列。 斜向关系音高相同、顺序不同:A-1= B-2、 A-2= B-1。


在短小的序列作品中,分析的方法也可能只看十二音音列出现过几次,并且从各个不同声部来观察,十二音列(row)是否还采用了逆行(R)、倒影(I)或逆行倒影(RI)。采用序列的截段,可以是3、4、5、6音以及它们的补集9、8、7、6音。


在对大中型序列作品的分析中,借助于序列的截段——集合分析,则会加深理解、及时划分出作品的音高组织之重点所在。分析之初首先要划分出作品的结构,每一结构点开始时的“动机”(motive)非常重要,往往就是集合统一展示的机会,其次重要的就是每一结构结束的地方(所谓“终止式”所处的地方)。特别是当我们找到合理的序列截段——集合子集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找到其母集(互补关系、包含关系),否则,单纯的集合分析标以Name 6-15,就会沦为形式上的“和声分析”,从而失去了对于作品中整体与局部结构意义的分析目的。同作品结构无关的音乐分析是无效的分析。


序列分析带有强烈的逻辑性和结构目的。十二音序列与其截段(集合)之间的依存关系、作品“动机”组织形态与集合子集、母集的相符关系、全曲各个不同结构阶段之间的序列--集合的逻辑关联(没有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联,分析就等于“半途而废”),所有这些,构成了“序列—集合”分析的“热点”所在。

勋伯格 管弦乐、人声朗诵与男声合唱《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 以下是论文全文 ↓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中型十二音序列作品的分析思路,现代音乐无论从创作本身还是分析实践,其中的数理关系、逻辑组织关系是首先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音集集合(p.c.set)认识十二音序列 (series) 的本质,不要忽视集合分析中的三种关系:互补关系、包含关系和相似性关系,因为它们关系到种种逻辑关系的网状形成。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共同遵守的原则:1. 动机原型及其变形;2. 结构关联:局部组织与整体结构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结构逻辑关系。

作者



简介

姚恒璐,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0年获英国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音乐学院作曲专业音乐硕士学位(MMus),1994年获作曲专业哲学博士学位(PhD),为该院首位。自1990年以来创作音乐作品百余首(部),在国内一些重要的音乐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


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二十余年,先后教授本科、硕士学位的作曲专业课及硕士、博士学位的音乐分析课。其著作《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作曲的基础训练》《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选》等,已经被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等列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指定参考书目。创作的音乐作品涉及室内乐、钢琴、管弦乐、交响曲、民族器乐和艺术歌曲等领域。2000年获选国家教育部第二批艺术类学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音乐类唯一入选人);2009年起,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会副会长。

已出版的音乐作品(1)《升华:姚恒璐音乐作品典藏》CD,2009年版;(2)《原始的音迹:姚恒璐钢琴音乐作品选》CD+曲谱,2010年版;(3)《姚恒璐抒情歌曲选》CD,2013年版;(4)《穿越五声:姚恒璐独奏、二重奏音乐作品选》,2014年版;(5)《钢琴组曲:十二生肖》2015版;(6)《十五首圣诗合唱曲》2015年版;(7)《无词韵:姚恒璐室内乐作品选》(手稿版,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回顾),2016年版;(8)《华夏民族的的‘小宇宙’》—中国童谣钢琴小品24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9)《童心集》,为青少年而作的钢琴作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10)作品总谱出版第一交响曲《升华》、为大型管弦乐而作《》,弹拨乐器合奏《一枝花》、阮族合奏《落盘珠》、胡琴合奏《跋涉》,山东友谊出版社,2019年12月。


更多精彩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