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恒璐丨第一钢琴叙事曲《哦,我们叫它黄土地》
来源:文以载道 乐以载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学习、转发、分享、交流。
输12
第一钢琴叙事曲《哦,我们叫它黄土地》由我国当代作曲家姚恒璐创作于2004年,作品原本是应邀为一个英国的铜管乐团而作的钢琴缩谱,经过“钢琴化”的加工而成。“黄土地”的音调是作曲家根据山西、陕西两地的音调特征,将富于地方调式特点的调性音乐与现代音乐发展手法相结合,不乏色彩动感和恢弘气势。
音乐由两个基本的音乐主题构思,第一主题是一个共有的清乐与雅乐音阶的宫调式旋律,它朴实、坚定
线性思维和声的风格适应性很强,可以采用在功能和声或非功能和声上,甚至无调性音乐也可以采用之。其主要特点在于和声的各个声部的横向进行的“旋律化”有规律的音程进行导致各声部之间可以出现平行、反向或斜向进行,而纵向依然可以是正常的和声进行,并且横向线条往往是出自于所采用的调式中的音阶音。
作品力求将中国民族的情趣与时代的脉搏相结合,在挖掘民族节奏、音调和类似交响化音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品的和声音响在听感上具有“线条化”的特点,旋律声部与其余各个声部在音乐的进行中显得十分自然、流畅。这种“线条化”听感的来源是因为在和声的布局中使用了线性思维,使用功能性和声提供和声进行中的倾向性与终止感,在此基础上使用线性进行来丰富、填充功能性和弦。
高度半音化的声部线条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声部连接流畅,纵向和弦叠置形态多种多样,让听者在这首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功能性和声带来功能性的同时,在某些局部片段却又无法准确判断其功能性,这即呈现出了“具有潜在功能进行”的线性进行之特点,形成了“线条化”的听感。线性进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各个声部各自的运动过程中,纵向汇聚成了大量无法准确定性、无法命名的和弦。
注意线条上行或下行的进行方向,根据各声部进行方向,判断声部之间的进行方式:同向、斜向或反向。虚线代表同一音之间的延伸关系。
第124—127小节各个声部间横向线性关系与纵向和声互为一致
作品的主题陈述段落多采取以功能性思维为主的和声设计,线性思维在随后的展开部分逐渐清晰地展露出来。线性进行的两端往往连接着结构和弦,起到填充功能性结构和弦之间的间隙以及延伸结构和弦的作用,根据作曲家的和声布局以及音响需求来决定线性进行与功能性和声相结合的设计。
1990年获英国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音乐学院作曲专业音乐硕士学位(MMus),1994年获作曲专业哲学博士学位(PhD),为该院首位。自1990年以来创作音乐作品百余首(部),在国内一些重要的音乐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
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二十余年,先后教授本科、硕士学位的作曲专业课及硕士、博士学位的音乐分析课。其著作《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作曲的基础训练》《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选》等,已经被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等列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指定参考书目。创作的音乐作品涉及室内乐、钢琴、管弦乐、交响曲、民族器乐和艺术歌曲等领域。2000年获选国家教育部第二批艺术类学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音乐类唯一入选人);2009年起,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会副会长。
(1)《升华:姚恒璐音乐作品典藏》CD,2009年版;
(2)《原始的音迹:姚恒璐钢琴音乐作品选》CD+曲谱,2010年版;
(3)《姚恒璐抒情歌曲选》CD,2013年版;
(4)《穿越五声:姚恒璐独奏、二重奏音乐作品选》,2014年版;
(5)《钢琴组曲:十二生肖》2015版;
(6)《十五首圣诗合唱曲》2015年版;
(7)《无词韵:姚恒璐室内乐作品选》(手稿版,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回顾),2016年版;
(8)《华夏民族的的‘小宇宙’》—中国童谣钢琴小品24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
(9)《童心集》,为青少年而作的钢琴作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
(10)作品总谱出版第一交响曲《升华》、为大型管弦乐而作《虹》,弹拨乐器合奏《一枝花》、阮族合奏《落盘珠》、胡琴合奏《跋涉》,山东友谊出版社,2019年12月。
更多精彩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