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疫中“新股神”

新闻学生 新闻学生 2021-09-26

“要是我平均一天能挣60元,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阿灰打开支付宝,当界面上的“昨日收益”逐渐从零点几飞升到几十元时,他再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了。


这种“躺赢”的好事不能独享,他忍不住把每日收益图发给了自己的好几个朋友。


“速来买鸡(基金),躺着都能赚钱!”


今年春节,无数学子因疫情赋闲在家。紧缩的生活费和逐渐减少的余额令他们变得焦虑,加之闲暇的时光助长了他们对于“某种获得感”的需要,居家生财的欲望像蚂蚁一般轻挠着许多人的心口。恰逢基金涨势连日大好,大学生阿灰瞒着父母,拿出了自己攒下的万把来块,抱着趁机大赚一笔的憧憬,一路小跑进入基金市场。


搭上“涨潮”期的快艇


“0基础开启躺赚之路!”


“没有收入来源?在校大学生教你如何购买基金挣钱!”


森琦今年大二,会计专业在读。闲暇时刷着某短视频APP,他一下子就被标题中的“学生党理财”、“投资”、“速赚”等各类抓人眼球的关键字吸引住了。


上半年疫情期间,森琦账号列表里关注的好多博主频繁推荐一款号称“国内第一在线理财教育机构”的APP。“当时我有点不相信,因为他们毕竟有点带货的嫌疑。”然而,当他看到自己一直关注的一位才上高二的博主也推荐了这个APP时,心中的警戒线开始松动。“当时我想了想,要不就试一下看看,反正也不用我们交钱,如果不行大不了把软件删了。”下载软件后,他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小白投资之路。


从基金到相对门槛较高的股票,在疫情中走入这个迷局的人比想象中多。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今年已累计新增1487万境内股票市场投资者,超过去年全年新增的1324万。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月新增投资者数量连续8个月突破100万。这个群体中的大学生“含量”不可小觑。疫情期间大学生们延期开学,不得不在家里“蹲”了大半年,大部分学生手里的可支配生活费减少甚至消失,长期以来形成的超前消费观更是增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负担和焦虑。知乎上“疫情期间大学生如何还花呗”、“大学生,手里有xxx元,该如何理财投资”等类似提问热度不低,数量不少。仅“学生党把几千块放在余额宝里好吗?”这个问题,便有千万以上的浏览数。

今年6月,中国股市迎来了155万名新的投资账户,

同比增长47%。这是近18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数据来源:中国结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知乎上,“学生党把几千块放在余额宝里好吗?”

被浏览数过千万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炒股玩基金早已不是新鲜事。陈致中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传媒经济学》课程的副教授,上大学时他曾经去听过一堂金融系老师开设的讲座,下课后也是一堆同学围着问老师该怎么理财。在他看来,每一代大学生都会有一定比例的人尝试投资理财。


不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无孔不入、层出不穷的理财广告和个人经历分享似乎为买卖基金、股票这些以往具备一定专业区隔的投资行为镀上了一层别样的光晕。而对这些于显要位置上标示着“0成本高收益”的宣传广告而言,过度渲染的营收红利之下包裹的高风险却仅仅是最后“不得不提”的微小转折。


疫情期间,人们逐利的欲望被空前放大,动荡的经济把“基金”、“股票”等关键词频频推上微博热搜,抖音、B站等各大平台上的博主乐此不疲地分享着“财富密码”,大学生们分享和求分享的帖子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各大论坛上。


同为大二学生的小周正是在疫情中看到了投资的热度和机会,毅然“上车”。疫情期间生活费骤降促使他想办法“生钱”,而在无数生财之道中,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不需要体力付出的基金投资。四月份,他在支付宝平台上购买了第一支基金。


“穷则变,变则通,钱变少了,开销又大了,在学校打工的机会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入不敷出,那段时间股票基金一路猛涨,就想着搭上这个‘涨潮’的快艇


速成理财训练营,捷径还是陷阱?


进入这个游戏的门槛并不低。通常来说,投资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然而市场早就为这些不知所措的理财新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速成的生财之道:小白理财训练营。这里号称是无数理财小白的“致富起点”。


森琦听完在某理财APP里免费报名的“4天理财训练营”后,对学习效果还比较满意,便又交了9元学费进入了进阶版的“小白理财训练营”。小白理财训练营所有课程均采用手机APP+微信课堂等分层教学及直播授课形式,每节课大约十分钟左右,每一课时通过一些关键词引入,大致介绍了基金、股票、期货等理财产品的种类和购置产品的一些基础方法。“基本上连傻瓜都听得懂,还蛮有意思的”,森琦觉得教学效果还算不错。


训练营期间,每个群里会配备一名班主任和两三位助教,督促学员们在每次学习结束后上交相应的笔记和习题。结营时,评比得分最高的学员获得礼品,森琦也得到了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证书”图片。结课后他还想更加系统性地学习相关知识,犹豫下交了学费,进入“基金初级训练营”更深入地学习。

“小白理财训练营”课程介绍

1620元的学费对应着三门课,一门课程14天。


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小白理财训练营基础上的升级。“期间我学到了一些很基础的股票的知识,还有基金的知识,就怎么买,怎么操作,买入、卖出怎么看等一些点,还有包括市值、市盈率、市净率这些指标,可以做一个辅助的判断。”


花的钱值不值,还要看培训班的实力和资质。对于这个培训班的可靠性,森琦一直比较放心,“这个APP和马云有过合作,在目前的理财的APP里面是龙头企业。而且这个班不会给你推荐任何特定的股票,只是教你知识点,如果它推荐的话,我可能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有欺诈的成分。”


从七月一直到十月,一直到现在,课程已经结束了,森琦还在坚持学习相关课程,并且结合实践练手。

森琦的笔记

然而,同样上了理财训练营的网友影子却认为这一切只是一场骗局。“9元小白(训练)营教的东西还是实用的,老师也很负责,不过这一切还只是开始,你交了大价钱买后面的课时你才是真的上当了。”在小白理财训练营中,助教会经常性地邀请一些“学有所成”的学长学姐分享他们各自的成功经历。他们有的是还没读完本科就已实现财富自由的学长、有的是失业多年仅凭理财就达到老公收入五倍的宝妈,有的是凭借理财从月薪500实现月入过万的上班族……他们都通过训练营的“财商培养”改变了人生困境,这些雷同的叙事总是能成功地点燃群内的气氛,除此之外,群内的许多小仪式也能够增强成员的参与感:“群里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学员一起喊他们强调的价值理念:‘理财就是理生活’;还会定期发一些散播焦虑的鸡汤,让你永远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课程结束后方便介绍他们后续的一系列课程。”

群内助教在给大家“加餐”

影子在9元小白训练营结课后,又分别被老师鼓动购买了680元、1080元的特色课程和6080元的系统学习研修班。交完高昂的学费,他却觉得大失所望。“缴费前班主任服务态度可好了,时刻跟进你的学习进度,还经常性地嘘寒问暖,缴费后班主任似乎就消失了,你追着问问题他都懒得回你。”


除了班主任服务态度天差地别的变化之外,影子认为后期课程学费高昂,质量却堪忧“几千元的课程货不对板啊,没有了班主任全程跟进帮助你实战的话,还不如买一本书自己看那些专业名词。而且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机械地复制粘贴过去的课程,有一些知识可能都过时了,根本没用。”


课程结束后,影子还发现自己的信息被卖给了另一个理财培训机构。在被机构的宣传电话骚扰了半个月后,他选择在贴吧发声。


理财培训班是否是“骗局”尚无定论,然而大量渴望入局的小白投资者无疑给理财教育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拿森琦选择的理财教学APP为例,凭借着9元入门加上社群模式的营销策略,吸引着源源不断涌入市场的新手投资者。在长投学堂的官网上,“小白理财训练营”宣称开班已超过100期,服务超过500万用户。


小白理财,门在何处?


除了系统学习者,在这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游戏中,其他入局者也都在寻找着自己的“速成”之路。


炜杰没有购买理财投资的课程,而是在一些相关书籍和中国基金报的公众号上获取信息,平时和朋友们一起交流一下最近基金的走势情况,在证券公司工作的表哥也偶尔会给他一些建议。


基金没有固定的收益率,一般来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在2.5%-4%左右,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率在6%—9%之间,这两种都属于低风险理财。而股票型基金的收益一般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收益是通过基金净值体现的。截至目前,炜杰的总体收益达到了12%左右,通过自学,他获得了在自己看来还算不错的理财成绩。


如果说系统学习或自学还需要一定专业渠道、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那么跟着权威理财博主调整投资方向则似乎更加轻松省力。然而,这种看似极低门槛的投资方式却可能要比前者承担更多的风险。


鹏鹏在疫情期间跟着关注的财经博主投资基金,碰壁了好几次。他自嘲吃了信息差的亏,“第一个知道信息的你肯定吃肉,像我们这种小韭菜,最后一个听到大佬呼唤的,大概率不仅吃不上肉还要割肉。我刚开始玩基金时关注了几个财经博主就开始跟着他们买,其实等到我买的时候最利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所以一进去就被套,这样重复好多次我才意识到。”年初到现在,鹏鹏的本金还没有完全收回。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投资行为可能还不如使用软件自带的智能指数投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林仲轩提到了一种“市场随机漫步”理论,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休止的、无秩序的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是无规律的、不可预期的。


“基金经理反复学过各种经济学,你有博士学位他有硕士学位,都很专业。他们一通操作猛如虎,实际上收益不如随便买,这是市场数据可以证明的。所以我会推荐年轻人们买指数基金,也就是被动投资,你不需要选,不需要一个基金经理来帮你打理,你只需要买指数,你就能够超越市场,不必说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七八十应该是没问题的。”林仲轩老师说道。


“黄金时代”


年轻的学生们熟稔地点开一支支股票基金,信手拈来“重仓“、“梭哈”、“做T“、”K线图“等行话,高谈阔论着市场行情与走向,似乎有点“黄金时代“的味道。


这不仅是遍地黄金的“黄金时代“,也是这些年轻人生命中的黄金时代。

部分“行话”一览

所谓的“黄金时代“是泡沫,还是真有其道?


陈致中老师认为:“互联网时代,在媒介的筛选和放大下,似乎投资赚钱变得更容易了,但同时也加深了许多大学生的焦虑,似乎现在不创业、不理财,拿死工资就会落后于同龄人,于是更多大学生选择放手一搏,入场尝试。” 水水正是被朋友每天在群里炫耀的收益“诱惑”,慢慢进入。


然而在一帆风顺的表象之下,这艘“快艇”上也潜伏着许多看不见的危机。林仲轩老师指出,由于大学生理财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受损之后可能产生一系列后续次生的影响。“当你输掉了一大笔资金,有的人可能不敢告诉父母,就会去寻找一些灰色的出路,非法高利贷,比如裸贷,这是都是延伸开的显性风险。一次失败的投资经历会对你一生都一些创伤性的影响。”躺着挣快钱的快感更容易侵蚀心态不稳的年轻人。


李同学从高三起便开始尝试着投资,长期的投资经历无疑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金钱观。虽然在投资的同时也做兼职,但他还是更倾向于通过理财投资的方式赚钱。“可能你通过一个月的劳动努力做兼职才赚到一两千的收入,但是你做这投资的话一天啥也不用干了,然后一打开手机发现自己多了2000块钱,这种心情真的是不言而喻的。”


媒介空间里,无数眩目的成功经历勾勒出的一夜暴富,年纪轻轻便实现财富自由的美丽传说,更多投资失败的人也许根本无法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陈致中老师表示,“任何时代,资本市场的幸运儿占比都很小。这些大学生应该有很多会慢慢退出或者逐渐接受自己在这里赚不了什么钱的事实,不排除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成为职业炒股人,但这也只是下一个时代的幸存者而已。”潮涨潮退,永远有年轻人们入场,也永远有人黯然出局。


阿灰初期看到日收益60元的惊喜,远抵不过全盘大跌后每天蒸发200元的惊吓,咬牙撑了一段时间还是把手头产品清光,亏了几千元,最终也没敢告诉父母。”后来每次看到带有“基金”的关键词登上热搜,他都会为一部分人捏一把冷汗。


而森琦仍然怀抱着对基金收益的期待,每天抽半小时看一看 APP上的变动,似乎已经变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如果上课老师讲得太无聊了,我就会瞄一下。到心里那个价位的话,就选择卖出。”


(应采访者要求,森琦,小周,炜杰,李同学,水水,阿灰,鹏鹏均为化名)

陈嘉怡 张芷菲 汲煜佳丨采访

陈嘉怡 张芷菲丨撰文

 森琦丨图片

张芷菲 蒋敏玉丨责编

陈珂丨排版

 (封面底图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