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试管入医保:降低价格门槛后,还要再迈多少难关?

新闻学生 新闻学生 2022-07-17

想要一个孩子,有多难?


对于存在生殖障碍的夫妇来说,这就像参加一场耗资巨大、不见终点的耐力赛。哪怕选择了恰当的医疗手段进行辅助生殖,他们仍面临着低成功率带来反复失败的打击,让人不堪重负。


2022年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了的《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将常用的53项辅助生殖技术进行了统一定价,并将其中16项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于3月26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地区,报销比例最高达到70%。


试管婴儿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辅助生殖手段,每年都会有数十万对夫妻选择用试管的手段满足自己为人父母的愿望。政策的支持大大减轻了患者们的经济压力,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但试管的艰辛,远不止金钱这一个维度。



难以抵达的山巅


“我觉得终于完成了一件事情,好不容易还是有个结果。”


2014年8月,三年备孕无果后,桃妈决定尝试试管婴儿。这是一趟艰难的旅程,她反复地尝试,经过三次促排取卵,六次移植,结果却总是失败。她在医院看到别人的病历,一本厚度也就3、4厘米,而她自己的是别人的两倍厚。


2017年,又三年,桃妈终于成功怀孕生子。抱到女儿小桃子的那一刹那,她甚至来不及惊喜,只觉得一切尘埃落定,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通常情况下,如果育龄夫妇在1年内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未孕,便被认定为不孕不育。受不孕不育影响,借助辅助生殖技术生孩子的家庭,在中国不在少数。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21年5月发表的报告称,2007-2020年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根据国家计生委发布的2009《中国不孕不育调查报告》, 全国不孕不育的人数已超过5000万,且呈上升趋势。


不孕不育可能由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的多种因素引起,有时甚至无法解释具体原因。其中,女性不孕症的原因可能包括排卵问题、输卵管或子宫受损及子宫颈异常,男性不育症原因可能包括精子不足、精子功能异常以及精子传送受到阻塞。


辅助生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不孕不育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和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这三种方式,其中人工授精技术主要针对男性的生殖障碍,配子移植主要针对女性的不孕不育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则可以针对男性、女性的不同问题,开展辅助生殖工作,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正规试管专科可达50%的怀孕率。

三种辅助生殖介绍

(新闻学生制图)

自1983年中国大陆第一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198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各类辅助生殖技术迎来了其快速发展期。北医三院乔杰院士团队在2021年5月发表的报告同样指出,如今中国试管婴儿总周期数已超过100万周期/年,出生婴儿数逾30万例/年,成功率已基本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当辅助生殖技术被大众视为“带来福音的技术”时,它也给怀揣着希望的女性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焦虑。2014年底,桃妈开始做促排,即用一些激素药物使得卵子数量增加,待卵泡成长后就可以取出来配成胚胎。促排到中后期,因为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桃妈整个人虚胖起来, 肚子浮肿得厉害,“走起路来好像里面有东西在晃动”。她听闻在床上整日平躺能提高成功机率,于是连楼都不敢下,躺着不动的时候除了看手机就只能盯着天花板。尽管作出了努力,桃妈的前三次移植最终都还是失败了。桃妈说,那是她最低落的一段时间。“以前总觉得自己一直怀不上孕挺自卑的,觉得自己怎么那么没用。一直以来我的人生都很顺利,我没办法接受怀孕这么难,从根本上有一种抵触的情绪。”


而失败还在不断上演。因为去医院打针要挂号、排队,费时费力,桃妈学会了在家里给自己打促排卵针,只要捏起肚子上的一块肉,把细细的针头推进去就行。她换了一家医院,坚持运动,调节心态,好像一切都准备充分,但总是保不住那个小小的胚胎。尽管她努力如常待人接物、工作生活,但自己和家人都知道她的状态不好,反复的失败让她充满了无力感,好像参加一场无论怎样努力复习都无法通过的考试,“感觉力气打到了棉花上”。

广医三院辅助生殖中心,备孕妈妈们的留言

(黄思韵摄)

挫败之外,逐渐增长的年龄给试管妈妈们带来了更大的压迫感。国家卫健委2021年11月出台的《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出,女性在30岁后生育能力呈下降趋势,35岁以后生育能力迅速下降,男性40岁以后生育能力开始下降。桃妈把试管的经历比作考公务员,正如公务员的报考年龄为35周岁以下,自己只要没有达到年龄线,只要有条件再尝试,还是想再努力一次。


定居新加坡的Tammy从38岁开始做试管,而根据当地政策,40岁以上的试管家庭将不再拥有来自政府的每周期至多7700美元的资助。“所以我就觉得40岁之前还不能够搞定的话,40岁之后肯定是加倍的困难,所以我那个时候会有压力。”在这种压力下,Tammy在一年的时间里,以极高的频率尝试了三次取卵,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可是放弃也很难。“你有接近过成功,甚至是你差一点成功,好像都快接近到那个山顶,但是又滑下来,就是会不甘心。”桃妈说。


助孕背后的金钱博弈


桃妈的三年,除了在和时间赛跑,也是建立在金钱上的博弈。《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测算,女性在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试管治疗周期才能成功怀孕生子,35岁以上的女性则需要更长周期。而目前国内常见的一代或二代试管单次取卵周期价格约3.3万元—4.2万元,这意味着育龄女性想要成功试管,至少需要花费10万元。

试管婴儿流程图

(来源:丁香医生)

桃妈曾经算过一笔账,一万块钱,在试管进程中可能就是一次移植、几天促排药,一眨眼就没了。为了“能省一点是一点”,她专门研究了一套省钱秘诀:试管前期的各种抽血检查都可以挂妇科的号,刷医保卡;有些常见药物如维生素E可以和生殖医生说不用开,自己用医保卡到普通药店购买,也能省下一小笔;一般公司单位每年都有一次体检,里面很多项目与试管、人工授精前期检查可以通用,如果能把试管前期准备和单位体检凑在一起,就能省时又省钱。但无论怎么精打细算,能省下来的费用仍是不多。


桃妈在自己的试管群中做过一次调查,统计大家在一个试管周期内需要花多少钱。在参加调查的114位试管妈妈中,有43%在一个周期内花了3-5万元,32%花了5-7万,也有小部分需要花7-10万甚至10万以上。也有不少群友因为异地就医、工作强度大、频繁出差等原因,只能辞职专门备孕做试管,家里的房贷车贷、日常消费只能靠丈夫一人承担,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都不小。

桃妈统计的群友一周期试管所需费用

(来源:公众号小桃妈妈)

试管婴儿为什么费用如此高昂?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药物。无论是二代还是三代试管婴儿,在真正进行试管婴儿培育前都需要进行促排卵,促排卵的药物种类的数量根据个人身体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促排卵的药物费用约占试管婴儿费用的四分之一,国产促排卵针剂大多几十上百元一针,进口针剂则价格更高,最贵的可以达到几千元。


有多次试管经历的Eva称,自己一次促排卵治疗就需要2万以上的花费,移植的后续费用反而少一些。三年试管,她前前后后花了将近20万。


除了实际的金钱花费,辅助生殖在时间、精力上的隐形开销也不容小觑。正如一位试管妈妈给桃妈的公众号留言:“从去年开始试管跑医院,从我家到火车站一小时的公交车,然后40分钟高铁到医院的城市,再20分钟地铁,再走10分钟到医院,这段路,我走了不知道多少次,一遍又一遍,从开始分不清方向,到后面的熟门熟路,谁都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繁琐的治疗过程、昂贵的治疗费用、较长的治疗周期等客观因素将很多不孕不育家庭拒之门外。根据沙利文公司曾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进行试管婴儿的治疗人数是69.2万人,仅占不孕不育夫妻总数的1.36%。


医保减负,未来如何


长期以来,以试管婴儿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被列为“非基本医疗服务”。2020年,国家医保局曾明确表示,目前国家社会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特别是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较低,尚不具备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条件。


直到2022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最高能达到70%以上。尤其是三项价格较高的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也纳入了报销。据媒体粗略计算,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在报销后个人花费能减少将近一半,一次手术只要15000元左右。而一代试管技术相对简单,项目较少,医保报销后也能省下近5000元。

北京医保覆盖的16项辅助生殖技术

(来源:北京市医保局)

有专家指出,北京作为首个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的地区,相关措施的实施将对全国其他地方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北京2020年医保基金累计结余1353.7亿元,代表医保账户里有一大笔没花出去的钱使之能够在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向辅助生殖倾斜。从医保结余的角度看,只要别的省份有条件,账户结余多,都可以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另一方面,各省市所提供的辅助生殖技术和服务的质量以及规模水平也是这项拥有重大利好的政策能否全面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内正规的辅助生殖医疗机构,依然存在地区间机构分布不均、市场需求与技术能力不匹配的问题。


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每 300 万人应规划设立一家辅助生殖中心,但现存数据显示,全国有15 个省市存在配置缺口。而在一线城市和经济更发达的东部、南部地区,则存在辅助生殖中心超额配置的情况,其中广东、北京和上海的辅助生殖中心最为集中,超配数量达到十几家。


辅助生殖机构的分布不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异地就医的额外开销,也让辅助生殖广泛纳入医保困难重重。此外,目前北京医保能够覆盖的辅助生殖项目还只有手术和实验室项目,而在总开销中占比不小的药物和检查费用还无法进行报销。

如今,曾经一度作为“非基本医疗服务”的辅助生殖技术在时代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越来越重要。鼓励生育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医保支出优先向辅助生殖倾斜,但是由于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市场尚未成熟,该技术纳入医保的利好还难以快速辐射全国。


但正如桃妈3月5日在自己公众号上发布的推文所言:“我相信,这是一个信号,首都带头,其他省市也将跟上,全国范围内,将各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步伐会迈得更快。国家会让大家安心生娃、放心生娃的!”



黄思韵 邱欣仪 庄斯梵 苏欣玥丨采访

黄思韵 邱欣仪 庄斯梵撰文

苏欣玥 范诗琳责编

严思蕴排版

蔡心仪 刘晓蕙丨一审

张建敏丨二审

刘涛丨三审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