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迈瑞创始人李西廷
本来想写一篇“迈瑞创始人李西廷的传奇故事”,但是这两天看到的李西廷的传奇故事太多了,我写恐怕也是重复前人的描述,所以不如讲讲我眼中的李西廷。
李西廷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迈瑞医疗创始人,也是现任迈瑞医疗董事长。至于迈瑞医疗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我昨天的文章迈瑞医疗成长史1991~2022。
为什么我会选择通过医疗企业发展史,以及医疗企业创始人的成长故事,这个角度来了解医疗行业。我想这应该和我曾经的创业经历密不可分,我会更关注创业、管理,以及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相关话题,因为这些是我曾经日夜思考过的问题。
1951年,李西廷出生在安徽宿州砀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毕业于当地重点砀山中学。可惜,1966年高考取消,李西廷未能上大学。
1969年,18岁的李西廷选择参军入伍,成了一名援建湖北神农架山区道路建设的工程兵。这段工程兵的经历不仅磨炼了李西廷吃苦耐劳的意志,更是让他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时代机遇。
1973年,国家进行了文革时期唯一的一次高考,招生对象是拥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刚刚退伍的李西廷抓住机会,以数理化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低温物理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从事超导磁体的研究工作。
似乎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小都很优秀,或者至少骨子里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任正非、刘强东学生时代也都很优秀,俞敏洪虽然资质差一点,但也凭着惊人的毅力连续复读两年考入了北大。很多人以为马云学习成绩不好,但人家大学时期外语系稳居前五名,还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我们总是容易被一些不怎么努力也成功了,学习一般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大学辍学然后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故事洗脑。但事实是,他们成功既不是因为不努力,也不是因为学习一般,更不是因为辍学,而是因为他们有知人之智,更有自知之明。他们有坚定的目标,更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1982年,李西廷获得了去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访问学习两年的机会,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留洋的人士之一。两年半的留学生活不但让他开阔了眼界,还提高了技术基础,也为他日后创业成功埋下了种子。
1986年,中科院在深圳与美国上市公司Analogic成立了中国医疗器械领域首家合资企业——深圳安科,从事复杂医疗器械的进口贸易。1987年,李西廷被中科院“调干”深圳安科,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并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
年轻人总是容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你就能变得越来越优秀,也会有越来越多选择的机会。总有人喜欢抱怨怀才不遇、命运不公,其实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最公平的了,你有才的话压根连藏都藏不住,但更多时候,我们有的只是孤芳自赏。
1991年,40岁的李西廷看望在县医院工作的高中同学时,发现医院里的手术台旁边连最基本的治疗和急救设备都没有。他向同学询问情况,得到一个非常无奈的回答:“买不起”。
正是“买不起”这三个字,让李西廷下了创业的决心。当时国内只能生产消毒柜、病床、镊子、夹子、针管等简单的医疗器械,其他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设备都被国外的GE、西门子与飞利浦等品牌垄断。
他回到深圳后,劝说两位同样有专业背景的同事一起创业,“再这样下去,中国永远也买不起那些设备。我们都是吃技术饭的,不能眼睁睁看老外这样宰我们。反正我们也不是没专业,失败了,大不了再回去打工呗”。
创业的环境和动机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重要,当现实环境中存在某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你恰巧有这样的能力,也能组建起弥补你短板的团队,能顺利拿到启动资金,最重要的是能承受失败的结果,那么就可以放手一搏了。
“迈瑞医疗的法宝就是坚持做企业的心态,不松懈,不去走捷径,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下笨功夫。我一直认为制造业是一门苦功夫,是刀刃向内的苛求和坚持。特别是我们医疗器械,关乎人命,不容许一点点的失误和马虎。”李西廷说。
李西廷务实的态度,总能让我想起任正非。生产企业确实都需要这种务实的态度,但这种态度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云就经常给人天马行空的感觉,不光马云,大多数早期做互联网的人都会给人疯子的印象,但他们确实成功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你所选择的事业,要和你自身的性格相符。生产企业,尤其是科技型生产企业,需要沉稳、务实、内敛型性格的人去做。
李西廷说,“我理解的创新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笨功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过程。”这句话放在科技型生产企业,完全没问题,但是放在互联网企业上面就是完全错误的。当然,无论做什么行业,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我们都需要有一种战略定力,或者说是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在过去31年里,无论多难的情况下,没钱、没人才、没技术等等,都没有动摇过他的初心:坚持自主研发生产和掌握核心技术,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上“刀刃向内的苛求和坚持”。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面临无数的质疑,倾家荡产甚至众叛亲离,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光明。
在新品开发连续两年不见起色后,一部分合伙人开始反对让代理业务赚来的钱继续投入到自主研发中。1997年,一些对自主研发持反对意见的合伙人选择离开迈瑞医疗,自立门户,成为了迈瑞医疗的竞争对手。代理业务受损的迈瑞医疗再次陷入资金困境。
李西廷再次寻找资金。这次他找到了美国的风险投资,让迈瑞医疗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
早在1995年,为了应对资金难题,有留学背景的李西廷就去华尔街找风险投资了,但“吃了很多闭门羹,华尔街的美国人都不理我们,当时很灰心”。不过,幸运的是,他认识了在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华登国际(Walden)工作的一个中国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斯坦福大学读MBA的学生茅道临。出于对中国的了解,他与李西廷接触后,断定迈瑞医疗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
1997年,茅道临帮助迈瑞医疗从华登国际争取到了20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1999年,华登国际又联合数家国际风险投资基金为迈瑞医疗投资600万美元。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贵人,而你这一生会遇到的其他贵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足够优秀、你的成长速度以及你在成长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只有当你每时每刻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才能最接近正确,也只有当你始终保持这种踏实上进的状态,才会被你人生的伯乐注意到,要知道你生命中的伯乐,其实是大多数人生命中的路人,他注意到你不全是因为偶然或者运气,更多时候是因为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2005年,李西廷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赴美上市。这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信任感最快、最高效的方式,“人家买了你的设备,要是出了问题,至少知道去哪里维权”。
2006年9月,迈瑞医疗成功登陆纽交所,募资达2.7亿美金,成为中国首家医疗器械海外上市公司。
上市对迈瑞医疗在国际市场打造品牌效应非常有效。2007年,迈瑞医疗营收就同比增长了68%,其中国际总营收大增48%,净利润增加64%,海外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国内。
李西廷因为换新加坡国籍一直遭受了很多非议,但其实当初换国籍纯粹是出于迈瑞在美国上市的需要。
美国股市的融资速度更快,而且对于一个要打入国际市场的医疗品牌来说,在美国上市,也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信任感最快、最高效的方式。用李西廷自己的话说:“人家买了你的设备,要是出了问题,至少知道去哪里维权”。
而一个中国公司想要去美国上市,需要经过国内非常严格、繁琐的审批流程。但如果公司的法人不是中国国籍了,拥有外国国籍,那就可以绕开这个审批。这或许是李西廷要移民新加坡的主要原因吧。那为什么要选择新加坡呢?因为新加坡是亚洲金融中心,是“避税天堂”。
合法避税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更何况迈瑞这种无数次从破产的边缘死里逃生的企业。
2020年6月中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1.068亿元,成立“李西廷基金”,重点用于学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相关工作。
2022年10月26日,安徽省砀山中学新校区捐建仪式正式举行,捐建仪式上,李西廷宣布将出资10亿元人民币为砀山中学建设新校区。
这是我随便列举的两件李西廷做的社会公益,当然,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李西廷曾说:“迈瑞的成功上市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现在,全体迈瑞人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我们要为中国人争光,为我们这个民族争光。”我想,他做到了。
2019年,迈瑞医疗营收突破165亿元,市值突破2000亿元,拿下创业板市值第一的宝座。同年,李西廷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未来10年进入全球前20强,“无论是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还是品牌知名度,都要想办法超越它们,有部分产品如果无法超越,也要缩小差距”。
不过,医疗器械行业的细分领域太多,要想进入全球20强,迈瑞医疗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从营收规模可以看出差距。根据权威医疗器械行业网站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发布的“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百强榜(2022 Medtech Big 100)”,第20名是日本的奥林巴斯,营收为67.11亿美元,而迈瑞医疗排在第32名,营收为39亿美元。
“我们的制造业,包括核心技术、科研能力、人才水平,都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不管国家、民族,还是企业、个人,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然后靠勤奋和效率来慢慢提升。千万不能觉得我们已经非常厉害了,就满足现状、止步不前。我们要想真正夺下国际市场,还要几代人的努力。”
自2021年初转型以来,其实我越来越觉得医疗这个行业选择是正确的,我还有机会再奋斗三十年,很荣幸成为无数努力的下一代医疗人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