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洛尔神父:我们和耶稣对待确信偏差的区别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2-04-23

继续在洛尔神父带领下进行基督信仰和灵修生活的反省和探讨(翻译:樵)


一、人的确信偏差 
在神学院学习拉丁语的过程中,有一句话一直伴随着我:“Quidquid recipitur ad modum recipientis recipitur”。这句话不仅念起来很有趣,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理解了人们是如何处理信息的。这句话直译过来是“收到的东西都是按照接受者的方式来接受的。”十三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如邓·思高(John Duns Scotus 1266-1308)和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凭直觉就感觉到了这一点。这是我们认为自己有心理学之前的早期心理学!换句话说,它的意思是,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看到的与我们是什么相对应。我们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东西——那些能证实我们的假设,以及认可我们看待世界的偏好方式的东西。布莱恩·麦克拉伦(Brian McLaren)阐述了他认为的强大的“确信偏差”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都自带过滤系统,例如:我已经相信了什么?这个新想法新信息是否印证了我已经有的想法?它是否符合我已经构建的信息框架?

如果是,我可以接受它。如果不是,很可能,我会直接拒绝接受它,因为它不合理,不可信,即便这样做是......嗯......不合理的。

我这样做,不是因为无知,而是为了高效。我的大脑(没有我的意识,当然也没有我的允许)在评估输入的信息和想法时做出了难以置信的快速决定。适应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接受,也很容易让我高兴,因为它们证实了我的想法。

但那些不容易适应的想法会要求我思考,三思,甚至是要求我重新考虑我长久以来一直认可的一些假设。这种思考是很辛苦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我的大脑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它把这样的辛苦工作解释为痛苦。

为了让我免于那些额外的重建信息框架的工作,每当外界一个新想法输入时,我的大脑会按下“拒绝”或“删除”按钮。“非常感谢,但我会坚持我目前的框架。”我的大脑说,然后它给了我一点快乐来奖励我的效率。


雅魁·路易斯(Jacqui Lewis博士是布莱恩和我共同的朋友,他这样谈论确信偏差:

我们都被自己的经历牵制着去寻找一个有圆满结局的故事。能吸引我们的故事,一定是那些相对我们曾经的经历来说,是有意义的、适合的、有连续性的、与过去相连的。我们能听进去的故事是那些令我们感觉真实的、似乎续写了我们的过去、与我们的生活轨迹产生共鸣的故事。所以,我们寻找的不是能改变我们思想的故事,而是能证实我们想法的故事。 

 


二、耶稣教我们如何面对确信偏差 
学习如何看待我们的偏见是一种心理练习,它直接涉及神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它需要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且必须能觉悟到:(1)我们否认自己的阴暗和有制造 “幻觉”的能力;(2)我们有将自己的恐惧和阴影投射到其他人和群体的能力;(3)我们有面对和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4)明白不这样做对社会、体制和政治所造成的影响。
如果有些基督徒认为这仅仅是心理学,那么他们需要知道,耶稣本人就是一位完美的人性分析大师。他真的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早在那个时代就已经给我们今天称之为“否认”、“偏见”、“投射”和“自我阴影”等问题一一赋予专有名词。他还强调了治愈内在伤害的必要性,以避免继续伤害他人。
布莱恩·麦克拉伦(Brian McLaren)从这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耶稣的教导能如此有效地将人们从“过度依恋自己的看问题的方式”中解放出来:
当你攻击别人熟悉的想法时,对方往往会回以抵触和戒备。他们继续埋头苦干,更加执着于他们那些禁锢自己的想法,拒绝解放思想。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和其他高效沟通者一样,通过不断地讲故事,用故事激发听众的想象力,从而把他们带到另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
. . . 天国好像酵母,女人取来藏在三斗面里,直到全部发了酵(玛窦福音13:33)
. . .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路加福音15:11)
. . .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耶利哥去(路加福音10:30)
. . . 有个妇女遗失了一个“达玛”(路加福音15:8)。
通过这些短暂的“遐想”去到另一个世界,耶稣帮助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他用想象力在他们的“墙壁”上打了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一束光线照进来,令他们知道在他们的墙壁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耶稣没有花很多时间重复或驳斥批评他的人的虚假陈述。当他受到攻击或侮辱时,他没有反唇相讥,相反,他把每一次批评都当作一个机会,来重述、澄清和说明他的真实陈述。用现在的话就是,耶稣守“沟通规则”,他总是用简明扼要的核心讯息一下子吸引住大家,邀请大家克服长期偏见,重新思考,以新的眼光看待和生活。
对邻居承认我们的脆弱,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或对我们的灵魂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是如此的困难。然而耶稣说,唯一能认出并准备好接受他宣讲的人,是那些带着孩子般的心灵前来倾听他的人(见玛窦福音18:3)。我们年纪越大,就越感到失望;越被生活和他人背叛,就离对禅师所说的“初学者的思维”越来越远;我们绝不能认为自己“全部看到了”或“准确看到了”。我们必须随时准备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

更多洛尔神父的灵修智慧:

洛尔神父:我们的“结束”就是我们的“开始”

洛尔神父:任何语言都不足以描述神的奥秘

洛尔神父:信仰和怀疑不是对立的

洛尔神父:从基督信仰和其他文化传统中看“宇宙基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