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的意义 | 十年之约 #12
这个实证计划不是给大家的建议,只是我自己对投资的探索和验证,记录买入并持有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意外,也留下沿途的惊喜。有兴趣参考这份实证的小伙伴请先读完之前几篇内容:
虽然这段时间暂时不再更新十年之约的持仓和收益曲线了,但我的实证还在继续,执行计划不变。
十年之约,第 12 期
最近的市场连续下跌,大伙感觉如何?前两天我在知识星球中又收到了小伙伴的留言:
大家还在定投么?现在跌的不敢月定投了……
这两年我给大伙分享过不少讨论“公募基金赚钱、买基金的基民却不赚钱”这个现象的推文。有的小伙伴看完觉得很困惑,公募赚钱了,基民却是赔钱的,那这些收益哪去了?
在我看来,公募基金就像一辆公交车。公交车会经过风景很好的路段,也会经过风景很差的路段。但是好风景的路段远远多过差风景的路段,所以全程在车上的司机看到的好风景更多(基金是赚钱的)。
但对于车上的乘客来说,他们能否赚钱不仅和司机的开车路线有关,还和他们选择何时上下车有关。不管基民上车还是下车,公交车都会按照自己的路线前进,但是搭车的基民看到什么样的风光却是他们上下车的时间点决定的。
很多基民觉得他们能够预测未来,能够只看到好风景并规避差风景。结果却常常是在市场低估便宜的下跌后不敢上车,等到市场高估,看起来赚钱实则很危险的时候蜂拥而上,最后赚不到钱。
我在十年之约这个系列中验证的就是这样一种投资思路——与其主观判断上下车的时间点却事与愿违,不如轻轻松松地坐在车上,看和司机一样的风景。
……
不过虽然这个道理简单,现实中却常常要面对一个挑战——我们怎么知道这辆车的路线没有问题,一定是好风景多过坏风景呢?
就比如这两天有不少人喷兰兰,且不论这件事儿的是非对错,我想大部分持有兰兰基金的基民都会内心犯嘀咕,“这趟车”有没有可能路线已经变了呢?
有问题的司机是确实存在的,我关注的一位奉行价值投资的前辈就吐槽过线下遇到的例子,与某基金经理同行,结果对方从头到尾不聊一句投资,全是吃喝玩乐。事后这位前辈就表示,如果把钱交给这样的基金经理打理很难心安。
可惜我们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应该如何规避呢?
在我看来,没有英雄的时代,只有时代的英雄。
实际上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还是指数基金跟投,他们的超额收益根本上都是来自当前 A 股的大波动和非理性,这是时代赋予的。
之前给大家分享过一篇兴全基金的统计研究,兴全统计了 2013 年 7 月到 2020 年 7 月间的全体偏股开放基金的中位数收益。划重点,是全体的中位数收益,不是某个牛基的收益。
结果这 8 年间的年化收益高达 18.5%,累计上涨了 228%。
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基金经理,那不如分散持有,寻求平均收益,一样是非常可观的结果(在现实中可以通过分散建立主动基金组合或者 FOF 或者投顾来实现)。
……
当时这篇文章分享完,不少留言表示“这只是这 8 年间的数据,有偶然性,在未来未必能有 18.5% 这么高”。
这我当然知道,投资不能后视镜。
但不要转移话题,我们并没有在聊未来如何,我想聊的是,请大伙诚实回答,过去这 8 年间,你的一顿操作如猛虎,真实收益到底跑赢平均收益没?
如果你的收益在过去 8 年间都跑不赢平均,那么在未来突然战胜平均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
很多时候答案是否完美并不重要,就像财务自由以后我们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意外,还是要面对买房、生娃、生病的选择。但重要的是,如果它能让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更」有底气和选择权,它就是有意义的。
也许未来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不会有 18.5% 这么高,也许只有 10%,也许甚至更低。但我在意的是,只要它比我自己折腾的收益「更」高,那就是值得参考的。
这就是平均的意义。
“投资不是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别人,而是在自己的游戏中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