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又要降了|7 月保险清单
本月清单三个更新供大家参考:
最近有款不错的年金险上线,又叠加即将利率调整,抓紧更新下储蓄险表格;
定寿推荐更新了,换成新上的定海柱 5 号;
少儿重疾推荐没变化,但补充了一款保障更全面(也更贵)的新品。
一个个聊吧~
3.0% 也快没了
这波调整有点快
2020 年 4.025% 没了
2023 年 3.5% 没了,隔了 3 年
2024 年 3.0% 也快没了,只隔了 1 年
像年金险、增额终身寿这样的固定收益储蓄险,最快会在 8 月底调整。分红险则是最快 9 月底调整。
这个月卡点上了一款不错的年金险——君龙人寿的,领取、IRR 都不错,抓紧更新下储蓄险推荐表格 👇
优秀储蓄险队伍越来越长,给大家梳理一下选择思路:
1、储蓄险比较无可取代的,是规划养老、财富传承这两个确定场景——变一笔本金为终身现金流的能力,和通过条款避免考验人性。所以如果有合适的产品,我会果断把年金险放在第一位。
2、年金险还有个正反馈特别快的品种「快返年金」,最近关注度也很高。不同于普通年金险要到年龄才能领取,快返年最快投保满 5 年即可开始领取,直到终身(可选 5 年、10 年或 60 岁)
不过凡事有弊有利,就像投资的不可能三角,快返和收益不可兼得。以为例,20 年 IRR 2.27%,30 年 2.49%,40 年 2.59%。比普通年金险的收益会稍低一些。
3、如果未来用途比较模糊,单纯就想存一笔钱,利率下调这个背景下我更看好分红险——分红险是所有储蓄险里更「反脆弱」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利率虽然现在降得快,但我们买储蓄险看的是未来二三十年,利率未必只降不涨。远的不说,就在 5 年前大家还觉得欧美零利率是个常态了。结果现在,欧洲活期利率 3~4%,美国活期利率 4~5%,未来就是这么难以预测:
如果未来利率真的持续下降、保持低位,分红险有 2.5% 的预定利率保底。哪怕最差的情况,也只比 3.0% 利率差了一点。
可如果利率不再下降、甚至触底反弹,分红收益向上调整的空间就特别重要了。
不过分红险最近也有一些负面信息,很多产品的分红实现率降了。这个问题我也关注了,但其实不像看起来那么糟,更需要考虑这三个问题:
分红实现率虽然降了,但收益率比起 3.0% 是不是依然有优势?
分红实现率下降是长期趋势,还是暂时调整?
经营更稳健的保司,受影响会不会更小?
这几个问题后面展开和大家聊聊。总的来说,我觉得经营稳健的保司的分红险产品依然值得考虑。
4、如果考虑过自身情况,依然觉得分红险不够安稳,那就再考虑普通的增额终身寿,锁定 3.0% 的预定利率。
5、税优储蓄险的薅羊毛属性更多,个税税率在 20% 或以上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可以参考这篇,这里就不展开啦。
以上一点思考,希望能让大家在选择储蓄险时思路更清晰一些。
定期寿险更新
主打性价比的又回来了:
这次自带交通意外额外赔付,水陆公共交通额外赔付 100%,航空意外额外 400%,法定节假日自驾意外额外 50%;
可选猝死额外赔付 30%(这个只是额外赔付哈。猝死本来就是定寿的保障范围,所以不管选不选都不会影响相关赔付的)
也说说定寿里附带的猝死,和意外险中的猝死责任的区别。
猝死的提前条件都是「非已知疾病急性发作导致死亡」,关键词是「非已知」和「急性」。但即便不符合条件,不能赔付猝死责任,定寿的主险依然会正常赔付。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说的,定寿才是应对这类风险的最佳工具(我们家就是投保了定寿,但没保意外)
相应的,我注意到定寿的相关条款也更宽松。比如意外险小蜜蜂 5 号的猝死责任条款中规定「非已知或应该知晓的疾病」,但定海柱 5 号额外赔的条款只规定「非已确诊疾病」。
再有就是健康告知的区别了,意外险投保需要每年重做健康告知,如果健康状况改变可能就没法再投保了,定寿责没有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还是在定寿里考虑猝死更合适一些。而且就算不选猝死额外赔,定寿也会赔付的。
一款差异化的少儿重疾
少儿重疾我个人更看好保到 30 岁(我没娃,更多是从孩子的视角考虑),不过最近有款终身少儿重疾险也很有意思。
偶尔会有小伙伴问到保终身,也给大伙分享下新上的小淘气 3 号(小淘气 2 号依然在售)——ta 只有保终身这个选项,但设计了三个新责任:
18 周岁前、60 周岁后,保额翻倍。这个条款很适合保终身这个定位;
60 周岁前罹患重疾,返还已交保费,相当于保额在缴费期内递增;
60 周岁后如果没出险,可以申请减保、变现部分现金价值,且依然享有保障(保额会相应调整)
不过也要注意,少儿重疾常见的特疾、罕见病额外赔付变成了可选责任。
如果想要一款保终身的少儿重疾,也是个选择,我会把 ta 放在「可选」的位置上。
7 月保险清单
我比较喜欢的、给不同群体的配置顺序,供大家参考:
给自己:医疗险 → 重疾险 → 定期寿险 → 意外险。
给父母:医疗险 → 意外险(→ 定期寿险)。父母一般不需要投保定期寿险,如果依然在偿还贷款等负债,可以酌情考虑。年龄超过 50 岁,配置重疾险通常就不太划算了。
给孩子:医疗险 → 意外险 → 重疾险。
补充:有特殊要求的小伙伴,可以在文章里的任意小程序链接戳进去,预约顾问老师。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建议的,包括但不限于,有既往症、筛选可以投保的保险,看好一些我这里没推荐的,想要一个完整投保方案,等等等,都可以问~
下面是具体说明。
医疗险
医疗险的定位是医保的补充,用来补充医保覆盖不到的部分,比如更高额的医疗开支和更好的治疗手段。
挑选的时候建议大家优先注意这几个要素:保证多少年续保、是否涵盖外购药和质子重离子,先确定保障足够然后才是考虑免赔额和具体保费。我比较看好这几个 👇
看重院外购药,就选好医保·长期医疗(0 免赔)。不想要 0 免赔条款,希望保费便宜、用在刀刃上,或者看重 20 年保证续保,就选长相安。
应小伙伴的建议,之前还补充了一款中端医疗险推荐。除了可以看公立医院特需部、部分指定私立医院,它甚至还能报销非重疾既往症,只要投保 3 年内无相关理赔即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看看 👉
往期讨论过的相关话题:
重疾险
医疗险可以保证医疗开支,让我们有钱治病。但罹患重疾治疗期间我们很可能无法继续工作,收入会因此中断,但生活开支像住房、餐饮却还要维持。重疾险的典型场景就是补偿中断的家庭收入,主要保障收入风险,而不是开支风险,这是重疾险和医疗险最大的区别。
有的小伙伴会问,那孩子没有工作收入,没有收入风险,还需要投保重疾险吗?实际上买给孩子的重疾险保障的是家长的工作收入,因为孩子如果生病需要照顾还是会影响家长的工作能力。
重疾险是罹患重疾直接赔付,所以挑选重疾险主要看保险的保额和保费,保障尽量高、保费尽量低。我比较看好这几个 👇
以为例,成人重疾的一般配置思路,供大伙参考:
身故责任,我不会选,差价补定期寿险更实在;
缴费期限,选最长的,减少现金流压力;
有预算可以考虑选上 60 岁前额外赔付,正是重疾险发挥收入补偿作用最重要的年龄段;
癌症二次赔付,有条件可以选,毕竟成年男生 50%、女生 80% 以上的重疾都是癌症(仅限于单次重疾)
心血管二次,可选。这个不算普遍适用,但很适合高强度工作的伙伴们(仅限于单次重疾)
以为例,少儿重疾险的一般配置思路:
保障期限选 30 年,缴费 20 年。主要关注工作以前的保障,工作以后孩子就是独立个体了。保到 70 岁或者终身,也许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来说并不必要,也不经济;
有条件的,疾病关爱保险金(也就是“额外赔付”)可以选上,扩充保额;
其他责任可以不选,像癌症二次这样的,对孩子来说概率太小了;
往期讨论过的相关话题:
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保障的风险和重疾险一样,也是保障收入风险。
典型场景,比如一个家庭有孩子、有房贷,如果一方意外离世,家庭收入会因此少了一大半,很难再维持正常家庭生活。再或者我们年轻人意外离世,那父母的养老应该怎么办?定期寿险解决的就是这个担忧。
定期寿险也属于一次性给付,同样重点关注保额和保费,通常保到退休年龄就够了。
往期讨论过的相关话题:
意外险
虽然意外险名义是赔付意外身故和伤残,但用上意外险的场景却更多是这两个:
意外医疗,意外险通常有 2 万左右的意外医疗报销额度,刚好补充医疗险 1 万以下的免赔额;
用来取代飞机、火车出行的单次旅行意外险,性价比明显更高。
我个人会优先从这两个角度来考虑意外险,尤其是给孩子和老人。
每次都要重复一下:看重身故责任的小伙伴建议优先考虑定寿而不是意外险,统计数据来看意外身故大约只占身故的 20%,反而是定寿性价比更高。意外险更重要的关注点在于意外医疗、伤残赔付以及代替旅行中的交通意外。
储蓄险
我的筛选思路——找 IRR 收益高的,然后剔除风险综合评级不高的保司。同类产品 IRR 接近的,选风险综合评级更高的保司。供大家参考
相关讨论(虽然里面提到的产品大多下架,但思路依然适用):
……
以上就是这个月的清单梳理了,希望对大伙有帮助。
最后几个例行提醒:
投保前一定要认真看健康告知,如实填写;
需要理赔时可以回来找这篇文章,这里也有保单管理和协助理赔支持,可以收藏下,以备不时之需;
每次文章下面都会有小伙伴留言问身体有恙,不符合投保条件怎么办。7 月的那一期我有给大家分享完整的思路,希望能帮到大伙。
有不懂或者比较私人的问题,可以在投保页面里点「预约顾问」,各种问题都可以问,不限于某一款保险,健康告知的问题也可以问。齐欣的顾问小伙伴们都非常靠谱,可以给大家详细解答(预约完记得接陌生号码电话哈)。我给大伙研究保险时的很多对比资料和保费数据也是齐欣小伙伴帮忙提供的,一起谢谢他们 🙏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