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书房里的中国》| 耕读传家,纸寿千年


这是国内第一部展示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的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

书乡何处、绛云红豆、汲古留真、

书归故国、铁琴铜剑,

一帧帧画面,一段段往事,

传神地再现了名震天下的虞山藏书派的风采。



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书房里的中国》,旨在为高速发展的中国,打造一种独具魅力的书斋文化。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体验慢节奏的生命哲学。


本片作为国内第一部展示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其第一季选择在中国古典藏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虞山藏书派作为切入点。以点及面、生动详实的讲述一段关于文人与书、文化与流传的历史故事。

用理性的视角,从藏书的文化地位、文化理念、文化品位和藏书的地域特征等方面揭示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内涵。领略历代藏书家的艰辛历程和收藏旨趣,体验藏书者的人生情怀和胸襟气象,畅游于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与生动感悟。在炎黄子孙逐梦旅程中构建一个崇尚阅读的书香社会。使我们能够静静的走进书房里的中国!



第一集《书乡何处》


这是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古今杂剧》明抄本,它是研究元明杂剧及其作者的重要资料。这本书,来自江苏常熟。作为一个文化兴盛之地,常熟的私家藏书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在明中叶前后,至少有四十多位藏书家有据可考。直到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出现,以常熟为根基的虞山藏书派开始以整体面貌存在于中国藏书史上。


第二集《绛芸红豆》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明·柳如是《西湖八绝句》

钱谦益与柳如是的爱情故事曾被千古传诵。钱谦益是一代文宗,也是明末清初虞山脚下藏书发展达到鼎盛的标志人物。柳如是曾被赞誉为“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为明末一代名妓。钱谦益为迎娶柳如是修建了藏书楼绛云楼。楼内珍藏的图书总卷数达十余万,其中极为珍贵的宋元版图籍就多达3900部。1650年,绛云楼失火,钱谦益多年收藏付之一炬。“吾家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随着钱谦益的一声哀叹,绛云楼中的书香生活在火光中灰飞烟灭。


第三集《汲古留真》


公元1627年,二十八岁的毛晋,前往金陵参加乡试,名落孙山。在归乡的途中,毛晋做了一个离奇的梦,他梦见云海中有一幅对联写着“十三经、十七史”六个大字。毛晋相信了这个离奇的梦,从此他无意科举,立志刻书,立下一个前无古人的宏愿:将《十三经》《十七史》尽数刊刻出版。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毛晋搜书、购书、藏书、制版、造纸,用二十八年时间,几乎是穷尽毕生之力,把当时能够找到的所有版本《十三经》《十七史》搜求完整,并在精心校对后,刊刻出版。于是,毛晋在整个中国古籍史上,成为了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毛氏之书走天下!通过毛晋的汲古阁,天下人第一次认识了虞山藏书派。


第四集《书归故国》


翁同龢是近代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人物,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戊戌政变后,罢官归里。翁同龢年轻时曾高中状元,在北京做官,是琉璃厂各大书店的常客。



一次,翁同龢在琉璃厂一家书店内,寻访到一套宋版《集韵》,这套书是常熟藏书家钱曾旧藏,喜出望外的他当即出重金恳求老板出售该书。但书店老板居奇不售。翁同龢失望而归,当天日记中记下了“可恨”二字!


第二天翁同龢再次光临书店,并许以高价,书店老板不为所动。翁同龢没有放弃,连续六天内五次造访,终于打动了老板,将《集韵》收入囊中。


翁同龢的收藏曾被列为明清九大藏书之一。但在翁同龢去世之后,翁氏藏书却不知所踪,直到上世纪末,才由他的后人,旅居美国的翁万戈先生献出,最终书归祖国。这批翁氏藏书总计有80种542册,其中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有8种,被誉为从海外收购到的数量最多、品相最好、种类最全、价值最高的一批善本。


第五集《铁琴铜剑》



作为近代中国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在中国藏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晚清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铁琴铜剑楼第三代楼主瞿秉清为保护万卷家藏,七次搬迁,使珍贵的古籍一次次逃过劫难,完成了中国藏书史上的壮举。

百科神器超级涨知识文化精华
中国通史老祖宗智慧世界历史
国学宝典

历史纪录片

中化文明
名著电影国产老电影戏曲合集
航拍中国
地理纪录片地理中国
易经动漫易经智慧易经奥秘
红 楼 梦三国演义西 游 记
水 浒 传
中国神话
四大名著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健康宝典
人体地图

健康之路


急救手册
水果养生食物百科家常菜谱
太 极 拳生活小窍门广 场 舞
书法视频

唐诗300首

成语故事

三十六计

解读百家姓

诸子百家

连 环 画

二十四节气

茶 知 识

生活妙招在线博物馆摄影技巧

——END——

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尊重原创,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腾讯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