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证:罗密士《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真的是伪造的

文行先生 文行先生 2022-11-09



在拙文《罗密士《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是伪造的》中,我通过推理作出结论:


1.现今市面上的美国罗密士的《Elements of Analytical Geometry and of the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是1859年之后伪造的



2.李善兰当初翻译所用的罗密士底本被西方销毁或雪藏了。

也就是说,当今学术界所谓李善兰翻译《代微积拾级》的底本是伪造之本,并非真本。为了寻找真本,我们开启搜罗之旅,以期找到蛛丝马迹。

↑图1:高红成,《‹代微积拾级›底本年代考辩》,《中国科技史杂志》2014年第1期)



根据图1高红成所述,1990年代之前确实存在1850年版的罗密士《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但之后就被否认了,说1851年为初版。


转折点发生于1991年台湾的洪万生(Wann-Sheng Horng),大概是他在“The Impact of Western Mathematics in China during the 19th Century”一书中说到罗密士初版为1851年,当时张奠宙在美国纽约,就去纽约市立图书馆预约求证,发现了1851年初版(图2):

↑图2:张奠宙,《‹代微积拾级›的原书和原作者》,《中国科技史料》1992年第2期


与此同时,也就否定了1850年版。

根据罗密士本人于1874年明确指出:“罗密士本人在《微积分初步》前言称,《初步》的初版为1851年”(高红成)

按说这就没有任何争议了!聚讼到此止争了。

但是,作为西方伪史论派的我相信自己的推理和结论,为此,打破砂锅问到底:1990年代之前是谁说有1850年版?其依据是什么?难道他们都没有看到罗密士1874年的前言吗?

从现有我掌握的资料看,最早提及1850年版罗密士著作的是1914年美国斯密斯(David Eugene Smith)和日本三上义夫的《日本数学史》,即:Smith DE,Yoshio Mikai:A History of Japanese Mathematics [M]. Chicago:the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1914.274.



第二位记录存在“1850年版”的作者为梁宗巨先生,梁宗巨在1980年版的《世界数学史简编》的叙述如下图3:

↑图3: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辽宁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第243页


先有斯密斯和三上义夫,后来梁宗巨,都说有个“罗密士1850年版”。他们是独立来源,还是后者参考抄袭前者?

根据梁宗巨所述,罗密士卒于1889年,而斯密斯和三上义夫却说罗密士卒于1899年。根据李奠宙的考证,罗密士确实卒于1889年,如下图4:

↑图4:张奠宙,《‹代微积拾级›的原书和原作者》,《中国科技史料》1992年第2期

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梁宗巨与斯密斯的信息应为独立来源。但实际上梁宗巨的说法源自李俨。

李俨在1937年出版的《中国算学史》中谈及李善兰的《代微积拾级》:


“罗密士代微积拾级( Elias Loomis ,1811-1899, Analytical geometry and Calculus ,1850)十八卷(1859)。”(李俨,《中国算学史》,上海书店出版,1984年8月,第280页) ​​​


查阅李俨的履历发现,李俨曾经于1915年1月至1917年10月间与斯密斯通信频繁,与日本三上义夫一直通信到1936年,李俨还翻译过斯密斯和三上义夫的《日本数学史》,但后来因战乱遗失了,未能出版。如下图5:


↑图5:李俨,《李俨致三上义夫的41封信》,《中国科技史杂志》2016年第1期


因此,梁宗巨关于李善兰《代微积拾级》底本的说法源自李俨,李俨的说法源自斯密斯和三上义夫的《日本数学史》。而梁宗巨关于罗密士的卒年与李俨不一样,应为笔误。

考虑到梁宗巨2004年出版《世界数学通史》(下册二),于是找来查阅,想不到原有信息都没了,大概是接受了洪万生与张奠宙的“新”说法了。


根据李俨所述,该书书名不是“Elements of Analytical Geometry and of the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而是“Analytical Geometry and Calculus”,由此可见,李善兰《代微积拾级》书名与李俨所述的英文书名非常接近,梁宗巨先生还对翻译细节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图3)。

第三位记载存在“1850年版”的是李迪,如下图6:

↑图6:李迪,《中国数学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第353页


李迪关于罗密士卒于1899年的谬说与斯密斯同,书名与梁宗巨不同,与现今市面版本相同,显然其信息不是源自梁宗巨,估计是已经听到一些新信息了。


总而言之,关于罗密士“1850年版”的一切信息都指向、聚焦于斯密斯,那么,斯密斯是何许人也?


“史密斯(1860-1944)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一位数学史家与数学教育家。1884至1891年,他执教位于科特兰(Cortland)的纽约州立师范学校;1891年至1898年,改任密执安州立师范学院的数学教授。1898年,他回到科特兰任纽约州立师范学校校长。1901年,他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数学系,任该系教授,直至1926年退休。之后,他是该学院的荣退教授,直至逝世。


“史密斯曾任“美国数学会"图书馆馆长( Librarian,1902-1920),《美国数学会公报》(Bu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编委(1903-1909),以及“美国数学协会”(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主席(1920)。他是美国“科学史学会”(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的创始人之一。


“科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萨顿( George Sarton ,1884-1956)将其创立的杂志《奥西里斯》( Osiris )的创刊号献给了史密斯。他在献词中写道:“您是这个国家(美国)数学史的一位前辈………您在我们的研究领域里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教材,它们是说英语的世界甚至其它国家的人们学习数学史的主要工具。”(徐义保,《李俨与史密斯的通信》,《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第四期)


以斯密斯如此权威的人物,也许会把罗密士的卒年误写,这算正常,就像梁宗巨把李俨关于罗密士的卒年误写一样,但我认为,斯密斯与罗密士曾长期在纽约市(同一大学?),绝对听闻过,甚至见过面,甚至很熟,绝对不会把书名“Elements of Analytical Geometry and of the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错写成“Analytical Geometry and Calculus”,同时,把初版年代搞错。书名单词的差异实在太多了。须知,按照现在说法,罗密士版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发行量惊人,多次出版,绝不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错误。


同时,我注意到,书名从“Analytical Geometry and Calculus”变成“Elements of Analytical Geometry and of the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突出强调了李善兰《代微积拾级》底本属于西方的基础知识,强调该书只是初步,并不高深。“本书不是为数学家而写,也不是专为有数学天赋或数学爱好的学生作准备的,而是面向中等能力的多数大学生们”,“我在本书中采用的处理方法,比我所知的一切方法更为初等”。(张奠宙,《‹代微积拾级›的原书和原作者》,《中国科技史料》1992年第2期)


而实际上,从目前研究看,李善兰译本的某些表述比“1851年版”更准确,还纠正了其部分习题答案。由此可见,李善兰《代微积拾级》的真正底本可能更为逊色,乃至很逊。


拙文《微积分发源于明代中国》是基于李善兰《代微积拾级》,完全接受该书的说法,没有一丝保留。以此出发,进行逻辑推理,结合这些年我在西方伪史大、小框架脉络上的耕耘与收获,进而推出莱布尼茨当初用的积分号就是“禾”。注意,这只是逻辑推理的结论,而4天后,该结论竟然于被梁宗巨的书实证了(铁证如山:莱布尼茨使用的积分号真的是“禾”)!这反过来就证明了整个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实证后2天,我又发文《关于积分号“∫”的由来》指出:


无论S直接变成∫,还是S通过f变成∫,实际上都是伪说,真相是:禾→∫。


而在实证前一天,我在公众号发表《罗密士《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是伪造的》,又推理出当今罗密士版《Elements……》是伪造的,相当于预测了。现在通过考证,又发现了实证,确证李善兰《代微积拾级》底本是1850年的《Analytical Geometry and Calculus》,而不是《Elements of Analytical Geometry and of the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