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益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读《公益的元问题》有感

陈嘉俊 社会创新家 2022-06-11


撰文/陈嘉俊


(陈嘉俊,“拜客绿色出行”创始人,曾担任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北京益行者基金会秘书长等)



1高高拿起与轻轻放下的纠结


我与李小云(著名发展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老师在真实世界相遇(不算网络上和论坛上的交集),应该是在北大光华益行者的课堂上。当时我对小云老师对公益的纠结是十分不满——我心想,我们是要来学习的,不是来听你吐槽的。


多年以后,我在“社会创新家(公益领导者)”课程上再次听到小云老师的讲课,对小云老师内心的那种纠结,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共情。


没有付出那样的心力,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哀叹呢?


没有深刻的思考,又怎么会有无可奈可呢?


没有对中国公益现状的批判,又怎么会有这般纠结呢?


在基金会行业多年,我才逐渐体会到那种用力地拿起的使命感,以及又自动自觉轻轻放下的无力感。正因为小云老师的真诚与自我的表达方式,读小云老师的大作《公益的元问题》,如能如他同理,我想会看到书本背后的星辰大海吧。



2公益的元问题有唯一答案吗?


公益的元问题有唯一答案吗?如果把公益上升到一种哲学层面而不是一个行业层面,我想这是一个多元的开放题。


“公益”这个词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它不仅仅指一个行业、职业,以及一种社会关系的构成,它在部分人来说,就是一种接近宗教信仰的存在(或者是替代了宗教信仰的存在)。


正因为我们的社会有很多缺失的信仰以及公共乃至政治参与的空间,反过来公益则是有泛化的倾向。经济上谈善经济,社会服务领域谈公共情怀。不是说不应该,而是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在其他领域的空间之有限。


也正因如此,当我们去谈论公益的概念和话题的时候,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容易“鸡同鸭讲”的。公益市场化也好,公益原教旨主义也好,争吵皆因大家的“公益”不一样。


所以,小云老师其实也没有给读者一个下定义的句式来回答“公益的元问题”是什么(本来书名就不是“公益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而是透过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公益的方方面面,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元世界的公益。



3公益的不变是什么?


这么多主义,这么多问题,恐怕单单一本《公益的元问题》是没办法完全囊括的。但如果你想知道最直观和“不变”的因子,这本书已经讲了很大一部分。

小云老师从捐赠到公益的困惑、再到公益与资本等板块逐渐展开,以价值观和设问开始,又以具体的事件和案例注脚,不像教科书却胜似教科书。


只是,小云老师的书非常克制,并不像灌输太多个人的倾向。因此,你得尝试读完第一遍之后,重新去看看他提出的问题(或者纠结),可能你的“不变”就隐藏其中。


小云老师也非常谦虚地说,他真正从公益的行外人变成行内人是从2015年参与河边村的实践开始的。所以我斗胆说一句:公益的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而小云老师的答案在河边村。



4商业向善与公益向商的困局


《公益的元问题》书中多次提到徐永光老师提出的“公益向右,商业向左”的观点,小云老师也提出了深刻的担忧和疑惑。


我个人非常同意小云老师提到的“如果把一般意义上的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公益的核心价值,就有可能丧失公益作为调节财富分配这个隐形社会契约的功能,同时,也有可能让公益失去其特有的社会价值。


这几年,尽管我们一边大力倡导社会企业和影响力投资,但在中国这种公益慈善发育不良,行业生态不健全,核心价值观、共识还不牢固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中国的公益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公益资本的时代。


但我想追问的是:请问我们的社会、政府、舆论环境,包括最基本的慈善服务和公共伦理,准备好了吗?


恐怕,公益资本很容易沦为新瓶装旧酒的困境。



 更多内容 

“消除对妇女暴力日”,专访冯媛 | 对女性施暴是如何被社会培养起来的?

许纪霖:感到深度的无聊,因为我们总是生活在表层

许纪霖:身处大时代,却不得不以小时代的方式活着

王克勤:我不能杀死我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