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录片导演到咖啡种植人,王大勇:重新发现云南咖啡
撰文 l 马明浓
编辑 l 浮琪琪
谈及精品咖啡,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是牙买加蓝山咖啡,夏威夷科纳咖啡,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咖啡……至于中国咖啡,多数人习惯将其与“低端劣质”联系起来。然而,早在1958年,云南保山咖啡亮相国际市场,于伦敦获评“国际一等品”。
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50多个咖啡种植对比试验中,将云南保山咖啡评为最优;1993年,保山小粒咖啡在比利时获评尤里卡金奖。保山小粒咖啡获奖无数,如此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源自中国,然而却在国内咖啡消费市场销声匿迹。
为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为云南保山咖啡发声,2017年,纪录片导演王大勇来到保山,拍摄咖啡主题纪录片,研究云南咖啡史,开辟咖啡庄园,打造从咖啡种植到流通的全产业链,激活咖啡经济,创办城市街头咖啡店,打磨咖啡标准,传播咖啡文化……
“种一杯好咖啡,一生一事。”王大勇对《社会创新家》说。
云南优质咖啡大多出自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它仅占国土面积0.36%,却孕育了17%的高等植物、20%的哺乳动物、37%的鸟类,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
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绵延600多公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条从热带雨林到高原雪山的完整生态过渡带,像一堵巨大的高墙挡住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而造就了其东麓的干热河谷气候,是全球高品质咖啡的最佳产地之一。然而云南咖啡却寂寂无名,甚至被误认为是低端咖啡。为探索背后缘由,2017年王大勇踏上咖啡纪录片拍摄之旅。
他采访了云南本土咖啡专家、开咖啡馆的年轻人、从事咖啡贸易的商家、咖啡交易平台创始人等等。“但拍着拍着就发现,谁都讲不清云南咖啡的来历,讲不通它的传奇性。”为此,王大勇就地从拍摄咖啡转为研究咖啡。
一次机缘巧合,王大勇偶然闯入当地的一个空心寨。寨子因坐落于山坡,被称为“石梯寨”,不通水电但气候宜居,曾是四百年前徐霞客驻足之地。寨子里仅存几家老人在山上放牛,曾经种植咖啡的村民早从山坡搬迁至山脚,改种了其他农作物。
王大勇感到惋惜,“好的咖啡没人种,好的寨子没人住。”随后他一通电话打给搭档Sherry,提议在石梯寨打造精品咖啡庄园。在王大勇看来,相比旅游开发,发展咖啡生态经济是最适合这个古老寨子的发展出路。生产最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通过咖啡盘活整个寨子。
两人一拍即合,一周后“杀”到云南,与当地政府部门迅速达成共识。王大勇为咖啡精品庄园定下三个核心,“恢复土地力量、重塑中国咖啡、激活乡村价值”。
打造精品咖啡,第一步离不开优越极致的气候环境。细数世界级精品咖啡产区:牙买加蓝山,终年多雾;夏威夷科纳,早上多雾,中午多云;翡翠庄园背靠巴鲁火山,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几乎所有优秀的咖啡庄园都靠近保护区,良好生态是一个绝对指数。”王大勇说。
而云南高黎贡山石梯寨,纬度直逼北半球咖啡种植带极限,海拔高达1800米,昼夜温差每日高达12度,如此优越的气候极其稀缺,如此锻造出的咖啡豆堪称精品。
“咖啡到最后比拼的就是气候。”这是云南保山小粒咖啡必将凤凰涅槃的底气。
然而,王大勇不得不直面石梯寨的生态现状:农民砍树,植被被破坏,山头光秃秃,无法为咖啡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
咖啡作为“生态型农作物”,依赖周边整体良好生态。譬如咖啡果喜好弱光通风的环境,但光秃秃的山坡缺乏乔木,无法给咖啡果遮阴挡雨。“想让保山小粒咖啡回归金奖品质,没有捷径,只能返璞归真。”王大勇带着团队拿出四年时间,不是种植咖啡,而是在山坡栽树。选择了30多个树种,种活了6000多株乔木。
王大勇为咖啡树打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接下来就是小粒咖啡漫长的“十月怀胎”。“如果植被被破坏,咖啡的生长周期也会缩短,成熟变晚,再碰上下雨,咖啡果便会炸掉。只有恢复生态,生态好咖啡才能好。”
随着生态恢复,回归石梯村的还有野生动物和离家的原住民。从一片荒山到如今生机勃勃的咖啡庄园,王大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托云南高黎贡山,天时地利人和,“抚平高黎贡山的伤疤。”
王大勇给自己定下目标,将石梯寨打造为中国版的翡翠庄园。他告诉《社会创新家》,决定一杯咖啡品质的四大因素中,品种、气候、种植管理和采摘,每一道工序都不可逆,没有加分项,只有减分项。“一杯好咖啡,比的是谁减的分少。”
为此,王大勇为庄园设置了严苛的采摘标准:咖啡果要一颗一颗地采,只采全红、没有破皮和桔梗的果子。高标准对标的是高回报,这也是王大勇带动村民践行高采摘标准的动力。他在农村长大,深知在农村做事最重要的是和农民讲实惠。“让他相信你,跟着你走,很简单,就要真正改善他的收入,改观他的生活,让他在投入产出比上占优势。”
标准提高之前,一公斤咖啡鲜果均价不到三元钱。如今,纵使高标准采摘,收成只达原产量一半,但优质咖啡果的均价,足足比原价格多出三倍。在农民看来,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实惠,至于筛选掉的未达标咖啡果,随便卖个价钱,都是农民的额外收入。“这就是立竿见影地通过采摘提高收入。”
王大勇带动了政府与行业对云南保山小粒咖啡的关注。去年保山市政府成立了咖啡专班,组织咖啡出滇推广活动。2022年在广州,2023年在上海,保山咖啡的故事走出山区,面向更多潜在消费者。
近些年,云南保山小粒咖啡逐渐引起行业关注。据王大勇估算,每年大概30-50支候鸟团队,前往保山与当地企业“抢果子”。“每年果子成熟前他们就从全国各地‘杀’过来,在这里待两个月,出高价抢果子。”然而王大勇发现,他们虽然出价高,带着订单和货款前来,但对咖啡了解有限,指定的标准也略显粗劣。
这些采购商虽然带动了当地产业,但王大勇担心的是,急攻求利对当地生态的负面影响,“就回到了那个无本之末的空心寨。”
王大勇目前将主要精力投入咖啡庄园的运营中:种树,修缮房屋,种植咖啡。他也带动另一个空心寨的村民参与咖啡树种植。“老老实实把咖啡种好,我希望能在咖啡领域建一个更高的标准,为中国咖啡立一面旗帜。”
谈起树立行业标杆,带动行业发展,王大勇在探索一个可复制的咖啡产业模式,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1年5月17日,王大勇在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开设了一家咖啡店——Apexone。咖啡店于他而言意义重大,“Apexone是保山小粒咖啡、中国精品咖啡在一线城市的第一个窗口。”
Apexone 咖啡馆
王大勇记得台湾诚品书局的三句招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他将此话用到Apexone,“喝咖啡好,喜欢喝咖啡,喝好咖啡。”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已到了消费者喜爱咖啡的阶段。然而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仍十清九浊。“现在不是咖啡的春秋战国,是咖啡的五代十国”。谈及时下频出的咖啡馆打卡、酸菜咖啡尝鲜等热门事件,王大勇心态乐观。
“需要一个过程来让更多人从咖啡消费端走近咖啡,成为真正体验了解咖啡的人。如此,中国咖啡品牌才能有所发展。”
推广“精品咖啡”不是王大勇的首要目的。何为精品?在他看来,是一杯没有农药,成分干净,对得起咖农的咖啡。至于品种、生态、采摘等,并不是约束消费者的条条框框,“你喜欢它,它就是好咖啡。”
在自家咖啡店,王大勇仅提供手磨现冲咖啡,在给顾客带来优质咖啡体验的同时,王大勇和咖啡师时常与客人分享高黎贡山的故事。在王大勇的设想中,咖啡馆可以成为连接城乡的媒介,“延续咖啡馆人文交流的意义。”
咖啡已成为王大勇生命的重要部分,他记得咖啡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和所需时间:萃取一杯咖啡,需要三分钟;烘焙一炉咖啡,需要十分钟;脱壳分级一个批次咖啡,需要一周;自然晾晒完成一个批次咖啡,需要三个月;从种植到收成,需要三年......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