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业务实战 | 搞不定时评?这篇心得你值得拥有

非哥 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 2019-04-29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评论写作——一个让许多同学爱恨交织的题型。


爱它,因为它门槛低。哪怕纯纯的小白,理解起来也毫无压力——


评论:苏州大学校级奖学金变成一元“荣誉奖”(华中师范大学 2018专硕334)。


实在撞上百年一遇的天书题,也还有补充材料辅助理解,想交白卷都不容易。


这样一道30分的大题,算起来,总共只须写上千八百字。跟动辄三四千的论述题相比,简直是上门福利。怎能不爱?


可惜此等福利,也不是人人都消受得起。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


题目倒是百分百看得懂,可总觉得没什么话好说。


于是乎,只能硬着头皮强行码字,把只值200字内容,注水成了800字。结果注出了一身毛病:此处啰嗦重复,那边论证不充分……


其实,时评写作真的不难。做到以下8点,你的评论也能有模有样起来。



新闻评论,顾名思义,是围绕新闻(或具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所展开的评论。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必须以特定的新闻事实、社会现象为出发点,对所涉的事项进行概说。


但概说必须简洁明了,让哪怕不熟悉此事的读者也能一目了然。


不久前,一则“男子曾是理科状元考上清华,毕业后当保安”的视频播出发引发热议。有同学在评论中这样开头:


从梨视频始,各大媒体都相继报道一则标题凝炼为“曾是理科状元,考上清华,毕业后当保安”的新闻报道。按现代人惯有的“名校出身,前程似锦、必定是社会阶层顶端”这样的思维逻辑,强调了一组“清华状元”、“小区保安”带有反差对比意识倾向的关键词,颇受关注。一时引来“专业拖就业后腿”、“读书无用”、“浪费优质教育资源”等旧话重提,似乎以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姿态消解这个个案。


这样的概述,虽然也说到了关键事项,但失之冗长(标红部分)。不仅无益,还有害——凭什么说“名校出身,前程似锦,必定是社会阶层顶端”,就是“现代人惯有的思维逻辑”?显然经不起推敲,写出来反而暴露自身问题。

其实,评论的开头用不着这么复杂——


近日,一则“男子曾是理科状元考上清华,毕业后当保安”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热议。(3月15日《中青在线》)——南方网《何时不再争论清华毕业生当保安》


字数稍多也可以,但必须建立在精心构思的基础上,保证明了清晰——


1991年,他是长沙县高考理科状元;1996年,他是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2000年,他是广州外企的高薪白领……现在,他是长沙马王堆陶瓷市场的一名普通保安,他是张晓勇。对于张晓勇的经历,小区居民持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张晓勇在家门口当保安,病床前尽孝心是另一种成功。也有人为他感到可惜。——齐鲁网《清华学子弃白领当保安终究不是一件幸事》


总之,要么极简,要么精心。底线是让阅卷人读来自然无碍,让自己安全过关。有条件的,才可在此基础上制造亮点——不过考场时间有限,还是极简流最为保险。



新闻评论虽有新闻二字,但其根本在于评论。考题中所给的材料虽然重要,但只是一个由头,答题时简单交代一下即可,应尽快进入正题——亮明你的论点,给出你的理由和论据,切不可在其它方面枉费笔墨、拖泥带水,让阅卷人不知所云。


例如,前文提到的南方网《何时不再争论清华毕业生当保安》一文,第二段这样写道:


其实,这是一条旧闻,算不上是一条新闻。早在2013年,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当保安时就被媒体报道过,在当时就引起了社会争议。客观的说,社会争议清华大学毕业生当保安,并不完全因为人们心中错误的成功观和名校崇拜观念使然,而是有一定的道理……


简单补充一个新事实后,迅速抛出一个论点,紧接着又围绕这个论点详细论证。该论点本身是对是错暂且不论,这种快进快出的写法确为正宗。



可究竟什么样的论点,才符合新闻评论的标准?


答案很简单:


第一,论点必须是价值判断。


第二,论点本身必须有价值。


先看第一条。


所谓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相对。它不在于告诉人们事实上存在什么、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关系,而在于告诉人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应该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有句话说的好,评论就是每天负责任地告诉人们:应该走向何处去,不应该走向何处去。


而时评的着眼点既然在于“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就意味着它“不仅要关注到现实的不完满性,更要对社会不良现象提出质疑与批评”(卢新宁)。所以,新闻评论大多着力于指明方向、辨析是非、交锋思想、触及时弊、激浊扬清……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评论的落点,是为了改变世界(和人)。所以,它的论点一定是要介入生活。如果你的论点不具有这种介入性、不是价值判断,那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论点。



论点的第二个要求,是要有价值。


新闻评论的论点必须是价值判断,但并非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有评论价值。


评论的一大目的,是为了服务、影响公众。一个论点,就算再正确,如果只是正确的废话,对公众没有什么用,显然不值一提。而一个有价值的评论(论点),则能让读者觉得及时,相关,且有所裨益。


通常,在言之成理的情况下,越是具备争议性、明确性、挑战性的论点,越有机会博得高价值。


所以,当我们提出一个论点的时候,别忘了再问问自己:它是为了改变什么?是否回应了读者的关切,或者涉及公众的权益?是否有能力把读者从琐碎的事实甚至子虚乌有,导向真理;是否能帮助他们认定哪些是歧途,那些是正路,何种解决方案更好?是否涉及有争议性的问题?是否挑战了某些固有的认知?是否具体明确?



可怎样才能提出好论点呢?关键在于找到好的角度。不过好的角度,找起来不容易。有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能想到好角度。但更多时候,平平无奇,需要继续寻找、鉴别下。用一位国外评论人的话来说,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定要评论什么。也因此,如果能够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想到足够多的维度,那么从中找到好角度的几率无疑大增。


这样的方法存在吗?答案是,存在的。


角度的选择,看似无迹可寻,实际上有法可依。那就是:事实+价值。我们需要从最核心,最易把握的事实开始,不断拓展自己的感知,从而获得更多的事实,以及相关的观点、现象。在此基础上,思考它们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价值,我们又该抱以何种态度、采取何种行动,思路自然就能发散开去。而好的评论,恰恰是因为发现了一般人所忽略的事实、现象,或者它们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为人们所忽视的影响,才能给读者带来震撼、启发。


在江歌案中,许多论者都把火力对准了咪蒙。如《江歌案:杀气腾腾的咪蒙制造了网络暴力的新高潮》(新京报)。六神磊磊却独辟蹊径,写了一篇《可以见义勇为,不要替天行道》。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是因为他感知到了别人所忽略的现象,那就是,社会上存在两种容易混淆的情形,一种是见义勇为,一种是替天行道。见义勇为是自己流血,替天行道往往是流别人的血。


所以人们常常逃避见义勇为,喜欢替天行道。他这样一点破,就非常有力地消解了许多网络施暴者自诩的道德光环,告诉人们原来某种行为其实是有着如此重大的道德缺陷,我们又是如此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不只可以用来批评咪蒙,也可以用来自我警醒。这就比许多就事论事的评论,更有价值、更触动人心。


当然,六神磊磊这篇文章并非标准的新闻评论,但他看问题的视角,值得我们学习。



和其他评论一样,新闻评论也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说。不同之处在于,新闻评论一篇通常只有一个核心论点。所有的分论点(不宜多),最终都是为了支撑这个主论点。也就是说,标准的新闻评论,实际上是举全文之力,讲述一个有价值的道理。如果你写完一篇评论,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的核心观点在哪里,或者写了很多点,每一个都浅尝辄止,那这样的评论就会显得松散,缺少真正的新闻评论那种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评论写作一定要找准自己的核心论点。切口小没关系,关键是要论证充分,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说透彻。



时评写作看起来和一些简答、论述题很像,都需要考生给出自己的分析、看法。然而,我们却万不能用答简答、论述题的方式来写评论。有的同学不知此节,误用用答论述题的方式,来解时评题,把某个新闻事件背后所涉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应对方式等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分别列出小标题,以示区分。这就南辕北辙,谬以千里了。



新闻评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形式。这一点需要要牢记。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是旗帜和灵魂。它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能够使得新闻内在的思想得到引申、提高和升华。时评不仅能成为新闻事件的推手,而且汇聚所有重要的社会资源,提升整个社会的沟通力,捍卫大众的传播权,推动一个更加民主、进步时代的到来。


所以,虽然我们只是考生,人微言轻,但一旦提笔写起了评论,就得把自己摆在评论家的位置上,切换到新闻评论应有的语言风格上,自觉保持“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风范,使得文章有权威性,且能够给读者带来引导和启发。


在一篇有关“女性婚育观”评论文章中,有同学这样写道:


一直以来我都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上一辈人这么执拗于生育。


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讨论呢?遇到对的人就结婚,有财力双方都喜欢就生小孩,这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吗?


这样的表达方式,私下写日记可以,但用在新闻评论上,会让文章的权威性、专业性大打折扣。因为,作者这么多地方都不能理解,说明他对这个问题研究得不够,那又怎能给读者带来引导和启发呢,又何必出手写作?所以,写作时千万要避免这些表达习惯,始终保持权威、专业和严谨,努力向标准的新闻评论靠拢。


评论写作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上只是较为基础的8点。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它们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忘了多读多练。原汁原味的优秀评论,读得多了,鉴别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写起来也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 新传必考热点精讲 | 计算传播学

  2. 北师大考研经验 | 双非辣鸡二本学渣,一战5个月三跨成功上岸北京985

  3. 经典论文带读 | 邱泽奇: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

  4. 健康传播 | 跨省抓医生的神马药酒为何能如此嚣张?

  5.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 | 马克思的传播思想梳理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