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勒温(卢因)的传播学贡献 | 新传理论12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19新传考研QQ群
卢因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学和组织发展。他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巨大的贡献。
人物介绍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80-1947),又译作卢因,德裔美籍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卢因是心理学中完型学派的代表,也是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动力学的鼻祖,拓扑心理学创始人。由于率先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于社会心理学,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著有《拓扑心理学原理》《人格的动力理论》等。卢因在心理学方面贡献卓著,并提出了诸多传播学经典理论,同时影响了后来学者的研究。
卢因的主要理论
1.场论(field theory)
场论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场”是指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其中每一部分的性质和变化都由场的整体特征所决定,而这种整体特征并不等于各部分特征的总和或相加。
卢因把行为看成是人及其环境的一个函数或“场”,因而他的思想被称为“场论。这里的“场”便是借用物理学中的概念。他与他的同事们应用“生活空间”、“自由运动的空间”、“矢量”、“张力”、“场为”(即群体对个人发出的压力)等术语来从事一系列有关对变化的抵制和领导对群体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群体动力学”。
2.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
群体动力学主要探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尤其致力于揭示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影响。他的理论基础就是物理学的场论。卢因认为,一个群体就像一个场,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能把它视为群体中各个成员加在一起的总和,群体不等于形成群体的那些个体的机械相加。
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卢因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群体固然会受到每位个体成员及其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个体要受到所属群体的左右。在他看来,内聚力(cohesion)是群体最重要的属性。所谓内聚力,即群体成员相互利益的延伸。要想通过传播活动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认识与态度,就得首先从他所属群体的价值规范上寻找突破口,而不应从他个人身上打主意,否则传播将难以奏效。
卢因的群体动力学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3.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
1947年,卢因发表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首次提出把关(gatekeeping)概念。在他看来,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认识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就叫做把关,有这种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在传播活动中,把关人要对感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他认可的信息才能继续流通,否则便不能进入信息通道与传播流程。
“把关人”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中的研究之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卢因对其他学者的影响
1.把关人理论
在卢因提出“把关”理论之后,怀特、麦克内利、巴斯等学者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开掘,使该理论进一步深化、完善、趋于丰满,最后成为控制分析领域的基础理论之一。
(1)卢因的学生怀特继承“把关”理论,对一位报纸编辑的新闻选择过程做了经典性的个案研究,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提出了探讨把关及其过滤作用的公式:
“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
(2)麦克内利认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或在整个信息流通的网络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把关环节,并非只有一个关口,因而他试图描述在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的各种中介传播者。在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中,包含着诸多把关环节,信息在流通并最终达到受众的过程中,需要经历重重把关,并且后一把关环节会对前一把关环节做出“反馈”。
(3)巴斯提出“双重行动模式”,对麦克内利模式进行修正与完善。巴斯认为,麦克内利模式中的把关人都处在等量齐观、不分主次的地位,无法辨认哪些把关关口更重要;而在社会信息系统总体运行中,总有一些环节起着关键作用。在巴斯看来,最重要的把关人是新闻媒介,并把新闻媒介的把关过程分为两部分,即双重行动:第一部分是新闻采集阶段,主要把关人是记者;第二部分是新闻加工阶段,把关人主要是编辑。
2.齐格尼克效果(Zeigarnik effect)
通过柏林咖啡馆实验,卢因推论道:要完成某个特殊任务的意图,构建了一种心理学的紧张,当这个意图中的任务被完成了,这种紧张就释放了;如果这个任务被中断了,紧张就没有得到释放,未完成的行为就将比一个完成了的任务被记住的时间更长。
卢因的学生齐格尼克由此做了关于被中断了的任务与紧张降低的理论的实验:对于被中断了的任务的比较强烈的回忆被称为“齐格尼克效果”。该效果的发现展示了精神紧张的存在,而精神紧张是卢因“场论”的基础部分。
3.认知不和谐理论
费斯廷格在衣阿华大学读博期间,深受其导师卢因的影响,其在《认知不和谐》中提出的“认知不和谐”理论也受到卢因“场论”理论的影响。“认知不和谐”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更精确一点来说,是两种认知中所产生的一种不兼容的知觉,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随着认知失调的不断增加,一个要求减少和消除失调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减少和消除这种由失调而产生的压力和心理紧张,通常采取以下三种途径:减少不协调认知成分;增加协调的认知成分;改变一种不协调的认知成分,使之不再与另一个认知成分矛盾。
参考资料
李 彬 - 《传播学引论》
罗杰斯 -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