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交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22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11(送五年真题和论文)

白也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小编 | 象牙    ◎ 责编 | 北北  


往期回顾


☑ 清华大学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北京大学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人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中传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北师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中央民族大学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北外国际新闻传播考研报考分析

 北体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中国农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北邮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北京,作为拥有无数媒体机构的“帝都”,给无数传媒人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大展宏图的机会,令无数新传考研人心向往之。北京确有不少设立新闻传播学学科硕士点的高等院校,都十分值得被新传考研人们列入备选!


北京交通大学便是其中之一。这所学校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与中国铁路与电信事业一同生长壮大。学校以“知行”为校训,至今已发展成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高校。


现在就跟随我们一起

好好了解一下

北交大新传考研吧!


01

北交大新传考研之院校概览篇


学校概述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历经双甲子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成绩斐然。


院系概述


语言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北京交通大学直属二级学院。学院汇聚语言与传播两个学科,特色鲜明。设有英语语言文学系、传播学系、欧亚语言文学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建有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话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旅游文化创新与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语言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传播学研究中心和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型)、翻译硕士(MTI)和传播学硕士(MJC)2个专业学位点;开设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700余人。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多年在98%以上,国内外深造率6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年100%,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国家机关、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等。


师资力量



1


王田


教学工作:《传媒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组织沟通》《专业英语》等课程


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传媒经济学 博士


研究领域:理论传播、应用传播


学术兼职:《国际新闻界》责任编辑



2


陈杰


●教学工作:

历任我校计算机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主讲教师,主讲《数据库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设计》、《web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web2.0及相关软件》、《媒介史概述》、《整合营销传播》、《编程语言基础》、《新媒体数据挖掘与应用》、《数据可视化》、《IT基本素养》、《计算传播综合实践》等本、研课程。


教育背景:

①1997-2001,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方向,理学学士。

②2001-2004,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方向,理学硕士(导师何克抗教授)。

③2004-2007,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方向,理学博士(导师何克抗教授)。

④2016.1-2017.1,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理论传播、应用传播


工作经历:

①2007-2013,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中心/计算机学院,从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教育信息化等工作;

②2013-至今,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从事传播学课程教学工作,承担计算传播系列课程建设任务;从事社交网络大数据、计算传播方面的相关研究;负责学院实验室(含新媒体数据挖掘实验室)建设工作。



3


陈静茜


教学工作:

①开设研究生课程为《新媒体研究》(网络与新媒体专硕、新闻传播学硕);

②开设本科生课程为:《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前沿》、《传播学名篇选读》、《专业英语1》、《专业英语2》、《城市传播》


教育背景:

文学博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博连读项目;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欧洲研究”ISU国际交流项目;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安纳伯格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项目)。


工作经历: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硕导


研究领域:理论传播、应用传播


学术兼职:

①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健康传播专业学组成员(聘期至2022年4月);

②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高校学组成员;

③曾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青年传播学者联盟”成员



4


董媛媛


教学工作:

①本科课程:《传播学概论》、《视觉传播》、《新闻采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等

②研究生课程:《视觉传播研究》、《新闻传播伦理与传播法》等


教育背景: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全球传播研究中心(CGCS)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理论传播、应用传播



5


黄彪文


教学工作:主要承担《公共关系》、《新媒体概论》、《新媒介素养》、《媒介与社会》等本科课程,以及《新媒体与公共传播研究》等研究生课程


教育背景:

澳洲国立大学科学学院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 博士交换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新闻学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 传播学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士 广告学专业


研究领域:理论传播、应用传播



6


皇甫晓涛


教学工作:担任本科《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媒介产业研究)》、研究生《国际文化产业与自贸管理》课程教学


教育背景:四川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文化产业方向博士后


研究领域:应用传播、理论传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产业安全


学术兼职(上下滑动查看)

中国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文学人类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

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文化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类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论文评委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

川大文产中心特聘教授

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文化部)

民进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民进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化30强评委(光明日报)

北交大学报(社科版)编委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文化中国》杂志编委

中国政信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文化产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人民日报人民眼光智库成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顾问






7


李冰


教育背景:2009/09-2012/06,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


研究领域:应用传播、理论传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产业安全



8


刘凯


教学工作:

2012年以来,主要开设本科、研究生课程《社会科学基础》、《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平台运营研究》、《网络舆情》、《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


教育背景:

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2017年-201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应用传播、理论传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产业安全



9


刘晓燕


教学工作:

①开设研究生课程:《社会网分析》;

②开设本科生课程:《传播学概论》、《专业英语》、《社会网络分析》、《新闻传播史》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生


工作经历: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硕导


研究领域:理论传播、应用传播



10


苏林森


教学工作:

①讲授本科生课程:《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统计学》、《媒介经营与管理》;

②讲授研究生课程:《传播研究方法Ⅱ》(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A类项目)、《商业传播研究》(获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育背景:

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媒经济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统计系访问学者(2007年11月-2008年10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商学院访问学者(2015年3月-2016年4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2018年2-3月)。


工作经历:

2009.07-2014.06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讲师、副教授

2014.06-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教授


研究领域:应用传播、理论传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产业安全



11


文卫华


教学工作:

①本科课程:《广告学概论》、《新媒体广告》、《传播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②研究生课程:《传播学研究方法》、《网络传播》等


教育背景:

本科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应用传播学方向

美国傅尔曼大学(Furman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工作经历:

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编导

知识产权出版社 图书编辑


研究领域:应用传播、理论传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产业安全


学术兼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节目评审专家,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视听节目评审专家



12


闻学


教学工作:

①本科课程:《新闻评论学》、《新闻专题写作研究》、《新生研讨课:传播学是什么?》、《创意学概论》、《文化产业导论》等。

②研究生课程:《媒介研究》、《电影研究》等。


研究领域:应用传播



13


张杰


教学工作:

入职交大以来,曾在本系创系之初先后担任过传播学系教研室主任、常务副主任兼系党支部书记,负责本系的常规教学工作的基层管理,对于本系早期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开创以及学位硕士点的成功申请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先后教授过“新闻学原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传播学概论”、“受众调查实践”、“影视鉴赏”、“网络传播”等课程,目前承担着研究生课程“传播理论研究”、“广播电视专题研究”与本科生课程“影视鉴赏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学概论”的教授工作。曾数次获得了与教学相关的若干项奖项


教育背景:

 [1995.9 - 1999.7] 青岛大学 新闻学 大学本科 学士学位

 [1999.7 - 2001.9] 山东省纺织集团,行政科员

 [2001.9 - 2004.7] 北京广播学院,广播剧与电视剧研究 硕士学位

 [2004.9 - 2007.7] 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视学 博士学位

 [2007.7 - 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 传播学系教师

 [2014.1- 2015.1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传播研究所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应用传播、理论传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产业安全



14


赵艳明


教学工作:《纪录片研究》、《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原理》



教育背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博士(20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学士(2006)



工作经历:2013年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



研究领域:应用传播、理论传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产业安全



15


张梓轩


教学工作: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视听语言》、《融合媒体编辑》、《媒介融合研究》等多门专业课程



教育背景:新闻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理论传播、应用传播



02

北交大新传考研之考情分析篇

(以2021届为例)


招生目录说明



收费标准


8000/生·学年


研究生奖学金奖励标准



历年分数线参考



考试内容


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方向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612新闻传播学基础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郭庆光;《大众传播学:起源、发展和应用》,华夏出版社,2001,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 (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李彬;《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柯惠新等著;
852传播实务《文化资本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皇甫晓涛;《电视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默著;《大众传播媒介》(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美)约翰。维维安著,顾宜凡等译;主要考察文化产业、电视传播、媒体创意、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与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某些考核点不指定参考书目。

新闻与传播专硕(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媒介经营管理》严三九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新闻采访写作》 高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新闻编辑学》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年《广告学概论》 陈培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 陆晔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年《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外国新闻传播史》 郑超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赛佛尔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传播研究方法》 柯惠新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年




考试大纲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主要考查学生新闻传播史、新闻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新闻传播史,包括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史。要求掌握的内容:
(1)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章太炎的报刊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癸丑报灾,民初著名记者。《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每周评论》,《共产党》月刊,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申报》的改革。邹韬奋的报刊活动,斯诺与《西行漫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1956 年新闻工作的改革,《人民日报》的改版。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
(2)外国新闻事业史:手抄新闻,古罗马《每日纪闻》,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便士报与廉价报刊。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泰晤士报》,《费加罗报》。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三社四边”协定。《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纽约时报》,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扒粪”运动。《真理报》,日本广播协会(NHK),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
(3)传播史: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及早期的重要人物和理论,传播学学术流派、范式及其观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2. 新闻理论。要求掌握的内容:新闻的本质、基本特征。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之间的关系。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功能,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新闻传播的过程与规律,新闻选择的双重标准。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之间的关系。新闻自由。新闻工作的原则、职业特点、素质要求。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与职业规范,新闻选择。中国新闻改革的三次跨越,中国新闻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走向。
3. 传播理论。要求掌握的内容:传播的定义,传播的基本过程,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群体传播的类型,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社会功能。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我国的传播制度。大众社会理论,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分众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新闻框架理论。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4. 研究方法。要求掌握的内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抽样和普查,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变量的类型及测量级别。问卷的基本类型、作用,问卷调查的目标,问卷的一般结构,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深层访谈的特点,深层访谈的技术。




612 新闻传播学基础(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主要考查学生新闻传播史、新闻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新闻传播史,包括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史。要求掌握的内容:
(1)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申报》的改革。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1956 年新闻工作的改革,《人民日报》的改版。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
(2)外国新闻事业史: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便士报与廉价报刊。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三社四边”协定。《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纽约时报》,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扒粪”运动。日本广播协会(NHK),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
(3)传播史: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及早期的重要人物和理论,传播学学术流派、范式及其观点。马克思的传播观、列宁的传播观。巴赫金的符号学诗学与对话理论,范·戴克的新闻符号学,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论,福柯的话语理论。中国传播学发展三十年,中国传播学的先天基因,中国传播学的困境与突破途径。
2. 新闻理论。要求掌握的内容:新闻的本质、基本特征。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之间的关系。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功能,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新闻传播的过程与规律,新闻选择的双重标准。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之间的关系。新闻自由。新闻工作的原则、职业特点、素质要求。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与职业规范,新闻选择。中国新闻改革的三次跨越,中国新闻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走向。
3. 传播理论。要求掌握的内容:传播的定义,传播的基本过程,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群体传播的类型,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社会功能。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我国的传播制度。大众社会理论,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分众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新闻框架理论。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4. 研究方法。要求掌握的内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抽样和普查,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测量,变量的类型及测量级别,概念和构造的操作性定义。问卷的基本类型、作用,问卷调查的目标,问卷的一般结构,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分析法的定义。观察法的类型、实施步骤、重点难点。深层访谈的特点,深层访谈的技术。焦点小组法的特点,焦点小组对主持人的要求,焦点小组的优缺点。
5.传播研究的专题领域。要求了解的内容:新媒介研究,全球传播,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媒介事件,媒介素养,危机传播。对热点新闻事件的理解与把握。对当前热点电影、电视剧、节目的理解与把握。当前传播研究的前沿、热点课题。





附: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联系方式邮箱:qlu@bjtu.edu.cn网站:https://yyxy.bjtu.edu.cn/cms/电话:010-51688622



福利Time


想要了解北交大新传考研的更多详细信息吗


北交大新传研究生导师论文集和北交大新传考研真题🍎已经为你整理好了哦!只需你动动小手指,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北交大新传考研”即可领取北交大新传考研导师论文和真题大礼包!



内容来源:

[1]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https://gs.bjtu.edu.cn/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模考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