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师资培训”总结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成都大学李殷老师提交的培训总结。
老师简介
李殷李殷,管理学博士,成都大学商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与政策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为本科、硕士等主讲《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
作业分享
新教师与新课程——幸遇《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师资研修班
成都大学 李殷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高校教师,第一次接触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也是自己教授的第一门课程,所以这门课程对于我而言意义重大。在参加完这门课程的全部培训后,自己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后面渐渐思路较为清晰,慢慢理解这门课程的本质,深感获益匪浅。同时也深知距离自己完全掌握这门课程并且上好这门课程还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课后继续花时间来吸收与消化这门课程,以便使自己更好地领悟这门课程的精髓,从而更好地给学生讲解这门课程,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即促使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了解商业伦理与道德风险的本质与治理机制等,从而在中国的会计与审计环境中更好地服务于会计行业。
概括而言,这门课程一共包含三大版块共计十二章节的内容。其中第一版块涵盖第一章(商业伦理导论)、第二章(商业伦理核心领域)与第三章(数字时代商业伦理)等三个章节的内容,重点介绍商业伦理的内涵、功能、判断标准、不同领域下的商业伦理以及大数据时代下商业伦理的现状与困境。
第二版块是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重点涵盖第四章(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六章(会计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第七章(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第八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Ⅰ)、第九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Ⅱ)、以及第十章(数字时代会计职业道德)等七个章节的内容,重点围绕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原则以及单位会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展开论述,通过这几章节的介绍,使得学者能够清晰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以及不同会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最后一个版块包括第十一章(内部治理系统)与第十二章(外部治理系统)两个章节的内容,主要介绍当发生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风险时如何从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进行有效治理。下面,我将针对具体到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课后总结,将自己所领悟到的课程内容进行概述。
第一章商业伦理导论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商业伦理的本质其实是在告诉企业、员工以及一切与企业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哪些行为是可为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为的,从而影响和左右他们的行为,最终实现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既是商业伦理的内涵也体现了商业伦理的作用,即商业伦理能够指导并引导企业主体的行为,使其按照符合大众期许的方向行进。相应地,社会大众基于对商业伦理的不同期许从而对其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如效用标准、权利与义务标准、正义与公平标准等,至于到底应该遵循哪种标准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二章商业伦理核心领域中,商业伦理的本质是处理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企业作为商业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其需要处理的关系包括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产品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商业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商业伦理的核心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消费者关系中的商业伦理、市场竞争中的商业伦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首先,企业本质上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一种契约,这其中股东、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员工是企业最直接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因而成为公司治理方面商业伦理的重要内容。
其次,消费者作为企业产品的最终接受者,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商业伦理道德责任将会直接关系消费者是否继续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转化为经济利润。因此,企业对消费者的道德责任主要遵循一是生产和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且合法合乎道义的产品和服务;二是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各项权利。
再次,企业所属市场环境不同,面临的商业伦理问题也将不同。最后,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商业伦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一直是学术界以及实务界探索的热点话题之一,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承担的超出自身与股东利益,为全部利益相关者创造福利的组织行为。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与商业伦理的内涵有重合。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如何引导更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已成为重要议题,因此,我觉得在授课时可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增加篇幅,介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第三章与第十章则是围绕数字时代背景下,依次介绍数字时代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因此,我将这两章节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总结。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日新月异,引发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数据一跃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也将进入真正的数字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将面临巨大冲击进而陷入困境。
因此,必须基于数字时代背景重新考量商业伦理的内涵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热门的两个话题,因此书中着重讲解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伦理困境,如数据安全、数据滥用、数据霸权、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与人际关系等。相应地,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制定了相关的立法来防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传统商业伦理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挑战。
与此同时,数字时代也引发了会计职业发生巨大变革,未来,远程劳动、共享劳动、人机协同劳动等新型劳动形态将占据会计工作的主导地位,使得会计工作呈现出信息化、数据化以及智能化等特征。在引发会计职业变革的同时,数字时代会计职业道德将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如数据价值诱惑、会计免责诱惑,进而陷入相应道德困境,需要制定基于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标准。
第四章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中,依次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性质、履行与规范。从现状来看,目前全球会计舞弊行为十分普遍,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反舞弊建设与治理。会计舞弊行为严重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为了更好治理会计舞弊等不良行为,就必须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性质进行剖析,进而制定出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服务于社会公众,因而会计职业道德本质上是一份会计职业服务于市场中关于职业服务质量的公共合约,这一份合约实质上是会计职业界作为职业服务的供给者与其需求者(社会公众)共同签署的。作为一种隐性的公共合约,会计职业道德的每一次修正都是合约双方(会计职业界与社会公众)博弈的结果。
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有效履行,主要从自我履行与强制履行两个方面展开。自我履行更多的是会计师出于自我管制与声誉机制发挥作用,但是该种方法发挥作用的范围有限,需要引入强制履行机制,即从政府管制以及法律责任等角度来保障会计职业道德的健康运行。世界各国也基于本国国情制定出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会计职业道德遵守。
第五章重点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应该遵循的五大基本原则,依次是诚信原则、客观公正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勤勉尽责原则、保密原则以及良好职业行为原则。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到会计职业上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真实、忠诚反映一切与会计相关的信息。客观公正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是诚信原则的延续,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实事求是,保证会计信息的中立或不偏不倚。专业胜任与勤勉尽责则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能够履行工作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管理能力与职业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小心谨慎地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去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保密原则强调会计工作人员在提供职业服务过程中必须保守公司的商业与非商业秘密信息,维护受雇单位的商业机密。良好的职业行为原则是基于“搭便车困境”引申出来的防止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利用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来损害行业整体利益以谋取私利。五项基本原则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无论哪种原则,都必须让步于社会公众的利益,即当公众利益与客户或雇主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公众利益作为是非的判断标准。
第六章会计职业道德概念框架实质上发挥着指导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困境提供逻辑框架的重要作用。该框架针对所有职业会计师按照识别不利影响、评价不利影响以及应对不利影响的逻辑结构进行应用。其中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来自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以及外在压力等。一旦产生这些不利影响就要求职业会计师评价该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否处于可接受的水平,如果不可接受,则必须采取应对使得该不利影响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如若不行,则必须拒绝或终止该项职业活动。
第七章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详细介绍了单位会计人员(不包含注册会计师)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包括利益冲突与利益诱惑、信息编报及其利益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与缺乏专业技能等六大方面。每个方面又会分别形成与第六章节中自我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以及外在压力等物种不利影响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不利影响最终又交错地导致违反第五章节中的五大基本原则,从而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状关系。套用第六章的概念框架,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单位会计人员如何有效识别、评价以及应对其可能面临的由上述六大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八章与第九章是专门针对注册会计师这一类群体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其中第八章重点考察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要求以外的职业道德问题。第八章中介绍导致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原则的主要来源是利益冲突与利益诱惑、服务委托与资产保管、服务收费与二次意见、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等七大方面。同样地,每个方面又会分别形成与第六章节中自我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以及外在压力等物种不利影响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不利影响最终又交错地导致违反第五章节中的五大基本原则,从而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状关系。套用第六章的概念框架,这一章主要讲述了注册会计师如何有效识别、评价以及应对其可能面临的由上述七大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第九章则着重从独立性角度考察注册会计师如何有效识别、评价与应对其在审计与审阅业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分别以“利益”、“关系”、“服务”为基础的事项多产生的不利影响。而对于像提供预测信息专项审核服务等其他鉴证业务,也需要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但是其强度则略低于审计与审阅业务。
第十一与十二章则分别从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提出控制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治理体系。其中第十一章主要从企业文化、治理结构与首席道德官制度、组织架构与伦理型领导、内部控制与吹哨制度等角度考察内部治理系统。如建立伦理型企业文化、构建伦理型组织结构、选拔伦理型领导班子等均可以引导员工自觉遵守伦理规范,形成对员工的行为示范效应。其中吹哨制度对约束管理层及员工行为、揭发违规乃至违法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第十二章则从媒体监管、资本市场监督、行业自律监管以及政府监管与法律监督等四大方面介绍外部治理机制。这四个方面彼此之间是循序渐进的,即一旦出现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风险事件,首先会吸引媒体眼球,相关风险信息会被媒体挖掘并迅速传播,从而引发资本市场的做空交易与敌意收购行为。随着媒体的强烈反应和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响,行业自律组织将通过制定行业规范、行业标准、提高行业门槛等形式进行监管,最后才会触动政府监管与法律责任追究防线,对相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以行政责任、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通过对上述十二个章节的梳理,帮助自己再次加深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与认知,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自己将会进一步投入较多时间精力去参悟相关章节的内涵与外延,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更好地将这门课程的精髓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们。
(1)构造从抽象观念到具体实践的清晰逻辑框架。本书以“伦理思想—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概念框架—规则应用—治理方法”为逻辑主线,构建了从抽象到具体、从观念到实践、从原则到规则、从应用到治理的系统内容。
(2) 强调将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全面一致地应用于单位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各种道德困境,以全面提升学生识别、评价与应对各种不利影响的能力。
(3)寻求职业道德理论与实务的最佳平衡。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认为本书“理论与实务”的占比处于3:7~4:6之间较为理想。
(4)洞察数字时代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大变革。本书第三章和第十章分别探讨了数字时代的商业变革与会计职业变革趋势及其所引发的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困境与应对。
(5)强调体例创新与情景化的案例导向。本书嵌入了大量国内外情景化的典型案例,平均每章有约20多个案例和10多个图表,为教学相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容易、深刻彻底。
欢迎加入
人大社·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交流群
(加群请备注您任教的学校和姓名)
相关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培训体会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师资培训”总结(湖南农业大学 谢宜章老师)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师资培训”总结(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王璇老师)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师资培训”总结(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陈旻)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师资培训”总结(安徽农业大学 王锦)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师资培训”总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李燕媛)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