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不去的年代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吃果读书 2021-12-15


回不去的年代

文:设计与哲学  编:木叶

八十年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百花争艳的年代。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八十年代,这三个词可能比较合适:年轻、真诚、单纯。
 
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义,成为知识分子及普众心中的乌托邦。

八十年代,犹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下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那时的生活是慢的,人们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真实的,爱情是美好的。
 
那是一个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的年代,那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岁月深处。


80年代的文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以文化精英作为主要驱动力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文化精英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眼界比较开阔的一批人,一方面将很多国外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潮、文学写作方式引领进来。

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国漫长历史中寻找可以与外国抗衡的写作资源、寻找自己文化历史的再叙述。所以毫无疑问八十年代是文化界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文化精英则是文化界中的领头羊。
 
八十年代,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不可复制的美好时代,在开放包容的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和学者。
 
那是一个有真正文学的时代。
 
八十年代的文学显示了眼花缭乱的风格。尽管如此,许多批评家还是共同认为,启蒙主题是八十年代文学的切入点。

无论是朦胧诗、“伤痕文学”还是再现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戏剧性情节,包含了打破传统的神话与解放思想的冲击。“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成为八十年代文学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概括。

有趣的是,八十年代文学想象的主体包含了多种性质迥异的理论资源。尽管这些理论资源谱系各异,甚至彼此冲突,但是八十年代文学一律照单全收,无疑是长期封闭形成的文化饥渴强烈所致。
 
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涌现了王蒙、张贤亮、路遥、刘心武、贾平凹、张承志、谌容、丛维熙、余华、苏童、方方、陆文夫、韩少功、冯骥才、储福金、王安忆、张抗抗、史铁生,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既有反思过去,思索当下,还有展望未来,可谓朗朗星空,星斗灿烂,熠熠生辉,令人惊叹。


80年代的诗歌

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有充满感性情怀和理性批判的诗歌年代。
 
在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之际,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诗人开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
 
诗人的梦都在八十年代,关于理想,关于爱情,还有读诗的时候,身边妩媚的眼神。在九十年代物质化没有到来之前,一壶烧酒可以结识一辈子的朋友。
 
北岛的冷峻《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舒婷的丰富细腻和清纯明净《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顾城的矛盾和希望《一代人》: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采用他寻找光明。
 
芒克的纯粹真实《天空》: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犹如一块盾牌。日子像囚徒一样被放逐,没有人来问我,没有人宽恕我。
 
海子的浪漫和灵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随着物质化时代的到来,诗人们的理想国被世俗横流淹没。
 
北岛在《波兰来客》感叹: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海子的理想幻灭,卧轨自杀;顾城的天空塌陷,与爱人自尽;芒克干起了画画的营生....
 
诗人已经远走,诗歌已经死亡。
 
后来,是一个浮躁与喧嚣的时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


80年代的爱情故事

 
八十时代,人们挣脱枷锁百废待兴,对外张开怀抱,拥抱一切新鲜的空气和阳光。
 
那个时代既有佳丽柔情万种的爱情故事,也有侠客仗剑天涯干气云霄的江湖传说。
 
有琼瑶亦舒的爱情演义,三毛的流浪情节,有金庸梁羽生古龙三剑客纵横江湖的侠肝义胆快意恩仇。
 
琼瑶的白纱裙随风摇曳,笔下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爱情,曾让人如痴如醉,人们在现实世界寻找着纯情故事里的浪漫情节。
 
琼瑶很多小说都被拍成了观众热捧的电视剧,剧中演员多是帅哥美女,如秦汉林青霞。
 
而且剧中很多主题曲传唱很广,成为经典。



亦舒的开司米毛衣,总是那么独立小资,笔下男女在故事里海誓山盟荡气回肠,却又无可奈何。 

三毛穿着大朵碎花的长裙站在沙漠的风沙里,黑发飞扬,带着吉普赛女人般的流浪气息在四海为家里寻找爱情的归依。

与大胡子荷西的那段漫长生死恋,曾令多少在爱中百转千回的人唏嘘不已,也曾唤醒多少人梦中的花开花落和诗与远方。

 《橄榄树》也许正是她的文字和传奇一生的写照。


相比柔情似水的爱情故事,一代大侠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我们留下有了另一个江湖。

有人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金庸的作品,写透了人生,那些故事人物,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我们最朴素的正义观、爱情观。许多中国人最朴素的侠义观,来自于金庸。

他的作品能给整个华人世界的读者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金庸的武侠不止是英雄侠客梦,也是人间种种况味。

有人曾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金庸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金庸自己说:大侠我不敢当,但我喜欢那些英雄。英雄代表了人间的正气和担当。


80年代的影视剧

八十年代,影视剧同样泛着理想与人性的光芒。

电视剧《上海滩》以快意情仇的江湖复仇故事打动观众,造就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

香港无线电视举办“八十年代十大电视剧集”评选,《上海滩》名列第一位,当之无愧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由周润发和赵雅芝扮演的主要人物许文强和冯程程更是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黑帽、风衣、白手套的经典“许文强”造型以及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冯程程”发型更是成为观众对于那个纯真年代的集体回忆。

赵雅芝塑造的冯程程,少女娇羞中带着俏皮,敢爱敢恨,清纯如水,坚强善良,演出了大家闺秀的魅力。

周润发传神的表演使得许文强的悲剧气质和悲剧结局激发了观众的同情。演员们的敬业,一颦一蹙,一回眸,一低首,百转千回皆是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演绎出余音绕梁之味。

叶丽仪演唱的那首回肠荡气的主题歌,更使得《上海滩》成为以剧情和表演取胜的典范之作。


电视剧1987版《红楼梦》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导演心无旁骛、潜心创作;演员形神兼备,过目难忘;歌曲浑然天成,哀怨动人;色调明快亮丽,赏心悦目;造型博采众长,深入人心;经典无须争辩,历久弥新。
 
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在王扶林导演团队的精心合作下,完美地再现了这部鸿篇巨著,让普通人一睹其芳华。

他们对艺术的兢兢业业和精益求精,让这部华丽名著锦上添花。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等演员精湛投入的表演,至今无人超越。
 
1987版《红楼梦》的音乐更被认为无法超越,由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家王立平先生作曲,歌手陈力传神演唱的很多歌曲,成为经典。

透过歌曲,静坐倾听,人们眼前呈现的仿佛是那个时代大观园的亭台楼榭、飞檐斗角的瑰丽堂皇,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幻生幻灭,荡气回肠。

把林黛玉演绎得入木三分的才女陈晓旭,后曾剃度出家,早早香陨人间;半道出家的歌手陈力,梦幻般的天籁之音,将红楼梦乐曲演唱得荡气回肠,后远走美国。他们的人生故事,是不是冥冥之中无意暗合了这部巨著的情结?


1986版《西游记》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该剧屡次重播,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西游记》是国产电视剧的精品,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剧”。这部电视剧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童年欢乐,最终沉淀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西游记》代表着那个生机勃勃、踏平坎坷的1980年代。

《鲁冰花》是台湾高仕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儿童题材电影,影片改编自钟肇政于196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位有着绘画天赋的乡村少年,不被周围环境理解,不幸染病早夭的凄美故事。
 
电影《鲁冰花》感人至深,影片中残缺的家庭、破碎的梦想,已然伴随着无数的泪水和唏嘘感叹,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心。

同名主题曲《鲁冰花》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风靡一时,成为流行歌曲中歌颂母爱的经典名曲。


《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台湾独立制片富祥公司出品的台湾伦理悲剧片,影片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十八年》,以倒叙方式进行,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的故事。
 
《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大陆一经播放引起巨大轰动,获得普遍共鸣。在上世纪80年代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现象。

或许是因为母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还不像现在这样喧嚣,或许是因为它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端口。
 
拍摄于70年代的日本经典电视剧《血疑》,1984年引进中国大陆,这部电视曾经影响了好几代人,而《血疑》也成了50后、60后、70后、甚至80初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这部电视剧曾经红透了整个亚洲,在中国更是万人空巷,不逊色于港剧《大侠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这三部香江影像文化史上最著名的电视剧。

 
故事讲述东都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大岛茂的女儿大岛幸子,是个17岁的善良美丽的姑娘。

有一次,在医学院偶然发生的科研事故中,她受到了放射性钴60的辐射感染,得了白血病,经常需要输血治疗。医学院学生相良光夫通过多次给幸子输血,彼此逐渐产生了爱情。
 
多次发病,经过几次手术,幸子意识到自己快将死亡,为了不让亲人们悲伤难过,她振作起精神与亲人们一一地愉快地告别,让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最后,她与光夫一起乘着游艇出海,在光夫的怀抱中安详地离开人世。
 
透过这部电视剧,人们可以知道日本的人民富有教养,很有文化水平,也崇尚儒家的孝道和礼记。
 
一曲由山口演唱的《谢谢你》,哀婉动人,让一代人记住了这永远的旋律。一袭学生装,浅浅的笑容,可爱的小虎牙,纯情善良的大岛幸子,让山口百惠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女神。

她在红透东南亚时选择引退,远离演艺界,从此相夫教子,这种淡然令人感叹惋惜和怀念。 


自由、叛逆的80年代,今天的人们每每念及,无不唏嘘慨叹。

那些真正投身思想事业的人,大半有犯难而上的勇气,1980年代就是有很多这这样的人的年代,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年轻人的心里都梦想。

那个年代的人活得有灵魂,大家都一样,不谈钱、权,只看谁活得更潇洒,谁更有姿态。学者陈平原,就曾用十二个字,概括整个80年代:泥沙俱下,众声喧哗,生气淋漓。

至今,人们,仍在怀念那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烟火与诗情迸发、思想自由百花争艳的年代。

我们应该了解这段历史,知道父母辈的命运,知道国家的前传,知道今天的一切由何而来,更要理解80年代那个大病初愈,觉醒的年代。

为此,吃果读书诚意为您推荐“1980年代的岁月书单”,重温1980年代的青春岁月,探寻被我们遗忘的记忆。


这个书单中《燃灯者》为先知书店独家正版,《半生为人》是作者亲笔签名书,更为阅读增添一份温情,好书绝对值得拥有,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来源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设计与哲学。特此鸣谢。
吃果读书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查曙明:回忆我的哥哥海子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顾城:六六年的夏天
王小波:高考经历
破冰之举:1977年的高考
44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4年
海子:来人间一趟,一定要看看太阳
查建英:那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浪漫时代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