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先知书店 李强好书伴读 2020-08-19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
大萧条的教训
文:、

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定义为“大流行”。巴菲特最近表示,道琼斯指数狂泻2000多点,美股触发熔断,这是新冠肺炎和原油动荡一起造成的结果,市场被锤晕了。他活了89岁,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

巴菲特所言并非危言耸听,伴随着疫情向全球蔓延,人们被无边的恐惧包围,恐惧很快投射在经济和资本市场:美国金融市场如同脱缰的野马,三大指数的暴跌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般暴跌;中国庞大的产业链几乎停摆;随着疫情登陆欧洲,原本就深陷困境的欧盟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国际油价闪崩,全球股市熔断,债市遭受重创,资本纷纷外逃.....


危机的影响,不仅波及经济民生,更会引发思想市场的震荡。事实上,当市场经济每每遇到危机时,人们总是会怀疑自由市场经济机制,更有甚者会主张抛弃自由市场,开启大政府模式,这种声音常常带来焦虑甚至恐慌:

2020年,我们都身在其中,冷暖自知,此处不再赘述。

2018年7月起,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触发全球经济的大地震。

2017年,欧洲经济在主权债务危机和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影响下,不断衰退。欧洲民众对全球化和贫富差距扩大越来越不满。在随后的各国大选中,左翼社会主义势力明显抬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西方社会重新开始关注马克思的《资本论》。
 
19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代,凯恩斯主义在欧美大行其道,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备受推崇,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三国抬头。米塞斯、哈耶克的思想备受冷落。
 
历史从不重复,但却总是惊人的相似!那么,未来会向何处去?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19到20世纪的经济史及其教训。

『自由市场造就繁荣
乌托邦主义带来毁灭』
 
华人经济学家中指出:如果人们不理解早期英国和西欧成功的发展经历,以及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那么原先犯过的错误将会一再重复,悲剧将会反复重演!
 
对经济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的鼻祖,他所创立的“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就是“发展经济学”
 
他认为,“在一个国家从最低级的蒙昧状态向最大程度富裕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其实什么也不要做,只需维持和平、宽松的税收和公正的司法管理,所有余下的事情都应该顺其自然。”
 
在斯密思想的指导下,英国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政治制度,限制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完善了法律制度,对私人财产权、技术专利等进行了保护。此后,英国经济进化出了更加复杂的分工和更大的市场规模,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此后,英国的技术和制度不断被欧洲各国模仿,全球市场开始形成,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开始向全世界蔓延。
 
工业革命让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打断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传播。大萧条导致自由贸易条件彻底崩溃,各国经济陷入严重衰落,各国反对自由市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呼声与日俱增。在美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罗斯福总统宣布新政,全面干预经济以拯救危机;在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主义兴起,主张对内进行集权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以转嫁经济危机;在苏联,斯大林开始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和自由市场。
 
此后,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快速完成了工业化,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工业国,而德国在纳粹国家资本主义的治理下快速走出了大萧条,并具备了发动世界大战的能力。
 
而相比之下,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英法等国依旧深陷经济大萧条的泥沼,对自由市场进行有限干预的美国经济半死不活,使得人们不得不怀疑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并加快了经济学理论偏离古典发展经济学的趋势,主流经济学界开始转向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以及投资决定论,更有甚者主张彻底彻底废除自由市场经济,转向中央计划体制。
 
苏联航天领先世界,曾让西方一度怀疑自由市场

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战败了,法西斯主义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依旧情有独钟。战后的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大多偏左,企业收归国有,价格进行管制,主张福利政策,限制贫富分化,重新分配土地,加强计划管理。然而这样做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经济增长失去了动力,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英美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这时候,人们才想起了自由市场经济,首先是里根革命和撒切尔主义强调全方位的经济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干预,砸烂大锅饭,英美等国的经济才重新开始复苏,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技术进步开始出现,西方世界开始重新焕发活力。

『乌托邦主义是如何走向毁灭的』

与此同时,苏联在其看起来仍然强大无比的时候,几乎在一夜之间崩溃了。
 
提起苏联,人们都会问: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为何在短短的69年终就彻底崩溃?
 
答案竟然是:它崩溃的原因就是它崛起的原因!
 
1921年,苏俄内战刚刚结束,列宁决定实行市场经济式的新经济政策。美国商人哈默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来到了苏联并引进了西方大量先进的工业设备。
 
一开始,他无法想象苏联的工业落后到什么程度,工人们完全用手工操作来进行挖掘,三天才能挖出一个像样的坑道,当他从美国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动钻的时候,机械化的威力成为了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
 
当他发现苏联工人还在用锯子伐木时,就引进了美国最先进的电动据,几分钟就完成了之前一周才能完成的伐木工作。方圆50里的苏联人都来看热闹,想看看餐刀切奶油般的电锯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猫腻。
 
当他从美国引进50台拖拉机的时候,甚至引发了极大的恐慌,苏联人误以为是帝国主义的坦克入侵了。
 
▲苏联1930年代的宣传画

然而,大规模的技术扩散带来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高速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储蓄,在严重缺乏外国资金的情况下,工业部门开始向农业索取劳动力、粮食和原材料。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封锁造成的恶劣环境,苏联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无法向农民提供消费品来交换他们的粮食,这导致大量农民开始拒绝这样不平等的交换,工业化一度面临倒退的风险。
 
斯大林上台后,认为市场经济政策无法不足以支撑工业化的积累,于是开始搞大规模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通过剥夺农民的土地和财产来支撑苏联快速工业化道路。之后,苏联凭借几个五年计划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的转型,一跃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苏联从此崛起!
 
但是,成功的道路上却埋下了日后灭亡的种子。
 
虽然集体农庄制度给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储蓄和投资,但是,农民却没有得到任何回馈,他们宁愿杀掉牲畜也不愿无偿交给农庄。尽管苏联坐拥欧洲面积最大的良田,但是农业却始终成为它的心腹大患。一个沙俄时代的粮食出口国,在苏联时代竟然沦为了一个粮食进口国。

▲乌克兰大饥荒
 
为了缓解粮食危机,苏联开始大规模出口石油以换取外汇,并以外汇进口粮食。到70年代中后期,苏联粮食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威胁到苏联经济的稳定。
 
与此同时,曾经强大的工业体系也已耗尽了技术模仿所带来的发展潜力,杨小凯认为,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个由政府设计的体制,它不是从市场竞争和参与者自愿交易的市场体系中演化而来的。所以,它根本没有自我创造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能力的能力。
 
一旦模仿的潜力被耗尽,被高速经济增长隐藏的各种隐患逐渐暴露出来:
 
1985年,石油价格出现暴跌,苏联的石油出口创汇收入随即跌入深渊,对东欧各国的援助无法持续下去,东欧各国立即陷入经济衰退并引发政治巨变。苏联数千万吨粮食进口希望瞬间化为泡影,食品的短缺加剧了民众对执政党腐败和特权的愤怒,并引发社会动荡。

与此同时,曾经倍受世人推崇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苏联的工业体系在耗尽技术红利后,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员工慵懒、产品质量极差。如果没有出口创汇以进口西方工业设备,则整个工业体系就难以为继。
 
最终,1991年,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帝国,在饱受内在经济病痛和政治腐败的折磨中,彻底崩溃了。

 
杨小凯认为,苏联乌托邦主义试验的失败证明:如果国家权力被垄断,如果个人的私有产权不受保护,不能在自由市场中进行公平交换,那么这样的体制和国家注定会走向崩溃。

换句话说,落后国家一旦用技术模仿来替代制度模仿,将会拖延现代政治制度的转型,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技术红利不可持续,最终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德国、日本和苏联快速崛起又迅速崩溃的历史,其实就是后发优势破灭的全过程!

而“亚洲四小龙”,抛弃专制政体,完成现代政治制度转型,并实现经济腾飞的事实,则再度证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此时的主流经济学界才恍然大悟,发展经济学理论走了一段大弯路,一大批主流经济学家重新回归古典发展经济学。其中,布坎南发展了对宪法规则的寻租效果,及发达国家中影响经济发展的国家机会主义的研究。科斯关于产权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再度为自由市场经济正名!

布坎南与杨小凯

『杨小凯的警告依旧振聋发聩!』
 
通过对20世纪经济史的研究,早在20多年前,杨小凯对许多国家发出了明确的警告:
 
如果市场经济出现问题就转向国家干预或者乌托邦主义,虽然能在短期内挽救经济,但是,就长期而言只会助长政府的机会主义;政府和官办企业会与民争利,损害社会利益。最后,非但私人企业无法发展,国家的整体活力也必然被蚕食!在这种制度下,官办企业效率越高,越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
 
如今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社会板结等现象让全世界焦虑不安。这种焦虑情绪往往会蒙住人们的眼睛,导致全世界病急乱投医,进而选择在错误的思想上越走越远。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美好的愿望铺砌而成的。然而,人们只有在付出高昂的代价之后,才会猛然想起先知的警告,从而追悔莫及。

·走进杨小凯的思想世界·

本文主要内容编选自

今天,伴随着越来越剧烈的经济下行,焦虑和恐惧,正像病毒一样蔓延:穷人和富人,都缺乏安全感;民众和精英,都失去方向感;社会道德失范,底线屡屡被洞穿;整个世界似乎也陷入了癫狂……

是时候重新审视思想、制度与国运的基本逻辑了。如果危机已经无可避免,那么,重温哈耶克、杨小凯等先知的思想和世纪预言,却可以让我们在危机面前保持清醒,看的更长远一些,熬过漫漫寒冬。

作为两度被提名为,杨小凯生前学术成果丰硕,出版了多部重量级中英文专著。但因特殊原因,杨小凯的多数著作早已绝版,他的思想,随着他的英年早逝也逐渐被遗忘。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知,满足书友们阅读、收藏杨小凯作品的愿望,先知书店为您奉上,该版本系国内首度问世。由先知书店独家限量销售,您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注:精装版现已绝版,仅剩少量库存)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世界陷入恐慌和萧条,谬误可能大行其道
向死而生:杨小凯和他的三次范式革命
第一性原理之辩——林毅夫与杨小凯
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被忽略的“杨小凯现象”
纪念杨小凯:先知和他的世纪追问
我的老师杨小凯
杨小凯的两张面孔
国家进步有无捷径?——杨小凯、林毅夫、张维迎的四次交锋
汪丁丁:思想原本不能传播给不思的人
从奴役之路折返:哈耶克与杨小凯
理论就是要超前,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杨小凯
哈耶克让我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深入骨髓的变化 | 杨小凯
变局时代需要怎样的思想
小凯的遗憾: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的思想,定格在了六七十年代
昨天的异端,明日的信条:重温哈耶克的11个理论
为自由及其敌人寻根:通往哈耶克的27个路标
被自负扭曲的真理:从司马迁到哈耶克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