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19岁中国留学生投票被抓,“假装”公民身份!且已无法撤回.........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非法投票,后果很严重
19岁中国留学生非法投票美国大选,被控2罪!或被判15年监禁
恶魔医生刘翔峰判了,湘雅二院改好了吗?
中国在南极发现的“海上粮仓”能养活14亿人?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赵汀阳:逻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态度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5-16
逻辑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种态度
文:
赵汀阳
编:
木叶
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如此艰难?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这是因为,从古代开始,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国就缺乏逻辑,一路演绎下来,终成今天的局面。正是中国人不太讲究逻辑的思维方式妨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为破解窒息这个社会的诸多困局,今天中国人在思想上该检讨什么?该如何去思考?《南风窗》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作为哲学家,他对影响到了西方和中国在“想什么”、“如何想”的问题上,有着深刻洞见。
▌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
《南风窗》: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
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
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
把“修辞法”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
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喜欢在广场使用修辞法蛊惑人民。亚里士多德早就知道,修辞法会遮蔽真理。
《南风窗》:类比估计是很多人最常用来“讲道理”的了。比如“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谚语。
赵汀阳:我倒不反对谚语。谚语所说的无非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其中是没有论证,谚语使用修辞法不是在论证,而是为了制造有趣的表达效果,各国的谚语都差不多。
至于现在为什么许多人不讲逻辑,我无法充分了解其原因,也许是为了饶舌,为了有趣,为了胡搅蛮缠,为了回避真相,为了欺骗,等等,总之是故意不讲逻辑。
但我还想使用韩非的可信赏罚理论稍加解释:如果做某事就总能够获得可信的回报,那么人们就会纷纷自动做某事。可以想象,如果宣传能够获得可信回报,那人们就会热衷宣传,如果追求真理没有可信的回报,追求真理之人就会减少。
《南风窗》: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老外好像都一致唱衰中国。黑格尔说,逻辑在中国就玩不转了。爱因斯坦则认为,中国没有西方科学的两个基础,即形式逻辑和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而列维·布留尔更狠,暗示中国古人的那类“天人感应”纯粹就是“原始思维”,说古代中国的那些“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以及诸如此类的浩若烟海的百科全书”,全是扯淡。对于这些说法,您是怎么看的?
赵汀阳:每一个逻辑学家都会跟你说,黑格尔才不讲逻辑。黑格尔想象的是“辩证逻辑”,那是逻辑的反面教材。辩证法是一种形而上“语法”,请允许我使用这个不太准确的说法,
辩证法在逻辑上无用,但在哲学上是有用的,可以用来发现事物所暗含的“别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经过流俗歪曲之后的黑格尔“辩证逻辑”在中国似乎颇得人心,不知道黑格尔会有何评论。爱因斯坦的说法有些道理,但需要更多解释。而列维·布留尔的说法恐怕基于对中国思想的无知,无需多论。
《南风窗》:说“中国人逻辑不行”,似乎和以前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不聪明”属于同一个偏见系列,而后两者早被证伪了。如何也证伪前者呢?
赵汀阳:逻辑能力来自何处?这是个问题,直觉主义数学家们相信逻辑来自数学,但理由似乎不充分。
许多哲学家相信逻辑其实是语言的一种深层语法。这个看法比较容易理解,事实证明,只要有语言能力,就必定有逻辑能力。
我会同意说传统中国重视思想却不重视理论,而且也不重视逻辑训练。
但逻辑训练不够不等于没有逻辑能力。
▌情感问题不能用逻辑来抬杠
《南风窗》:一直有人指控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是从古代经典文本开始的。最先是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萌生,和《易经》有很大关系。然后是其它人,说《易经》、《论语》、《孟子》等充斥着大量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赵汀阳:前面我说了,
中国古代经典多数表达的是思想,不是理论,有些观念之间不一致也不足为奇,
而且还必须考虑到,生活本身充满矛盾,因此,表达生活的思想有些互相矛盾,反而是如实反映了生活。这不是不讲逻辑。
《南风窗》:孔子说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人问:为什么是三年而不是两年、四年?没有任何理由。这有点类似于“辩证法”的一个逻辑困境:为什么是一分为二,而不是一分为三、为四?如何评价这些指控?
赵汀阳:就为什么是“三年之孝”而不是别的选择这个事情而言,我想说,这里并没有什么逻辑问题,只有文化或情感问题,而且要考虑时代背景。
假如孔子再世,他一定会考虑到今天的生活节奏,恐怕就不会推荐三年了。当年孔子为什么推荐三年,理由待考,我猜想或许是与父母养育婴幼儿的时间大致对称,当然不是严格对称,只是一个在感情上大致对称的选择。
如果在这些事情上用逻辑来抬杠,恕我直言,恐怕既不知学术为何物,也对情感缺乏体会。
《南风窗》:按这种说法,前面我们所谈到像“天人感应”之类的神秘主义观念,是否也不能用一句“不讲逻辑”来打发?
赵汀阳:并非所有事情都是知识论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天人感应”,如果作为知识论断,显然不真,因此不可信。董仲舒自己是否相信,还是个问题。
就历史语境而言,天人感应恐怕并非知识判断,而是虚构的一种政治压力。
先秦社会的自由空间比较大,民心向背大致能够形成对统治的政治压力,但秦汉以来变成专制,民意不如以前清晰,士大夫愿意虚构天人感应之类的政治压力新维度,似乎也是一种貌似合理的选择。当然,董仲舒们是否这样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中西思维的最大区别
《南风窗》:我们同意,逻辑思维必须讲究概念的明晰。而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文本,好像喜欢玩模糊、神秘。
中国古人其实不喜欢在生活之外玩神秘;中国古人对关于世界本质的知识论追求没有兴趣——因为这样,因此也不太讲究西方人玩的那些逻辑?
赵汀阳:古代中国思想通常不思考超越的存在,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类生活问题上,伦理、政治、战争、和平之类。不过西方思想也同样关心这些问题。
如果说中国和西方思想有哪个最大区别,我愿意说,
西方思想寻找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完美的、完备的、终极的概念,西方的两大根基思想,希腊和基督教,都追求永恒的“完美概念”,就是好到不可能更好的概念。
上帝、完美的人、完美的事物、绝对无私的牺牲(耶稣)、绝对纯洁的母亲(圣母)、千年不坏的城堡、绝对无瑕的钻石、无敌超人,如此等等。
完美意味着永恒、超历史、无变化,而逻辑最适合谈论此种概念;古代中国的思想意图在于理解永远流变的、不确定的、不可完成的存在状态。易经、老子和孔子,都不假设完美概念,而重视永远在途中的“存在状态”。
《南风窗》:如何理解中西两种思路在“是否追求完美”上不同,但并不暗示就有高下之分?
赵汀阳:举个例子,里程碑式的哥德尔定理挫败了数学的完备性和一致性梦想,曾经让数学家们担心真理永远失去了。
但是,假如古代中国数学家或哲学家听说了哥德尔定理,一定不会感到烦恼,而会相见恨晚,
以老子的观念看,不完备或不一致就是一切存在的真相。事实上,只要一件事实或问题涉及“无穷性”,就必定不完备或不一致。
易经想象,阴阳需要动态均衡;在孔子眼中,圣人也有不足之处;在老子看来,存在如水,没有哪一个存在状态是绝对好或好到不可变化的。
这种“在路上”的状态没有逻辑既定的必然性,永远分叉,永远有歧途,而歧途也未必不能坏事变好事。这种思想与有没有逻辑能力无关,而是思想问题和意图不同。
爱因斯坦和哥德尔
▌逻辑不仅是技术,也是态度
《南风窗》: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确定的7门基础学科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您曾经做过两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日”中国项目的策划,对中国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样的期待或建议?
赵汀阳:前面说到了,人人都有逻辑能力,但逻辑水平可以提高。逻辑学教学应该有助于逻辑知识的普及。不过,拥有逻辑知识并不能保证有效地应用。
我见过一些逻辑学博士,惊讶地发现,他们熟知逻辑定式和推导技术,但似乎只在进行抽象符号演算时才显示出思维的逻辑性,而在思考其他问题时却并无优势,甚至有时很不讲逻辑。
这个怪事使我意识到,
逻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还是一种态度,准确地说就是理性态度。如果缺乏理性态度,多高的逻辑技术都无以致用。
因此,与其学会逻辑技术,还不如学会理性态度更重要——毛泽东时代有过“学一点逻辑”的运动,似乎并无明显效果。
至于如何才能学到理性态度,我不知道。也许至少需要意识到两点:
自己喜欢的观念未必是正确的;正确的观念需要论证或者证据。
赵汀阳老师对中国缺乏逻辑的评价比较中肯,
中国几千年逻辑的缺失,主要由于逻辑从来不是中国古人的追求。而现代文明却建立在逻辑之上,这当然也包含赵老师所说的最重要的一点:理性态度。这种态度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认识到自身局限性的保守的态度。
逻辑和理性态度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个懂逻辑的人,谁也骗不了他,谁也控制不了他;一个拥有理性态度的人,他说的话、做的事就都有据可循,更加可信。可惜的是中国学校既没有逻辑课,也不培养理性态度。清醒的人们认识到了二者的重要性,却常常苦于求学无门。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逻辑学家殷海光著作《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本书是以对话体写就的通俗逻辑著作,不仅把逻辑学讲得通俗易懂,还阐述了日常大众常犯的逻辑谬误,读之可培养理性态度,是一本不可不看的思维百科全书。
本书依照英美的标准而论,包含了英美基本逻辑教程中应包含的所有题材。逻辑可以让我们思想更清晰,是我们辨别是非的科学方法。从而,我们不会因为错误的理论和工具的引导而走向谬误。
◎野夫:
中国人多无逻辑训练,故乏辨别是非能力。湖北乡贤,自由主义先驱学者殷海光先生此书,可为我们祛魅。
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直击诡辩,判别是非,培养理性的态度。
来源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原载:南风窗,作者:赵汀阳。感谢原作者。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李强好书伴读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19岁前我深信读书无用,今天才体会到无知有多可怕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逻辑的力量
张鸣:历史的常识
有学历≠有逻辑
逻辑缺失的八大特征
掌握多种思维模型到底有多重要?
荐书丨《逻辑新引:怎么辨别是非》
一直想问:学校为什么不开逻辑课?
提升认知的刚需:十个经济学思维常识
没有逻辑的人,只会人身攻击与蛮不讲理
世界卫生日荐书:一份最实用的医学常识书单
王安忆 : 我们的影视作品里,总是缺乏日常生活的常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