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志武的戏剧化人生:父母都是农民,他却成了耶鲁终身教授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5-17


陈志武的戏剧化人生:
父母都是农民,他却成了耶鲁终身教授
文:网摘   编:木叶

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已有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士或是在证券分析领域或是在华尔街第一线崭露头角。而在金融教育与研究领域,能够取得如陈志武教授一样有自己舞台的专家则不多。
  
▌来自中国农村的美国大学教授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网页上是这样介绍陈志武的:

经历:金融学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助理教授、威斯康辛大学助理教授。

教育:耶鲁大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硕士、中南科技大学学士。

教授课程:金融经济与金融理论(博士),投资管理、期货与期权、投资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与本科)。
  
能够在著名高等学府讲坛上站稳脚步,一般人自然会猜想陈教授可能来自书香世家。但陈志武的家庭与此相距十万八千里,出生在湖南茶陵乡下的陈志武,父母都是农民,而他自己在1978年暑假之前,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如果父母懂文化,按中国传统方式管我,或许我就不会是今天的我了。
  
陈志武表示,他能够在耶鲁大学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主要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学术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没有什么理论是不能被挑战、不能问一个为什么的”。
  
靠着这样的信念,陈志武在人生的路上走过了一程又一程,一步步迈向自己的目标。虽然陈志武谦逊的说,他自己没有什么成功可言,但他的奋斗历程、他所走过的“较为平顺”之路,对大家都会有所启迪。

湖南茶陵乡村

▌读书和挚友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1962年7月,陈志武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的一个乡村。陈志武的父母都是农民,他的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湖南茶陵的田野、山岭上度过的。

整个启蒙阶段都在“文革”期间,没好好上过课。陈志武回忆说,“老师都是本村本镇的,没有人上过大学,给不了启发性教育,就是按教科书很枯燥地讲。”

直到1979年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他才第一次离开了茶陵县老家,来到大城市——长沙。班上有很多来自城市的同学,“和他们一比,才知道生活条件、父母家庭带给他们的影响和自己有多大的差距。”

在国防科大读研时,陈志武经常去湖南省图书馆借书看,印象最深刻的,一套是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走向未来》丛书,还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系列翻译介绍西方思想家、政治学家的经典著作,“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

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影响他走上学术之路的人——崔之元。当时,崔之元还只是数学系大一学生,读过非常多的书,高中时就在大学学报上发表过文史哲方面的文章,和李泽厚这些人都有来往。陈志武最初对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趣,是受到崔之元的影响。

1986年,陈志武被国防科大留校任教,当时他的专业是计算机、系统工程。80年代中期,出国留学的一股风也刮到了这个角落。陈志武开始尝试申请美国的一些大学,他给耶鲁大学一位老教授写信,询问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可能性。

“我没有参加托福和GRE考试,因为当时中国的外汇管制很严,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32美元,而我一美元都找不到。所以我就给耶鲁负责招生工作的教授写信说明原因,我向他们解释之后,他们答应让我免掉托福和GRE的考试。”

选择金融是一种偶然,在崔之元的建议下,陈志武选了金融学。“当时我连金融(Finance)这个词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他当时给我看了一些书,但我还是没有搞清楚。”

4个月后,一封来自耶鲁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带着几十美元,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

1990年,陈志武从耶鲁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晋升为金融学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金融学教授并重返耶鲁担任终身教职。

陈志武

▌人生是随机的组合,也是观念的结果

在陈志武看来,自己的人生很随机、很自由,没有任何人给自己制定计划,自己也没有计划,所有的变动都是兴趣使然。他说,自己比较相信非受控制的人生和社会,这样反而能活得更好、更自然,“人生就是各种随机事件的组合。”

作为湖南茶陵的农家子弟,这个学霸的成长史,说明学经济学可以改变命运。对他来说学经济是一种偶然,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学对他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经济学不仅是学霸的事业,更是人人需要掌握的通识教育,庆幸的是,经济学并不高深,想学的人,都可掌握。

可惜的是,不理解市场,不懂经济学常识,甚至以为蛮力可以改变市场规律,在现实层面上屡屡出现。

人是观念的产物,观念错了,人就会做错事。做错事的人多了,所处的环境就会变糟,身处其中的每个人会受损。多数人有正确的经济学常识,是强大的体现。

经济学家不一定发财,米塞斯、哈耶克、弗里德曼都没发财,不影响他们仍是人类灯塔。但是,经济学家发财,总像医生健康一样,能为自己加点印象分。

人做每一选择,都有或明或暗的经济动机。如果自己的分析工具里有经济学常识,就能看得透,少许多误解,也少许多愤怒,心态更平和,最直接的好处是,自己省下了不少时间,这些时间,可能都能够转化成财富。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陈志武作品集”,含陈志武亲笔签名藏书票。

这是一套财富与自由的启蒙书,是人人都能看懂的金融课。其论述高屋建瓴而又深入浅出,改变人们通常对财富的错误认知,可以说,是每一个想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美好生活的中国人的案头必备书。中国大半个CEO圈的人联合推荐。

巴曙松:金融其实不难,也离你很近。学习金融的逻辑,洞察财富的道理,这本书真的很有料。

徐小平:我鼓励你去创业,把握好自己的职业,也推荐陈志武教授的金融通识课。用金融思维看懂这个世界,助你养成财富思维,帮你实现财务自由。

人不可能赚到他认知水平以外的钱,学点金融通识,提高对财富的认知,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途径。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含陈志武亲笔签名藏书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来源 | 图片摘网络,文章汇编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19岁前我深信读书无用,今天才体会到无知有多可怕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时间是投资最好的朋友
巴菲特一生最经典的演讲
弗里德曼:自由是一种选择
查理·芒格最新访谈精彩集锦
查理·芒格的十二条人生建议
关于“劳动”的五个错误认识
“精致利己”是经济学无知的体现
眼镜蛇效应:事与愿违的经济学教训
美国精神的国父,不是华盛顿,而是他
张是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被他们带坏的
德鲁克:管理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老板
观念的囚徒:哈耶克从未过时,却注定是少数
陈志武:新冠疫情爆发后,世界贫富悬殊更大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