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所有文化都叫“传统”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1-09-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许纪霖之窗
Author 许纪霖
不是所有文化都叫“传统”
文:
许纪霖
编:
木叶
中国的文化传统到处在式微、在衰落,这是一个趋势。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地方,现在越来越找不到“中国”。
我们不妨把中国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经济最发达、媒体最集中的区域——沿海以及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这是受到全球化深刻影响的地方。
这些地方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生活方式已经与西方人越来越接近,共享着好莱坞电影、玩F1赛车、说英语、吃西餐、过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他们中的很多人,讲起西方的习俗头头是道,说起中国的却不甚了了,已经渐渐成为地球村的成员。
与之相对,中国还有一块还没有被全球化波及的区域,比如说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保留着一些民俗化的传统,但是在现代化、全球化中,这样的地方正越来越少。
瑶族盘王节
▌礼仪的衰落,在于社会的衰落
文化这个东西很复杂,它是一套价值、是一些观念、是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套具有公众性的仪式。
对文化的感受和传承都需要一套礼仪,现在中国文化这套礼仪可以说已经崩溃了。
在我小的时候,春节有春节的样子,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包汤圆,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问题不在于做,在于做的过程,正是这个做的过程给人一种节日的氛围,但现在这些东西已经被快餐化、社会化了。
旧时春节一家人包饺子影像
在今天,中国的节日,无论是国庆,还是春节、中秋,都被私人化了,节日假期化。
它不再具有民俗节日应有的一套文化仪式,而恰恰这套仪式在过去是非常丰富的。
物换星移,人的内心与宇宙、与自然、与文化相通的一套规则被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出现了断裂。
是否现代化、全球化必然如此?
不尽然。
同样的东方,如果过春节的时候在香港,你就可以看到每年初一有国泰公司组织的花车巡展、年初二晚上维港有烟花汇演,这都是公众的仪式。
与之相对,现在中国大陆这些仪式已经没有了,如果有的话也仅仅是私人的、家庭的,而非社区的、地方的、公众的仪式,这是一个很大的衰落。
香港新春花车巡游
当韩国人将“端午祭”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真是“礼失求诸野”——这个节日仪式是由中国流传到韩国去的,韩国迄今保存得很完整,得到了世界的肯定。
而在中国,这套东西却完全消解了,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礼仪的崩溃。没有了这套礼仪,要把中国文化的价值继承下来,很难。
这套礼仪为什么会没有呢?最早是受到政治运动的打击,人们认为这都是封建的、迷信的;全球化之后又受到了西方的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是有市民,没有市民社会。如果有社会的话,一定会创造出一些仪式来巩固这个社会。
端午习俗赛龙舟
现在中国的农村里面可能有些家族在复兴,他们还有可能通过宗族的仪式来恢复逝去的礼仪。在城市,都是陌生人,人们搬进新的社区,这些社区完全是功能性的,不具有文化性。
人与人之间没有宗族、乡里的联系,很远很疏离,我把它称为非人格化的关系,或者说是契约关系、市场关系,很少有非市场的、人格化的交流。这套礼仪的消失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中国,导致年轻人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作为自己的日常生活仪式。
即使是洋节,无论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也都是私人性的,与公共生活没有关系。
在今天的中国,缺乏的恰恰是公共生活中的文化礼仪。
现有的祭黄帝、祭孔子、祭大禹,活动背后都充满着商业的色彩、经济利益的冲动,与日常生活没有关系,甚至是反日常生活的。
山西洪洞中元节祭祖大典
▌社会的衰落会使文化成为孤魂
在历史上,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没有经历过类似“五四”那样的启蒙运动,古老的文化传统一直延续;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经历过类似的启蒙运动,但是并未像中国大陆这样有过全盘反传统的历史。
在这些地区,传统文化能够被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是在中国大陆,从五四到“文革”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传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如今已经支离破碎,不再具有完整性。
从晚清开始,中国人落后挨了打,就要“迎头赶上”,学习最新的东西,学习现代化。
中国人一方面很保守,另一方面又非常逐新,这是中国人性格中非常矛盾的两面。传统与现代似乎势不两立,日本、韩国、新加坡就没有中国这般泾渭分明。
晚清城市里的商业街
很重要的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在整个现代化进程当中,传统社会没有解体,得以相对完整地保持下来。
地方自治、传统族群的保持乃至新社区的出现,都是这些地区现代化之中的一部分。文化是一个“魂”,这个“魂”一定要依附于某一个“体”上。这个“体”应该是社会。
这里说的文化是一种民俗意义上的文化,是能够把社会整合起来的一套礼仪和价值观念,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不仅表现为传统的家族、宗教的解体,也表现为新的社会团体迟迟没有产生。即使产生了,也缺乏制度化和合法化。
前30年的时间里,中国只有国家,没有个人,更没有社会。
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提倡“小政府大社会”,提出建立新型的社会,传统文化有了振兴的希望。
但是这几年,很多本应该由社会发挥的功能,又重新回到政府身上。
社会的衰落使得文化成为一个孤魂,只能在观念的形态里飘荡,无法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而由商业推动的文化,更充满了铜臭味。
中国文化在哪里?
80年代中关村电子市场
▌脱离社会的士绅使传统失去依托
知识分子在传统中国叫做“士绅”。士绅在文化上承担着两种功能:
第一种是大传统的传承,士绅们通过对经典的书写、阐释和宣讲,为天地立心,为社会确定基本的价值,这被称为精英文化。
第二种功能是在小传统之中,士绅作为地方特别是社区与乡村的领袖,通过言传身教,教化天下,形成一代风气,感染天下百姓。
传统中国的士绅是社区中的核心人物,没有士绅就没有社会,因为他们在社区中是最有影响的人,最具有道德权威的人。通过士绅肩负的这两种功能,社会与国家之间才得以相互沟通。
19世纪的中国乡绅们
晚清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现代知识分子继续发挥着传承和创造大传统的功能,其中一些人成为学院精英,一些人成为媒体的意见领袖。
但是在小传统领域,在地方上,知识分子的影响越来越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相当一批知识精英被学院化、专业化了。他们逐步脱离农村,脱离社会。即便身处大城市中,也与这个城市没什么关系。
他们长期生活在学院里面,不知民间疾苦,即使是那些激进主义者,发出的抗议之声也只是道义上的想象,无法像过去生活在社区的乡绅那样,对百姓的疾苦有深切的体会。这种断裂产生之后,今天的知识精英就与社会越来越没有联系,不再像传统士绅那样在基层社会里扮演一个精英的角色。
所以在小传统方面,当今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是社会精英。基层精英的角色现在由另外一些人来扮演——商界领袖、退伍军人以及其他地方势力。
1904乡绅米笛刚带领河北村民展开自治实践活动
在城市知识分子们离社会渐趋遥远,只是通过媒体这样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参与社会的情况下,希望或许在乡村知识分子身上。
那些在乡镇基层的中小学教师,能否扮演过去乡绅的角色?能否在社区的重建、乡村的重建方面,成为新的社会精英?还是知识分子注定只能边缘化,他的角色已经让位给商业精英和政治精英?然而,那些商业精英和政治精英对文化有多大的兴趣呢?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多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文化的特点也是多元,和谐的真正意义是和而不同,如果都是“同”,就不成其为和谐了。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取向——西方和本土不同的趣味里面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现代人自由的地方。
全盘西化与全盘守旧都很可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缤纷灿烂的世界。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民俗文化实在太微弱了,每天、每小时、每一分钟都在流失。
假古董的修缮不代表中国文化的复兴,时尚式的读经也未必找得到中国。重要的是珍惜中国文化的“魂”,并为这个魂重建现代社会之“体”。
谈到中国文化,国人的分歧很大。
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化好的很,遍地精华;
另外一些人又一口咬定,中国的传统,统统是糟粕。
其实,好也罢,坏也罢,中国文化都内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内在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传统已经浸润到民族的生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只有自觉地意识到生命和灵魂中的传统究竟是什么,来一个彻底的大盘点,才能掌控“传统”这一内心之魔,而不是被它摆布。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许纪霖签名新书《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
他不是告诉读者具体什么可取什么不可取,而是带着“问题意识”陪伴读者一起进行思考与判断,从而打通传统和现代的意识。正如许老师在书中所说,“真正让人燃烧的,往往不是冰冷冷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问题。”
这些现实生活中遭遇的问题,逼迫我们去了解历史与文化。书中从中国文化的两条脉络:精神的脉络和社会政治的问题,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总结中国文化演进的大规律。助力我们从历史与文化中寻求智慧和解惑之道。
一份好的知识地图,就是一个智慧的导航。从传统中摒弃糟粕、找到智慧要靠领悟,也需要一些必要的指点。许纪霖老师的这本《脉动中国》,就是不错的参考。本书构建了一个站在高处俯瞰中国文化的系统性框架,打通千年历史,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从许纪霖的文化地图里,寻求传统智慧与解惑之道。
来源 | 原载许纪霖《优美是否离我们远去》,三联书店2018年版。感谢原作者。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王小波:驴与西方智慧
胡适: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葛剑雄:文化断裂的真正原因
荐书 | 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
张宏杰:传统中国的“权力投资学”
他以一己之力,捍卫了文化的尊严
文化的江山:文化中国VS王朝中国
通古今之变:项羽之死影响中国两千年
《文化的江山》:一部独特的中国文化史
文化既是心灵的土壤,又是限定我们的枷锁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