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技 | 中银协高峰:数字化转型如何驱动银行业变革
导读:5月26日,以“数智变·物致新”为主题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在贵阳开幕。期间,CFT50学术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出席了“金融数字化转型论坛”,并在会上分享了“数字化转型驱动银行业变革”有关看法。
高 峰 CFT50学术成员、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想利用很短的时间与大家分享有关“数字化转型驱动银行业变革”的几个观点。数字化转型最为关键的是人的观念,技术不是最重要的。这一轮的数字化转型和以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不太一样,以往是自下而上改变的,这次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变革过程。
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银行业持续加速数字化转型。疫情暴发之初,2020年2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倡开展非接触式服务,加快了银行业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进程。监管部门在持续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强调数字化转型应该注意的风险。另外,银行自身发展也需要数字化转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到底在哪里?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让我们想到了五十年前,有位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效率问题;二十五年前,一位美国作者写了本书叫《数字化生存》,写的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世界。虽然数字化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由于前沿技术ABCDI和5G包括量子计算应用,加速了数字化变成现实。这里我引用华为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数字化转型就是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构建一个全感知、全链接、全场景和全智能的数字世界,把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进行重塑,产生新的增长路径。
有了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就应该用数字技术重新认知原来做银行的业务流程和发展逻辑。互联网银行不会跟你谈论这个客群是按照贵宾客户、一般客户来划分,他们更关注的是潜在的贵宾客户,即某些长尾客户。所以,我们现在要改变原来的那一套做法,应该用互联网的思想,用数字化思维去领会今天的客户、渠道和服务等概念,转变我们的认识,对数字化转型需要有新的认知,这是最重要的。
第一是如何找到目标客户?不是知道VIP客户在哪里,而是要知道长尾客户怎么去挖掘。比如我们通过客户的手机话费,如果每个月两三百块话费以上的,在一家银行是长尾客户,在其他银行不一定是长尾客户,可能就是贵宾客户。也就是说,只要发现一个标签,就能发现这个客户是不是目标客户,所以我们应该寻找沙漠中的绿洲在哪儿,用数字技术寻找贵宾客户。类似线索很多,比如曾经有过按揭和理财行为的客户等。
第二是如何认识渠道?刚才信通院专家讲到了5G智能网点的问题,渠道不仅仅是线下,重要的是还有线上,如何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来网点来的人越来越少,5G网点就不能遍地开花,我们要划清边界,哪些业务更适合在线上。还有产品的定制化、风控的智能化、运营的智慧化、数据的资产化、平台的开放化,所有这些都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和金融科技思维来颠覆。
由此我们在反思,银行发展逻辑要转变,原来是靠规模效应,现在就要考虑以数据驱动创造价值;原来只关心高价值客户,现在从高到低都要去做,重点客户的概念也不存在了;原来的交互模式是线下,现在就要移动优先;原来的产品模式是金融需求,现在更加关心的是生活场景。做零售银行,无论是金融产品还是非金融服务,看它是否接地气,就看它是否源于生活。来自于生活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办公室拍脑袋拍出来的产品怎么能有生命力?这可能不是客户需要的。
关于数据的再认识。互联网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最有优势的地方,是它能做到数据的业务化,银行需要补这一课。银行做的营销、运营和风控,有多少标签?有多少画像?每天在和多少数据打交道?如果没有和数据沾边,那就不是数字化转型。银行现在补的课就是业务数据化,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业务数据化做不好,以后的数字化转型没法做。业务数据经过打标签、做画像、建模型,还要有相应的数据集市等,这样才能做精准营销,才能做智能风控。数据必须经过数据化过程才能形成数据资产,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数据智能化,必须要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痛点和难点,无外乎就是战略定位不清晰、组织架构和文化不匹配、数据治理不到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够。但也有看好的地方,数字化转型在零售银行领域很有场景优势,比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在零售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开始发力。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首先是在零售银行,第二个突破口是线上化、智能化。
数字化转型表面上看是个技术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是生产关系问题。数字化转型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战略文化、运营模式、金融科技、标准化、数据与业务双中台、开放平台、复合型人才、数据治理关系和生态建设等。
以上和大家分享的是要进行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认知,要把原来银行的一些传统观念抛弃掉,运用数字技术去领会、重构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接下来,第二和第三部分,我想从银行需求的角度,看看数字化转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数字化转型的上半场主要体现在布局场景金融新生态,主要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的赋能。下半场数字化转型需要新动能,更多来自5G和云以及物联网的应用,包括量子技术。
如果说过去银行是个信息行业,今天看它更是一个数字行业。实际上,银行经营模式的改变反映出时代变化的特征。网上银行解决的是线上化,手机银行解决的是移动化,直销银行解决的是数字化,互联网银行解决的是场景化,远程银行解决的是平台化,开放银行解决的是生态化。
先说AI技术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远程银行的魅力在于不是冷冰冰的银行,而是有温度的银行,手机银行APP如果缺乏人情味,那么在空中还有一个团队就是call center,是有人在服务。很多银行已经在手机客户端开了远程视频银行入口,那里是有温度的银行。最近去过几个农村商业银行,惊讶地发现,农村的老年人最喜欢用的就是视频银行。视频银行就是数字化转型最好的捷径之一,不要再走那些弯路了,弯道拉直进入到视频银行,这是最好的场景之一。
响应监管部门提倡的“无接触服务”,远程银行做了重大突破——从服务到运营。大家知道,网点是有运营管理部门在维护,可是手机银行APP,每天很多人在浏览,有很多流量,基本没有人在维护。其实这里更需要一个专门团队维护,需要专门分析客户的行为轨迹。另外,普惠金融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应用。小微客户除了需要信贷业务秒批和快批之外,也需要财富管理,更需要资金合理使用和理财产品。为此,需要打造一个线上远程财富管理模式,考核和组织与线下是完全不一样的。线上的理财咨询能力,单产可以做到比线下多一到两倍,因为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和技术运营团队在支撑。
区块链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在公司业务领域落地。现在做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很多,大家别被忽悠了,很多技术是开源的,今后迭代起来很麻烦。中银协组织开发了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底层用的是“工银玺连”技术,这是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在交易银行的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场景中。
第三部分讲的是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由于时间关系,简单地说,开放银行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开放的关键是数据合法使用,银保监会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发布了有关数据治理的文件。此外,物联网在动产质押、5G在智慧网点转型等方面,都会对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动能。
感谢大家聆听!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前沿观察 | 朱民:要抓住人口老龄化、“碳中和”和数字化三大变量
银行科技 | 江苏银行夏平: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
数字金融 | 央行杨竑:构建金融科技基础 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监管研究 | 银保监会刘春航:金融科技与银行价值链的重塑
“金融科技50人论坛”成立四周年啦,特别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建立了“金融科技·读者微信群“,发布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合作、赠送金融科技图书,欢迎您的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olivia9484),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入群,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邀请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
“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成立。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实践与政策前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政产学研用”的独立优秀学术平台,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协作与教育培训。参与出品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CFT50金融科技资讯》等学术成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更多内容,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