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溶剂氟化醚改善离子液体基电解质的Li+传输性能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第一作者:Xu Liu
通讯作者:Giuseppe Antonio Elia, Stefano Passerini
通讯单位: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室温离子液体(ILs)具有高的热稳定性、不挥发性和不易燃性,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与结构密切相关。高压型ILs电解质最常用的阴离子为TFSI-和FSI-与TFSI-基ILs相比,FSI-基ILs与锂金属阳极(LMAs)的相容性更好。然而,FSI-基ILs的应用受到室温下缓慢Li+传输的阻碍。这一般归因于电解液的高粘度,但尚不清楚其中复杂的离子相互作用和离子传输机制。因此,探索缓减上述问题的可行策略,并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对于开发用于锂金属电池的FSI-基ILs电解质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共溶剂氟化醚因其非溶剂化特性,对Li+的溶剂化影响很小;同时,其粘度较低,可降低电解质的整体粘度。因此,FSI-基IL电解质中引入氟化醚有望缓解其中缓慢的Li+传输。

本文作者采用双(2,2,2-三氟乙基)醚(BTFE)作LiFSI-Pyr14FSI电解质的共溶剂。考察了Li+与Pyr14+、BTFE与Pyr14+摩尔比的影响。优化后的电解液[LiFSI]3[Pyr14FSI]4[BTFE]4(Li3Py4BT4)具有改善的Li+传输性质,提高了Li沉积/溶解CE以及 Li/Li和Li/LiFePO4 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该工作以“Enhanced Li+ Transport in Ionic Liquid-Based Electrolytes Aided by Fluorinated Ethers for Highly Efficient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with Improved Rate Capability”为题发表在Small Methods上。

【研究内容】
图1a、b分别为不同温度下ILs基电解质的粘度和离子电导率。随LiFSI比例的增加,LiFSI-Pyr14FSI电解液的黏度增加,离子电导率降低。Li3Py4中加入BTFE后,与Li1Py4相比,Li3Py4BT4的粘度和离子电导率略低。采用直流极化法测量了Li+的表观迁移数。对于LiFSI-Pyr14FSI电解液,Li+迁移数从Li1Py4的0.099增加到Li3Py4的0.160。Li3Py4BT4的Li+迁移数为0.184。基于Li+迁移数和离子电导率的测定可知Li3Py4BT4的Li+传输性能优于Li1Py4和Li3Py4

图1c为ILs基电解质的Walden图,所研究电解液均低于KCl线(代表离子完全解离和离子相互作用可忽略的“理想”溶液),表明ILs基电解液中存在离子-离子相互作用。LiFSI-Pyr14FSI体系中加入的LiFSI越多(Li+浓度越高),离子缔合越强。BTFE稀释后的Li3Py4电解液,尽管Li+浓度降低,但离子缔合较强。图1d为不同电解液的线性扫描伏安图,当电位<4.4 V时,电流密度可忽略(<2µA cm-2),表明所研究电解质可与传统阴极材料(如LFP和NMC)兼容。
图1 ILs基电解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a)、离子电导率(b)及Walden曲线(c);(d)不同电解液的LSV曲线

通过Raman光谱表征电解质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图2a所示,1200~1250 cm-1处的峰源于FSI-中-SO2-官能团。纯Pyr14FSI中,1216 cm-1处的峰(峰1)归因于游离FSI。在该体系中加入LiFSI后,高拉曼位移处出现一个新的肩峰(峰2),与FSI和Li+间的配位有关。与Li3Py4相比,Li3Py4BT4的谱图无明显变化,表明Li+和FSI间的配位不受BTFE的影响。

图2b中292和359 cm-1处的峰与FSI的反式构象有关,298和355 cm-1处的峰与FSI顺式构象有关。这两种构象平衡共存。LiFSI与BTFE的比例对构象平衡有明显影响。纯Pyr14FSI中,反式构象占优势。Li3Py4和Li3Py4BT4中,顺式构象占多数。

图 2c 所示Pyr14FSI 和 LiFSI-Pyr14FSI 的谱图中830 cm-1 附近的宽峰可归因于 FSI-的 υasSNS 模式。当采用 BTFE 稀释Li3Py4时,831 和 850 cm-1 处出现两个尖锐峰,峰位置与 BTFE 的谱图匹配良好,表明这些峰来自 BTFE,但BTFE不参与强离子-溶剂相互作用。这一现象与LiFSI在纯BTFE中的不溶性吻合。由于BTFE的非溶剂化能力,作助溶剂时对FSI基ILs电解质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电解质的溶液结构通过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进行研究(图2d)。除纯BTFE外,其余样品在检测的q范围内均有两个特征峰,即1.3-1.4 Å-1附近有一个主峰,0.4-1.0 Å-1附近有一个预峰(对于 ILs,该特征源于所谓的“海绵状”结构,由非极性域和极性域的双连续网络组成,BTFE中通常不会观察到该特征);纯BTFE的主峰位于≈1.368 Å-1。LiFSI-Pyr14FSI的峰位置相对于Pyr14FSI发生了位移,主要归因于Li+与FSI间的强配位。由Raman和SAXS结果可合理解释Li3Py4BT4增强的物理性能。因此,维持Li+-FSI络合物的同时降低溶液粘度有利于增强Li+在FSI基ILs中的迁移。
图2 (a-c)ILs基电解液的Raman光谱;(d)BTFE,Pyr14FSI以及ILs基电解液的SAXS谱

图3a为Li/Li电池在Li1Py4和Li3Py4电解液中的电压分布。首次放电过程中,在0.4 mAh cm-2左右,初始放电电压从-0.07 V突然增加到-0.02 V,且在随后的循环过程中极化降低,说明电池内发生了短路。在相同电流密度和沉积面容量下,Li/Cu电池显示出相似的现象。而Li/Li电池在Li3Py4BT4中循环时,即使在2.5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图3c)。

采用Li3Py4BT4和LP30电解液的Li/Cu电池其Li沉积/溶解CE如图3d所示。采用Li3Py4BT4电解液的电池具有很好的Li沉积/溶解可逆性。Li/Li电池在Li3Py4BT4中的电压分布如图3e所示,表现出改善的循环性能(>450个循环,900 h)。

图3f,g分别为Li/Li电池在LP30和Li3Py4BT4电解质中循环不同次数时的Nyquist图。循环过程中二者的欧姆阻抗Rs和界面电阻Ri变化不同。LP30中,Rs和Ri均随循环迅速增加,表明电解液的分解和锂腐蚀层的生长。而在Li3Py4BT4中Rs增加很少,表明Li3Py4BT4对锂金属具有很高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
图3 采用不同电解液的Li/Li电池与Li/Cu电池的循环性能(a-e)以及循环过程中的EIS图谱(f-g)

由表面SEM 可知,LP30 电解质中沉积的Li金属呈锂枝晶形态(图 4a),而 Li3Py4BT4 中沉积的Li具有数十微米的球状锂颗粒(图 4c),有效减少了表面积,从而减少了锂/电解质界面处的副反应,有利于锂的沉积/溶解可逆性和可循环性。二者形貌的差异还可通过截面SEM看出(图 4b,d)。

初始厚度为500µm的锂金属在Li3Py4BT4和LP30中循环100次时的形貌变化如图4e-h所示。电解液为LP30 时可观察到锂表面呈多孔形貌(图 4e),主要由于循环过程中锂的腐蚀;腐蚀锂层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发生脱落,残留的、未腐蚀的锂片仅 200 µm(图 4f)。当电解液为 Li3Py4BT4 时,观察到致密表面(图 4g),未腐蚀的锂片厚约450µm(图4h)。
图4 LP30和Li3Py4BT4电解质中沉积在Cu上的Li金属表面与截面SEM

锂金属(LMA)在LP30和Li3Py4BT4中循环后其表面XPS分析结果如图 5 所示。检测到源于 LP30 分解的常规 SEI 成分,如Li2CO3、O-C=O、C=O/C-O、C-C/C-H、 LixPFy 和 LixPOyFz(图 5a)。LMA在Li3Py4BT4 中循环后其表面几种SEI成分及相对含量与LP30中的相似(图 5b),除此之外,其表面SEI还包含电解液组分Pyr14+、FSI-和 BTFE的分解产物。由SEI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图 5b),随溅射时间增加,Li1s谱中≈55.5 eV 处的锂金属信号增强;C 1s 和O 1s 的信号强度降低,但仍以C=O/C-O峰和C-O/S-O峰为主。F1s谱中,F-C峰强度随溅射深度无明显变化。这三个峰均与 BTFE 分解相关,表明BTFE参与了LMA表面SEI的形成。此外,C1s谱中CN峰的强度(代表Pyr14+的分解)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 Pyr14+分解主要对外层 SEI 有贡献。XPS分析表明,通过选择阳离子、阴离子和氟醚可有效调节LMA表面SEI,这为进一步优化IL-氟醚电解质对LMA的稳定性提供了可能。
图5 LP30和Li3Py4BT4电解质中沉积在Cu上的Li金属表面XPS谱

图 6a 为Li/LFP电池的倍率性能与放电比容量。0.1C下,使用 LP30 和 Li3Py4BT4 的电池其比容量略高于使用 Li1Py4 和 Li3Py4 电解质的电池。循环几次后,采用 Li1Py4 和 Li3Py4 的电池出现内部短路;而采用 Li3Py4BT4 的电池即使 2 C 下也能提供约 130 mAh g-1 的比容量,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使用LP30和Li3Py4BT4电解液的电池在选定倍率下的放/充电曲线如图 6b 所示。因Li3Py4BT4 的离子电导率比 LP30 差,故相应的电池高倍率性能较差。但二者的平均极化相差不大(图 6c),具有相似的能源效率(图6d)。采用 Li3Py4BT4 和 LP30 的 Li/LFP 电池长循环时的放电比容量和 CE 如图 6e 所示。使用LP30的电池循环218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0%,平均CE为98.27%。采用 Li3Py4BT4 作电解质时,4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6% ,平均 CE 为 99.97%,具有高可逆性。
图6采用LP30和Li3Py4BT4电解质的Li/LFP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Li/Li3Py4BT4/LFP 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倍率性能如图7a,7b所示,结果表明其工作温度范围很广。组装 Li/NMC532 电池以评估Li3Py4BT4电解质与高压正极材料的兼容性。如图 7c,7d所示,第 4 次到第 150 次循环时的平均 CE 为 99.91%,表明 Li3Py4BT4 与富镍正极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但Li/NMC电池平均CE较低,这是由于较高的工作电位和NMC对电解液分解的催化作用。
图7 (a-b)Li/Li3Py4BT4/LFP 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倍率性能;(c-d)Li/Li3Py4BT4/NMC532电池的循环性能

【结论】
ILs 电解质中BTFE 添加剂的引入可有效改善其中的Li+传输性质,且不影响其与 LMA 的兼容性,主要源于高阶Li+-FSI离子对和低溶液粘度,这与 LiFSI:Pyr14FSI 的高摩尔比、BTFE 的非溶剂化特性和低粘度有关。BTFE、FSI 和 Pyr14+的分解参与了Li表面SEI的形成。采用Li3Py4BT4电解质的Li/LFP 电池具有比商用 LP30 电解液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宽的工作温度。此外,Li3Py4BT4 电解质与 4 V 级 NMC 正极也有良好的兼容性。通过对增强的Li+传输性质和SEI特性的深入了解,为进一步开发安全、实用的ILs基电解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信息。

Xu Liu, Maider Zarrabeitia, Alessandro Mariani, Xinpei Gao, Hanno Maria Schütz, Shan Fang, Thomas Bizien, Giuseppe Antonio Elia, Stefano Passerini, Enhanced Li+ Transport in Ionic Liquid‐Based Electrolytes Aided by Fluorinated Ethers for Highly Efficient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with Improved Rate Capability, Small Methods (2021): 2100168. DOI:10.1002/smtd.20210016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smtd.202100168

日本ChEM-OIL/南科大徐强院士团队:受蒸馒头启发“蒸”MOF,蒸出不一样的超级碳笼材料!

2021-06-27

新技术表征钴酸锂,Nature!

2021-06-24

Joule:实现高效纯水电解制氢,效率最高可提升17%

2021-06-21

厦大王鸣生课题组ACS Nano:构建应力分散结构实现高性能钾离子负极

2021-06-20

ACS Energy Letters: 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的片上微型锌空气电池

2021-06-18

港城大支春义教授团队EES: “一箭双雕”——锌-硝酸根电池用于电化学氨合成和电能输出

2021-06-17

南开大学焦丽芳教授EnSM: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实现钠离子快速储存动力学

2021-06-11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配体-阴离子共浸出活化的全重构催化剂

2021-06-07

大连理工李祥村&贺高红:缺陷石墨烯包裹CoS纳米片用于锂硫电池高效催化

2021-06-04

Joule:电池在应对太瓦级光伏挑战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2021-05-31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