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榴石固体电解质与各种正极的相稳定性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2-06-09

传统的锂电池由于采用了易燃的有机液体电解质,其安全性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内部/外部短路或热失控条件下。而固态锂电池(SS-LiB)能够从本质上解决安全性问题,而且能够显着提高能量密度。石榴石结构的Li6.75La3Zr1.75Ta0.25O12(LLZTO)是最有前途的SS-LiB电解质材料之一,然而,正极材料和LLZTO之间不良的固-固接触阻碍了界面处的Li+传输,导致电池阻抗增加和容量衰减。为了在正极和LLZTO之间获得良好的接触,需要将它们在高温(T>500 ℃)下烧结在一起。然而,在如此高的温度下烧结会导致元素相互扩散和并产生副产物,从而阻碍锂离子的扩散。因此,需要寻找最佳的烧结温度以及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以保持良好的正极/LLZTO界面。

【工作简介】
近日,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Jung-Hyun Kim等人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精修分析对高温下各种正极材料和LLZTO的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层状LiCoO2正极在900 ℃下与LLZTO接触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对于LiNiO2或高镍LiNixMnyCo1−x−yO2(NMC)正极,LLZTO中La的扩散会导致La4NiLiO8杂质相的形成。富锰LiMn2O4尖晶石和层状LiNi1/3Mn1/3Co1/3O2正极在高温下与LLZTO接触时会发生Li的扩散并生成Li2MnO3和La2Zr2O7。结果表明,LiNi0.6Mn0.2Co0.2O2和含有Li2MnO3的Li1.2Ni0.15Mn0.55Co0.1O2与LLZTO表现出良好的相稳定性,有望作为LLZTO基SS-LiBs的正极。相关研究成果以“Phase Stability of Garnet 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ing with Various Cathodes i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上。

【内容详情】
1. LLZTO与LiCoO2和LiNiO2的相稳定性
图1显示了LiCoO2/LLZTO混合物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XRD图谱。无论加热温度如何,原始结构都保持不变,表明LiCoO2正极材料对LLZTO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图 1、LiCoO2-LLZTO混合物分别在(a)900 ℃、(b)800 ℃和(c)700 ℃下退火2小时的XRD图谱。

图2显示了LiNiO2/LLZTO混合物在700-900℃加热2小时后的XRD图谱。在700℃时,XRD图案没有显着变化,表明LiNiO2正极材料在700℃以下与LLZTO具有化学稳定性。在800℃时,2θ=24.7、31.7和42.6°处发现了对应于有序钙钛矿相La4NiLiO8的峰。La4NiLiO8的晶格参数为a=3.759 Å和c=12.844 Å,与参考数据非常相似(晶格参数a=3.755 Å和c=12.827 Å),表明其化学成分接近化学计量的La4NiLiO8。随着温度从800℃升高到900℃,有序钙钛矿的峰强进一步增加。复合正极产生La4NiLiO8二次相伴随着LiNiO2正极和LLZTO固体电解质的分解,这将对正极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图 2、LiNiO2-LLZTO混合物分别在(a)900℃、(b)800℃和(c)700℃下退火2小时的XRD图谱。

2. LLZTO与LiNi1−x−yMnxCoyO2的相稳定性
为了降低钴含量,人们开发了LiNi1-x-yMnxCoyO2系列正极材料。因此,本文还检测了LiNi0.33Mn0.33Co0.33O2(NMC111)、LiNi0.6Mn0.2Co0.2O2(NMC622)、LiNi0.8Mn0.1Co0.1O2(NMC811)和LiNi0.94Co0.06O2(NC946)正极材料与LLZTO的相稳定性。图3比较了它们在空气中900℃加热2小时后的XRD图。
图 3、LLZTO与各种NMC正极材料(a)NC946、(b)NMC811、(c)NMC622和(d)NMC111的混合物在900℃下退火2小时获得的XRD图谱以及精修结果。点代表实验数据,实线代表模拟数据。La4NiLiO8峰用虚线表示,La2Zr2O7峰用粉红色倒三角形表示。

NC946和LLZTO混合物在900℃下加热2h后出现La4NiLiO8峰,精修结果显示其含量为4.7 wt%。此外,混合物中的NC946层状相受到Ni2+/Li+阳离子混排的影响,因为在900℃加热2小时后I(003)/I(104)峰强比显着降低。更有趣的是,NC946层状相中18.7°左右的(003)峰和36.4°左右的(101)峰在900℃加热12小时后几乎消失,如图4所示,层状相转变为岩盐相(即Li/Ni无序)。NC946这种突然的相转变与其热力学不稳定性有关。因此,NC946正极与LLZTO电解质混合烧结制备固态电池时,温度应小于900℃。
图 4、LLZTO与各种NMC正极材料(a)NC946、(b)NMC811、(c)NMC622和(d)NMC111的混合物在900℃下退火12小时获得的XRD图谱。

NMC811+LLZTO混合物在900℃加热2小时后也发现了 La4NiLiO8。根据精修分析,La4NiLiO8的量为1.7 wt%。此外,NMC811相中的I(003)/I(104)峰强比在900℃时降低,表明Ni2+/Li+阳离子在层状相中混排。当加热时间延长至12 h时,NMC811相中的I(003)/I(104)峰强比进一步降低,如图4所示。这表明NMC811的Ni2+/Li+阳离子混排进一步增加。同时,从XRD数据来看,La4NiLiO8峰强没有增加。NMC622+LLZTO混合物在900℃加热2小时后,样品没有对应于La2Zr2O7或La4NiLiO8的峰。精修分析表明,La4NiLiO8的含量最低(0.8 wt%)。该结果表明NMC622在高温下与LLZTO接触时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

NMC111+LLZTO混合物在900℃加热2小时后形成La2Zr2O7第二相。精修分析显示,La2Zr2O7的量为1.0 wt%,如图3所示。La2Zr2O7是在LLZTO发生锂损失时产生的,它的存在表明锂可能从LLZTO迁移到NMC111,并生成了富含锂的层状化合物,如Li2MnO3·Li(Ni,Mn,Co)O2。NMC111+LLZTO混合物在900℃加热12小时后得到的XRD图案(图4)显示,出现了La4NiLiO8的峰,但仍具有La2Zr2O7相。当在900℃下加热2小时,Ni含量超过NMC622会导致正极+LLZTO混合物产生La4NiLiO8相(图3)。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La4NiLiO8相的数量从NMC811的1.7 wt%增加到NC946的4.7 wt%。在各种NMC正极材料中,NMC622对LLZTO的相稳定性最好。

进一步使用半电池评估了正极+LLZTO混合物中正极的容量。图5显示,NMC111、NMC622和NC946在前两个循环中分别提供了58.5、144.4和107.2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尽管La2Zr2O7相的量仅为1.0 wt%,NMC111也损失了约60%的初始容量(159 mAh g-1)。如此少的La2Zr2O7相不会导致主要的容量衰减。相反,它表明LLZTO与NMC111高温烧结过程中可能发生NMC111化学成分的变化。NMC622+LLZTO在三个电极中提供了最高的容量,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然而,它仍然经历了轻微的容量衰减,这是因为产生了La4NiLiO8杂相以及化学成分偏离NMC622导致。NC946+LLZTO在900℃加热2小时后也经历了显著的容量损失,因为产生了大量的La4NiLiO8(4.7 wt%),从而显着改变了NC946正极的化学组分并导致阳离子混排。
图 5、LLZTO+各种NMC混合正极900℃下退火2 h后在前两个循环中的充放电曲线。电流密度为17 mA g-1

3. LLZTO和富锰尖晶石和层状正极的相稳定性
图6显示了LiMn2O4+LLZTO混合物在空气中700–900℃加热2 h后的结构变化。在700℃时,对应于LLZTO的大部分峰消失了,而对应于Li2MnO3相的峰在2θ=20.7°-24.1°附近出现。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La2Zr2O7的强度逐渐增大,并在900℃时成为主要相。正极材料中的锰更倾向于接受额外的锂离子并转变为富锂的Li2MnO3相,伴随着石榴石相转变为贫锂的La2Zr2O7相。La2Zr2O7将阻碍锂离子的传输,因为它缺乏锂离子导电性,并对电池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图 6、LiMn2O4-LLZTO混合物分别在(a)900℃、(b)800℃和(c)700℃下退火2小时的XRD。

图7显示了Li2MnO3+LLZTO混合物在700–900℃加热2小时后的XRD图谱。所有峰都对应于LLZTO和Li2MnO3,没有任何杂质相,证明Li2MnO3与LLZTO接触时具有优异的相稳定性。因为Li2MnO3相对较高的锂浓度会阻碍 LLZTO 的锂扩散。然而,尽管Li2MnO3具有4.5 V左右的高放电电压,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有限。
图 7、Li2MnO3-LLZTO混合物分别在(a)900℃、(b)800℃和(c)700℃下退火2小时的XRD图。

因此,下一步研究了Li1.2Ni0.15Mn0.55Co0.10O2(LMR-NMC)的相稳定性;或者可以表示为(0.5)Li2MnO3–(0.5)LiNi0.375Mn0.375Co0.25O2。图8显示了LMR-NMC+LLZTO混合物在700–900℃加热2小时后的XRD图谱。800℃和900℃加热条件下没有形成La2Zr2O7相,证明LMR-NMC与LLZTO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因为Li2MnO3具有出色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高的锂浓度。然而700℃加热的样品仍然具有对应于La2Zr2O7的小峰。这表明,700℃条件下,La2Zr2O7第二相的产生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这可能与中间温度下相图中形成的各种Li-Mn-O化合物有关。
图 8、富锂锰NMC(LMR-NMC)-LLZTO混合物分别在(a) 900℃、(b)800℃和(c)700℃下退火2小时的XRD图。

【结论】
总之,正极/LLZTO界面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图9显示,在层状正极中,LiCoO2表现出良好的相稳定性,而对于LiNiO2,由于La的扩散,形成了La4NiLiO8杂相。在NMC体系中,NMC111出现杂质相La2Zr2O7,因为它的Mn含量较高会导致锂从LLZTO迁移至NMC111。在NMC811中,La2Zr2O7相被抑制,但在热处理后形成了新的杂质相La4NiLiO8,其行为类似于LiNiO2。此外,富镍正极(例如,LiNiO2、NC946、NMC811)在空气中加热后经历了Ni2+/Li+阳离子混排,这表明在电池制造过程中,正极-电解质烧结过程需要在O2气氛中进行。在NMC家族中,NMC622由于具有良好的Ni/Mn/Co组分平衡,与LLZTO的化学稳定性最好。在LiMn2O4尖晶石中,其与LLZTO较大的Li浓度差异加速了Li离子的扩散,并导致LLZTO转变为La2Zr2O7相。Li2MnO3和LMR-NMC与LLZTO混合烧结后均表现出良好的相稳定性,这得益于其固有的化学稳定性,从而促进了它们在全固态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图 9、LLZTO与各种含Ni/Co/Mn元素正极的相稳定性。

Chan-Yeop Yu, Junbin Choi, Jinhyup Han, Eungje Lee and Jung-Hyun Kim. Phase Stability of Garnet 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ing with Various Cathodes i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22. DOI:10.1149/1945-7111/ac4e5b

王春生教授水系电解液再登今日Nature Energy

2022-02-08

【FIE专辑】先进核能技术

2022-02-08

双重调控酞菁钴的金属电子结构,实现高效CO2电还原和锌-CO2电池

2022-02-08

天津大学许运华教授团队PNAS:超高比能量!基于六电子反应机制的有机硝基化合物锂电池正极材料

2022-02-08

全固态硫化物电解质综述:湿空气下的稳定性以及与溶剂和粘结剂的相容性

2022-02-07

北科大连芳&河南大学李昊AEnM-具有合理配位结构的三维网络单离子导体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2022-02-07

清华大学张如范课题组JACS: 超耐久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用于高性能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2022-02-07

吴凡、李泓团队:无机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提升的掺杂策略和机理

2022-02-06

中南大学&南洋理工Angew高能综述:“锌”有猛虎,细嗅蔷薇!

2022-02-05

欧洲未来电池研究的技术线路图

2022-01-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