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视点 | 打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

作者:李思屈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形势下,加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布局和打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对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文化自信推进中国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产业是当代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海洋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海洋文化传播、促进海洋经济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服务海洋外交、提高国民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推进海洋建设、发展海洋文明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人类文化精神的创新、扩散方式,以及社会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因一个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同时又为社会的维系和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在人类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正在步入智能时代的今天,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新的创造方式和文化消费的新方式,其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目前美、日、英等海洋强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海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输出,极大地推进了西方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文化传播,形成了世界文化流通中的西方海洋文化话语体系,强化了全球海洋发展和国际政治阐释权,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海洋战略和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发展看,西方海洋战略思想历经了早期偏重于海权争夺的军事阶段,到重视国家整体实力建设的综合战略阶段,再到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家海洋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战略3个阶段。

1890年,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首次把海权与国家战略、民族兴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海洋战略系统理论。1911年,英国学者科贝特出版《海洋战略的基干原则》一书,构建起国家、海洋、海军三级战略体系,各级战略相互支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确立了“群岛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350海里“大陆架延伸”等新概念,“海权”的外延进一步扩大,“战略”一词进一步从军事概念演化为综合性概念,海洋战略成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军事等领域的综合体系。20世纪末,美国学者约瑟夫·拉皮德提出“文化回归”概念,以约瑟夫·奈、塞缪尔·亨廷顿、温特以及平野健一郎为代表的学者进一步丰富了海洋战略的文化内涵。

中国不仅有漫长的海岸线、辽阔的海洋面积和极其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还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特色资源和独立于世的海洋文化精神财富。发展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在中国海洋科技水平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发掘中国海洋文化精神内涵,打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走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之路,通过“科技+”“文化+”“互联网+”的方式创新海洋经济形态,对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推动海洋经济升级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发挥出巨大作用。


创新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打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有创新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才能抓住这一机遇,推动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创新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理念,首先要有海洋综合发展的整体战略新理念。对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独特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更适当的定位,对中国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有整体战略规划。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尤其对民心相通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我们不仅应当看到“一带一路”为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带来的巨大机遇,更应当注重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海洋文化产业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巨大作用。

创新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理念,还要树立海洋文化产业新形态的理念,对当今世界科技、文化融合和文化产业新形态的发展大势和规律有更透彻的认识。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不同产业门类之间的融合,是当代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背景。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已经展现了文化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前景,“智慧海洋”工程的实施将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推进全球海洋贸易和海洋文化交流,通过海洋信息纽带把各国文化市场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设中的跨国“互联网+海洋”平台,以“智慧海洋”工程所掌握的沿岸各国海量信息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为支撑,将为未来海洋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一个创意、创新、创业的新平台,为各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新型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中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现实基础。随着沿海各省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化建设的推进,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的轮廓已经初步呈现。比如,浙江的海洋强省建设,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培育,海洋旅游发展,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大环境下浙江的战略交汇、天下浙商、第一大港、货畅四海、电子商务、平台集成、体制先发和文化底蕴等八大优势,打造海洋建设的人文科教交流枢纽,以文化科技推动海洋经济升级,从而把人文科教交流枢纽建设与国际港航物流枢纽建设、贸易枢纽建设、产能合作枢纽建设和新金融服务枢纽并列为浙江强省建设“五大枢纽”建设工程。可以看出,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浙江海洋强省战略的鲜明特色。浙江海洋强省战略的推进,与广东、山东、辽宁等省海洋建设一道,为打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海洋文化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动力

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沿海各省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有了极大提高,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科技指导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传统海洋文化产业强调较多,而对未来新型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研究不够。海洋文化旅游发展迅速,而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和产业跨界发展的创新举措不够。对海洋节庆、海洋民风民俗开发初见成效,而重大海洋文化项目培育不够。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受到重视,而深挖内涵、发挥文化精神引领作用的努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地海洋文化产业的低水平发展、浅表性开发和重复性建设。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门类过度集中,经营模式趋同,产品的主题、风格同质化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在指导思想上要有新的理念,还要在具体办法上引入创新元素,探索创新模式,以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突破,让海洋文化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使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成为创新发展的高地。

在人类文化体系中,海洋文化是自由、开放的创新精神元素。日新月异的海洋科技成果,为当代海洋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有力的手段。做好“文化+”“科技+”和“互联网+”,让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更好地引领人类发展方向,是构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特色体系,打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的必由之路。

国际海洋元素的时尚化、高端化、内涵化的创新风潮已经在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大量掘金,呈现出海洋元素创新性应用的新趋势。2012年,香奈儿旗下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专门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纯白色珊瑚礁,作为春夏季服装展的举办地。歌星佛洛伦丝·韦尔奇站在贝壳里一展歌喉,身上串串流苏点缀的连衣裙酷似海草叶,整个造型酷似波提切利画作中清新可人的“维纳斯”形象,揭开了海洋文化与高档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篇章。与此同时,亚历山大·麦奎则进一步演绎了这种海洋时尚风格,设计师萨拉·伯顿的创作灵感就包括了“海床、海贝、海葵以及海浪”,设计的服装除了运用珍珠母与牡蛎色薄纺绸外,还使用“藤壶状提花织物”以及“小颗珍珠点缀的藤壶花边”,把高档、时尚的海洋文化元素运用推向一个新高度。

海洋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已把海洋文化资源开发推进到深挖文化内涵、探索求知领域、全面渗透日常生活的IP开发新阶段。神话传说中的阿特兰蒂斯海下世界,《海底总动员》中色彩斑斓的奇幻海洋,还有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纪念日卡梅伦导演乘坐潜水器进行深海探险,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科幻故事,都围绕着海洋元素深挖IP价值。国际时装界在思考从童话小说《美人鱼》到巴拉德的现代小说《被淹没的世界》对整个时装界的影响,《被淹没的世界》设想的场景就是未来世界遭受洪灾,其用水来喻指整个人类的无意识,其海洋文化精神探索的深度与海洋文化产业商业开发的广度,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中国的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要真正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和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花大力气深挖内涵,做实产业,创新业态,逐步推进滨海、近海和远海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做好滨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强化“海洋文化+”和陆海互动。其次要开发近海文化产业,以海岛科技文化创新建设为突破,深化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海洋文化产业形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远海文化产业开发,充分利用“智慧海洋”提供的技术条件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创造的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海洋文化产业。

成功打造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我们就能抓住历史提供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中国的经济基础和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海洋空间,以文化的力量促进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的解决,促进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使中国海洋开放开发水平和海洋文化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


专家视点 | 山东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专家视点 | 李国强:关于构筑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的思考

专家视点 | 刘家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及对策

专家视点 | 杨国桢:海洋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究

专家视点 | 将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海洋保护区体系的思考

专家视点 | 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视野下 海洋文化自信的生成

专家视点 |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模式的历史反思

研究成果 | 开展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成果 | 现代传播环境下我国海洋文化构建传播研究



文章来源:原刊于《中国海洋报》2017-12-13

作者:李思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