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韬海论丛 | 2020年第05期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韬海论丛

为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海洋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中心全新推出“韬海论丛”栏目。以期通过专题形式探讨热点问题,多角度反映专家观点,为关心海洋研究的学者提供最新资讯。

本期专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第05期


论题速览



01


着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宏,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



02


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点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0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涵及对策探讨


韩增林,辽宁师范大学原校长、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李博,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04


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及发展路径设计


赵昕,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研究室主任;

李慧,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1


着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论点撷萃】

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王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大关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的重要论述,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多年来,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其总量已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是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极。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不足、开发方式粗放、协调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三个方面。科技创新不足制约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国产化水平不够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畅,成果转化率不够高。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企业研发热情不够高,鼓励自主创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尚未全面形成。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领域研究水平不够高,在深水、绿色、安全、药物等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开发方式粗放阻碍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海过度捕捞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衰退,渔获低值化问题比较明显。近岸粗放式用海造成自然岸线减少,空间资源趋紧。沿海产业低质同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沿海地区产业规划布局大同小异,沿海重工业、港口布局还存在高密度、低效率的“怪相”,大量以消耗海洋资源环境为代价建设的产业新城、产业园区处于荒弃或低效运行状态。用海矛盾突出增加了海洋生态安全风险,海洋生态安全风险日益增大。协调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约束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陆海空间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等协调不够,土地和海域使用政策衔接不畅。港区集运、临港产业园区和城市居民生活区布局混杂交织,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也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区域间海洋经济发展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缺乏统筹协调,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在海洋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海洋产权交易、海洋数据服务、企业信息对接平台等领域仍需要开拓创新,为海洋经济营造更加顺畅的发展环境,减少因企业间、政企间和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海洋经济发展与陆海统筹的关系。坚持“以海定陆”为原则统筹海岸带地区经济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海洋经济与海岸带经济的协调发展。统筹用地、用海、用岛政策,同土地政策一样,把用海用岛政策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陆海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多式联运提高综合效益;统筹海水淡化和水资源供给,将海水淡化纳入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体系;统筹陆域与海洋能源勘探开发,尽快转变对陆域地矿资源和近海油气资源“吃干榨净”的做法,坚持海洋油气资源“储近用远”,加强海上风电布局管理;统筹海洋与陆域科研资源,使陆域先进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应用到海洋经济,实现“引陆下海”。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严守生态功能基线、环境安全底线,健全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监管机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广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海洋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海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经济优势。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健全海洋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系,坚决避免海洋自然岸线大量破坏、海域空间无序占用等不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行为。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时序和结构的科学合理安排,健全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价格形成机制和收益分配制度,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海洋经济管理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海洋经济管理部门要正确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保护环境等职能,既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在海洋经济中平衡总量、优化结构、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的作用,但也不能频繁施策、削弱市场决定性作用。要减少对海洋资源型产品价格的干预,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防止供求失衡。要为市场发展提供保障,推动建立海洋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实现海洋各类资源与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海洋经济发展中部门与地方的关系。统筹协调发展改革、财政金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科学技术、国际合作等涉海主管部门,形成政策合力,提出切实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举措。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责任,明确对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地方要结合自身海洋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各有侧重、因地制宜地推动自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中央宏观把握,地方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海洋经济发展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围绕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立足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提升海洋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定全面覆盖海洋经济各个行业、部门、社会群体的发展规划。在局部的发展和探索中吸取有益的示范经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创新示范城市的统筹管理和政策协调,真正发挥试点示范的作用,通过局部先行先试引领整体的进步提高。国内与国际的关系。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持续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海上互联互通,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海洋经济合作架构,建立完善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平台和机制,拓展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提高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理念的国际影响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高效利用全球资源,推进海洋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技术输出和国际高精尖技术引进,推动海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刊于《学习时报》2019-11-22。作者王宏,系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

2


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点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论点撷萃】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培育壮大特色海洋产业,努力形成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杨朝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开发、利用、管控和保护海洋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中之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培育壮大特色海洋产业,努力形成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牵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牛鼻子”,将创新作为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兴海长效机制,着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一是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推动海洋产业高水平聚集发展。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通过加强技术革新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海洋领域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海洋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二是促进海洋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海洋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拓展提升海洋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线上与线下创新活动、涉海企业与科研院所创新活动深度融合,为人才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充分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二、坚持发展绿色经济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相协调。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和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海洋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海洋油气、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等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同时,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海岛太阳能、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海水养殖、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利用、海洋化工、海洋盐业等领域开展循环利用示范;依托海洋产业园区,促进企业间建立原料、动力综合利用的产业联合体,开展海洋产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推广活动。加大对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三、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开放型特征日益突出。事实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大力打造蓝色经济合作平台,推动建立蓝色经济合作国际机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深化同“一带一路”参与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共建海外海洋经济园区为着力点,同有关各方一道制定合作规划,鼓励国内沿海省区市海洋产业园区、涉海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投资和项目建设。引导涉海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鼓励涉海企业、科研院所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联合设计与技术交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促进涉海企业向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看齐,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涉海品牌企业和产品,以更多国际品牌支撑海洋强国建设。*原刊于《人民日报》2018-7-1,作者杨朝光,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涵及对策探讨 



【论点撷萃】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海洋经济的量增长到一定阶段,海洋综合实力提高、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社会福利分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谐,从而使人海“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实现动态平衡的结果。发展模式应由数量维向质量维转变,发展动力由规模扩张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换,驱动要素由传统海洋要素向创新要素转换,资源要素向陆海一体化高效配置转变,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海洋经济的提质增效。

——韩增林李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全球沿海国家纷纷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物质基础,并可以解决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的问题。

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海洋经济的量增长到一定阶段,海洋综合实力提高、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社会福利分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谐,从而使人海“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实现动态平衡的结果。发展模式应由数量维向质量维转变,发展动力由规模扩张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换,驱动要素由传统海洋要素向创新要素转换,资源要素向陆海一体化高效配置转变,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海洋经济的提质增效。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稳定性。随着海洋资源储量与承载力、海洋环境的容量与缓冲力、海洋科技水平与转化力的变化,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基本处于“非稳-回稳”的阈值之内,基本保证人海经济系统与人海社会系统、人海资源环境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确保各系统间正常的物质、信息交流,但随着海洋经济开发周期的拉长和活动空间的拓展,现阶段下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对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稳定性逐渐偏离可控性阈值,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调整策略,使相关利益既得者及更多涉海要素参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之中以增强其稳定性。可持续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其公平、共享、科技主导等方面。通过合理利用法律手段、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发展,确保当代人之间的资源公平分配并留给后代人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条件。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以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海洋开发利用理念,而是一个全新的海洋开发理念。协调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如何从整体观念上去协调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海洋经济体的和谐共生,即海洋经济系统内的要素之间协调的同时要与外界环境整体协调。长期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行为性,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三、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国家海洋基金,建立海洋经济智慧数据库。支持国家海洋信托资金的运营,对海洋灾难救助、污染处理、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建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以政策金融和市场金融相结合的方式运行,主要由国家海洋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共同牵头,以500亿元人民币作为政策性担保资金,以金融界的杠杆效应撬动市场资金,吸引内地市场通过股权、债券等融资方式进驻。建立国际合作经济圈投资基金,以国际间合作的形式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深度的合作开发,从而实现共赢互利、共同发展。建立海洋经济智慧数据库,解决当前资源配置效率低这一问题。深化海洋产业结构改革,促进海洋产业高级化转变。支持地方性远洋渔业发展,有选择的淘汰或整合地方性海水养殖业,针对初级产品产业链产量大、利润低的现状,应选择优势企业予以拉长加深海产品加工链,提高近海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培育和壮大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金融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从而不断提升海洋产业的附加值,特别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加快占据海洋价值链中高端,增强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陆海统筹进程,推进海陆产业协调发展。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体系。统筹陆域开发与海域利用,统筹推进海岸带和海岛开发建设,统筹近海与远海开发利用,优化海洋开发和保护格局。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以海洋产业、临海产业和临港工业为有力抓手,发挥海洋产业引领作用和陆域产业支撑作用,突出海洋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的领先作用,合理确定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油气、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等海洋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构建,发挥陆海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条相互渗透优势。完善海陆统筹产业协同发展管理体系,提升海陆产业效率,构建职责边界清晰、责任明确的管理制度,确保海陆产业管理的联动高效;健全海陆产业协同发展法律保障体系,加快行业立法建设,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体系。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牢牢把握产业革命的大趋势,紧密围绕海洋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落在产业发展的土壤中。注重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继续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通过涉海科技重大、重点和专项投入促进海洋科技经费优化配置,提高海洋科技经费投入产出效率;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海洋产业集聚创新平台加快海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紧密融合。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加大对外开放水平,海洋经济向“走出去”转变。海洋经济所具备的独特外向型特征迫切需求海洋经济向“走出去”转变,“一带一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为沿海地区加大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机,大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外资规模、降低内资门槛、建立内外资地区海洋金融平台合理配置资本资源,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既要引资又要引智。一是推进跨境投融资活动政策创新。二是对接沿海地区“走出去”需要,积极争取建立发改、商务、外管、证监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审批绿色通道,支持实体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活动。在此过程中,急需政府部门“积极铺路,重点搭桥”为企业跨国转移寻求地方突破点和匹配点。发展蓝色海洋经济,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创建海洋综合治理示范区,显著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全面评估我国海洋综合治理能力和海洋经济,依据法规、依据规划发展的情况,摸清问题,深挖根源;建立海洋综合治理能力评估、反馈及调整的动态、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众、媒体参与,监督海洋治理实施情况,广泛采纳不同领域和渠道的改进建议。严格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普查,建立海洋保护区,以“三生空间”为指引,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实施救护、繁育等拯救工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重点敏感海域全面覆盖,构建立体监测网络。加强绿色考核比重,探索建立“滩长治”“湾长制”等责任模式;加强信息共享与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搭建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海洋经济基础服务能力。实时掌握其海洋经济真实账本,完善海洋经济统计内容,完善编写《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支撑政府决策、引导资源合理流动、促进多方合作互动。*节选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谈》,有删减,原刊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作者韩增林,系辽宁师范大学原校长、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博,系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4


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及发展路径设计



【论点撷萃】

澳门在综合考虑自身海洋资源禀赋、区域协作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把握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等重要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统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克服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海洋灾害频发、生态资源约束、金融支持不足和产业发展滞后等各类挑战,做到加强海洋区域合作、培育海洋新动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涉海金融,稳步推进海洋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海洋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赵昕,李慧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一、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举足轻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澳门发展海洋经济拥有政策支持、国际形势良好、文化积淀以及自身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将促进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国家政策支持。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海洋经济优惠政策对澳门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等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破除了澳门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要素流动壁垒,加快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澳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粤港澳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为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在环境。全球化带来新发展。澳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连接着内陆与外界,具有高度开放性,海上贸易和运输将会得到很大发展,给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大优势。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海陆协同发展,澳门背靠大陆、面向印度洋、太平洋,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可以利用全球化带来的资金、技术、产业和政策规划等优势,为澳门开拓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提供便利条件。文化融合的新契机。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推进,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澳门地区与葡语国家和欧盟国家的交流更是日益密切,由于归国华侨众多,澳门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融合浪漫、闲适的旅游城市。随着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澳门中西方文化汇聚的优势愈加明显,给澳门地区发展海洋旅游业等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自身制度优势。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管理制度,使得澳门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立的立法、司法以及行政管理权,灵活的制度安排能规避一些制度障碍。澳门自开埠以来就是一个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港口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澳门本地的地区经济与内陆市场和国际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澳门发展海洋经济特有的优势。二、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澳门海洋经济的发展虽然具有特有的内在优势和扎实的外在支持,但是仍然面临着生态资源、自然环境、金融支持和自身缺陷等方面的约束。生态资源约束。澳门地域十分有限,是典型的地狭人稠地区,用地十分紧张。海洋生态保护问题和资源约束问题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海洋灾害频发。澳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易受风暴潮等海洋自然灾害的袭击,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澳门海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灾情形式复杂多变、综合减灾基础较为薄弱、防灾减灾任务不断加重等诸多挑战,海洋灾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支持不足。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对资金的需求日益旺盛。而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能为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目前澳门尚未有服务于海洋产业的专业性金融模式,相关借贷、保险政策尚不成熟,针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新型融资工具和平台尚未建立,金融对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力度尚待挖掘。海洋产业发展滞后。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澳门没有明确的法定海域,导致海洋产业发展长期滞后。近年来,澳门在区域经济中的服务功能弱化、辐射功能减弱,发展海洋经济内需动力不足,使得对外界资源、技术、人力等要素依赖较为严重。海洋产业整体发展滞后给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三、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1.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首先,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把握市场需求,明确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出台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创新发展激励措施,完善创新活动配套服务政策,发挥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以良好的环境刺激海洋产业创新。其次,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人才是发挥创新动力的第一资源,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吸收”共同推进建设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形成联合创新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利用效率,扎实推进海洋产业创新技术发展。最后,搭建创新支撑平台,落实海洋创新技术转化应用。把握海洋创新发展现状,结合海洋技术创新需求,增加海洋创新投入,搭建海洋创新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加强涉海科研院所、涉海院校和涉海企业之间的合作,对接海洋创新技术和海洋产业实体应用,促成海洋创新技术转化落地,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2.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澳门依托博彩龙头产业,海洋旅游业增长强劲,但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且旅游业作为一个脆弱行业,使得澳门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隐患。因此,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势在必行。首先,多海洋产业共生,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澳门受限于面积狭窄问题,全面发展海洋产业力不从心,但要做到多海洋产业共同发展: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扩大海洋旅游发展辐射范围,持续推动海洋旅游业增长;搭建国际性海洋医药生物认证平台及研发中心,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医疗等海洋新兴产业。其次,协调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健全海洋经济管理部门,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分工,以健全的管理部门为协调主体,统筹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有效利用澳门海陆空间,合理布局海洋经济。最后,淘汰落后的海洋产业产能,合理推进涉海企业转型。随着海洋渔业的持续萎缩,海洋船舶工业呈现出衰退趋势,结合澳门海洋旅游业的优势,对落后涉海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有效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3.深化湾区合作,拓展海洋经济新空间。“一带一路”倡议为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搭乘“一带一路”东风,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发展战略,面向湾区寻求海洋经济合作,大力拓展澳门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首先,根植大湾区,深化海洋经济“走出去”。粤港澳大湾区发达的金融、多元的制度和便利的交通,为澳门海洋经济“走出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深化湾区合作,从拓展范围、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等方面促进澳门海洋经济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其次,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开拓海洋经济“增”空间。利用周边地区人力资源和空间资源优势,将人力空间依赖型产业外移,形成海洋产业联合发展模式,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最后,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拓展海洋经济“省”空间。集约高效地利用澳门现有的海洋资源,通过湾区合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扩大市场需求规模,提高海洋经济的发展效益。4.发展涉海金融,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涉海金融以海洋经济为服务对象,通过金融经营活动筹集资金、保护生态环境、分散海洋灾害风险,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涉海金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海洋灾害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首先,依托澳门资金优势,积极开发金融服务。其次,用活多个金融市场,分散海洋灾害风险。最后,发展涉海绿色金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节选自《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作者赵昕,系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研究室副主任;李慧,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编辑:陈嘉楠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