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师素描·特辑vol.3 | 孙轶家:城市“空间文本”叙事者

团子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 2022-01-12





 -vol.3- 


下午四点,和设计师孙轶家约在他的VIASCAPE(维亚景观)设计事务所。靠在椅子上,他脸上挂着明显的疲乏。“不好意思,允许我先抽根烟,今天太累了!从早上八点到现在,跑了4个工地,都是我们在做的项目,需要开现场会协调,不盯着不放心的。“
忙和累,似乎是孙轶家的家常便饭。他细数去年,自己差不多每周至少3个晚上加班到凌晨、一年中一半的周末都黏在办公室里、连轴出差累到血管瘤爆裂……身为事务所创始人、业界有名的城市景观设计师,他一直致力于潜心当好城市“空间文本”叙事者。70末的孙轶家拼起来的魄性和韧劲,连一帮90后同事都自愧不如。
“需要这么拼吗?”脱口而出的疑惑引来孙轶家毫不犹豫的决绝:“当然!我是上海人,给养育自己的这方空间做设计,每一次都必须交出最优答卷。”

●●


 美好公共空间 

 使用者的愉悦指数至关重要 


自2001年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本科毕业到2014年离开设计院重回同济攻读博士学位,孙轶家一直专注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相关研究与设计工作。
公共空间是以“公共”冠名的空间,其中所含的公共性与开放融合度要求也显而易见,因此公共文化空间必须呈现与整体城市文脉环境融合上的美好。
孙轶家认为,美好公共空间需要有建构“场所精神(Genius Loci)”与地区认同、归属感的能力。好的公共文化空间及其设计本身应当是可阅读、可互动交流的“空间文本”,其中的可读性与基于设计者的空间创意所呈现的辨识度都是建立、延续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重要依据,也是营造有归属感、有温度的地区认同的必要条件。
果不其然,我们在他的一系列设计作品中触摸到了归属与温度。
浦东新区其昌栈码头是整个上海客运轮渡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也曾是黄浦江滨江贯通工程中的一个行为与感知的断点。浦东滨江岸线新一轮规划提出沿线要设置“城市客厅”的概念,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对所有市民而言就像自己家一样,随时可以出入。其昌栈轮渡站的二层空间便是这样一个“城市客厅”,原有的建筑内部空间向市民彻底敞开。
△其昌栈Pujiang Mirror
浦江之镜(PujiangMirror)便是孙轶家为其昌栈的“城市客厅”精心起的名字,他希望能用最简单的设计方法,将这个原本灰暗的空间光亮起来,精神起来。运用大幅镜面材料,空间曲线中柔和过渡,将顶棚、墙面、地面连贯起来,对应的直线如同钢琴曲谱,意境十足。“在这里你会发现,向外看到的是自然的浦江,向内朝着Pujiang Mirror看到了另一个浦江,对岸的北外滩倒影,还有你自己。”说这番话时,他的眼里也盛满了光。
白天,镜面的反射令空间变得明亮;晚上,灯光与镜面巧妙辉映;日出日落之间,自然光逐渐变弱,空间内部的灯光渐渐增亮……搭乘轮渡的人们,随意取用空间中设置的免费饮用水,坐在条码状休闲椅上,眺望无敌江景,亦可面对面畅叙,如同在自家客厅般惬意,尽情享受光影交错带来的视觉盛宴。
无独有偶,南京西路公共绿地经孙轶家团队设计改造后所发挥的效能,在相当程度上也提升了周边居民的愉悦指数和幸福感。南京西路绿地位于整个南京路最西侧的尽头位置,与延安西路相交。没有熙来攘往的商业商务人群、顶级商业综合体,却有不少城市居民生活区、医院及学校。




南京西路绿地

在这个魔都正中心的位置,孙轶家通过解构传统园林景观中各要素的“丁卯关系”来重构全新的设计语言。通过一体化的设计将户外陈设、休闲场地、绿化整合在一起成为趣味空间构成的核心要素。比如在材料选择上,将最具时尚感的结合灯光表达的金属材料和体现上海传统街道质感的弹格石等材料在一个空间中混搭使用,以求在做当代设计表达的同时,唤起更多的与历史文脉有关的城市记忆。
在入口空间,一处结合了南京西路和永源浜历史典故的空间设计更是发挥了本土文化揭示的效能,城市与地区的共同记忆在设计师们看来,皆是构成“场所精神”和“城市精神”的宝贵财富。
令孙轶家感到特别开心的是,在项目实际建成使用中,这里呈现出了全年龄段、昼夜融合的多元共享使用。在这个魔都中心的公共空间中,滑板少年和白发老者各取所需,或在斜型切面组合中自由滑行放飞,或在樱花树下赏乐散步,不同行为偏好人群的共享和谐使用,才是设计师作为“空间文本”要去呈现和表达的真正的生活艺术(Living Art)。
LivingArt的气息浸润于孙轶家的各种设计。作为第二届上海“1+1空间艺术计划”项目,孙轶家在普善路三角绿地上采用了雕塑与景观设计1+1结合的方式,整个空间以折纸为创作基点,再现了多样的街头游戏场景。较小的场地成为居民两三人闲坐聊天的场所,较大的场地成为儿童活动玩耍的乐园,不同场地又可组合成为更大的社交区域,供社区里居民在公共空间里组织歌舞、朗诵等文化交流,其乐融融。

△上海1+1空间艺术计划



●●


 热爱与专注,才会催生好作品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每年孙轶家都会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伙伴。“如果把工作只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劝你别当设计师。”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说:“设计师是一个需要一辈子挑战自己的行当,注定没有舒适区”。


没有热爱的初心,很难催生出色的作品;没有像样的作品,那还不如早点离开。


他认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当首先是专注与热爱生活的专业工作者。生活是一切的来源,更是设计师用以去理解多元需求的常识体系的基础。没有共情能力的设计师很难做出好的设计作品。专注则是一个重要的自律手段,缺一不可。


“自知、自觉、自省”对于一名好的设计师的养成非常重要。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其实来源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目标其实还是要找到自己。


最近几年,在他心里日益明晰了一个道理:一个没有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尝试建构相对完整设计观的人,凭什么有资格去建构更多他人生存的物质世界?


虽然从小就是学霸,孙轶家却一刻不敢懈怠,温故而知新,孜孜不倦。冯纪忠先生在40年前写的文章《组景刍议》,被孙轶家奉为经典,反复捧读,令他重新建立起以连续空间体验为基础的“空间文本”创作的园林观与设计观,获益匪浅。

 

近年来他不断尝试新的跨界。去年年底,作为主策展人,孙轶家以“序言-占领-沉迷-穿行-对话-游园-城市”的7组连续场景体验的建构,策划了“一生万物要有光”的艺术展,尝试将有别于建筑师、艺术家的基于景观体验与“空间文本”创作思维融到空间艺术的策展中。


△策展理念





<<  竖向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一生万物要有光 展览


2020下半年将至,他说自己要忙疯了。其中浦东金桥镇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改建,体量大设计内容也很丰富。想到要对几万个城市居民的社交空间负责,他眼神坚定:“那就拼命把活儿干好啊!把我那些旅行、摄影、摇滚的爱好暂且放一边吧,否则呢?


告别时,余晖洒金。屋内一幅字,熠熠闪亮——一生万物,作园立品。



●●


 设计师简介 



孙轶家

VIASCAPE design(维亚景观)首席设计师、创始人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学士、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方向)硕士、风景园林学博士生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会员

2019 SUSAS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联合展策展人

旅行摄影师、越野爱好者、明代园林研究者

1977年12月生于上海


长期关注城市景观更新与跨界空间更新设计,近年来,主持设计及参与完成较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与研究项目:上海2010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后世博)整体改建设计、上海1+1空间艺术项目、静安新业坊景观改建设计、黄浦江东岸滨江景观设计(泰同栈至其昌栈段)、徐汇衡复风貌区绿地景观专项研究、徐汇樱花大道5期6期景观设计、南京西路绿地景观设计、上海浦江郊野公园奇迹花园设计、静安雕塑公园局部更新改造设计、上海淮海公寓景观改建设计、金桥曹家沟活力绿道暨社区公园设计、走马塘(静安)滨河景观设计、嘉定现厂景观提升设计、沪东街道暖亭设计、沪东街道社区游廊设计、南京东路街道零距离家园空间提升导则及空间设计、杨浦区翔殷三村社区花园更新设计等。





本文根据孙轶家采访撰文编辑图片源于设计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可后台留言联系,获取内容授权




- 以往精彩 - 



 大家视角

蒯大申 | 戴珩 | 周德明 | 张松 | 姚之洁

 设计师素描  

顾忆 | 俞挺 | 柏振琦 | 范文兵 | 童明 | 刘悦来 | 陈嘉炜 | 张海翱 | 张顼 | 胡之乐 | 俞坚 | 刘宇扬 | Neville Mars(何新城)| 何嘉 | 秦曙

 顶级设计解码

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 | 荷兰鹿特丹大市场 | 森美术馆 | 西班牙索罗拉博物馆 | 德国汉堡易北爱乐厅

 新空间 | 新发现

奉贤博物馆 | 活力102 | 永年菜场 |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 | 傅雷图书馆 | 泊空间 | 朵云书院旗舰店 | 3000胶囊 | 知谷1984 | THE BOXX | 喜捨

 新理念 | 新生活

昊美术馆 | 望江驿 | 童尚集 | 金桥碧云美术馆 | 宁的书房 |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 徐汇区艺术馆 | 粟上海 | 大沪繁花 | 九曲创意工坊 | 嘉定图书馆 | 宿予民宿 | 计家墩不如闲

 优秀案例推荐

融书房 | 思南书局 | 静安区文化馆 | 朵云书院 | 杨浦区图书馆 | 大隐书局 | 顾绣体验馆 | 我嘉书房 | 泗泾非遗传习基地 | 张江戏剧谷 | 唐丰苑 | 美罗艺CAKE | 言几又



美好的你,分享「美好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