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案例

知新教学 2022-06-09
欢迎关注



课程背景



“模拟电子技术A”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测控、自动化、智能专业电子技术入门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平台必修课。课程具有非线性、复杂性和工程性等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有: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实践观念、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和从事电子技术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次课讲授的内容——“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是课程第5章的内容。“反馈”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是模拟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联系的纽带,在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本章知识点多、难、杂,容易导致学生概念混淆、理解困难,学习时往往停留在电路的表象,不能深入到反馈的本质,也抓不住电路的内在必然联系,感到“似懂非懂”。因此,在本章导论的讲授过程中,采用“引导探究法”和“类比推理法”,从神舟与天宫对接到小鸡孵化,再到负反馈放大电路,从控制的角度,由感性到理性、由具象到抽象,环环相扣逐步提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将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



专家点评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适当互动、把握节奏,将课程思政和课程内容巧妙结合。


——李擎教授点评分享

刘艳老师今天的示范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整个课堂展现出刘艳老师对教学的认真与热爱、自信与激情,其授课具有明显的几个特点,具体表现在:


1.注意课程内容与前修知识的过渡


上课伊始,回顾前面章节的内容,强调每个章节的定位和要求,注重知识传授的逻辑关联,由先修知识逐步过渡到本章内容,让学生明确本章的教学定位、目标和要求,这也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2.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触类旁通,将课程思政和课程内容巧妙结合


教学设计触类旁通,拉近学科知识之间的距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馈”的概念和机理,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神舟天宫对接和小鸡孵化的案例,从控制的角度,由感性到理性、由具象到抽象,环环相扣逐步引出“负反馈放大电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学生剖析“负反馈”的本质及内在联系,以研究、解决问题为中心,构建从系统到电路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


另外,该课程是党员示范课,课堂教学中也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实时反馈,根据目标不断调节等,将课程思政和课程内容巧妙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3.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引导探究式法,通过神舟与天宫对接案例引出“反馈”的概念和框图,引导学生思考;采用类比推理法,由小鸡孵化的实例推导出负反馈放大电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主题,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手段上,灵活使用视频、动画和多媒体技术,将众多媒体素材进行有机整合、精心组织,以更为感性和具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兴趣和授课效果。同时结合板书,强调重点和核心内容。


4.适当互动、把握节奏


教师应注意一些课堂组织的技巧,例如在课堂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就课程内容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等。



经验分享



用心设计、用情授课、用爱育人——刘艳老师经验分享

1.用心设计,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用心做好教学设计,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程导入

在课程的导入阶段,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有亲和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然后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引出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可以从案例引出,包括科技前沿、国家战略、喜闻乐见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也可以从上节课未完结的问题引出,从更深层次讨论问题的角度入手,引出本次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强调本次课的学习目的、教学要求和定位,激发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


2)课程组织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凝练,突出知识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拓展思维。课件设计能够体现前后内容的逻辑关联性,随时向学生交代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把握授课内容的推演,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讲授过程中,可以将教学设计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学生头脑中搭建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沿着思维导图的脉络结构了解教学内容的知识背景、整体结构、核心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教学轨道,以便师生共同思考和解读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互动。

3)课程小结

在课程结尾阶段,一定要做好课堂小结,梳理整节课的内容,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梳理和总结。另外,还可以设计与下次课内容相关的几个思考题或者精彩预告,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充满期待。

2.用情授课,激发学生动力

积极饱满的教学热情可以带动和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很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近距离地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感受学生各种细微的反馈,不断地调节课堂节奏和氛围,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思路,与教师积极和谐地完成教学内容。

3.用爱育人,激励学生潜能


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上用心教授学生,课下走进学生,和学生交流沟通、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励和鼓舞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来源:北科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侵删!



往期精选


                 

                   「您的每一个 在看 对我们都是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