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2)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2)
语用:凸显语言风采的镜子
语言活在人们的语文生活中,人们对语言的应用,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凸显语言的风情与姿彩。
我国改革开放后,我有较长一段时间在新加坡华文报从事文字工作,必须天天埋头看报,从大量阅读各类文章中,领略了祖国语言的风情与姿彩。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台湾地区叫国语,港澳地区叫国语或普通话,新马泰印尼等国叫华语。
本系列6讲了"匈牙利鬼节"的故事,本篇仍从“鬼”说起。上回说的是“死鬼”,这回讲“活鬼”。哪里的?香港的。
香港有份报纸叫《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03年创刊,是香港有名的老牌英文报。2001年3月初,该报搬进附近一座大厦,不久就传出编辑部靠近美术组和副刊组一边的女厕所闹鬼,而且越传越神,吓得胆小的女员工夜班时不敢单独上厕所。
3月20日,报社请了两个僧人到编辑部举行“洒净”仪式,超度冤魂。神坛设在接待处旁,两个和尚虔诚地焚香﹑诵经﹑膜拜,随后就边走边念经,领着总编辑纪德礼(Robert Keatley)等一班人绕办公室一周,并到闹鬼的女厕所作法,历时半个多小时。
13个字,“鬼”出现3次。“鬼”标题打得真“鬼”!
香港之“鬼”除有普通话中诸“鬼”之义外,尚有本土粤语中的方言义。“闹鬼”“驱鬼”之“鬼”,跟普通话相同,“鬼报”之“鬼”为香港粤语所特有。此“鬼”并非名词,而是属性词,意为“洋”或“外国的”。“鬼报”就是由洋人所办或用洋文出版之报纸。这个“鬼”是“活鬼”,指老外、外国人,主要是欧美白种人。
香港人根据性别或年龄管洋人叫“鬼佬”“鬼婆”或“鬼仔”“鬼妹”,而老外也有人说:“我系‘鬼佬’。”自然也就不介意别人叫他“鬼佬”。“鬼佬”的贬义逐渐消失,作为背称已无不敬之意,因此称《南华早报》“鬼报”,并不带贬义。
香港还有一“鬼”,那就是“走鬼”之“鬼”。“走鬼”指无营业执照的小摊贩或非法劳工,为躲避警察稽查而逃跑,所以这个“鬼”指警察。
“鬼”这个词儿在香港的鬼故事中风采尽显。
长期在海外媒体一线从事文字工作,我有机会看到祖国大陆、宝岛台湾、港澳特区和新马泰等国语言应用中光怪陆离的现象,每有所感,便写成短文,以800字为限。遇到重要语文问题,就写成评论,以2000字为限。短文发表在《联合早报》副刊的《语文杂谈》《论语说文》《语用漫谈》或《语文趣谈》专栏;评论则发表在《联合早报》的言论版。从1984年12月3日至今,写了五六百篇。系列11提到,在新加坡曾结集出版了《狮城语文闲谈》(72篇,1995)和《缤纷世界说语用》(89篇,2003)。
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和孝感学院协办的“汉语词汇学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全国研讨会”于2004年4月18—23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我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见到商务印书馆的周洪波先生。此前,我们已经相识,这次因去神农架参观,车程几个小时,我俩正好坐在一起,因此一路之上聊天的时间较长,话题集中在当时他们刚出的《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年)上。
周洪波先生
这部词典收录1990年到2002年这12年间出现的新词新语2200条,连同关联词语共计4000条左右。这部词典未出版就先声夺人,轰动一时,因为先此媒体披露说,《新华新词语词典》收录了“泡妞”“三陪”“包二奶”等新词语,而我在海外看到媒体上早就用这些新词语了,已经见怪不怪了,而这些词语在国内却备受争议。
聊着聊着,因洪波兄知道我写过许多语用小品和评论,就建议我选编成书交由商务出版。可是我老觉得商务是辞书王国,我写的这些东东缺乏学术含量,不登大雅之堂,岂可在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出版?可是洪波兄依然鼓励,依然催促,于是我鼓足勇气,选了157篇,以《语言的风采》作为书名,交给了责任编辑孙述学先生。述学兄在编审过程中一丝不苟,十分认真,坦率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经过反复的交流、切磋、斟酌、修改,2012年3月,拙作终于出版。光阴荏苒,十年过去,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感念之情,至今不忘。
《语言的风采》
●李智初先生为本书写的书评。上下滑动可阅读全文。
时尚的语言,清新的风
--读<语言的风采>
汪惠迪先生《语言的风采》一书出版了。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拿到了这本书,着了魔似的一口气读完,就像年少时常常在人前逞能一口气喝完整瓶汽水,眼都不带眨一下的。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兴趣,是因为这些文章确实好看,是真正的“悦读”。
我向来不喜欢学院式的说解,更不喜欢好为人师,还是重点说说我的感受吧, 总的读后感是清新时尚,凸显风采。具体说有5个字:短、新、广、实、悦。
一、短
“短”指这本书的篇幅短。论篇幅,短的1页,长的3页,十之八九也只占两页,实际上很多文章都只有一页半的篇幅。论字数,全书共收录短文157篇,平均每篇短文的版面字数为1683字,实际上还不到这么多,最短的还不到700字,如《鬼》《“工程”的泛化与滥用》《“七月流火”没用错!》等。这是真正的千字文,字数不多,篇篇精彩。
“短”,在这里不是短处,而是长处,是短小精干。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就喜欢写短文,譬如他的《语文闲谈(精编本)》一书,平均每篇文章版面字数才345字,实际字数就更少了。千字上下的短文,能说明白一个道理,说清楚一个语言现象,辨别开几个近似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恰恰是长篇大论好写,精练短文并不好写。从一个“短”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和表达能力。短而精,这样的文章你不得不喜欢。
二、新“新”,指话题新、视角新、观念新。
话题新。仅从目录的文章标题看,就会让人耳目一新:《灌水》《萨斯》《E想天K》《网言网语》《网络世纪新文盲》《勾住鲜活的语言》《咬嚼“咬文嚼字”》……这本书里有多篇文章涉及新词新义新用法、网络语言、字母词等,点缀在其他语言文字随笔之间,就像高山草甸上那盛开的朵朵小花,鲜艳夺目。
视角新。一张照片,视角新,图才夺目。一篇文章,无论标题、立意还是素材,视角新,文章才更加吸引人。《小姐有难》一文会让读者惊叹,这个“小姐”竟然会有“空中小姐”“礼仪小姐”“大小姐”“世界小姐”等等这么多的说法和用意,尤其是还有那个“三陪小姐”,纵观“小姐”,真是够纠结的。《我要高巢》的标题就很有新意,虽然此“高巢”(指高层建筑)远非彼“高潮”,但短短4个字“我要高巢”的标题,却叫人不看都不行。
观念新。如《让书同文走向世界》,从广州市民办理二代身份证说起,提到人名用字中的生僻字,赞同社会性是人名的本质属性,并结合自己名字中的“迪”字,在内地、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一字三形,给他增加了不少麻烦。文章最后强调,全球汉字文化圈内都应该实现人名用字的“书同文”,通过人名用字的规范化大大提高汉字人名的通用性。
三、广我所说的“广”至少能包括领域广、视野广、题材广三个方面的含义。
从语言本身来说,所说的问题包括了新词新义、网络词语、异形词、方言词、地区词、外来词、字母词等,可见所涉领域之广。从语言使用的区域看,所说众多语言问题和语言使用状况,除了大陆,还广泛涉足台湾地区、港澳特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的华人媒体,可见创作视野之广。从内容看,有分析字母词的,如《杂色拼盘》;有批驳“白痴造词法”一说的,如《白痴造词法》;有反映成语误用的,如《“七月流火”没有错!》;有反对包装过度的菜谱名的,如《离谱的菜谱》;有称赞词典收词的,如《喜见榴梿入<现代汉语词典>》;有推敲字词的,如《定音用锤还是槌?》。此外,还有说麻将牌、税、绿帽子、电子警察、股票甚至阳澄湖大闸蟹的,足见题材之广。
广,让人大开眼界,广,让人茅塞顿开,广,更让人眼前亮堂。于根元先生曾经形象地比喻过:“语言是大海”。读《语言的风采》,仿佛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语言的海洋之广阔、浩瀚、深邃。
四、实“实”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真实;实在(跟“虚”相对)”。读了《语言的风采》后,感觉作者所说都是真东西,是干货;内容详实,不虚。读后有收获感,能释疑解惑,长知识,长见识,读着解渴。不像有些书,偌大的开本,稀疏的文字,空乏的内容,差不多就是卖纸了。
为证明我的说法据“实”,还是举几个例子吧。在《“饭盒”还是“盒饭”》一文中,作者为了求证“盒饭”这一说法的来源地,至少查考了六本新词语词典,文中可见。《乌漆墨黑》一文对含“黑”字的生动说法作了相当详尽的描述,从双音节词到三音节词,从四字格词语到方言词语,不到900字的短文竟然一下子列举了近百个含“黑”字的词,在看似轻松随意的文字后面隐含着严肃的语言话题和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人弹·糖弹·肉弹》用诙谐的语言对三种“弹”做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毛装·西装·唐装·中装》一文,穿越历史,总览全球,通过“纵横交错”,对“毛装、西装、唐装、中装”四个词做了深入的辨析。
“实”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轻松活泼甚至不失调侃的语言背后,往往是作者翻阅经典、殚精竭虑、深思熟虑、广征博引、厚积薄发的体现。虽“短”而“实”,实为美文。
五、悦悦,即快乐。快乐地读书或通过读书感到快乐,套用一个时尚的说法,就叫“悦读”。
小小的一本书,除了能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外,还能让你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悦”的感觉。不论什么“悦”,每位读者都会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或因短而“悦”,或因诙谐、幽默、语言生动而“悦”,这就成功了。这非常符合人类自古以来的交换理论,只不过远古时代是物物交换,此时说的已经超越物,上升到精神层面了。
《CEO,你好!》,一句“你好”,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文章之间的距离,多么亲切、活泼的表达方式,试想,这篇文章改为“CEO怎么解释?”或“CEO的说法规范吗?”啥的,可能就会像“太平公主”那样“平”淡无奇了。《最近汉字有点烦》在作者的笔下,争执已久的汉字繁简问题已经变得不是那么烦了,作者观点鲜明:“繁体字固然是中华文化的传承,简体字又何尝不是?”“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简体字也是古今千千万万个仓颉的创造。” 《向权威工具书叫什么板?》真知灼见,充满正义,有畅快淋漓之感。《公主你大胆地往前走!》一文大胆地把隐晦羞涩的话题摆到桌面上来,通过诙谐的说法、活泼的语言,让读者明白了“太平公主”原来一点儿也不俗。《汉语,让我们对着你开怀大笑!》一文坚信英语不可能超越汉语成为“世界语”,通过犀利的语言,不仅表达了身处海外的作者对汉语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令人拍手叫好。
一篇篇短小的文章,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正义盎然,时而又引经据典、冥思界说、咬文嚼字,能让你读后回味无穷,怎一个“悦”字了得。
语言的风采,就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美妙的语言,能唤醒我们沉睡在记忆深处的美好感觉。其实,只要你常常关注语言,你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精彩纷呈的语言环境里,环境美了,生活品质就提高了。关注语言,就是关注生活,关注生活,就是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做一个语言美的发现者、传播者吧。受这本书的影响,本文就此打住,说多了就难免臭长了。一句话,要想品味语言到底有什么样的风采,请你读《语言的风采》。(李智初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zhichu;此文另名《语言生活里的清风——读<语言的风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26日。)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