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观察 | 陈毅强:融会贯通,口译技能持续升级

陈毅强 语言服务行业
2024-09-09




专访


陈毅强

讲师/博士在读(澳门大学),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2001/200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分获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2008年获欧盟口译司中欧同声传译项目结业证书。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英汉),笔译。十余年口笔译经验,曾为国内外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翻译服务。研究方向:翻译认知研究、技术传播与技术写作、机器辅助口笔译研究、会议口译理论与实践等。

Q

专访记者李丹:陈老师您好,我是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公众平台的专访记者李丹,非常荣幸能邀请您做此次访谈。此前,我了解到您在翻译实践与教学方面成绩斐然,对您的口译工作感到非常好奇,请问您能分享一下您的口译工作吗?


A

陈毅强老师:2008年,我去国外参加培训,回来以后就开始慢慢从事口译工作。大约08年的年底到09年初开始做口译工作。做的比较多的是会议口译,包括会议同传、交传等等,也做过其他类型的一些口译工作。除此之外,有时候会议主办方会有一些相关的会议材料,比如PPT可能需要处理一下,这些大概就是我工作的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做一些口译实践和口译教学的工作。因为在高校工作,有时也会做一些跟学校有关的口译工作,比如之前为建筑学院、艺术学院等做过口译和笔译,也经常做一些教育相关的会议口译。此外,我平时在重庆工作,当地有一些工业企业,比如汽车、摩托车等,有时也会为这些企业做一些口笔译工作。



Q专访记者李丹:可以看出您的口译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业务范围也很广。那么请问您在进行口译工作中是否会使用一些辅助的翻译技术或工具呢?A

陈毅强老师:由于我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文科为主,进入口译职业后,发现很多方向都跟其他的专业领域有交叉。因此在工作中也促使我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使用一些技术工具,比如在译前准备的阶段,处理术语时会用到一些。

    

在我的工作中,技术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起作用:


1)术语整理。最开始的术语整理方法比较传统,译员会通过手抄笔记本、Excel整理词汇打印出来使用等一些简单的方式。这些传统的方法,直到现在仍然是很多译员工作的常态。在接触了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后,已经有所改变。最初我们会将单词导入电子表格,后来用到电子词典的导入功能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利用主办方会提供会议相关材料,根据每次会议的主题进行术语提取,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时候会议材料总量大,类型多,在一些文件中针对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的常用词汇,经常会反复出现。此前,我们需要一遍一遍地翻阅材料,才能确定某个词汇是否是会议的关键词汇,现在借助术语提取工具,就非常省事。


2)数字的翻译。无论是在口译教学中还是在口译实践中,数字都是一个难点。许多口译研究工作会将数字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在口译实践中,我们会使用到一些语音识别工具。有些语音识别工具的数字识别准确性很好。如果在会议中使用这些工具辅助识别数字,相信会对提升翻译的准确度有所帮助。


3)百科知识补充。在译前准备和翻译过程中,类似ChatGPT之类的模型也能够发挥作用。至少在我的翻译工作中,会针对会议中出现的一些专业词汇与ChatGPT进行沟通,提示模型协助得出双语版本内容。相比于之前手动查询英文或中文的百科知识,借助ChatGPT确实能够提升效率。我经常在会议中使用ChatGPT,也将它安利给我的搭档。


    此外,在译后复盘时我也会使用到一些技术工具。比如借助转写工具将录音转为文本,建成小型的语料库。这些语料有时也会用到课堂作为学习资料。目前针对口译建设的语料库比较少。无论职业翻译的同行,还是口译研究的一些学者,在各自的工作中都发现这个问题。而且建成的口译语料库规模一般也不是很大。目前一些欧洲语言对的口译语料库稍微丰富些。


    总体来说,我在口译工作中用到最多的是语音识别和转写工具。有时会议中会出现一些音频、视频的文件,就需要借助语音识别工具进行转写。我也十分希望发现更多好用的翻译工具、语料库工具来协助自己的口译和教学工作。最近Meta新推出了一个多模态翻译的SeamlessM4T模型,值得去探索一下。



Q专访记者李丹:是的,最近出现了许多的多模态大模型。口译工作中会涉及一些多模态材料,请问您是如何处理这些多模态材料的呢?您在处理这些多模态材料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技术呢?A

陈毅强老师:口译中涉及到多模态材料,一般是文本、语音、视频之间的转换。除此之外,有些现场还会出现实物和装置,在口译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需要关注。在处理这些多模态材料时,使用到最基本的工具就是语音到文字的转写工具,同时也会用到一些翻译引擎,或者借助ChatGPT等工具辅助整理术语、提取关键词等。对于视频材料,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办方提前提供视频材料给译员,译员会提前进行字幕翻译,正式翻译时可以做跟读。另一种是主办方没有提前提供视频材料。这种情况下译员需要现场翻译。通常,有些译员会借助语音识别工具辅助自己现场翻译。但会场实际情况一般会比较复杂,可能会由于现场音频质量的关系,导致识别内容的质量不高。但语音识别工具仍然可以识别一些数字、专有名词等,这些内容能够给译员一些提示,协助译员完成翻译。总体而言,技术在口译现场对于口译工作还是以简单的辅助为主。



Q专访记者李丹:您刚才提到了口译语料库,将语音文本转化为文本内容,请问在语料质量保证方面您有什么看法呢?您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了翻译产出的质量呢?A

陈毅强老师: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个痛点。我尝试建立口译语料库的时候,主要有两种语料来源:


1)在不涉密的情况下,会场录音可以作为语料来源。译员自己的语料产出,也就是口译录音。针对提高语料的准确度,我现在还没有发现特别好的工具来保证语料的质量。除非是带稿同传且发言人主要以念稿的方式讲话,我们可以提前将原文翻译出来,提供给译员参考。但这更像是一种文本的语料,我们可以直接从文本的角度而不是语音角度处理语料。


2)学生语料。口译语料库研究中用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学生语料,因为相对比较好控制。将一些不错的学生口译语料收集起来放在语料库中,可以做很多口译相关的研究,例如口译质量评测。有时将这些语料和其他工具结合起来,还可以做认知方面的探索。


    在我们平时的口译工作中,翻译产出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这方面有很多学者做了非常好的研究和探索。从我自己的从业感受来看,这里面既包括客观因素,也有一些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来说,每次口译工作的性质,材料的难度,现场条件的变化等,都会有一些影响。主观来看,译员自身的翻译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在同传中,因为其任务的特殊性,译员经常会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做出取舍。有时为了保证交流的有效性,译员会牺牲很多内容,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有时候会议难度较大,尤其在无稿同传的时候,对译员的要求更高。如果译员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驾驭,翻译产出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Q专访记者李丹:如果译出语的语料质量难以保证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源语文本建一个单语语料库。或者以笔译的方式将源语文本翻译为目标语文本,再进行建库,这样就可以有一个双语语料库?A

陈毅强老师: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这是可以的。但这就和之前提到的一样,标准的译出语,亦或是原文文本的翻译稿,和实际口译的译出语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实际的口译工作中,我们很难真正按照双语的语料去做口译。但从搜集语料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可以制作单语语料库术语库,然后再做成对照版本来参考。



Q专访记者李丹:除了翻译实践,您在口译教学中是否会用到一些技术或工具辅助教学呢?A

陈毅强老师:在笔译教学中,我们会用到一些翻译平台、翻译工具等。口译教学中最常用到技术环节还是在译前准备中,使用一些翻译工具进行术语提取整理,或借助ChatGPT读取某个文件,形成总结摘要等辅助性文本

    

    翻译完成后,学生可以把录音转写成文本,建成双语语料库,这种语料库对学生的口译学习帮助很大。虽然这些语料和实际的口译会议中的语料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我们上课的很多内容,常常和CATTI考试或类似考试的内容比较贴近,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应考。



Q专访记者李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口译变得越来越重要。您认为未来口译工作的趋势是什么?新兴技术和工具是否会对口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您认为我们如何帮助口译从业者应对未来的挑战?A

陈毅强老师: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欧洲的同行们已经开发了机器同传工具,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现象级的产品,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一些人类同传。事实上,已经有产品能够很好地完成同传任务,比如KUDO AI语音到语音翻译工具。虽然很多人批评机器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但是我认为未来使用模型从模仿人类语音,进而模仿情感的几率是很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更加人性化的机器口译服务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一些初级的译员可能会被淘汰。同时,针对一些垂直领域的语言模型也在不断优化,那么很有可能一些专攻垂直领域的译员也会受到影响。当然,我认为在许多重要的会议场合,比如外交会议,机器仍然无法取代人类译员。


    在我看来,技术驱动很多翻译工作向前发展,不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是如此。我们的担忧是正常的,特别是那些在专业学习、语言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等方面都不够突出的语言学习者,技术对他们的冲击会非常大。所以,我们应该去学习使用技术工具,驾驭技术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应该大力宣传技术使用。对于译员来说,协助译前准备、译后复盘的技术工具,尤其值得推广

    另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伦理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从法律角度看,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知识产权归属、数据安全、数据隐私问题,这些在我们的翻译实践和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制约,否则整个行业会非常混乱。我非常期待法律对数据的监管,但是技术方面的立法永远落后于技术本身的发展。目前来说,还是靠行业自律为主。对于翻译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知识产权保护和其他正确的伦理道德理念。



Q专访记者李丹:此前,王华树老师的一篇文章是关于“译员数字素养”这一话题的,请问您认为对于口译员来讲,他们应该具备哪些数字素养?关于口译技术方面的研究,您认为目前的研究情况如何?如何拓展口译领域的研究?A

陈毅强老师:王老师的文章高屋建瓴,非常详细地阐述了“数字素养”的方方面面。从我从业的角度看,事实上口译员与笔译员相比,所使用的技术工具要少很多。从职业的不同点来看,口译员往往更注重人际沟通。无论是在箱子里做同传,还是陪同口译,都需要很多面对面的人际沟通。这一点与笔译员有所不同。笔译员当然也需要人际沟通,但是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进行,不一定时时刻刻都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当然,口译员也需要具备一些技术素养。以远程口译为例,口译员需要熟练操作自己所使用的设备,要有处理设备故障的基本能力,包括耳机、麦克风、网络链接、音频和视频等方面的问题。

   

     整体看来,无论是从职业译员从业的角度,还是一些口译研究的现状来看,目前口译工具的使用并不像笔译技术那样具有系统性我认为目前口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停留在起步的阶段。为了拓展口译技术方面的传播,助力行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我认为首先需要宣传口译技术和工具,让更多口译从业者、口译学习者去使用技术工具。只有在实现技术普及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进行开展口译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除此之外,目前关于笔译技术的课程较多,而关于口译技术方面的培训课程特别少应该开设一些口译技术相关的研修班,提升口译员的技术能力和研究能力。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此文章是出于传播行业资讯、洞见之目的,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chongchong@lingotek.cn,我们将及时调整处理。谢谢支持!


-END-

本文转载自: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
转载编辑:Pickey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往期回顾

行业动态1. 行业观察 | 齐阿曼:借助新技术点亮翻译教学之光
2. 行业动态 | BRIGHT翻译平台低资源多语言机器翻译评测榜单发布
3. 活动预告 | 第十三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4. 行业观察 | 生成式AI能否赢得下一场企业技术竞赛,科技创新世界潮
行业洞见
  1. 行业观察 | 生成式AI能否赢得下一场企业技术竞赛,科技创新世界潮
  2. 精彩回顾 | ChatGPT如何处理各类语料数据?大语言模型赢麻了!
  3. 行业观察 | 张成智:搜索是一种态度
  4. 精彩回顾 | AIGC时代语料库专题沙龙干货来啦


行业技术
  1. 技术应用 | memoQ新手必备:一站式下载、安装和个性化配置指南
  2. 技术应用 | 巧用COCA,语料库武力值UP!
  3. 技术应用 | 4万字+50幅图一网打尽Transformer
  4. ChatGPT | 文献阅读小帮手:New Bing
  5. 如何使用trados生成客户要求的clean和unclean文件?

精品课程
  1. 新课来袭|职业译员的搜索进阶之道
  2. 距离CATTI考试还有两个月,9月23日CATTI备考工作坊带你全面捕获英汉、汉英口笔译重难点!
  3. 10月3日 | AIGC时代西安研修班,探索翻译技术与语料库的奥妙!
  4. 10月2日 | AIGC时代北京研修班,带你纵览翻译技术全景图!
  5. 精品课程|CATTI打卡训练营,全勤打卡可返还全额学费,你敢来挑战吗?

资源干货
  1. 资源干货 | 机器学习入门导读(文章汇总)
  2. 资源干货 | 英语外刊获取途径、网站推荐
  3. ChatGPT | AI外语写作助手,助力高效写作
  4. 双语干货 | 谢锋大使向中美媒体发表讲话
  5. 资源宝库|译者用“典”,多多益善——精选31款在线词典

招聘就业1. 招聘快报 | 军工央企招聘英语、俄语翻译
2. 招聘快报 |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募实习岗(需英语)3. 招聘快报 | 小米科技:翻译专员4. 招聘快报 | CNBC财经电视台上海分公司招聘发行部助理实习生5. CATTI备考在即,备考实习两不误,硬核语言专业线上实习机会来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行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