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食饮|中期策略】白酒当下更优,食品后程接力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报告摘要
核心判断:需求复苏和成本上涨主线步入下半场,需求将由反弹高增走向常态稳增,成本上涨将传导至下游全面涨价。我们在去年底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出需求复苏及成本传导为21年食品饮料的行业主线,行至当下,需求复苏使得食品饮料主要子行业收入端普遍迎来较高增长,而成本压力在大众品行业也已开始体现。展望下半年,两大主线将逐步进入下半场,一是下半年需求将由反弹式高增长转向常态式稳增长,二是上游涨价使得下游消费品成本压力充分显现后,下游消费品企业有望全面提价。
白酒:行业景气正四溢,增速将回归平稳。疫情后名酒需求快速恢复,且加速了份额集中,而高端价格空间打开,成为行业景气自上而下传导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行业价格带重新定义,细分高潜力价格带已经显现,我们测算千元价格带未来三年有望扩容至千亿(CAGR≈20%),而600元和400元价格带也分别有望以30%和20%左右中枢扩容。放眼年内,行业全面由守转攻,处于全国化扩张期的酒企加速招商推进扩张,量的贡献是一季报高增长的主要支撑。当前进入中秋前的需求淡季,行业景气的体现也将由量增转为价升,酒企控货挺价期到来,批价有望迎来上涨,同时预计部分酒企将在这一阶段上调出厂价,梳理好价格迎接中秋旺季。在财报体现上,考虑上半年奠定的良好基础及低基数效应,预计白酒8月中报普遍将盈利高增,而下半年增速回归平稳,中报后中秋旺季的需求情况,将决定全年增长的质量和明年经营的基础。
大众品:拥抱景气行业,布局涨价传导。大众品成本端压力已经体现,当前更应拥抱景气赛道,通过高成长对冲盈利压力,并在富矿中持续挖掘预期差。同时,成本上涨已至半程,下半年预计仍在高位,下游企业一是通过高效率对冲成本上涨,二是通过直接提价传导。我们预计,二季度成本压力或将全面显现,并将传导至下游企业普遍提价,基于各子板块成本压力、需求情况、竞争格局差异,提价节奏上啤酒提价最为确定,乳业、酵母、速冻等后续或进一步提价,预计调味品直接提价仍将较慢。
投资策略:白酒当下更优,食品后程接力。年内至今,流动性收紧预期和业绩交替影响板块边际走向的判断得到验证,展望下半年,以业绩兑现支撑估值仍是核心选择。板块节奏的把握上,考虑财报基数和成本压力,我们认为中报前白酒依然优先于食品,而成本压力全面体现后,食品企业涨价逐步落地,奠定业绩好转的基础,有望后程接力。
1)白酒板块:维持超配,首选一线。当前行业主线转为控量提价,批价上行及厂商提价等信息有望接连落地,加上白酒中报有望迎来高增,是板块估值的较强支撑,超配仍有必要。而中报后建议紧盯中秋备货和实际动销情况,将是下半年业绩能否持续兑现、估值能否顺利切换的基础。标的选择上,考虑一线标的在中报前价格提升期占据主导地位,下半年估值切换确定性更高,且长逻辑更清晰,建议配置以一线茅、五、泸、汾为主,次高端推荐经营向好,盈利有望超预期的标的,推荐今世缘、古井贡、洋河,关注经营开启反转的高弹性标的水井坊和舍得。
2)食品板块:精选景气,布局涨价。上游成本上涨和中报高基数压力,是大众品企业普遍面临的难点,我们建议一是从行业中长线景气趋势布局,二是把握成本传导至下游涨价的机会,细分子板块上首选啤酒,其次乳业。啤酒板块一季报高增长或已指向行业利润释放已经进入加速期,全年节奏无须过虑二季度高基数影响,高端化占比提升和产品提价,将会是业绩淡季的强支撑,重申华润和青啤推荐,关注重啤和珠啤;乳业需求全面好转,龙头份额和利润的诉求更加均衡,盈利能力开启触底回升,当下伊利再迎布局良机;小食品板块基于环比改善及行业景气度视角,推荐绝味、桃李、安井、安琪、巴比,关注汤臣、仙乐;调味品板块建议在竞争和成本压力充分体现后,把握下半年龙头企业的长线布局时机,并关注复合调味品新股机会。
风险提示:流动性政策收紧、提价落地不及预期、终端需求回落。
报告目录
正文部分
一、核心判断:需求复苏+成本上涨主线步入下半场
我们在去年底年度策略报告《拥抱需求复苏,紧盯产业景气——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中提出,在流动性优势和业绩线性外推预测都充分体现后,21年更考验板块配置和择股能力,需求复苏及成本传导为21年食品饮料的行业主线。
年内至今,流动性收紧预期和业绩交替影响板块边际走向的判断得到验证,行至当下,需求复苏、成本传导的全年主线将逐步进入下半场,一方面,需求复苏将由反弹式高增长转向常态式稳增长,企业增长将回归常态,另一方面,成本压力显现,并逐步传导至下游提价。
(一)行业主线:需求复苏走向稳增,成本传导涨价提速
年初以来需求如期复苏,且预计下半年起将由反弹式高增走向常态式稳增长。
▪ 行业层面,年初以来需求显著复苏、消费者信心基本修复,预计后期逐渐转向平稳增长。21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基本控制,国民经济在低基数下开局良好,前3月商品零售、餐饮收入累计同比增长30.4%、75.8%,消费持续恢复,餐饮端大幅改善。消费者信心指数亦自20年8月以来稳步回升,21年2月达127,创历史新高,表明宏观经济向好背景下,居民消费信心已基本修复。预计疫苗普及稳步推进,将进一步夯实需求持续复苏的基础,但下半年基数效应渐退,行业需求将转为平稳增长。
▪ 公司层面,Q1疫情受损板块实现反弹式高增,预计Q2白酒等子行业高弹性延续,下半年起全面走向常态式稳增长。白酒板块21Q1开局靓丽,其中,一线高端白酒保持稳增,疫情影响相对更严重的二三线次高端酒企,在低基数下普遍迎来了反弹式高增长。大众品板块中,包括啤酒、乳业、连锁等在内的疫情受损板块21Q1显著修复,而疫情受益板块在高基数下面临压力,但安井、安琪等企业依靠产业景气支撑,依然维持高增。考虑需求复苏及基数效应,预计Q2白酒、软饮料等细分子板块业绩弹性有望延续,下半年起整体板块均将走向常态式稳增长。
成本端,21Q1企业压力逐步显现,预计将逐步传导至下游涨价。20年以来,原奶、大豆、大麦等原材料均上涨至周期高位,铝罐、瓦楞纸等包装材料价格均快速上涨。在此背景下,21Q1乳制品、调味品、啤酒、酵母等子板块成本压力逐步显现,龙头企业通过提价、减少买赠促销、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实现一定对冲,且部分扩张期企业加大费用投放进一步拖累盈利能力,企业间业绩表现分化明显。从提价上来看,21年以来乳业、啤酒、酵母等子行业已开始小幅提价,以传导成本压力,但调味品龙头企业仍以提高效率、调整结构消化为主。预计随着成本持续上涨及高企,21Q2企业成本压力将全面体现,在财报压力充分体现后,后期提价动作将更快落地。
(二)节奏把握:当前白酒更优,食品后程接力
考虑基数和成本压力,预计中报前白酒是更优选择,中报后则由食品板块接力。需求复苏和成本传导作为食品饮料今年主线,将逐步切换至下半场。考虑高基数及成本压力影响,预计中报前白酒依然优先食品,而中报后需求将由反弹式高增走向常态式稳增,成本压力全面体现后,食品企业涨价逐步落地,支撑业绩好转并形成股价催化,有望后程接力。具体来看:
▪ 白酒板块:中报前有望获得超额收益,下半年布局估值切换。年初至今估值回落和业绩兑现交替影响板块。站在当前时点,5月起白酒主线由业绩兑现转为控量挺价,批价上行及厂商提价等信息有望接连落地,且历史经验看,中报前白酒板块超额收益均明显,超配仍有必要。至下半年经济继续恢复,需求复苏得以延续,同时考虑节后渠道库存普遍消化至低位,酒企全年经营节奏调节的余地充足,经营达成和增长质量均具备保障,业绩平稳预期下将迎来估值切换,一线标的切换确定性更高。
▪ 食品方面,Q2成本压力或全面体现,下半年有望提价应对,支撑业绩好转、迎来股价催化。需求稳步复苏奠定食品板块经营向好的基础,但21Q2起成本压力或将全面显现,并将传导至下游企业普遍提价,在支撑业绩好转的同时,也将形成股价上行的有力催化。基于各子板块成本压力、需求情况、竞争格局差异,提价节奏上啤酒提价最为确定,乳业、酵母、速冻等后续或进一步提价,预计调味品直接提价仍将较慢。
二、白酒板块:景气支撑,维持超配
(一)行业阶段:行业景气正四溢,增速将回归平稳
1、景气传导,酒香四溢
从20年高端引领,走向21年百花齐放。20年疫情冲击加速白酒品牌分化,中低档酒因消费场景缺失需求出现断层,高端酒则在危机之下基于品牌优势放大,受影响最小,最终使得全年高端酒表现引领市场。而21年在高端酒繁荣基础上,中高端价格带(300元以上)也正呈现景气自上往下传导的现象,且在需求扩容的长线逻辑之外,疫情后带来的集中度及价格天花板的新变化,使得21年这一现象体现尤为明显,次高端和区域名酒增长明显加速。
两点归因:份额出清为基础,价格打开是关键
疫情加速份额出清,为本轮景气传导的基础。面对疫情冲击,名酒战略定力足、渠道抗风险能力强,反而有可能借助契机加快份额提升,强化竞争优势,而非名酒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则显得更为艰难,进而导致中小酒企份额实现出清。因此在疫情过后,名酒企业继续依托品牌力及费用投入优势,则会迅速抢占中小企业丢失的市场份额,从而加速品牌集中度提升。展望未来,潜力标的预计更加稀缺,行业席位越来越少,老八大名酒将是行业主要玩家,而部分具备香型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小而美品牌,也将有望部分承接高端白酒的景气传导。
高端酒站稳千元、价格空间自上而下打开,为本轮景气传导的关键。从行业角度而言,普五批价当前已成高端白酒实质上的价格风向标,普五批价的上行并站稳千元价格带,将对其他品牌起到价格拉动作用,如高端酒中的国窖批价则一路跟随上涨。除此之外,高端白酒在千元以上仍存在大量价格空白带,加上企业自身的挺价政策落地,预计价格带中枢继续上行将成为常态,且伴随经济恢复驱动以及高端酒企挺价政策等因素,高端酒价格空间打开或将自上而下逐级蔓延,并成为本轮景气传导的关键。
2、年内节奏:由守转攻,由量到价
第一,由守转攻:全国化扩张型酒企增长亮眼
当前行业由守转攻,全国性扩张期的酒企高增。在需求受损的行业防守期,需要倚仗品牌壁垒或基地市场过渡(如13-15年、18H2、20H1),因此具有超强品牌壁垒的茅台,或是古井等具有深厚基地市场壁垒的名酒企业具备更强的防御属性,而全国化扩张酒企往往半路折戟,受影响更大。但当前的情况是,疫情后需求快速恢复,叠加疫情出清中小酒企,渠道资源往名酒倾斜,处于全国化扩张期的酒企则进入进攻期。在企业吸取经验并加快招商的促进下,国窖、汾酒、水井坊、内参和舍得均迎来高增,且有望持续把握当前战略阶段加快扩张。
第二,由量到价:Q1量增推动高增,淡季价升将成主线
旺季加快招商,以量增推动增长。一季度招商促进下,全国化酒企省外拓展顺利,国窖区域市场与“东进南图中崛起”战略效果显现,汾酒全线产品全国市场快速放量,舍得21Q1经销商净增加180家,水井坊一季度销量同增53.6%,主要酒企省外市场放量明显,推动一季度收入、利润高双位数增长,同时为淡季挺价打好基础。
淡季控货挺价,批价逐步上行,且次高端酒企有望在淡季上调出厂价。二季度到中秋时点,酒企转而注重消费者培育、提升品牌力,行业主线相应转为控量挺价,价升将成为行业驱动主线。从批价上行看,话语权由千元价格带自上而下传导,从出厂价上调看,高端酒企提价在去年底已经落地(五粮液计划外999元、国窖打款价提升至930元),而次高端酒企在淡季上调出厂价的政策值得关注。
3、报表节奏:由反弹式高增到平稳式增长
中报有望迎来高增,下半年基数原因,中性预计增速将回归平稳,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一季度低基数下酒企普遍高增,而考虑当前行业需求景气度和各家酒企全年进度完成情况,料中报在低基数下也将延续高增长。而下半年需求回归平稳,基数也回归正常,中性预计下半年增速将回归平稳,对全年目标完成确定性较高。
中秋需求仍是变量,也是下半年业绩超预期的潜力点,将决定全年增长质量和来年经营基础。一季度春节动销强劲,奠定增长基础,二季度至中秋时点,白酒销售进入淡季,酒企控货挺价,价增接力量增推动规模增长。下半年增速或将逐步回归平稳,但仍存在中秋需求等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到中秋、国庆双节基本占据行业全年30%左右的销量和打款,建议紧盯打款和实际动销,若发生中秋旺季超预期,下半年业绩增速或有超预期可能,同时也将决定全年增长质量和来年经营基础。
价格带继续细分:1000、600和400元成为高潜力扩容价格带。茅台批价自18年站稳1500元以来持续上行,目前已突破3000元,而普五、老窖价格还在千元价格带徘徊,中间空白价格带为高端酒价格带细分留足空间,此外五粮液批价上行带动高端酒站稳千元,天花板打开也将进一步拉宽次高端价格带。在行业价格带整体上移背景下,我们进一步提出将高端价格带重分类为超高端价格带(1500元以上)、高端价格带(1000-1500元);次高端价格带重分类为超次高端价格带(500-800元)及次高端价格带(300-500元),具体来看:
1、超高端:茅台独占,蓄力稳增
普茅(散瓶)批价稳定在2500元,稳价稳市仍是营销导向。在拆箱政策下,当下散瓶飞天批价稳定在2500元左右,同时出清整箱库存,稳价稳市仍是全年的营销导向,预计拆箱政策在上半年仍将继续,随着批价进一步企稳,渠道反馈下半年将接受整箱打款。
非标提价或指明定价策略:普茅定位大众需求,兼顾民生需求,非标定位奢侈品路线。随着前期生肖、精品、定制酒等产品提价,在保障全年报表增长的同时,或也指明了茅台的定价策略,我们预计茅台今年维持1499元的零售指导定价,即居民最低工资水平附近,继续兼顾普通家庭和个人消费,坚持走群众路线;而对于普茅以上的产品,则完全可以随着公司储存老酒的不断增加而逐步放量,并且让价格市场化走高,同时推动公司未来更多的收入利润提升。
发货节奏或将加快,同时非标产品提价效应显现,支撑全年盈利预期。我们预计二季度起销售政策更加清晰后,发货节奏或将加快,二三季度收入增速将在较低基数下加速,加上非标产品提价效应体现,将进一步放大业绩弹性,保障全年盈利15%左右增长预期。同时来年可供基酒更加充足(根据测算可增加近6000吨可供销量),使得来年经营计划将更有余地,进一步提价或是充分放量保障,也使得报表稳增具备支撑。
2、高端(千元价格带):量价兼具,20%扩容中枢
千元价格带未来三年有望突破千亿,将维持20%左右扩容速。根据我们测算,千元价格带当前增长中枢由体量最大五粮液和国窖奠定,而青花郎、内参等小众差异化产品高增长,贡献边际高增速,未来三年增长中枢有望维持在20%左右较高速度,23年价格带体量有望突破千亿。
普五批价破千在即:节奏微调,方向不变,淡季将是强催化。五粮液一季度实际把握住茅台拆箱政策、供应不足的时间窗口,旺季加大发货并实现良好动销,在春节销量增长20%的背景下,批价仍能维持,为淡季批价梳理奠定充分基础,亦侧面印证千元价格带往上挺价的宽松外部环境。同时,公司数字化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价格精准管控能力今非昔比,因此我们判断在今年中秋前批价有望历史性站稳千元,甚至看更高,批价上行将是5-6月行业的重要催化。
国窖有望迎来历史性顺价。国窖公司将今年定位为“客户利润年”,当前国窖批价已经站上900元,公司近日发文,将停止接受国窖经典装订单,再度执行停货政策,在Q1大幅放量后,Q2淡季停货挺价,符合公司历来操作经验。我们预计在普五价格上行的背景下,国窖年内也有望升至930元出厂价以上,迎来历史性渠道顺价销售。
香型差异化新高端品牌,分享千元价格带扩容红利。汾酒发布青花30复兴版,抢占千元市场,青花郎、君品习酒借助酱香热潮建立全国化认知,内参借助馥郁香型差异化特点和文化格调逐步发力高端赛道,新高端品牌势能逐步建立。
3、次高端:600元承接高端空间,400元突破剑南春虹吸线
600元超次高端价格带崛起:承接高端空间,香型差异助推。高端酒价格上行至千元,过去无法放量的600元价格带成为新价格趋势。一是差异化香型品类,过去浓香600元价格带无法形成,与普五和国窖无明显差异化,当前酱酒品类下,习酒、国台、摘要等均打造出600元价格带产品;二是经济发达区域,次高端率先升级至600元,典型的产品是洋河梦6+,通过品质提升及加量方式,卡位600元价格带。根据我们测算,600元价格带未来三年有望维持30%左右增长中枢,23年有望突破400亿元。
400元价格带逐步摆脱剑南春虹吸线:酱香品类及浓香品牌均有机会。过去300-400元价格带,剑南春无论在品牌号召力和销售体量上,都具有绝对话语权,水晶剑作为次高端价格中枢,对其他次高端产品的价格虹吸效用明显。而剑南春受制于内部治理结构未理顺,增长速度仅是10%+,也影响了价格带扩容的速度。当前价格天花板打开,同时酱酒热崛起,率先撕开了剑南春虹吸线的束缚,而全国化次高端浓香酒企也主打差异化特点,如井台(时尚感)、品味舍得(老酒等),加速400元产品资源倾斜,通过招商放量,而区域性酒企也纷纷推出400元价格带产品带动升级,如古20等。根据我们测算,400元价格带未来三年有望维持20%左右增长中枢,23年有望达600亿元,若剔除剑南春,增长中枢有望达到25%左右。
4、 中档酒:区域分化,升级主线
区域分化,升级主线。据渠道反馈,部分发达地区如江苏、上海等200元价位产品销售已出现乏力,价位快速向300元转移,部分地产酒品牌主流价格带已上升至150-350元之间,升级趋势显著。目前中端酒主要被地产龙头和全国名酒中端系列产品所占据,市场竞争激烈格局较为分散。
5、 大众酒:份额集中,全国化稳步推进
大众酒行业规模效应显著,全国化进程稳步推进,市场份额继续向头部品牌加速集中。尽管当前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但大众酒具备刚需属性,极易产生规模效应,故龙头企业在产品、渠道、品牌等方面优势愈加明显,不仅可以保障产品价格一致时品质更优,而且高利润和高周转特征亦使得渠道拥有充足的利润空间;此外,名酒对大众酒投入资源少,仅有汾酒玻汾和五粮液尖庄等极少数产品,且广告投放及推广力度较小。因此,良好的产品口碑效应叠加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使得大众酒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全国性大众酒品牌加速集中。
(三)白酒板块投资策略:维持超配,首选一线
估值探讨:业绩消化估值仍为全年核心,龙头估值当前已至价值区间,建议紧握优质资产,并把握短期事件性冲击带来的加配时机。去年估值大幅扩张,抛开流动性等短期因素影响,反映了在国际化配置资金下,食品饮料的估值重构已经完成,当前食品饮料板块估值相对沪深300仍处于历史分位偏上,全年仍以业绩兑现来消化估值。我们认为,高端白酒作为板块的估值锚,对标国际奢侈品公司40倍PE中枢,或是给予相较国际烈酒集团25-30倍PE更高增速的估值,均已基本处于价值区间。在中长线空间和路径均清晰的背景下,建议紧握优质资产,若事件性冲击导致的估值回落,则是值得加配的良机。
投资建议:维持超配,首选一线。当前行业主线转为控量提价,批价上行及厂商提价等信息有望接连落地,加上白酒中报预期有望成为催化,从历史经验看,淡季挺价期白酒板块超额收益均明显,超配仍有必要,中报后建议紧盯中秋备货和实际动销情况,将是下半年业绩能否持续兑现、估值能否顺利切换的基础。标的选择上,考虑一线标的在中报前价格提升期占据主导地位,下半年估值切换确定性更高,且长逻辑更清晰,建议配置以一线茅、五、泸、汾为主,次高端推荐经营向好,盈利有望超预期的标的,推荐今世缘、古井贡、洋河,关注经营开启反转的高弹性标的水井坊和舍得。
三、大众品板块:拥抱产业景气,布局涨价传导
(一)拥抱景气赛道,高成长对冲压力
成本压力传导下,应优先景气赛道,以高成长对冲压力,在富矿中挖掘预期差。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步入后疫情时代仍有新的挑战出现,一方面,去年多数受益品类全年需求面临回落压力,而受损品类虽呈现低基数改善向好趋势,但仍有部分品类还存在需求回补缺口,加上行业竞争同时恢复,导致库存和费投压力提高;另一方面,成本压力进一步提升,一季度看部分企业盈利压力已有初步显现,二季度看成本压力体现或更充分。在当前需求和成本两端承压的背景下,反而更需坚定紧抱景气赛道、享受产业趋势向上的决心,如此,一是能够通过产业景气对冲盈利压力,其中优质的生意属性更能创造持续且稳定的收益;二是在高成长的“富矿”中投资机会和预期差挖掘的可能性更大。
产业景气表现形式不一,不同阶段均有投资机会。行业生命周期从成长初期、成长中期到成熟期乃至演绎出第二曲线,不同阶段均有相应的投资机会,一旦产业趋势形成和进入加速演绎期,最终反应到报表端均体现为行业收入或利润的快速增长。具体来看每个阶段特点各异,比如复调、奶酪、保健品、坚果等成长初期赛道,因渗透率提高和全国化扩张而使得收入处于高速增长中,亦或者如啤酒、乳制品等相对成熟的赛道,在行业格局优化后具备价增逻辑,从而快速释放利润。
(二)成本传导行至半程,分化正加速体现
成本上涨已至半程,影响已开始显现。从20Q3开始,在需求快速复苏和供给逐步恢复下,通胀压力逐步提升,主要原材料价格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经过3-4个季度演绎后,我们判断成本上涨已演绎至半程。一方面,21Q1在去年Q4高位基础上继续环比抬升,后续成本上涨的幅度和速度预计边际趋缓,整体或保持在高位运行。另一方面,成本上涨的影响已初步体现于企业端,前期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消化对冲,但Q1来看主要食品企业毛利率承压已开始蔓延,至二季度压力或将全面体现,成本上涨的效果及趋势已然明朗,且从成本构成及原材料上涨幅度看,细分子板块中调味品和乳制品压力相对更大。
此外,成本上行持续演绎下,企业消化和传导能力的分化正加速体现。成本上行下,企业通常先通过内部提效、储备进行体内消化,此阶段毛利率相对稳定,然后随着上涨延续,内部消化能力至顶后遂开始通过提价将压力向下游传导,实现业绩好转。此轮上行演绎至今已有约3-4个季度,持续一段时间下各企业应对和表现正加速分化:
▪ 成本消化能力:强供应链和高效率企业更优。在成本上涨背景下,具备强供应链和高效率的企业消化能力更强,在成本上涨下能较好保持业绩稳定,同时实现更晚提价以抢夺对手因提价丢失的份额。具体来看,供应链方面,拥有全产业链优势(如伊利)、采购端具备规模议价力、能较好判断并低价囤货的企业成本控制越强,比如海天、绝味、洽洽、双汇等;效率方面,生产和经营效率更高的企业,内部消化能力更强,比如海天和榨菜加强生产智能化投入,恒顺、安井、绝味等近几年持续加码企业前中后端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系统赋能来提升费效比。
▪ 成本传导能力:大众品新一轮提价已在酝酿,但基于品类属性、行业格局及企业诉求差异,成本传导能力和提价节奏亦有所分化。实际上由于品类属性、行业格局以及龙头企业诉求影响,企业的成本传导能力亦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必选属性越强、购买频率越低、单个货值越小的品类提价能力越强,比如榨菜和瓜子等细分品类。此外行业份额越高、行业格局优化也能强化企业的定价权,比如啤酒行业达成的提价共识。最后企业的诉求也会对实际提价造成影响,比如调味品行业尽管成本压力已然凸显,但实际上提价主动权仍掌握在龙头手中,可以看到,21Q1除海天以外其他企业利润增速下滑较多,更不论非上市的中小调味品企业,企业间分化进一步加剧。
(三)重点子行业跟踪和展望
1、啤酒:结构加速升级,提价有望催化
行业Q1强势恢复、加速升级,部分酒企小幅提价,成本消化能力最强,不排除后续进一步提价催化。Q1啤酒产量821.99万千升,同增50.66%,整体恢复较好。而成本端,根据近期各家啤酒公司调研及渠道调研反馈,大麦成本锁定可控,澳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酒企可通过采购其他国家大麦替代,包材方面玻璃、铝罐、纸箱成本上行相对较多,整体来看成本上行幅度在中个位数至高个位数。提价方面,部分行业龙头小幅提价快跑,渠道调研反馈,青啤部分区域对超70个sku进行提价,雪花自去年Q4起对至少6省sku进行提价,百威去年12月对部分罐装产品提价,今年Q1将提价范围扩大至部分小瓶产品。目前来看,酒企成本仍然可控,若成本价格持续上行,不排除后续酒企大规模提价的可能。
高端化持续扩容,盈利有望加速改善,不必过虑中报高基数影响。我们重申中国啤酒行业目前处在盈利释放最快时期,一方面前期高端化准备充足下,未来3~5年行业产品结构将加速升级,毛利率料将快速提升,行业高端销量占比预计也将从10%+快速提升至20%~30%,推动盈利快速释放;另一方面,行业从无序的并购扩张一路走来,生产及管理效率仍然有待优化,成本及费用持续下行会推动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板块一季报高增长或已指向行业利润释放已经进入加速期,预计年内盈利将加速改善。
重点公司看:
▪ 华润啤酒:高端新品快速增长,结构加速提升,全年高端目标积极。渠道调研反馈,部分区域21Q1销量同增超30%,接近19年同期水平,次高端以上翻倍增长,结构加速升级,全年次高端以上销量增长目标20%+;
▪ 青岛啤酒:Q1销量创新高,渠道库存良好,全国大多数市场已经实现盈利。在公司“加速沿黄、提振沿海、解放沿江”的战略下,沿黄核心市场20年已经实现30亿以上的营业利润,全国大多数市场已经实现盈利,且在高端化及效率提升加速期,盈利仍将有大幅提升潜力。从年内看,公司Q1实现销量219万千升,同增约35%,相比19Q1同增1.1%,超过14Q1的历史销量高点218万吨,主品牌销量+44%,收入+41.9%至89.3亿元,吨价+5.6%至4077元,毛利率+5.1pcts至45.1%,结构升级明显,主品牌放量是今年盈利加速的看点所在;
▪ 重庆啤酒:一季度结构升级及全国化推进顺利,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1Q1实现销量+53.4%,收入+56.9%,高端啤酒收入占比+7.0pcts,中区收入占比+3.4pcts,吨价同增2.3%。成本方面,疫情后产能利用率提升及公司供应链管理成效显著,吨成本同降8.9%,毛利率同增6.0pcts至51.0%。销售费用率基本保持不变为16.2%,管理费用率同降2.4pcts至4.2%,最终归母净利率同增2.3pcts至9.0%;
▪ 珠江啤酒:公司21Q1销量+40%,收入+40%,吨价基本持平。毛利率在产能利用率提高后成本大幅下行,同比+4.11pcts至42.3%,销售费用率-2.1pcts至7.9%(促销增量但冲抵收入,规模上行后费用未增,故销售费用率下行),管理费用率-3.2pcts至8.7%(管理费用多为刚需费用,费用率受规模上行影响大)。整体来看,公司净利润+243%至7003万元。
投资建议:重申行业盈利加速拐点到来,持续看好产业逻辑的Beta下,建议抓住龙头公司的Alpha。我们重申中国啤酒行业目前处在盈利释放最快时期,一方面前期高端化准备充足下,未来3~5年行业产品结构将加速升级,毛利率料将快速提升,行业高端销量占比预计也将从10%+快速提升至20%~30%,推动盈利快速释放;另一方面,行业生产及管理效率仍然有待优化,成本及费用持续下行会推动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持续看好产业逻辑的Beta下,建议抓住龙头公司的Alpha,强烈推荐龙头公司华润啤酒及青岛啤酒(A+H),分别给予3000亿港元、1500亿人民币目标市值,建议关注重庆啤酒和珠江啤酒。
2、乳制品:盈利提升持续验证,伊利再迎布局良机
年内看,需求复苏超预期,成本压力下行业促销全面收缩,提价范围或将进一步扩大。疫情后白奶需求恢复超预期,而原奶价格延续上涨态势,行业促销全面收缩,毛利率受春节延期影响而季节间波动较大,但Q4+Q1一起看已基本反映了原材料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21年初伊利、蒙牛均已对部分产品提价。年内看,预计原奶价格继续上涨并于高位企稳,或进一步催化行业性提价,保障全年盈利。
伊利21年经营指引,进一步验证后千亿时代盈利提升的判断。2020年,伊利、蒙牛常温奶份额差距已拉开10个点上以上,双雄份额战已近收官;同时,继蒙牛指引每年营业利润率改善30-50bp后,伊利21年经营规划出现自17年开启“千亿目标”冲刺后的首次利润增速快于收入,或为“后千亿”阶段公司收入利润诉求将更均衡的明显信号,进一步验证竞争格局优化的判断。
龙头伊利:盈利回升如期开启,当下再迎布局良机。在格局优化基础上,品类结构切换有望推动伊利盈利回升至前期约10%高点,Q1得到进一步验证。年内看,需求端持续改善,收入目标按进度推进;奶价持续上涨,促销全面收缩、提价范围或进一步扩大,预计盈利目标亦有保障。当前公司安全边际充足,市场争议点进一步明朗,再迎布局良机。
此外,关注奶粉内资品牌份额提升窗口,及奶酪行业高景气红利。当前奶粉内资品牌迎来份额提升窗口期,奶粉龙头飞鹤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年市占率达17.2%,同时公司规划积极,目标至23年营收达350亿、市场份额达30%以上,24-28年维持15%的复合增长。年内看,当前动销较好,渠道库存良性,公司及渠道对目标完成均具备较高信心。
同时,奶酪细分赛道仍处渗透率加速提升阶段,奶酪棒大单品放量带动C端快速扩容。其中,奶酪龙头妙可蓝多在加码奶酪棒产能的基础上,正规划第二、第三个30-50亿级别的大单品,由此实现21-23年营收40、60、80亿的目标(对应20-23年复合增速41%)。年内看,预计随21Q2起上海工厂投产、公司系列提升单点产出的举措稳步推进,有望保障公司21年40亿营收(同比+40%)的目标顺利达成。
3、饮料:需求显著修复,关注能量饮料高景气赛道
饮料为典型疫情受损板块,今年以来需求显著修复。因饮料核心消费场景以户外即饮为主、配餐为辅,疫情发生及反复致消费场景缺失,对饮料行业冲击明显,20年全年饮料行业产量同比下滑8%。21年以来,随着疫情有效控制、户外出行及旅行人数显著回暖,饮料前3月累计同比增长32.9%,且较19年亦增长18.0%。预计随着疫苗接种稳步推进、夯实修复基础,饮料需求有望持续复苏,企业在低基数基础上有望获得较好增长。
龙头农夫在轻装上阵的基础上,于旺季前加速推新,夯实全年增长基础。据渠道反馈,20年末公司适当降低业绩指标、缓解经销商压力,故渠道库存维持低位,奠定良性增长基础,今年以来多地在低基数上实现30%以上增长。同时,一方面,公司加大家庭端包装水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公司于5月旺季前加速产品推新裂变,进一步夯实全年增长基础,预计在低基数下营收有望实现15-20%增长。业绩端,考虑PET价格自20年11月以来已步入上行通道,叠加公司费投逐步恢复,预计盈利能力相对承压,业绩增速或略低于收入端。
建议积极关注即将上市的能量饮料龙头东鹏饮料。东鹏饮料(605499.SH)为仅次于红牛的能量饮料龙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经营风格保障公司充分享受行业高景气红利。在红牛受困于商标之争的背景下,公司产能持续扩张支撑全国化提速,产品多元化支撑本埠市场挖潜,5年维度收入有望站稳百亿体量。考虑公司目前处于产能驱动阶段,上市后募投项目逐步落地及后续融资途径更为多元,增长确定性有望进一步夯实。
4、调味品:餐饮复苏驱动,关注库存消化后的提价窗口
成本上行叠加竞争加剧影响,行业面临调整考验。疫情冲击下板块受益于必需属性,使得板块利润和收入均呈现较强韧性,但在经济恢复消费回暖之下,由于行业主要原材料成本上行,以及需求回补仍存缺口致库存较高,加上金龙鱼等巨头进入、企业间跨品类竞争增多使得行业竞争压力加剧,调味品企业疫情后仍面临小考,就Q1来看成本压力已有体现,行业利润增速显著回落。
原材料上涨逐步传导,紧盯库存消化后的提价窗口,结合历史看H2提价概率已高。调味品板块历经三轮成本上行周期,通常2-3年为一轮,本轮周期自19年底始,包括大麦、大豆、糯米、糖在内的上游原材料,及瓦楞纸、浮法玻璃在内的包材均有上涨。一般成本上行期初的提价行为以单个企业的部分产品为主,但多数企业会减少费用投放作为应对。等到周期后半程上游成本进一步传导,待企业成本压力凸显后,才会出现行业普遍性提价行为,提价范围也从部分单品拓展到多数品类。实际上当下各企业受本轮成本上行影响是自20Q3开始,行至当前已过半程,且表观压力逐步显现,预计H2或为提价的窗口期。
餐饮需求持续回暖,21年企业B端规划积极。19、21年1-3月社零数据中餐饮收入分别为10644、10596亿元,当前餐饮端复苏势头良好,基本恢复至19年水平,受此带动行业Q1动销基本平稳。展望后续随着疫苗普及和经济环境向好,叠加假期消费旺季助力,餐饮消费有望持续好转,且主要调味品企业对21年餐饮端占比规划积极,或将带动行业库存消化和动销恢复。
全年判断:主要企业21年目标仍然积极,全力完成目标。尽管当前压力仍大,但主要企业定调积极,且整体规划相对稳健,彰显了企业对全年发展的信心。此外具体措施稳步推进,一是经销商数量提升显著区域扩张提速,二是后续产能规划清晰并加快产能投放落地,三是落实内部改革机制优化,享受营销改革、渠道下沉、信息化改革等带来的红利。因此对于全年仍可抱有积极态度,且调味品长期看为需求长青、壁垒稳定的优质赛道,建议积极关注成本压力下股价回落后的长线布局机会。
5、肉制品:屠宰回暖猪价下行,双汇改革仍在路上
屠宰量显著回暖,猪价延续下行。20Q3以来生猪屠宰量显著回暖,带动猪价步入下行通道,至21年4月底,猪价同比下降近30%,预计随生猪存栏持续修复,猪价延续震荡下行态势。于企业而言,屠宰端,屠宰量增加及产能利用率提升,企业有望实现量利双升,且防疫趋严、调运趋紧背景下龙头企业有望更为受益;肉制品端,前期提价效应影响渐退,但随着猪价步入下行周期,成本下行有望推动毛利率进一步改善。
激励机制优化护航前期改革举措,龙头双汇经营正循环稳步展开。在调结构、扩渠道、强营销等改革持续推进的同时,21年起公司着力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人才队伍,拟大幅提升以销售/研发人员为代表的基层员工薪酬水平,预计全年成本费用提升约10亿元,此次调整后员工薪资水平已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竞争力,且预计未来几年不会再有大幅调整。我们认为,猪价成本下行、吨利维持高位,给予了公司充足资源推行包括薪酬调整在内的改革举措,预计今年整体利润仍稳中有升。而此举有利于提升团队专业性与战斗力,护航前期改革举措有效落实,持续强化肉制品利润引擎。
节奏上,下半年双汇有望步入改善通道,22年起盈利弹性开始体现。21Q1龙头双汇肉制品收入实现稳增、吨利维持高位,但屠宰业务因低价冻肉库存已消化完毕,而规模效应尚未充分释放,对公司整体形成一定拖累。展望未来,预计Q2双汇因薪酬调整、屠宰高基数而压力仍存,下半年起随低价冻肉库存影响消退,及屠宰产能利用率回升,屠宰业务有望带动公司整体步入改善通道。22年起,屠宰业务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释放,实现量利双升,而肉制品业务随薪酬调整到位、改革成果持续释放,猪价下行红利将逐步兑现至利润端,双轮驱动下盈利弹性有望加速释放。
6、速冻食品:景气下扩产提速,品类升级有看点
疫情催化加速产能落地,需求高峰后内部分化显现。速冻食品行业本身仍处高景气期,不断有新产品形态和细分品类被挖掘,疫情催化下各企业产能加速落地,抢占高景气的行业需求和市场份额。以安井为例,近年来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高负荷,目前在建项目21年合计产能投放28万吨;三全21年在建项目对应产能18.5万吨;千味央厨募投项目对应产能合计19.6万吨。但经过20年需求高峰后,后疫情时代企业内部分化显现,21Q1安井营收/业绩端保持47.35%/97.83%,三全营收/业绩增速则回落至5.17%/10.36%。
消费升级锁鲜装持续放量,餐饮恢复叠加品类延伸,菜肴制品成全年新看点。消费升级为速冻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从三全推出与火锅和烧烤相关的三全涮烤汇,再到安井发力锁鲜装并持续贡献可观销售额,高质新品放量带动行业盈利水平不断提升,就安井而言,全年锁鲜装放量仍为较大看点之一。此外,半成品菜也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口,冻品先生(安井)、一碗饭(三全)、筷乐星厨(双汇)陆续出现,行业发展从基础速冻和初级加工不断向深度加工发展,产品附加值步步提升下,速冻食品空间层层打开,尤其是在今年B端恢复的条件下,速冻菜肴新品有望接力成为增长的新动力。
7、食品连锁:同店恢复开店提速,全年高弹性可期
21年在需求复苏下,连锁业态同店基本恢复,头部企业开店节奏加快。21年Q1多数连锁业态同店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且因为疫情带来中小门店加速出清,头部企业逆势扩张,行业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展望未来三年,随着基础设施及信息化系统逐步完善,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连锁业态料将迎来扩张风口期,餐饮、茶饮、休闲食品等连锁品牌尽皆进入加速扩张期,其中休闲卤味和连锁包点行业持续扩容,头部企业扩张加快,开店数保持高增长。
绝味食品:长期逻辑清晰,全年高增可望,公司成功穿越疫情,21Q1看同店相比19年基本恢复正常,其中分季度间看,21Q1开店虽略有延后,但后续随着开店竞赛落地和欧洲杯、奥运会等大型赛事营销推进,全年目标将继续保持稳步推进。此外公司中长期看点均足,中期维度下开店已逐步提速至1500-2000区间,且公司继续扎实内功,通过运营数字化、品牌年轻化、模式创新化、人才梯队化等措施支撑同店3-5%增长,中期聚焦主业发展路劲已然清晰。长期维度看,公司聚焦卤味核心赛道,依托投资孵化持续搭建美食生态圈,平台价值持续积累和兑现,未来长期成长逻辑同样清晰。最后全年展望,预计下半年公司在营销活动逐步展开下,并通过股权激励绑定释放组织潜力,叠加成本下降和投资收益正贡献下,业绩高增已具备充分保障。
巴比食品:全年收入弹性仍足,稳增仍可期待。连锁包子店当前正处于品牌化加速期,巴比作为行业龙头,已建立起显著的先发优势,公司募投后加快布局,主业层面依托信息化系统建设、试水并购、拓展多城市圈基本奠定开店加速基础,在低基数效应下,随着公司开店加快,叠加同店恢复和团餐业务高增,全年收入弹性仍足。尽管Q1利润略有承压,但考虑到一季度本身因春节因素闭店期高,且营销费用存在部分前置投放,且后续公司相应补齐锁价协议,适当减费提效,预计全年利润仍值得期待。长期来看,随着募投项目落地,产能瓶颈逐步打开,公司未来立足“3+1”城市圈开店,中长期逻辑清晰,成长有望提速。
8、烘焙:资本化加速,新模式成亮点
安琪酵母:Q2有望平稳度过高基数,全年目标具备支撑。公司Q1产能处于超负荷状态,B端产品供不应求,C端产品持续热销,业绩同比增长45.74%,超出市场预期。据渠道调研反馈,4月C端小包装酵母销量虽有回落,但B端亦可弥补,衍生品订单仍较饱满,国内外来看,因受海运影响,公司针对海外低毛利地区适当减少出口,产品优先供应国内,预计4月国内营收增长快于海外。此外,公司自去年3月起开启一系列提价动作,产能趋紧叠加提价效应下,即便Q2成本持续承压,我们预计公司仍能保持较高的毛利水平,Q2有望平稳度过高基数,全年目标具备支撑。
桃李面包:需求改善加产能投放,Q2起收入增长加快。受去年同期高基数、疫情反复和成本压力影响,公司Q1业绩已至低点,展望未来,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下,华中、西南、华南、华东等新市场开拓恢复正常,且浙江、四川、沈阳等新工厂路连续投产,考虑到去年终端网点逆势突破29万(+5万)、全年收入目标积极锚定10%+、后续经济环境改善等因素,预计收入增速有望逐季改善。长逻辑看,短保市场集中度提升仍有空间,桃李领先优势明显玩家,其新市场利润由亏损到盈利的路径清晰,全国化布局和产能投放将带来份额和盈利同步提升。
立高食品:低温烘焙增长强劲,行业细分龙头共享景气。公司抓住了烘焙行业的增长机会,以低温烘焙食品和烘焙食品原料(奶油为主)为两大主类产品,20年实现营收18.1亿元(4年CAGR17%),其中烘焙食品收入9.6亿元(占比52.84%,近4年CAGR28%)。作为低温烘焙行业龙头,公司竞争优势突出。渠道上,公司建立了覆盖烘焙店、饮品店、商超、餐饮、便利店等多样化的销售渠道,营销网络深入351个城市,经销商超过1,500家,直销客户超过300家,服务的终端客户超过5万家,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渠道下沉,向中小城市渗透,确保新品迅速占领市场。生产研发上,公司具备独特和创新的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自动化生产线的定制化改造和优化能力。服务上,公司为客户提供技术指导、设计烘焙食品的应用方案及营销方案、提供烘焙店运营培训等,以增强客户的粘性,共享行业高景气红利。
9、休闲零食:线下品类渠道齐发力,线上关注业绩拐点
洽洽食品:21年坚果接力,盈利能力有望保持韧性。坚果类产品近几年增长迅速,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21年公司继续坚定推进坚果战略,打造坚果三驾马车,延续发展新品如燕麦片和益生菌坚果来增厚营收。同时公司将重点深耕渠道建设,定下3-5年内实现“百万终端”的目标,终端增量主要来源于便利店、单体零售店等,同时拓展包括航空、高铁在内的特殊渠道。此外,公司继续推进内部管理梳理,提高经营效率。预计下半年坚果产品延续高增态势,结合经营效率提升和费用把控,公司盈利能力韧性仍足。
三只松鼠:渠道产品品牌多方发力,业绩迎来良性发展。公司21Q1营收同比+7.58%,归母净利润同比+67.57%,迎来了业绩拐点,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渠道、产品、品牌等多面的共同发力。渠道方面,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线上渠道加强对抖音、拼多多等新兴电商的开发,线下积极开设门店,规划21年门店数超2000家,同时加强和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商超合作,最终实现流量成本稳中有降。产品方面,聚焦“坚果+精选零食”,精简产品矩阵,提高存货周转率。品牌方面,打造1+N多品牌矩阵,重点发展小鹿蓝蓝,开拓婴童零食细分品类。营销方面,继续坚持品牌IP化优势,同时推动营销从过去单一站内推广到站内站外全域数字化营销转变,并减少价格战投入。预计公司下半年在渠道、产品、品牌和营销上的持续发力将推动公司业绩的良性发展。
(四)大众品投资策略:精选景气,布局涨价
从行业景气度和成本传导视角,首选啤酒,其次乳业。当下成本压力和中报基数压力是大众品企业普遍面临的难点,我们建议一是从行业中长线趋势布局,二是把握成本传导至下游涨价的机会。具体而言:
▪ 啤酒板块一季报高增长或已指向行业利润释放已经进入加速期,全年节奏无须过虑二季度高基数影响,高端化占比提升和产品提价,将会是业绩淡季的强支撑,重申华润和青啤推荐,关注重啤和珠啤;
▪ 乳业需求全面好转,龙头份额和利润的诉求更加均衡,盈利能力开启触底回升,当下伊利迎来价值买点;
▪ 小食品板块基于环比改善及行业景气度视角,推荐绝味、桃李、安井、安琪、巴比,关注汤臣、仙乐;
▪ 调味品板块建议在竞争和成本压力充分体现后,把握下半年龙头企业的长线布局时机,并关注复合调味品新股机会。
四、风险提示
▪ 流动性政策收紧。随着经济复苏,宏观流动性收紧,存在高估值承压回落风险。
▪ 提价落地不及预期。成本压力影响下未及时向下游传导,企业盈利端承压。
▪ 终端需求回落。当前国外疫情反复,为整体需求带来不确定性,若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将影响终端消费需求恢复。
五、重点企业估值表
团队介绍
华创食品团队立足产业深度研究,践行价值投资理念,行业研究框架成熟。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2019年第一名,2020年第二名,2019-2020年连续获得金麒麟、上证报等最佳分析师第一名,金牛奖最具价值分析师。
组长、首席分析师:欧阳予
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研究型硕士,5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曾任职于招商证券研发中心,2017年新财富第一、2018年水晶球第一、2019年新财富第三、2020年新财富第二团队核心成员。
分析师:程航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曾任职于招商证券,2018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范子盼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2 年消费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长江证券,2020 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沈昊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2019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研究员:彭俊霖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曾任职于国元证券,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杨畅
南佛罗里达大学硕士,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研究所所长、大消费组组长:董广阳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12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曾任职于招商证券,瑞银证券。自2013至2020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连续四届第一,两届第二,一届第三,获金牛奖最佳分析师连续三届第一,连续三届全市场最具价值分析师,获水晶球最佳分析师连续三届第一,获新浪金麒麟、上证报最佳分析师评选连续两届第一。
欢迎关注华创食饮团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华创食饮|专题】需求景气外溢,成本压力渐显:20年报&21一季报回顾暨投资策略
【华创食饮|最新】持仓环比略降,超配仍有必要——2021Q1基金持仓分析暨最新投资建议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5月10日发布的报告《食品饮料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白酒当下更优,食品后程接力》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