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神经科学通报责编︱王思珍,方以一编辑︱夏 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 [1],其特征是情绪调节异常,表现为抑郁个体很难使用一些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来改善自身情绪 [2,3]。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动运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需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 [4],然而抑郁个体的认知资源被负面情绪大量占用,因此难以有效地调节情绪 [2,5]。不同于主动进行的外显情绪调节,由情绪刺激自动诱发的内隐情绪调节可以在没有明确指示和意识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并完成 [6,7],相比外显情绪调节,具有节省认知资源的优势 [8],可能是更适合抑郁患者的情绪调节方式。
2022年11月10日,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所张丹丹教授团队在Neuro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The Emotion-Regulation Benefits of Implicit Reappraisal in Clinical Depression: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的文章,研究通过行为和电生理学的证据,报道了内隐认知重评对抑郁症情绪调节的益处。
为了验证这一推论,本研究招募了重度抑郁患者(抑郁病人组),亚临床抑郁(阈下抑郁组),健康对照(控制组)3组共159名被试,要求他们在基线(无情绪调节)、内隐(通过词汇匹配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及外显认知重评(通过指导语要求被试主动进行认知重评)条件下执行数点任务,诱发被试挫折情绪,收集被试的情绪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发现,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外显认知重评条件下,控制组、阈下抑郁组、抑郁病人组的情绪评分消极程度依次增加,顶区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LPP波幅随主观情绪体验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作为情绪调节效果的指标)依次增大。然而在基线和内隐条件下,三组被试的情绪评分和顶区LPP波幅均没有显著差异(图1A)。另一方面,控制组被试在外显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顶区LPP,但抑郁病人在内隐条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顶区LPP,阈下抑郁被试在外显和内隐条件下顶区LPP无显著差异(图1B)。当考察到前额叶皮层在内隐、外显认知重评条件下的参与情况,与基线相比,外显认知重评在控制组和阈下抑郁组中导致了额区P3(认知资源消耗指标)的显著增加,而内隐认知重评在三组被试中都没有造成额区P3的增加。图1 顶区晚期正电位(LPP)。A LPP波幅的组间比较。外显条件下,抑郁病人组的顶区LPP大于阈下抑郁组大于控制组。然而在基线和内隐条件下,三组被试之间的顶区LPP不存在显著差异。B 每组被试的LPP波幅,波形和地形图的比较,控制组在外显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顶区LPP,阈下抑郁的顶区LPP在外显和内隐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而抑郁患者则在内隐条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顶区LPP。对Pz、P3、P4、CP1和CP2电极(白色梯形圈出)的脑电波形进行平均。对结果呈现后500–3000 ms时间窗的脑电数据进行平均。误差条表示两个标准误。**P < 0.01, ***P < 0.001; n.s.为不显著(图源:Yuan J, et al., Neurosci Bull, 2022)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个体相比,抑郁患者使用外显认知重评改善负性情绪的能力存在缺陷,并且这种缺陷随着抑郁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加重。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内隐情绪调节可以不受抑郁程度的干扰,可靠地调节不同抑郁倾向个体的负性情绪。这对于在未来使用内隐情绪调节的方法对抑郁症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