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eurosci Bull︱张丹丹团队报道​内隐认知重评对抑郁症情绪调节的益处:来自行为和电生理学的证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神经小灵通 Author 神经科学通报


来源神经科学通报责编王思珍,方以一编辑︱夏  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 [1],其特征是情绪调节异常,表现为抑郁个体很难使用一些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来改善自身情绪 [2,3]。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动运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需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 [4],然而抑郁个体的认知资源被负面情绪大量占用,因此难以有效地调节情绪 [2,5]不同于主动进行的外显情绪调节,由情绪刺激自动诱发的内隐情绪调节可以在没有明确指示和意识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并完 [6,7],相比外显情绪调节,具有节省认知资源的优势 [8],可能是更适合抑郁患者的情绪调节方式。

2022年11月10日,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所张丹丹教授团队在Neuro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The Emotion-Regulation Benefits of Implicit Reappraisal in Clinical Depression: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的文章,研究通过行为和电生理学的证据,报道了内隐认知重评对抑郁症情绪调节的益处。



为了验证这一推论,本研究招募了重度抑郁患者(抑郁病人组),亚临床抑郁(阈下抑郁组),健康对照(控制组)3组共159名被试,要求他们在基线(无情绪调节)、内隐(通过词汇匹配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及外显认知重评(通过指导语要求被试主动进行认知重评)条件下执行数点任务,诱发被试挫折情绪,收集被试的情绪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发现,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外显认知重评条件下,控制组、阈下抑郁组、抑郁病人组的情绪评分消极程度依次增加,顶区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LPP波幅随主观情绪体验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作为情绪调节效果的指标)依次增大。然而在基线和内隐条件下,三组被试的情绪评分和顶区LPP波幅均没有显著差异(图1A。另一方面,控制组被试在外显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顶区LPP,但抑郁病人在内隐条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顶区LPP,阈下抑郁被试在外显和内隐条件下顶区LPP无显著差异(图1B。当考察到前额叶皮层在内隐、外显认知重评条件下的参与情况,与基线相比,外显认知重评在控制组和阈下抑郁组中导致了额区P3(认知资源消耗指标)的显著增加,而内隐认知重评在三组被试中都没有造成额区P3的增加。

图1  顶区晚期正电位(LPP)。A LPP波幅的组间比较。外显条件下,抑郁病人组的顶区LPP大于阈下抑郁组大于控制组。然而在基线和内隐条件下,三组被试之间的顶区LPP不存在显著差异。B 每组被试的LPP波幅,波形和地形图的比较,控制组在外显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顶区LPP,阈下抑郁的顶区LPP在外显和内隐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而抑郁患者则在内隐条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顶区LPP。对Pz、P3、P4、CP1和CP2电极(白色梯形圈出)的脑电波形进行平均。对结果呈现后500–3000 ms时间窗的脑电数据进行平均。误差条表示两个标准误。**P < 0.01, ***P < 0.001; n.s.为不显著

(图源:Yuan J, et al., Neurosci Bull, 2022)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个体相比,抑郁患者使用外显认知重评改善负性情绪的能力存在缺陷,并且这种缺陷随着抑郁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加重。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内隐情绪调节可以不受抑郁程度的干扰,可靠地调节不同抑郁倾向个体的负性情绪。这对于在未来使用内隐情绪调节的方法对抑郁症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264-022-00973-z


欢迎扫码加入逻辑神经科学 文献学习2群备注格式: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称号/职位往期文章精选【1】Cell Reports︱李家立团队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易激惹精神症状发生的神经环路基础【2】NAR︱PGG.MHC: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数据库和分析平台【3】Neuron︱牛建钦/易陈菊团队发现发育中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与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形成的偶联机制【4】Cell Reports | 张纪岩团队揭示成年小鼠脑膜中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及特征【5】Neurosci Bull︱王守岩/仇子龙团队报道MECP2倍增综合症中与社交障碍相关的前额叶异常神经振荡【6】Transl Psychiatry丨来滨/郑平课题组揭示CREB和GR介导慢性吗啡诱导内侧前额叶皮层miR-105降低【7】iScience︱哥伦比亚大学彭岳青团队揭示感觉输入通过丘脑皮质通路调节失神性癫痫小鼠的异常脑电【8】INT J CANCER︱梁夏/梁鹏团队合作揭示胶质瘤细胞-神经元突触连接是影响细胞瘤空间发病位置的重要因素【9】Neurology︱韩丽媛团队系统性评估全球、区域和国家的青壮年脑卒中疾病负担【10】GLIA︱白贤淑/Frank Kirchhoff团队发现一群OPC不表达Olig2,急性脑损伤和学习活动可促进这群细胞的形成优质科研培训课程推荐【1】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2023年1月7-8日 腾讯会议)【2】第十届近红外训练营(线上:2022.11.30~12.20)【3】第九届脑电数据分析启航班(训练营:2022.11.23—12.24)欢迎加入“逻辑神经科学”【1】“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副主编/编辑/运营岗位 ( 在线办公)【2】人才招聘︱“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文章解读/撰写岗位 ( 网络兼职, 在线办公)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