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rain Stimul︱汪凯课题组揭示了经颅交流电刺激可改善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

谢晓慧,柏同健 逻辑神经科学 2023-03-10


撰稿︱谢晓慧,柏同健
责编︱王思珍,方以一
编辑︱王思珍

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尽管卒中后失语症具有自然恢复的可能,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失语症患者恢复不佳,发展为慢性失语症[1] ,其中合并有言语理解障碍的患者恢复更为困难。目前言语语言治疗(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SLT)是卒中后失语症的一线治疗手段[2],但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最近,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如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已被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中[3]但针对PSA患者言语理解障碍,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助于PSA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语言功能的康复。因此,瞄准PSA的语言理解障碍,探索更为有效的卒中后失语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2月6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课题组在《脑刺激》Brain Stimulation上发表了题为“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enhances speech comprehension in chronic post-stroke aphasia patients: A single-blind sham-controlled study”的研究论文,提出经颅交流电刺激技术在慢性卒中后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谢晓慧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汪凯柏同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研究中,作者发现,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联合SLT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语言能力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而且,在语言理解能力改善方面tACS联合SLT显著优于相对于单纯SLT治疗方式。研究结果揭示了经颅交流电刺激对慢性卒中后失语症语言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语言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振荡被认为是语音有效处理[4]的必要条件。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可以调控神经元振荡[5]及调节健康被试的语音处理能力[6,7]。来自最新的卒中后失语症影像学的研究表明,辅助运动区(SMA)作为语言的通用区域,对失语症患者的语音产生[8]和理解[9]都至关重要。SMA可能是有效治疗PSA的潜在靶点。在一项不同频段tACS刺激健康人群进行听觉语音任务的研究中发现,theta频率(4-8 Hz)的tACS可增强健康被试从噪音中辨别语音的能力[6]。然而这种模式并未在语言障碍的患者中应用。因此作者探索θ-tACS刺激SMA是否能改善PSA患者语言功能

研究者使用6Hz-tACS联合SLT治疗慢性期PSA。具体治疗模式见图1A。PSA语言障碍的评估使用的是适用于国人的语言评估量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10]。该量表由四个分项组成,包括自发言语(信息量和流畅性)、听理解、复述和命名。根据这四个分项计算失语症商(AQ),评估失语症患者整体语言功能。

此研究表明SLT联合tACS治疗慢性PSA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与以往研究一致的是,单独予以患者SLT,主要改善了患者的命名功能(图1F),而联合使用tACS,除了显著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外(图1C),也改善了患者的其他语言域(包括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能力)(图1D-F)另外,此研也提示,SLT联合tACS治疗组与单纯SLT治疗组在语言理解评分(F = 24.15, p <0.001)及AQ评分(F = 15.56, p = 0.001)上存在组×时间的交互效应(图1B,C)在其他语言子项中,未发现组×时间的交互效应(p <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 校正)。

图1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联合言语语言治疗(SLT)治疗慢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时间线和效果展示图
(图源:Xie, XH. et al., Brain Stimulation, 2022)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综上所述,经颅交流电刺激联合言语语言治疗显著提高了慢性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研究者推测,失语症患者在较好的理解功能的前提下,能更好的习得语言,这可能是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模式。这种相互促进的模式在该研究中被验证,从而为未来的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此研究也阐述了经颅交流电刺激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模式,其巨大的潜能还有待更多研究人员去发掘。
当然,这项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仅有72%的被试完成了治疗后1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疗效至少可持续一个月。这种短暂的随访期是未来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其次,由于样本量小和患者异质性大,一些影响可能被低估。此外,评估缺乏盲法可能导致了结果的偏倚。尽管如此,这些结果仍为慢性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首要的证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rs.2022.12.001


通讯:汪凯(图片提供自:安徽省“神经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汪凯课题组)
通讯作者简介(上下滑动阅读) 

汪 凯 博士/教授 一级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学术成就”奖。任安徽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安徽省“神经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973子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 Genetic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Nature Neuroscience, PNAS, Neurology, Stroke, Schizophrenia Bulletin, Radiology, Neuroimag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85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211篇。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排名第1),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3)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各一项。





欢迎扫码加入逻辑神经科学 文献学习2群备注格式: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称号/职位



往期文章精选【1】Aging Cell |杜怡峰团队揭示长期有氧运动对抗阿尔茨海默病记忆下降的新机制【2】Nat Hum Behav︱邬堂春/李立明团队揭示居民如何烹饪有益健康【3】CRPS︱厦门大学郭文熹/吴荣辉课题组为听障人士开发的自供电语音识别系统【4】J Neurosc︱首次!围产期丘脑形态学、微结构和连通性的时空发育模式【5】Cell Rep︱李斐/李伟广/张孝勇/梅兵团队合作提出基于突触细胞生物学特征的自闭症社交障碍分型标准
【6】专家点评 iScience︱李岩团队揭示家族性癫痫分子机制【7】Cell Death Discov︱康九红团队发现NRG1有望成为宫内生长受限导致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新靶点【8】Nature︱张世成等解析基于蕈毒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化学遗传工具DREADD的设计原理【9】eLife︱陈舒怡团队首次揭示神经祖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状态转换的m6A表观转录调控机制【10】Nature︱时松海课题组揭示调控大脑新皮层神经元空间精细结构排布和环路组装的新机制NeuroAI 读书会【1】NeuroAI 读书会启动︱探索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前沿交叉领域
优质科研培训课程推荐【1】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2023年1月7-8日 腾讯会议)【2】第十届近红外训练营(线上:2022.11.30~12.20)【3】第九届脑电数据分析启航班(训练营:2022.11.23—12.24)欢迎加入“逻辑神经科学”【1】“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编辑/运营岗位 ( 在线办公)【2】“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副主编/编辑/运营岗位 ( 在线办公)【3】人才招聘︱“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文章解读/撰写岗位 ( 网络兼职, 在线办公)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读)

[1] Flowers HL, Skoretz SA, Silver FL, Rochon E, Fang J, Flamand-Roze C, et al. Poststroke Aphasia Frequency, Recovery, and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6;97(12):2188-201 e8.[2] Vitti E, Hillis A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aphasia: A narrative review for stroke neurologists. Int J Stroke 2021;16(9):1002-8.[3] Ding XD, Zhang SS, Huang W, Zhang SM, Zhang L, Hu JH,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for post-stroke aphasia: A network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moderators. Neurosci Biobehav R 2022;140.[4] Giraud AL, Poeppel D. Cortical oscillations and speech processing: emerging computational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s. Nat Neurosci 2012;15(4):511-7.[5] Polania R, Nitsche MA, Korman C, Batsikadze G, Paulus W. The importance of timing in segregated theta phase-coupling for cognitive performance. Curr Biol 2012;22(14):1314-8.[6] Keshavarzi M, Kegler M, Kadir S, Reichenbach T.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in the theta band but not in the delta band modulates the comprehension of naturalistic speech in noise. Neuroimage 2020;210:116557.[7] Riecke L, Formisano E, Sorger B, Baskent D, Gaudrain E. Neural Entrainment to Speech Modulates Speech Intelligibility. Curr Biol 2018;28(2):161-9 e5.[8] Geranmayeh F, Chau TW, Wise RJS, Leech R, Hampshire A. Domain-general subregions of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contribute to recovery of language after stroke. Brain 2017;140(7):1947-58.[9] Stockert A, Wawrzyniak M, Klingbeil J, Wrede K, Kummerer D, Hartwigsen G, et al. Dynamics of language reorganization after left temporo-parietal and frontal stroke. Brain 2020;143(3):844-61.[10] Gao S, Chu Y, Shi S, Peng Y, Dai S, Wang Y. A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of the 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1992;6(3):125–8.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