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造人”计划,辽宁怎么又急了?
#辽宁拟增加60天产假#,凭借最新出炉的二胎政策,辽宁喜提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1.3个亿。
除了婚假、产假大幅延长外,在此次发布的《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中还提出为减轻二孩家庭负担:
结合本地实际,对生育二孩家庭予以支持,并对其入托、入学给予适当补贴。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配套政策,合理规划配置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
这不是辽宁第一次发布此类政策,就在一年前,《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印发,着手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这是全国首个提出二孩家庭奖励政策的省份。【猜你想看:辽宁被逼急了】
然而一年过去,辽宁却并未比去年轻松。2018年底的数据显示,辽宁以6.39‰的常住人口出生率,全国排名垫底。出生人口中,其二孩比例也仅为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新政出炉,“辽宁着急了”的声音重启,透过现象看本质,辽宁的焦虑折射了什么?
怎么又急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数据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的2016、2017、2018三年,辽宁出生率分别为6.60‰、6.49‰、6.39‰。同期全国出生率分别为12.95‰、12.43‰、10.94‰。
出生率连年下滑,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不乐观。自2015年以来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2015年至2018年分别为:-0.42‰、-0.18‰、-0.44‰、-1.00‰。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新生力量越来越少,意味着劳动力萎缩,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消失,辽宁怎能不急?
为此,辽宁在国家统一的鼓励政策之外,还想了许多办法。去年的《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辽宁提出要简化生育的手续审批、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和配偶陪产假制度等。
而此次提请审议的《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此前已实施16年。过程中,辽宁对其做出过5次修正。几次修改的细节,也折射出了辽宁的日益迫切。
一方面,修改间隔越来越短。2006年第二次修改后,在长达8年的时间中政策都无变动;此后的两次修改,分别间隔两年;但这次距离去年年底的第五次修改,仅隔了不到一年。
同时,政策力度越来越大。以入学入托的奖励为例,此前,虽有相关政策,但仅限于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居民,入学入托也只是享受“照顾”。而此次辽宁明确表示,为减轻二孩家庭负担,拟对入托入学给予“补贴”。
鼓励政策有用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
鼓励生育政策来了,人们生二孩的意愿会增加吗?以此次被推上热搜的60天产假为例,不只是辽宁,在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很多省份都自发增加了生育相关假期的类别和长度:
北京将国家规定98天产假,延长到128天,并增加配偶产假15天;江西也给予了男方陪护假15天,还将产假延长到158天;宁夏在延长产假到158天的同时,配偶护理假为25天。广东更为“大方”,从2016年开始产假就已长达178天。
但网友对此却并不买账, 许多人担心,类似延长产假婚假的政策,或许反而不利于保障女性就业权利。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智联招聘《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职场妈妈”都不想生二孩,41%则是“不敢生”。
按照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的说法,
“休假长度和生育水平相关性弱,其中原因,正是在于延长女性休假时间,与保障其就业权益存在一定矛盾。
”相较而言,女性就业权益保护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男女就业差距越小,生育水平越高。
如何“对症下药”?此次的《修订草案》中提到,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
具体而言,鼓励企业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及必要的便利条件。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
留住出走的年轻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从全世界情况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出生率下降都是长期趋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仅为12.43‰,2018年,新出生人口再次较前一年减少200万。
这当中,“一孩”出生率明显降低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同时,当年也是近20年来,“二孩”生育数量首次高于“一孩”——2018年,这一现象并未改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表示,现在适龄结婚生育的女性在减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我国的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30年20-35岁生育高峰期妇女,将比2018年减少41%;后续出生人口恐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8年减少26%。
辽宁的情况又如何?用辽宁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曹景椿的话说,
1964年以前,辽宁人口结构尚为“年轻型”,1995年就过渡到“老年型”,比全国提前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仅用30余年,辽宁就“走过了相当于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路”,是全国“老龄化”最快的省份之一。
随着老年人比例的持续上升,年轻人逐渐成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哪里的年轻人数量多,哪里的经济就更有潜力,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除了劳动力和经济活力,年轻人还意味着更高的生育意愿。
根据此前东三省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东北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约100万,其中辽宁人口减少了49.2万。或许,对于辽宁来说,在出生率普遍下滑的今天,如何留住年轻人将是其做增量的另一重天花板。
文字 | 黄名扬
推荐阅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